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69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改进,该液晶显示装置如此构造, 即显示面板插入并固定在构成外壳(casing)的矩形框架构件之间。
背景技术
作为如此构造的显示装置,即显示面板插入并固定在构成外壳的 矩形框架构件之间,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公布No. 2001-83901 (专利文献 l)中公开的平板型显示装置和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公布No. 2005-242047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公知的。
图IO是示出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1 是示出了沿图10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
如图10中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主要包括前壳(front chassis)101、液晶面板102和背光组件103,并如此构造,即液晶面板 102插入并固定在构成外壳的两个矩形框架构件(即,背光组件103的 框架104和前壳101)之间。
更具体地说,液晶显示装置100如此构造,即如图10中所示在框 架104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107上形成有矩形凸出配合部105,且 在其中液晶面板102被定位成相对于使液晶面板102的外周102a与凸 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的框架104不可移动的状态中,如图11
中所示,液晶面板102插入并固定在框架104的、面对前壳101的、 其中没有形成凸出配合部105的表面106与前壳101的、面对框架104 的表面108之间。
如图11中所示,液晶面板102的主要部分由第一透明基板109和 第二透明基板110构成。尽管如上所述,液晶面板102通过使液晶面 板102的外周102a与框架104的凸出配合部105接触来定位,但当形 成液晶面板102使得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接合为一 体时,如果在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尺寸之间产生 差异,则当切割它们时由于尺寸的不均匀性而在液晶面板102的外周 102a上会产生凸起。此外,在切割步骤中产生的毛刺会作为尖凸出而 残留在第一透明基板109或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被切割的部分(即, 液晶面板102的外周102a)上。
如果凸起与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则磨削第一透明基 板109或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周102a,从而产生细小的异物并散落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内部。此外,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109或第二透 明基板110的外周102a上的尖凸出会磨削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
从而产生细小的异物。
尽管这种异物是细小的,但它们一旦滑入到背光组件103与液晶 面板102之间,当通过操作背光组件103从后侧照明液晶面板102时 就会在液晶面板102中出现黑点状阴影,从而导致了下述问题,即液 晶面板102的显示质量显著劣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2的剖视图所示,专利文献1的发明如 此构造,即在凸出配合部105内形成退出斜面(escape sl叩e)105b,从而 凸出配合部105的下部部分支撑比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 110的接合表面低的位置,以防止液晶面板102的外周102a上的凸起 或毛刺与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由此避免产生异物。
然而,对于该构造而言,仍通过使用第二透明基板H0的外周和
框架104上的凸出配合部105来进行液晶面板102的定位,从而框架 104的外侧尺寸必须大于液晶面板102的最大外侧尺寸,这使得减小显 示装置的尺寸变得困难。
此外,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通常由玻璃材料制 成,近年来随着重量和厚度逐渐减小,出现了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厚 度为0.5mm或更小的情形,从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周极易碎。这 样,所关心的是,当给显示装置施加振动或撞击时,第二透明基板IIO 的外周很容易破损或断裂,从而导致显示缺陷。这是使液晶面板102 更薄的障碍。
此外,当通过使用构成液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第一透明基板109 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周进行定位时,需要关心的是抵抗液晶显示 装置100的振动和撞击。由此,在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 基板110的厚度不同的各种产品中难以共用构件。
另一方面,如图13中所示,专利文献2的显示装置如此构造,即 将背侧偏光板111从第二透明基板110向外凸出,背侧偏光板111是 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IIO背侧的光学膜,通过将背侧偏光板111的凸 出部放入设置在背光组件103的框架104中的定位槽112中来进行液 晶面板102的定位。
然而,对于该构造而言,需要通过将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 侧偏光板111的端部插入到框架104的内周侧中来进行液晶面板102 的定位。这样,即使在该情形中,框架104的外侧尺寸也会变得比液 晶面板102的最大外侧尺寸大,这使得减小显示装置的尺寸变得困难。
此外,尽管通常如此使用显示装置,即屏幕垂直竖立,但背侧偏
光板111的凸出的机械强度较弱,所以即使背侧偏光板111从液晶面 板102的较长边侧或较短边侧凸出,如果液晶面板102变得更大且其
重量增加,那么也不能充分定位液晶面板102。结果,这种技术仅适用
于小型显示装置,很难应用于大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因为背侧偏 光板111的尺寸变得更大超过所需的屏幕尺寸,所以还涉及到液晶面
板102的重量超过所需重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改善前述 缺点,能够减小尺寸,尤其能够减小显示面板周围的框架部分的尺寸, 并容易使液晶面板较薄且具有较大的屏幕。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方面的显示装置如此构造,即通过在构成 显示面板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附光学膜而形成的 显示面板插入并固定在构成外壳的一部分的第一矩形框架构件与第二 矩形框架构件之间。
为了达到该示例性目的,具体地,显示装置如此构造,即光学膜 的外侧尺寸形成为小于透明基板的外侧尺寸,光学膜的外周至少与在 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面对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上形成的凸出配 合部的内侧接触,从而至少相对于第一矩形框架构件定位透明基板, 且围绕外周形成有包围透明基板的外周的空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
性构造的分解透视图2是示出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3A是沿图1和2中的线A-A'提取的剖视图,图3B是沿图1
和2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图3C是示出图3A和3B的变形例的
剖视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 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5是示出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 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6A是沿图1中的线A-A'提取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1中的线 B-B'提取的剖视图,图6C是示出图6A和6B的变形例的剖视图,表 示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的剖视图8是示出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的剖视图9是示出根据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的剖视图IO是示出通用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沿图IO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12是沿图IO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通用显示装 置中防止产生透明基板或凸出配合部的擦伤的措施;和
图13是沿图IO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示出了给通用显示装 置提供的另一个措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将通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式描述本发明使用的显示装 置的特定构造。尽管这里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但本发明的应 用范围并不限于此。
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示 意性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 置l的剖视图,图3A是沿图1和2中的线A-A'提取的剖视图,图3B 是沿图1和2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注意,为了示出表示细节的
引出线,在各个剖视图中省略了阴影线。
如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1如此构造,即液晶面板102插入并固
定在前壳101与背光组件103的框架104之间。前壳101和框架104
的每一个都是构成外壳的矩形框架构件。
背光组件103包括导光板114、进行光扩散等的光学片、灯(没有 示出)、框架104和后壳(rearchassis)116。因为背光组件103的一般构 造是公知的,所以这里不再给出详细解释。
如图3A和3B中所示,液晶面板102如此形成,即其上形成有薄 膜晶体管的TFT基板(即,构成液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第 二透明基板110)和其上设置有RGB着色层的CF基板(即,构成液 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另一部分的第一透明基板109)彼此贴附,并在 它们之间注入液晶。此外,背侧偏光板111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110 的背侧,该背侧偏光板111是光学膜,前侧偏光板113贴附到第一透 明基板109的前侧,然后将诸如COF (膜上芯片)或TCP (带载封装) 的柔性基板(没有示出)连接到第二透明基板110的端子。如图2中 所示,液晶面板102的实际显示区域是前侧偏光板113和背侧偏光板 111内侧的区域,即由图2中的参考标记117表示的部分。
随着近年来前侧偏光板113和背侧偏光板111变得具有多功能, 除了偏光功能膜之外,还使用通过贴附具有提高亮度、改善视角、相 位差和反射防止这些功能的多个光学膜而形成的功能膜,并且该功能 膜总共具有大约0.1到0.5mm的厚度。这些功能膜在这里统称为偏光 板。
如图1中所示,在作为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框架104的、面对前 壳101的表面107上,在框架104两侧的长边的两端部上,总共在四 个地方设置有大致矩形的凸出配合部105。
此外,如图2中所示,贴附到液晶面板102的背侧(即,贴附到 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侧)的背侧偏光板111形成为在垂直和水平外 侧尺寸方面小于第二透明基板110,并且在背侧偏光板111上,在外周
llla的、与框架104上的凸出配合部105相对应的四个地方形成具有 与凸出配合部10 5相同形状的定位凹部2 。
通过使背侧偏光板111的四个定位凹部2与一体安装在后壳116 中的框架104上的四个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具有贴附到 背侧的偏光板111的液晶面板102设置在框架104上。延伸凸出配合 部105的凸出量使得背侧偏光板111不与框架104的、除凸出配合部 之外的其他部分接触也是可接受的,如图3C中所示。
然后,将前壳101放在背光组件103的后壳116上,并通过接合 前壳101和后壳116,将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夹在框 架104上的四个凸出配合部105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与前壳101 的、面对框架104的表面之间,由此相对于框架104和前壳101牢固 地固定液晶面板10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使形成在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 IIO的背侧的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上的定位凹部2与框架104上的四 个凸出配合部105接触来进行液晶面板102的定位,所以不必将液晶 面板102的外周102a压向用于定位的另一个构件。这样,例如,如图 3中所示,可形成围绕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周 102a的空间S。
因此,不必考虑下述问题,即当切割第一透明基板109或第二透 明基板110时形成的凸起靠着处于与之相抵触的状态中的另一个构件 磨削,从而当它们刮擦时从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产 生细小的异物,或者当切割第一透明基板109或第二透明基板110时
形成的毛刺靠着处于与之相抵触的状态中的另一个构件磨削,从而从 正被刮擦的另一个构件产生细小的异物。这样,克服了降低液晶面板 显示质量的下述缺点,即当通过激活背光组件103从后侧照明液晶面
板102时在液晶面板102上出现黑点状阴影。
此外,因为通过使形成在贴附到构成液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第 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中的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侧的、 具有相对较小面积的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111a上的定位凹部2与框 架104上的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可牢固地定位液晶面板 102而不用背光组件103的大框架104。这与其中使用第一透明基板109 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周进行定位的技术不同。由此,容易实现显 示装置1的尺寸减小,尤其是前壳101的框架部分的尺寸减小以及外 侧尺寸的减小。
此外,仅使用形成在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111a上的定位凹部2 来定位。因为显示装置1具有下述构造,即通过将作为液晶面板102 主要部分的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插入构成外壳的两 个矩形框架构件(即,背光组件103的框架104和前壳101)的相对表 面之间来固定液晶面板102,所以可充分地解决施加到显示装置1的振 动和撞击。
此外,因为形成了包围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 外周的空间S,从而外周不与其他构件接触,所以即使给显示装置1施 加振动或撞击,第一透明基板109和第二透明基板110的端部也决不 会与其他构件接触而导致破损或断裂。因而,可防止由于第一和第二
透明基板109和110的破损或断裂而导致的显示缺陷。
因为可使用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IIO的玻璃构件轻且薄, 从而即使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的外周易碎,也不会在第一 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中导致破损或断裂,所以液晶面板102和
显示装置1可易于更薄、更大且更轻,尤其是可应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
此外,因为不管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如何,使用作为 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光学膜的背侧偏光板111进行液晶面板102
的定位,且通过将液晶面板102插入背光组件103的框架104与前壳 101的相对表面之间进行液晶面板102的固定,所以即使构成液晶面板 102主要部分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IIO的厚度变化,也不必修 改背光组件103。只需要调整背光组件103的框架104与前壳101的相 对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对于其中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 具有不同厚度的各种产品来说可共用主要构件。
尽管在图1和2中的显示装置1两条长边的两端部上的四个地方 设置了凸出配合部105和用于定位的定位凹部2,但它们可以设置在短 边上的四个地方。尽管可通过在至少任意两条边上的各一个地方处设 置凸出配合部105和定位凹部2来进行定位,但根据屏幕尺寸等,它们 可设置在三条或四条边上。此外,可任意设定其数目和尺寸。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优点,因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如此构造, 即通过使贴附到构成显示面板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光学膜的外周, 具体地,其外侧尺寸小于显示面板主要部分的光学膜的外周与形成在 构成外壳的一部分的矩形框架构件上的凸出配合部接触来定位显示面 板,所以可牢固地定位显示面板,而不用放大构成显示装置外壳的矩 形框架构件,包括前壳和背光组件的框架。这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尺寸 减小,尤其是围绕显示面板的框架的尺寸以及外侧尺寸的尺寸减小。
此外,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优点,因为显示装置如此 构造,即显示面板的前面和后面插入并固定在构成外壳的一部分的两 个矩形框架构件之间,即在背光组件的框架与前壳中的相对表面之间, 所以可充分解决施加给显示装置的振动和撞击。
此外,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优点,因为围绕构成显示 面板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外周形成一空间,从而防止透明基板的外 周与其他构件接触,所以即使给显示装置施加振动和撞击,也可防止
由于透明基板中的破损或断裂而导致的缺陷。
如上所述,因为用作透明基板的玻璃构件变得轻且薄,从而即使 透明基板的外周易碎,也不会导致由于透明基板中的破损和断裂而产 生的显示缺陷,所以本发明在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变薄、变大或变 轻方面是有利的。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
此外,不管透明基板本身如何,通过使用贴附到透明基板的光学 膜进行显示面板的定位,并例如通过将显示面板插入在构成显示装置 外壳的矩形框架构件(即,背光组件的框架与前壳中的相对表面)之 间进行显示面板的固定。这样,即使在透明基板的厚度改变的情形中, 也只需要调整背光组件的框架与前壳中的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而不 用修改背光组件等。因此,在透明基板的厚度不同的各种产品中可共 用主要构件。
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4的平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3的 示意性构造。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参照图1到3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 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在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IIO背面的背侧偏光板111 的外周llla上的四个地方形成定位凸部4,使定位凸部4与框架104 的内侧接触。其他构造与图1中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同。
在该情形中,用形成为不从第二透明基板110凸出的定位凸部4 可获得与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5的平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5的 示意性构造。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和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之间
的差别在于,在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llla上没有设置特定部分,如 定位凹部2和定位凸部4,使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llla自身与凸出 配合部(没有示出)的内侧接触,该凸出配合部围绕框架104形成为 矩形圆周壁形,从而在框架104中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中包围液 晶面板102。
在该情形中,通过如图5中所示将液晶面板5结合到框架104的 圆周壁形的凸出配合部(没有示出)中,可获得与第一和第二个示例 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6A和6B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 置6的示意性构造。图6A是沿图1中的线A-A'提取的剖视图,图6B 是沿图1中的线B-B'提取的剖视图。
与图3中所示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形一样,通过使背侧 偏光板111与框架104的凸出配合部105的内侧105a接触来进行液晶 面板102的定位。然而,为了防止框架104与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 侧接触,通过保护由框架104中的、除凸出配合部105之外的、面对 前壳101的表面形成的支撑表面105c不与背侧偏光板111的背面重叠, 从而将凸出配合部105中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105d与第二透明基 板110的背面保持一定距离,所述背侧偏光板111是光学膜。这是与 前面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差别。如图6C中所示,通过增加凸出配合部105 的凸出量,将背侧偏光板111与除凸出配合部之外的部分中的框架104 保持一定距离也是可接受的。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贴附到第一透明基板109的前 侧偏光板113延伸,并如此固定液晶面板102,即液晶面板102的前后
光学膜(即,背侧偏光板111和前侧偏光板113)插入在前壳101中的、
由面对框架104的表面形成的支撑表面101a与框架104的支撑表面 105c之间。
对于该构造而言,除了包围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的外 周102a的空间S之外,在第二透明基板110的端部的背侧与框架104 的凸出配合部105之间还形成了另一个空间T。这样,不仅防止了第一 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IIO的外周102a而且还防止了第二透明基板110
的端部的背侧与其他构件接触。
由此,不仅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的端部而且周围部分 也不具有直接接触件(contact),而只有具有缓冲特性的偏光板与框架 104和前壳101接触。因而,可获得对振动和撞击具有较高抵抗力的显 示装置6。
第五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7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的 示意性构造。该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线A-A'提取的。
尽管在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液晶面板102的背侧偏 光板lll和前侧偏光板113插入在框架104的支撑表面105c与前壳101 的支撑表面101a之间来固定液晶面板102,但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通过将第二透明基板110和前侧偏光板113插入在由框架104的凸出 配合部105中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形成的支撑表面105d与前壳101 的支撑表面101a之间来固定液晶面板102。
换句话说,在该构造中,液晶面板102以下述状态插入并固定在 框架104与前壳101之间,即第二透明基板IIO的背侧由支撑表面105d 支撑,该支撑表面105d是框架104 (第一矩形框架构件)上设置的凸 出配合部105中的、面对前壳101 (第二框架构件)的表面,且背侧偏
光板111的背面由作为框架104的一部分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即,
支撑表面105c)支撑,而不需要任何凸出配合部105。
对于该构造而言,尽管损失了在第二透明基板110的端部的背面 侧与框架104的凸出配合部105之间的空间T,但因为整体上支撑面积 增加了,所以可减小单位面积中施加到支撑表面的重量,也可稳定地 固定液晶面板102。
可选地,下面的情形也是可接受的,即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面 由支撑表面105d支撑,该支撑表面105d是凸出配合部105中的、面 对前壳101 (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而框架104 (第一矩形框架 构件)中的、除凸出配合部105之外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即与 图7中的支撑表面105c对应的部分远离、为光学膜的背侧偏光板111 的背面,液晶面板102插入在框架104侧的支撑表面105d与前壳101 侧的支撑表面101a之间,即其中在图7中的支撑表面105c与背侧偏光 板111之间形成有空间的构造。
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8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8的 示意性构造。该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线A-A'提取的。
如上所述,偏光板变得具有多功能,构成该片的光学膜具有层叠 结构。如果除了偏光功能之外,还给背侧偏光板111提供任何一种下 述功能提高亮度、改善视角、相位差和反射防止,则背侧偏光板lll 就具有其中层叠有第一和第二背侧光学膜9和IO的层叠结构。当组合 的功能数增加时,光学膜的层叠层数也增加。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仅给在构成背侧偏光板111的第一和第 二背侧光学膜9和10中更远离第二透明基板110的第二背侧光学膜10 设置如图2中所示的定位凹部2。
更具体地,在背侧偏光板111中,与支撑表面105d重叠的部分由 光学膜(即,第一背侧光学膜9)构成,支撑表面105d是在凸出配合
部105中的、面对前壳101 (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不与支撑表 面105d重叠的部分由两个光学膜(即,第一和第二背侧光学膜9和10) 构成。不与支撑表面105d重叠的部分的光学膜的数目比与支撑表面 105d重叠的部分的光学膜的数目大一,支撑表面105d是在凸出配合部 105中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不与支撑表面105d重叠的背侧偏光 板111比与支撑表面105d重叠的部分的背侧偏光板111厚。
尽管通过加工由单个材料制成的背侧偏光板111而使与支撑表面 105d重叠部分变薄不容易,但如上所述,通过给构成背侧偏光板111 的第一和第二背侧光学膜9和10中贴附到外侧的第二背侧光学膜10 设置定位凹部2并将它们彼此贴附,则很容易使与支撑表面105d重叠 的背侧偏光板111的部分变薄。
然后,通过使定位凹部2的谷部与框架104的凸出配合部105的 内侧105a接触来定位液晶面板102,定位凹部2是具有多个层和较大 厚度的第二背侧光学膜10的外周的部分,并如此固定液晶面板102, 即液晶面板102的第一背侧光学膜9和前侧偏光板113夹在形成于框 架104的凸出配合部105的顶部上的支撑表面105d与前壳101的支撑 表面101a之间。
对于该构造而言,可获得与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 果。此外,因为由具有缓冲特性的第一背侧光学膜9保护第二透明基 板110,所以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抵抗振动和撞击的特性方面尤其超过 了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注意,在图6A至图8中,与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形 一样,可由前壳101的支撑表面101a支撑第一透明基板109,而不是
由前壳101的支撑表面101a支撑前侧偏光板113。
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9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1的 示意性构造。该剖视图是相当于沿图1中的线A-A'提取的剖视图。
尽管第一到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下述构造,即其中在背光 组件103的框架104侧上设置凸出配合部105来定位液晶面板102的 构造,但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采用了下述构造,即其中通过使用设 置在前壳101侧上的凸出配合部12来定位液晶面板102的构造。这是 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差别。
如图9中所示,在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作为第一矩形框架 构件的前壳101的框架部的内周用作凸出配合部12,凸出配合部12是 围绕前壳101的圆周壁形的。贴附到液晶面板102 (即,第一透明基板 110)的前侧的、具有较小外侧尺寸的前侧偏光板113的外周与凸出配 合部12的内侧接触,由此相对于前壳101定位液晶面板102。此外, 在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09的前表面由形成在前壳101中的、面对框架 104(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上的支撑表面101a支撑且第二透明基 板110的背面由框架104中的、面对前壳101的表面106支撑的状态 中,液晶面板102插入并固定在前壳101与框架104之间。
在该情形中,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110的端部在整个外周 中也不与其他构件接触,从而可获得与前面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作 用和效果。
尽管液晶面板102由前壳101的支撑表面101a和框架104中的相 对表面106支撑,但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面可直接由相对表面106 支撑,或者可使背侧偏光板111延伸到相对表面106的顶表面,从而 经由背侧偏光板111由相对表面106支撑第二透明基板110的背面。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使用作为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 前壳101和贴附到第一透明基板109的前侧偏光板113来定位液晶面
板102,所以作为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框架104仅支撑液晶面板102且 在液晶面板102的定位中并不涉及。
可与第一到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适当结合来实现第七个示例性 实施方式。因而,还可在第一矩形框架构件和第二矩形框架构件(即, 前壳101和框架104)上均形成凸出配合部,由此用前壳101侧上的凸 出配合部来定位前侧偏光板113的外周(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 造),用框架104侧上的凸出配合部定位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第 一到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一到第六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定位液 晶面板102的背侧偏光板111的外侧尺寸小于第二透明基板110的外 侧尺寸,背侧偏光板111的外周与作为构成外壳的一部分的第一矩形 框架构件的框架104上的凸出配合部105接触,由此定位液晶面板102。 因此,形成了包围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09和IIO外周的空间S,从而 液晶面板102的端部不与诸如前壳101和背光组件103的其他构件接 触。
同时,在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定位液晶面板102的前 侧偏光板113的外侧尺寸小于第一透明基板109的外侧尺寸,且前侧 偏光板113的外周与凸出配合部12接触,该凸出配合部12是由作为 构成外壳的一部分的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前壳101的框架部的内周形 成的,由此定位液晶面板102。因此,形成了包围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 109和IIO的外周的空间S,从而液晶面板102的端部不与诸如前壳101 和背光组件103的其他构件接触。
此外,第一到第七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每一构造可共用是因为
偏光板的外侧尺寸小于构成液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外侧 尺寸,该偏光板是贴附到液晶面板102前表面和背面中的、靠近其上 形成有凸出配合部的第一矩形框架构件侧的表面的光学膜,且作为光 学膜的偏光板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在第一矩形框架构件上的凸
出配合部的内侧接触,从而相对第一矩形框架定位液晶面板102,由此, 围绕构成液晶面板102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外周形成空间,且液晶 面板102插入并固定在第一矩形框架构件与第二框架构件之间。
因此,对于为TFT基板的第二透明基板110和为CF基板的第一 透明基板109来说,对将要采取的措施没有限制。此外,对于CF基板, 可采用下述构造,即其中在显示区域中不布置着色层或者与不具有着 色层的区域一起在显示区域中布置RGB的着色层。此外,可采用包括 TN (扭曲向列)系统、IPS (面内切换)系统、FFS (边缘场切换)系 统和VA (垂直取向)系统的任何液晶显示系统以及包括PDP (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和EL (电致发光显示)的任何类型的显示装置。
尽管参照其示例性实施方式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 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 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进 行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通过在构成该显示面板的主要部分的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附光学膜来形成;和第一矩形框架构件和第二矩形框架构件,构成外壳的一部分,所述显示面板插入并固定在它们之间,其中所述光学膜的外侧尺寸形成为小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外侧尺寸,使所述光学膜的外周至少与在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面对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上形成的凸出配合部的内侧接触,从而至少相对于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件定位所述透明基板,且围绕所述透明基板的外周形成包围所述透明基板的外周的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 件由背光组件的框架构成,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由前壳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 件由前壳构成,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由背光组件的框架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凸出配合部的 内侧接触的所述光学膜的外周中形成有定位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凸出配合部的 内侧接触的所述光学膜的外周上形成有定位凸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凸出配合部围绕 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件形成,以包围所述显示面板。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由所述凸出配合部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支撑,所述 光学膜的表面由其中没有形成所述凸出配合部的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 件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支撑。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 由所述凸出配合部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支撑,所述 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除所述凸出配合部之外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 框架构件的表面远离所述光学膜的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的表面由 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构件的、除所述凸出配合部之外的、面对所述第二 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支撑,所述凸出配合部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 架构件的表面远离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与所述凸出配合部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和不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不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形成为比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厚,并且在厚的部分中的光学膜的外周与所述凸出配合部的内侧接触。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由彼此贴 附的多个膜制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由彼此 贴附的多个膜制成,且包括与所述凸出配合部的、面对所述第二矩形 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和不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 重叠的部分,不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的膜的数目大 于与面对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构件的表面重叠的部分的膜的数目,并且 在具有较大数目的膜的部分中的光学膜的外周与所述凸出配合部 的内侧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 面板。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减小尺寸,尤其是其框架的尺寸,并可使液晶面板更薄,使屏幕更大。通过使贴附到构成液晶面板主要部分的第二透明基板的背侧偏光板的外周与形成在背光组件的框架上的凸出配合部内侧接触来进行液晶面板的定位。由此,不用放大前壳和框架的外侧尺寸就可牢固地定位显示面板。这能实现小尺寸显示装置,尤其是前壳的框架的尺寸减小以及外侧尺寸的减小。
文档编号G09F9/35GK101359119SQ20081012948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清水健也 申请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