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能量恢复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6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能量恢复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并且尤其涉及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所 述能量恢复电路能够通过防止维持放电脉冲电压的硬切换来稳定切换。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一种利用由单元中的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光来 激发形成在该单元的内壁上的磷光体以产生可见光并且表现发光的显示设备。根据放电机 制,可以将PDP划分为交流(AC)类型和直流(DC)类型。目前,在AC PDP中主要采用AC三 电极表面放电PDP。通过在维持放电时段中在扫描和维持电极之间交替施加高频率的高电 压,该AC三电极表面放电PDP感生出(induce)单元的气体放电和光发射。在三电极表面放电PDP的维持放电电路中,向面板的电极X和Y交替施加大约 200V的高电压。由于在电极X和Y之间存在电容器,需要大量的消耗功率来对该电容器充 电或者放电。随着PDP尺寸的增加,PDP的功率消耗也增加。因此,开发出一种节省功率消耗的 方法非常重要。由器件的物理结构以及放电气体的优化来确定该用于节省功率消耗的方 法。当驱动面板时,需要两种方法来节省功率消耗。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防止从不必要的电 路产生热量来节省电路自身的功率消耗的方法,而第二种方法是最小化与面板的放电不相 关的位移电流的提供。为此,使用能量恢复电路以通过恢复从电源施加到面板的能量并且 在施加维持放电电压之前使用所恢复的能量作为位移电流来最小化能量消耗。Larry F. Weber提出了一种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10。如图1所示,该传统的能量 恢复电路包括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该电容器CR恢复和存储能量;提供所恢复的能量 并且恢复施加到面板CP的能量的两个控制开关SWl和SW2 ;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两个二极 管Dl和D2 ;以及用于在提供或者恢复能量的过程中通过防止电流快速增加来感生出稳定 的电压脉冲波形的辅助电感器LR。在图1的能量恢复电路10中,将从电源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 复的电容器CR。在施加维持放电脉冲之前,将所恢复的能量作为位移电流分量再次施加到 面板CP,从而降低电源的负载。在图1中,标明为电容器的CP代表面板。面板CP通常被表 示为电容器。面板的两个端子分别连接到电极X和Y。将电极X和Y分别简单地表示为结 点X和Y。下面将该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10的操作描述为所划分的四个时段Tl到T4。第 一时段Tl是用于向面板提供位移电流的时段。假设通过能量连续充放而充入到用于能量 恢复的电容器CR的电压Vcr是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一半,即,l/^Vsus。为了将电压Vcr 提供到面板CP的电容器,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一开关SW1,并且通过低 电平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SW2、SW3和SW4。此 时,电流经由第一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顺序流入面板CP。因此,由 于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CP的电容器的共振,在面板CP的一个端子,即,结点Y处形成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增加。理论上,该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升高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第一二极 管Dl防止反向电流的流动,该二极管Dl作为阻断二极管用于阻断面板CP的电容器与辅助电感器LR的共振。第二时段T2是用于提供放电电流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接通 第二开关SW2,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和第四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三和第 四开关SW1、SW3和SW4。此时,可以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一开关SW1。在 这种状态下,维持放电电压Vsus通过第二开关SW2从电源(未示出)直接提供至面板CP。 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us。第三时段T3是能量恢复时段。结点Y处的电压下降到地电压GND。为了将施加到 面板CP的电容器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开关控制信 号接通第三开关SW3,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 二和第四开关SWl、SW2和SW4。此时,电流通过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 SW3顺序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因此,由于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CP的电容器的 共振,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下降到地电压GND。第二二极管D2是阻断二极管,用于 阻断面板CP的电容器与辅助电感器LR的共振。第四时段T4是将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保持为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 高电平的第四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四开关SW4,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控 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SW1、SW2和SW3。将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 保持为地电压GND。此时,可以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开关SW3。在这种 状态下,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的电极X。如上所述,在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10中,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 恢复的电容器CR,并且将所恢复的能量再次提供到面板CP,从而能够最小化从电源提供的 能量的量。即,面板放电所需的电流不是从电源施加,而是将放电之后恢复的能量再次提供 到面板,以使得能够降低从电源提供到面板的功率量。理论上,假设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的电压VR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 1/2相对应,并且该能量恢复电路没有能量损失。在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10中,通过电感 器LR与面板CP的电容器的理想LC共振,可以将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增加到维持放电电压 Vsus,并且可以从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提供增加该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所需的能量。然而,实际上,由于存在于能量恢复电路10中的电阻分量以及由切换器件产生的 能量损失,如图3所示,在第一时段Tl中,结点Y处的电压无法升高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 并且良好的软切换,即零电压零电流切换,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的第 一时段Tl中频繁地产生放电,并且没有从能量恢复电路10充分地提供放电所需的放电电 流。因此,严重地产生了电压降,更加严重地产生了硬切换。此外,严重地产生了电路的切 换和电磁干扰(EMI)噪声。结果,降低了能量恢复电路的驱动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一种能量恢复电路,其能够通过实现稳定的软切换 来增加电路的驱动可靠性并且改善能量恢复效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考虑了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 量恢复电路,其能够通过防止维持放电脉冲的硬切换来稳定维持放电脉冲的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其能够增加能量恢复效率并且改善 电路的驱动可靠性。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 包括从所述PDP恢复和存储能量的能量恢复单元;以及电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以稳 定施加到所述PDP的维持放电脉冲的切换的切换稳定单元。当从所述PDP恢复能量时,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可以允许所述能量恢复单元的用于 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以及所述切换稳定单元的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从 而经由不同的路径将所述能量恢复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当向所述 PDP提供所恢复的能量时,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可以允许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 容器串联连接,从而经由一条路径向所述PDP提供所述能量。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可以包括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 第二电容器的一个端子并联电连接的两个开关;以及电连接在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 容器的另一端子与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的一个端子的二极管。所述切换稳定单元的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可以连接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 容器的所述一个端子,并且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可以连接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 的另一端子,从而形成所述能量经由其恢复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的路径。所述切换稳定单元还可以包括阴极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而阳极连接到地端 子的二极管;以及阳极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而阴极连接到维持放电电压端子的二极 管。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包括能量恢复单元 和切换稳定单元,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和防止电流快速增加的电 感器,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恢复并且存储能量,存储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和提供放 电能量的控制开关并联连接在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之间,以及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二 极管串联连接到各自所述控制开关;并且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包括电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 元以提供外部电压的外部输入电压源。当将所恢复的能量提供到所述PDP时,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以及所述外部 输入电压源可以串联连接,从而经由一条路径将所述能量提供到所述PDP。两个开关可以并联连接在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与地电压GND之间,并且所 述两个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开关可以电连接到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所述两个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开关还包括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并联连接、用于充 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以及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D3可以串联连接到所述外部输 入电压源。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与所述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可以并联连接在所 述用于提供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与所述地电压GND之间;所述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 D3可以串联连接在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与所述用于提供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之间;第一 开关SW6可以串联连接在所述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与所述地电压GND之间;以及经由所述用于存储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和第二开关SW5,可以连接串联连接的所述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和所述第一开关SW6之间的结点。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可以是施加到用于寻址放电的数据电极的数据电压Vdata。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将具有一 个二极管、两个开关以及一个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的切换稳定单元附加地连接到传统的 能量恢复电路。因此,将从面板的电容器CP恢复的能量划分并且恢复到并联连接的用于能 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当将所恢复的能量再次提供到面板CP时,经由由 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形成的LC共振电路,将2Vcr的电压作为能量源提供到 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将两个开关和作为外部 电压源的外部输入电压源附加地连接到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以使得与用于能量恢复的电 容器的电压和施加到用于寻址放电的数据电极的数据电压Vdata的和相对应的电压用作 提供到PDP的位移电流分量的能量。因此,在将位移电流提供到PDP时,施加比传统的能量 恢复电路中的电压高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以使得在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升高到维持放电 电压Vsus的电平之后能够向面板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结果,在切换第二开关SW2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的电压差被 最小化,以使得通过在将维持放电电压施加到面板时防止产生硬切换来稳定切换。进而,可 以降低由于硬切换产生的电路的切换和电磁干扰(EMI)噪声,并且因此能够改善电路的驱
动可靠性。


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是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2所示为图1中示出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和开关控制信号的时 序图;图3所示为图1中示出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的实际波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5所示为施加至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和开关控制信号的时 序图;图6所示为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的实际波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以及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图5所示为施加 到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和开关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6所示为图4的 能量恢复电路的维持放电电压脉冲的实际波形图。参照图4,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4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41和切换稳定单元43。这里,能量恢复单元41与图1的能量恢复单元10具有相同的结构。切换稳定单元43包括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第三二极管D3和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切 换稳定单元43电连接在第一开关SWl与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和能量恢复单元 41的第三开关SW3之间的结点之间。即,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和第三开关SW3 之间的结点顺序通过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接地,并且电连接到顺序通过第三二极管 D3的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与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之间的结点。第三二 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与第三开关SW3之间的结点,并且第 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与第一开关SWl之间的结点。即使改变串联连接的一对第一开关SWl和第一二极管Dl以及一对第三开关SW3和第二二极管D2的顺序,也能够同样执行能量恢复电路40的操作,这将在下面描述。根据 电流容量或者其它因素,能量恢复电路40中使用的各个开关、电容器和二极管的数量可以 不止一个。如图5所示,将划分为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按照上述配置的能量恢复电路40 的操作。第一时段Tl是在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之前,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平从 地电压GND的电平变化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平的时段。在该第一时段Tl中,产生位 移电流以及一部分放电电流。首先,假设通过经由第四时段T4中能量恢复电路的连续操作 而恢复能量,将电压Vcr充入到各自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在第一 时段Tl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开关SWl和SW5, 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 开关SW2、SW3、SW4和SW6。因此,经由第五开关SW5、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第一 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电连接到面 板的电容器CP。此时,通过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LC共振,将电流提供到面 板的电容器CP。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一个端子相对应的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是 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的电压Vcr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 CR2的电压Vcr的和相对应的电压2Vcr。这里,电压Vcr是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1/2相 对应的电压1/2VSUS。理论上,可施加到结点Y的电压升高到是电压2Vcr的两倍高的最大 电压2Vcr。然而,实际上,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的电阻分量,该电压 不会升高到最大电压2Vsus。然而,可以将高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压施加到结点Y。因 此,通过控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时间常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第二时段T2是用于向结点Y连续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时段,其中将放电电 流提供到面板CP。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 二和第六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 开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CP。因 此,在该时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iis。
同时,第六开关SW6接通以使得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的一个端子,即, 负(-)端子,固定到地。除了第一时段Tl,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T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 SW6的操作。第三时段Τ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 容器CRl和CR2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CP作为电流源操作时,生成 位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SW3和SW6, 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 开关SW1、SW2、SW4和SW5。因此,恢复到面板CP的电流经由两条路径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 的电容器。即,电流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SW3从面板CP流入用于 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1,并且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第三开关SW3以及第 三二极管D3从面板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 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在能量恢复时段T3中,面板CP的能量分别经由不同的电流路径被恢复到用于能 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和CR2。在能量提供时段Tl中,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的能量经由一 条电流路径提供到面板。因此,分别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 的能量仅具有由于第三二极管D3导致的电压减少。第四时段T4是用于向面板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第四和第六 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三和 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ff2, SW3和SW5,从而经由第 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地电 压 GND。此时,经由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Vsus,其按照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段Tl、T2 和T3中的描述操作。因此,连续执行这样的切换操作,直到用于向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 压的各自时段完成。之后,将这些时段Tl到T4重复执行与所需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相 同的次数。因此,当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40按照上述执行切换操作时,从面板CP恢复的能 量被划分并且恢复到并联连接的各自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当将恢复的能量再次 提供到面板CP时,经由由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形成的LC共振电路,将2Vcr 的电压作为能量源提供到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通常,如果电容器电压Vcr是1/2VSUS,则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的用于能量恢复 的电容器的电容器电压2Vcr是2Xl/2VSUS,g卩,Vsus0即,使用具有远高于传统的能量恢 复电路的能量源的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的电压,通过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 的LC共振,可以将位移电流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因此,适当地设置每一个时段的切换 时间,以使得软切换是可能的。 在能量恢复时段T3中,两个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和CR2并联连接并且通过 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的初始电压Vcr,即,1/2VSUS,操作。为此,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类 似,在低电压处,通过辅助电感器LR与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和CR2,共振是可能的。
因此,在用于向面板CP提供位移电流的第一时段Tl中,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利 用远高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的能量源,向面板的结点Y提供更高的电压,以使得结点Y处 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增高到维持放电电压Vsxis,并且随后经由第二开关SW2将该维持放电 电压Vsus提供到面板。因此,在第二开关SW2切换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 极端的电压差被最小化,以能够稳定切换。如图6所示,当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可以避 免产生维持放电脉冲的硬切换。结果,能够降低由于硬切换产生的电路的切换和电磁干扰 (EMI)噪声,并且能够改善能量恢复电路的驱动可靠性。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参照图7,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5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51和切换稳定单元53。这里,能量恢复单元51具有与图4的能量恢复单元40相同的结构。切换稳定单元53除了还设置有第四和第五二极管D4和D5外,具有与图4的切换 稳定单元43相同的结构。即,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能量恢复单元51的第一二极管 Dl的阴极,并且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到第二开关SW2与维持放电电压源Vsus之间的 结点。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并且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到地。在按照上述配置的能量恢复电路中,在开关电路的操作期间在结点A处产生的过 冲(overshoot)分量导致电路的热量产生以及EMI噪声。为了防止过冲分量,当在结点A处 产生高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压时,电流经由第四单向二极管D4流入维持放电电压源 Vsus0当在结点A处产生低于地电压GND的电压时,电流经由第五单向二极管D5从地GND 流到结点A。因此,结点A处的电压被保持为地电压GND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之间的值。与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40类似,能量恢复电路50能够按照与图5所示的开关控 制时序图相同的方式操作。能量恢复电路50的操作与能量恢复电路40的操作几乎相同。 将划分为参照图5的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能量恢复电路50的操作。第一时段Tl是在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之前,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平从 地电压GND的电平变化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平的时段。在该第一时段Tl,产生位移 电流以及一部分放电电流。首先,假设通过经由第四时段T4中能量恢复电路的连续操作而 恢复能量,将电压Vcr充入到各自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在第一 时段Tl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开关SWl和SW5, 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 开关SW2、SW3、SW4和SW6。因此,经由第五开关SW5、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第一 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电连接到面 板的电容器CP。此时,通过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LC共振,将电流提供到面 板CP。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一个端子相对应的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是与充入到 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的电压Vcr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2的电压 Vcr的和相对应的电压2Vcr。这里,电压Vcr是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1/2相对应的电压 1/2VSUS。理论上,可施加到结点Y的电压升高到是电压2Vcr的两倍高的最大电压2Vcr。 然而,实际上,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的电阻分量,该电压不会升高到 最大电压2Vsus。然而,可以将高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压施加到结点Y。因此,通过控 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时间常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
尽管该能量恢复电路被设计为具有相同的电路和电气值并且通过由电气值精确 控制的时序图进行控制,但是面板的放电单元的数量可以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时段 Tl期间,结点Y和A处的电压波形会暂时超过维持放电电压Vsus。这是因为,随着放电单 元数量的增加,面板的电容器CP的电容会增加,并且因此由能量恢复电路中的LC共振电路 产生的时间常数是不同的。在结点Y和A处的驱动波形中,会产生过冲,并且会该由电路产 生热量。为此,当产生过冲时,操作第四二极管D4以防止电路工作在维持放电电压Vsus或 者更高电压处。 第二时段T2是用于向结点Y连续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时段,其中将放电电 流提供到面板CP。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 二和第六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 开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持放电 电压Vsus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CP。因 此,在该时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us。同时,第六开关SW6接通以使得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的一个端子,即, 负(_)端子,固定到地。除了第一时段Tl,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T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 SW6的操作。第三时段Τ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 电容器CRl和CR2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CP作为电流源操作时, 生成位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SW3和 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四和 第五开关SW1、SW2、SW4和SW5。因此,恢复到面板CP的电流经由两条路径恢复到用于能量 恢复的电容器。即,电流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SW3从面板的电容 器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1,并且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第三 开关SW3以及第三二极管D3从面板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因此,结点Y 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此时,结点A处的电压会低于地电压GND。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第五二极管D5以防 止结点A处的电压低于地电压GND,以使得可能防止在结点Y和A的驱动波形中产生过冲并 且防止由电路产生热量。在能量恢复时段T3中,面板CP的能量分别经由不同的电流路径被恢复到用于能 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和CR2。在能量提供时段Tl中,经由一条电流路径将用于能量恢复的 电容器的能量提供到面板。因此,分别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 的能量仅具有由于第三二极管D3导致的电压减少。第四时段T4是用于向面板的电容器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 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W2、SW3和SW5,从 而经由第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 持为地电压GND。 此时,经由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Vsus,其按照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段Tl、T2 和T3中的描述操作。因此,连续执行这样的切换操作,直到用于向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的各自时段完成。之后,将这些时段Tl到T4重复执行与所需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相 同的次数。因此,当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50按照上述执行切换操作时,从面板的电容器PC 恢复的能量被划分并且恢复到并联连接的各自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当将恢复的 能量再次提供到面板CP时,经由由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形成的LC共振电路, 将2Vcr的电压作为能量源提供到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因此,在本发 明的能量恢复电路中,在切换第二开关SW2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的电 压差被最小化,以使得能够稳定切换。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参照图8,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6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61和切换稳定单元63。这里,除了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到第三开关SW3与第三二极管D3之间的结 点并且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切换稳定单元63与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之 间的结点外,能量恢复单元61具有与图4的能量恢复单元41相同的结构。切换稳定单元63具有与图4的切换稳定单元43相同的结构。按照上述配置的能量恢复电路60除了在第三时段T3仅用于经由其恢复能量的路 径部分地改变外,可以与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40类似地操作。即,从面板的电容器CP恢复 的能量具有按照辅助电感器LR、第三开关SW3、第二二极管D2和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 器CRl的顺序形成的路径,以及按照辅助电感器LR、第三开关SW3、第三二极管D3、用于能量 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和第六开关SW6的顺序形成的路径。与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40类似,能量恢复电路60能够按照与图5所示的开关控 制时序图相同的方式操作。能量恢复电路60的操作与能量恢复电路40的操作几乎相同。 将划分为参照图5的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能量恢复电路60的操作。第一时段Tl是在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之前,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平从 地电压GND的电平变化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平的时段。在该第一时段Tl中,产生位 移电流以及一部分放电电流。首先,假设通过经由第四时段T4中能量恢复电路的连续操作 而恢复能量,将电压Vcr充入到各自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在第一 时段Tl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开关SWl和SW5,并 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 关SW2、SW3、SW4和SW6。因此,经由第五开关SW5、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第一开 关SW1、第一二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电连接到面板 的电容器CP。此时,通过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LC共振,将电流提供到面板 CP。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一个端子相对应的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是与充入到用 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l的电压Vcr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2的电压Vcr 的和相对应的电压2Vcr。理论上,可施加到结点Y的电压升高到是电压2Vcr的两倍高的最 大电压2Vcr。然而,实际上,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的电阻分量,该电 压不会升高到最大电压2Vsus。然而,可以将高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压施加到结点Y。 因此,通过控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时间常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此时,第二和第三二极管D2和D3防止反向电流的流动。第二时段T2是用于向结点Y连续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时段,其中将放电电流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 接通第二和第六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 分别断开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 持放电电压Vsus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 CP。因此,在该时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us。同时,第六开关SW6接通以使得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的一个端子,即, 负(-)端子,固定到地。除了第一时段Tl,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T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 SW6的操作。第三时段Τ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的电容器CP作为电流源操 作时,生成位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 SW3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 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W2、SW4和SW5。因此,恢复到面板CP的电流经由两条路径恢复到用 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即,电流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三开关SW3和第二二极管D2从面板 的电容器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CR1,并且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三开关SW3、 第三二极管D3以及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CR2从面板CP流入第六开关SW6。因此,结 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在能量恢复时段T3中,面板CP的能量分别经由不同的电流路径被恢复到用于能 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和CR2。在能量提供时段Tl中,经由一条电流路径将用于能量恢复的 电容器的能量提供到面板。第四时段T4是用于向面板的电容器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 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W2、SW3和SW5,从 而经由第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 持为地电压GND。此时,经由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Vsus,其按照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段Tl、T2 和T3中的描述操作。因此,连续执行这样的切换操作,直到用于向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 压的各自时段完成。之后,这些时段Tl到T4重复执行与所需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相同 的次数。因此,当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60按照上述执行切换操作时,从面板的电容器CP 恢复的能量被相等地划分并且恢复到并联连接的各自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当将 恢复的能量再次提供到面板CP时,经由由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形成的LC共 振电路,将2Vcr的电压作为能量源提供到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因此, 在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中,在切换第二开关SW2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 端的电压差被最小化,以使得能够稳定切换。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参照图9,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7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71和切换稳定单元73。这里,能量恢复单元71具有与图1的能量恢复单元10相同的结构。切换稳定单 元73包括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和外部输入电压源75,并且被连接在能量恢复单元71的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与地之间。即,经由切换稳定单元73的第五开关SW5和外 部输入电压源75,能量恢复单元71的电容器CRl的一个端子顺序接地,并且经由第六开关 SW6接地。例如,外部输入电压源75是在寻址(address)时段向数据器件提供诸如数据电 压Vdata的外部电压的外部电压源。由于通常经由功率模块中的扫描板Y和维持板X施加 数据电压Vdata,不增加电路来提供数据电压Vdata。显然,提供到PDP的各种电压源,诸如 扫描电压Vscan和维持电压Vsus,都可以用作外部输入电压源。为了说明方便,在本发明的 描述中将数据电压Vdata作为外部输入电压源施加。与图4的能量恢复电路40类似,能量恢复电路70能够按照与图5所示的开关控制时序图相同的方式操作。能量恢复电路70的操作与能量恢复电路40的操作几乎相同。 将划分为参照图5的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能量恢复电路70的操作。第一时段Tl是在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之前,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平从 地电压GND的电平变化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平的时段。在该第一时段Tl中,产生位 移电流以及一部分放电电流。首先,假设通过经由第四时段T4中能量恢复电路的连续操作 而恢复能量,将电压Vcr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在第一时段Tl中,通过高电平 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开关SWl和SW5,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二、 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SW2、SW3、SW4和SW6。 因此,顺序经由第五开关SW5、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第一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l以 及辅助电感器LR,外部输入电压源75电连接到面板的电容器CP。此时,通过辅助电感器LR 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LC共振,将电流从外部输入电压源75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与面 板的电容器CP的一个端子相对应的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是与外部输入电压源75 的数据电压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的电压Vcr的和相对应的电压Vdata+Vcr。 这里,电压Vcr是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1/2相对应的电压l/2Vsus。理论上,可施加到结 点Y的电压是与电压Vdata+Vcr的两倍相对应的电压2Vdata+VSuS。即,当与传统的能量恢 复电路相比时,能够施加比维持放电电压Vsus高电压2Vdata的电压。然而,实际上,由于 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的电阻分量,该电压不会升高到电压2Vdata+VSUS。 然而,通过控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时间常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第二时段T2是用于向结点Y连续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时段,其中将放电电 流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 接通第二和第六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 分别断开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 持放电电压Vsus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 CP。因此,在该时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us。同时,第六开关SW6接通以使得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2的一个端子,S卩,负(_) 端子,固定到地。除了第一时段Tl,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Τ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SW6的 操作。第三时段Τ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 CRl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的电容器CP作为电流源操作时,生成位 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SW3和SW6,并 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W2、SW4和SW5。因此,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SW3,电流从 面板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以使得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 器CR1。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第四时段T4是用于向面板的电容器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 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W2、SW3和SW5,从 而经由第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 持为地电压GND。此时,经由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Vsus,其按照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段Tl、T2 和T3中的描述操作。因此,连续执行这样的切换操作,直到用于向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 压的各自时段完成。之后,将这些时段Tl到T4重复执行与所需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相 同的次数。当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70按照上述执行切换操作时,从面板CP恢复的能量被 存储在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中。当将存储的能量提供到面板CP时,用于能量恢复的 电容器CRl串联连接到外部输入电压源,以 使得在结点Y处的电压高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 路的状态下,维持放电电压Vsus经由第二开关SW2施加到结点Y。因此,在结点Y处的维持 放电脉冲电压升高时,能够防止产生硬切换,从而能够稳定切换。因此,由于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具有足够高的能量源,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 相比较,更高的电压提供到面板的结点Y,使得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增高到维持放 电电压Vsus,并且随后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提供到面板。因此,在切换 第二开关SW2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的电压差被最小化,从而能够稳定 切换。如图6所示,在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能够防止产生维持放电脉冲的硬切换。结果, 能够降低由于硬切换产生的电路的切换和EMI噪声,并且能够改善能量恢复电路的驱动可 靠性。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的电路图。参照图10,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8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81和切换稳定单元83。这里,能量恢复单元81具有与图9的能量恢复单元71类似的结构。能量恢复单 元81与图9的能量恢复单元7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的负(-)端 子连接到切换稳定单元83的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之间的中间结点。切换稳定单元83除了还在第五开关SW5与外部输入电压源85之间设置有第三二 极管D3和电容器CR2外,具有与图9的切换稳定单元73相同的结构。即,第三二极管D3 的阴极与第五开关SW5之间的结点经由电容器CR2接地,并且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 外部输入电压源85。例如,外部输入电压源85是在寻址时段中向数据器件提供诸如数据电 压Vdata的外部电压的外部电压源。在按照上述配置的能量恢复电路80中,外部输入电压源85的数据电压Vdata没 有直接连接到开关器件,而是在高电压施加到结点Y时使用利用电容器CR2间接充入的电 压。在如图5所示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的整个时段Tl到T4中连续执行电容器CR2的充电。与图9的能量恢复电路70类似,能量恢复电路80能够按照与图5所示的开关控 制时序图相同的方式操作。能量恢复电路80的操作与能量恢复电路70的操作几乎相同。将划分为参照图5的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能量恢复电路70的操作。
第一时段Tl是在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施加到面板之前,维持放电脉冲的电平从 地电压GND的电平变化到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电平的时段。首先,假设通过经由第四时段 T4中能量恢复电路的连续操作而恢复能量,将电压Vcr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 并且将数据电压Vdata充入到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在第一时段Tl中,通过高 电平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开关SWl和SW5,并且通过低电平的 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SW2、Sff3, SW4 和SW6。因此,顺序经由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第五开关SW5、用于能量恢复的电 容器CRl、第一开关SWl、第一二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通过外部输入电压源85充入到 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的数据电压Vdata以及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 的电压Vcr电连接到面板的电容器CP。此时,通过辅助电感器LR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LC 共振,将电流从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以及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提供到面 板的电容器CP。与面板的电容器CP的一个端子相对应的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是 与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的数据电压Vdata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 的电压Vcr的和相对应的电压Vdata+Vcr。这里,电压Vcr是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1/2 相对应的电压1/2VSUS。理论上,可施加到结点Y的电压是与电压Vdata+Vcr的两倍相对应 的电压2Vdata+VSUS。即,当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相比时,能够施加比维持放电电压Vsus 高电压2Vdata的电压。然而,实际上,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的电阻 分量,该电压不会升高到电压2Vdata+VSUS。然而,通过控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时间常 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第二时段T2是用于向结点Y连续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时段,其中将放电电 流提供到面板的电容器CP。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 接通第二和第六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 分别断开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 持放电电压Vsiis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 CP。因此,在该时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us。同时,第六开关SW6接通以使得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的一个端子,S卩,负(_) 端子,固定到地。除了第一时段Tl,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Τ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SW6的 操作。第三时段Τ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 CRl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的电容器CP作为电流源操作时,生成位 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SW3和SW6,并 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 关SW1、Sff2, SW4和SW5。在电路中,面板CP电连接到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第三 开关SW3、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以及第六开关SW6。因此,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 极管D2和第三开关SW3,电流从面板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因此,结点Y处 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第四时段Τ4是用于向面板的电容器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 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W2、SW3和SW5,从而经由第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 持为地电压GND。此时,经由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压Vsus,其按照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段Tl、T2 和T3中的描述操作。因此,连续执行这样的切换操作,直到用于向电极X提供维持放电电 压的各自时段完成。之后,将这些时段Tl到T4重复执行与所需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相 同的次数。因此将从面板CP恢复的能量存储在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中。当将所存储 的能量提供到面板CP时,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串联连接到外部输入电压源,以使得 在结点Y处的电压比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中的电压高的状态下,维持放电电压Vsus经由第 二开关SW2施加到结点Y。因此,在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电压升高时,能够防止产生硬切换, 从而能够稳定切换。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参照图11,本发明的能量恢复电路90包括能量恢复单元91和切换稳定单元93。这里,能量恢复单元91具有与图9的能量恢复单元71类似的结构。然而,能量恢 复单元91与能量恢复单元7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开关SWl的漏极端连接到切换稳定单 元93的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与第三二极管D3之间的结点,并且用于能量恢复 的电容器CRl与第三开关SW3之间的中间结点连接到切换稳定单元93的第五开关SW5的 源极端。在切换稳定单元93中,第五开关SW5和第六开关SW6从第三开关SW3与用于能量 恢复的电容器CRl之间的中间结点顺序连接至地。电容器CR2连接到第三二极管D3的阴 极和能量恢复单元91的第一开关SW之间的结点以及第五和第六开关SW5和SW6之间的 结点。外部输入电压源95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地之间。外部输入电压源95是 在寻址时段中向数据器件提供诸如数据电压Vdata的外部电压的外部电压源。电容器CRl 作为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操作,其允许提供给面板CP的能量被恢复和充入,并且电容器 CR2允许充入外部输入电压源95的数据电压Vdata,从而增加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S卩,在能量恢复电路90中,恢复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的电容器CRl以及存储从外 部输入电压源95提供的能量的电容器CR2的位置与图10的能量恢复电路80中的不同。因 此,外部输入电压源95的数据电压使用电容器CR2间接提供到面板。按照上述配置的能量恢复电路90的操作将划分为四个时段Tl到T4来描述。首先,假设经由连续的切换操作,将是维持放电电压的1/2的电压Vcrl充入到用 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并且将数据电压Vdata充入到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在第一时段Tl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一和第五 开关SWl和SW5,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二、第
三、第四和第六开关SW2、Sff3,SW4和SW6。此时,经由第五开关SW5、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第一开关SW1、第一二 极管Dl以及辅助电感器LR,位移电流从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提供到面板CP。结点 Y处的电压是与充入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的电压Vcrl与外部输入电压源95的数 据电压Vdata的和相对应的电压Vdata+Vcrl。这里,电压Vcrl是与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1/2相对应的电压l/2Vsus。理论上,可施加到结点Y的电压是与电压Vdata+Vcrl的两倍 相对应的电压2Vdata+VSUS。即,当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相比时,能够施加比维持放电电 压Vsus高电压2Vdata的电压。然而,实际上,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分量以及开关器件本身 的电阻分量,该电压不会升高到电压2Vdata+VSUS。然而,通过控制取决于由LC共振产生的 时间常数的切换控制时间能够执行理想的切换。在第二时段T2中,通过高电平的第二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二和第六 开关SW2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 三、第四和第五开关SW1、Sff3, SW4和SW5。此时,经由第二开关SW2将维持放电电压Vsus 直接施加到面板CP,并且经由第二开关SW2,所需的放电电流也流入面板CP。因此,在该时 段期间,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持为维持放电电压Vsiis。由于第六开关SW6接通,从外部输入电压源95向用于充入数据电压的电容器CR2 充入能量。在随后的时段T2、T3和T4中连续执行第六开关SW6的操作。
第三时段T3是用于将提供到面板CP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 CRl的时段。与结点Y处的电压升高时不同,在面板的电容器CP作为电流源操作时,生成位 移电流。为此,通过高电平的第三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接通第三和第六开关SW3和SW6,并 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开 关SW1、SW2、SW4和SW5。因此,经由辅助电感器LR、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SW3,电流从 面板CP流入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1,以使得面板的能量恢复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 CR1。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从维持放电电压Vsus下降到地电压GND。第四时段T4是用于向面板的电容器CP施加地电压GND的时段。通过高电平的 第四和第六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接通第四和第六开关SW4和SW6,并且通过低电平的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五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断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开关SW1、SW2、SW3和SW5,从 而经由第四开关SW4向结点Y施加地电压。因此,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被连续保 持为地电压GND。此时,从与面板的相反侧相对应的电极X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从而完成一个 维持放电时段。同时,可以连接在板中不同形成的用于提供维持电极⑴或扫描电极⑴波形的 电源来代替数据电压Vdata。因此,将从面板的电容器CP恢复的能量存储在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中。当 将所存储的能量提供到面板CP时,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CRl串联连接到外部输入电压 源,以使得在结点Y处的电压高于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中的电压的状态下,维持放电电压 Vsus经由第二开关SW2施加到结点Y。因此,在结点Y处的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升高时,能够 防止产生硬切换,从而能够稳定切换。已经参照示例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 至IJ,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 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将具 有一个二极管、两个开关以及一个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的切换稳定单元附加地连接到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因此,将从面板的电容器CP恢复的能量划分并且恢复到并联连接的用 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当将所恢复的能量再次提供到面板CP时,经 由由辅助电感器LR和面板的电容器CP形成的LC共振电路,将2Vcr的电压作为能量源提 供到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Rl和CR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PDP的能量恢复电路,还将两个开关和作为外部电压源的外部输入电压源附加地连接到传统的能量恢复电路,以使得与用于能量恢复的 电容器的电压与施加到用于寻址放电的数据电极的数据电压Vdata的和相对应的电压用 作提供到PDP的位移电流分量的能量。因此,在将位移电流提供到PDP时,施加比传统的能 量恢复电路中的电压高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以使得在维持放电脉冲电压升高到维持放 电电压Vsus的电平之后能够向面板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结果,在切换第二开关SW2时,施加到第二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的电压差被 最小化,以使得通过在将维持放电电压施加到面板时防止产生硬切换来稳定切换。进而,可 以降低由于硬切换产生的电路的切换和电磁干扰(EMI)噪声,并且因此能够改善电路的驱
动可靠性。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包括能量恢复单元,从所述PDP恢复并且存储能量;以及切换稳定单元,电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以稳定施加到所述PDP的维持放电脉冲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当从所述PDP恢复能量时,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允许所述能量恢复单元的用于能量恢复 的第一电容器以及所述切换稳定单元的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从而经由不 同的路径将所述能量恢复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并且当向所述PDP提供所恢复的能量时,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允许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 和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从而经由一条路径向所述PDP提供所述能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包括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的一个端子并联电连接的两个开关;以及电连接在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子与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 容器的一个端子之间的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切换稳定单元的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 接到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一电容器的所述一个端子,并且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 用于能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的所述另一端子,从而形成所述能量经由其恢复到所述用于能 量恢复的第二电容器的路径。
5.如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切换稳定单元还包括阴极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而阳极连接到地端子的二极管;以及阳极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而阴极连接到维持放电电压端子的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和防止电流快速增加的电感器,所述电 容器恢复并且存储能量,存储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和提供放电能量的控制开关并联连接在 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之间,并且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串联连接到各自所述控制 开关;以及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包括电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以提供外部电压的外部输入电压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当将所恢复的能量提供到所述PDP时,所 述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以及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串联连接,从而经由一条路径将所述能 量提供到所述PDP。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两个开关并联连接在所述用于能量恢复的 电容器与地电压GND之间,以及所述两个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开关电连接到所述外部输入电 压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两个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开关还包括与 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并联连接、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以及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 二极管D3串联连接到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与所述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并联连接在所述用于提 供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与所述地电压GND之间,并且所述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D3 串联连接在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与所述用于提供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之间,并且第一开关 SW6串联连接在所述用于充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与所述地电压GND之间;以及经由所述用于存储恢复能量的控制开关和第二开关SW5,连接串联连接的所述用于充 入外部电压的电容器CR2和所述第一开关SW6之间的结点。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恢复电路,其中所述外部输入电压源是施加到用于寻址 放电的数据电极的数据电压Vdata。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能量恢复电路包括恢复和存储来自所述PDP的能量的能量恢复单元;以及电连接到所述能量恢复单元以稳定施加到所述PDP的维持放电脉冲的切换的切换稳定单元。所述切换稳定单元可以包括一个二极管、两个开关和一个用于能量恢复的电容器,或者包括两个开关和作为外部电压源的外部输入电压源。根据本发明,当切换用于施加维持放电电压Vsus的开关SW2时,施加到所述开关SW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的电压差被最小化,从而在向面板施加所述维持放电电压时能够通过防止产生硬切换而稳定切换。进而,能够降低由于所述硬切换产生的电路的切换和电磁干扰(EMI)噪声,并且因此改善所述电路的驱动可靠性。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1802896SQ20088010775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崔洙森, 李英准, 金庸得 申请人:欧丽安等离子显示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