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88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 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对液晶模组进行驱动的电路一般采用外置的能够产生时序控制 信号的专用集成电路,对于补偿背光亮度的功能也集成在该专用集成电路中,
如果要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集成电路;其通用性差,不能同时支持 多种显示分辨率的液晶模组,且不能对数据进行控制计算,无法完成相应的显 示画面改善与背光亮度补偿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旨在解 决现有的驱动电路通用性差,无法对显示数据进行控制计算,从而导致无法实 现显示画面改善与背光亮度补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对液晶才莫组驱动的驱动电路,包括
可编程逻辑才莫块,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根据所述显示数据的时序产生 时序控制信号,并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
背光源驱动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 述背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背光源,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输出的背光
亮度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背光源的亮度;
数据驱动模块,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漠块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数据驱动才莫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面板,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输出的时
4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栅极驱动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 栅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线,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 块输出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冲册极线的导通;以及
数模转换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四输出端,所述 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当所述可编程 逻辑模块对所述显示数据的亮度补偿值进行计算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时,所述 数模转换模块将所述亮度调整数字量转换为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所述数据 驱动模块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模块进一步包括
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显示数据计 算每帧的亮度值;
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单元,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4艮据所述显示数据的时 序产生时序控制信号输出控制所述数据驱动模块以及所述栅极驱动模块;
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其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背光源驱动模块的 输入端,产生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输出;
背光亮度计算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的第 二输出端,根据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输出的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计算 背光的亮度值;
亮度优化计算单元,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的输 出端,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计算单元的输 出端,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 单元的反馈控制端,根据所述显示数据每帧的亮度值以及所述背光的亮度值进 行优化计算并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
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二
输出端,所述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
5入端;
所述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所述伽马寄存器数 值计算单元均被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编程逻辑模块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 编程逻辑器件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背光源是发光二极管光源或冷阴极荧光灯 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模块对输入的显示数据 进行亮度计算以及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处理,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对背光源的 亮度进行调整,减少了背光功耗;同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进行伽马电压的调整, 从而对显示画面亮度进行提升以达到视觉亮度改善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的模 块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编程逻辑模块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4亍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模块对输入的显示数据进行亮 度计算以及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处理,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对背光源的亮度进 行调整,减少了背光功耗;同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进行伽马电压的调整,从而 对显示画面亮度进行提升以达到视觉亮度改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主要应用于对液晶模组进行驱动,其模块结构如图l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详述如下。
液晶模组包括背光源2以及显示面板3,而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 路1包括可编程逻辑模块10、背光源驱动模块11、数据驱动模块12、栅极 驱动模块13以及数模转换模块14;其中可编程逻辑模块10的输入端接收显示 数据4,根据显示数据4的时序产生时序控制信号,并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 背光源驱动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背光源 驱动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背光源2,根据可编程逻辑模块IO输出的背光亮度 控制信号调整背光源的亮度;数据驱动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可编程逻辑 模块10的第二输出端,数据驱动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显示面板3,根据可编 程逻辑模块io输出的时序控制信号驱动显示面板3工作;栅极驱动模块13的 输入端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模块10的第三输出端,栅极驱动才莫块13的输出端连 接至显示面板3的栅极线,根据可编程逻辑模块10输出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显 示面板3的栅极线的导通;数模转换模块14的输入端连接至可编程逻辑模块 10的第四输出端,数模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至数据驱动模块12的第二输 入端,当可编程逻辑模块IO对显示数据的亮度补偿值进行计算输出亮度调整数 字量时,数模转换模块14将亮度调整数字量转换为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数 据驱动模块12根据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驱动显示面板3工作,从而相应的改 变了显示画面的^L觉亮度,达到了改善显示画面品质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编程逻辑^t块10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 列(Field -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可编程逻辑模块10可以提供多种容量逻辑,进行不同的数 据编程并产生多种不同的电路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显示数据时序,只需要做软件上的更 改即可满足要求,无须做硬件上的更改;可编程逻辑模块IO对不同的显示数据4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及时序送给数据驱动模块12及栅极驱动模 块13,驱动显示面板3正常显示影像;同时可编程逻辑模块10通过显示数据 亮度进行背光亮度的计算,并依据预定程序进行显示数据亮度补偿值计算,进 而通过可编程逻辑模块10调整数模转换模块14的输入数字量,由此改变输出 模拟量(即改变伽玛电压值);数据驱动模块12接收改变后的模拟量对应输出 到显示面板3,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视觉亮度;另外,可编程逻辑模块10输 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给背光源驱动模块11,并由背光源驱动模块11对背光源2 的亮度进行降低调整,从而达到显示画面视觉亮度效果不变,而背光功耗降低 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模块IO的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为了 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可编程逻辑模块10包括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101、时序控制信号产生 单元102、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3、背光亮度计算单元104、亮度优化 计算单元105以及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106,其中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 101的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并根据显示数据计算每帧的亮度值;时序控制信 号产生单元102的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根据显示数据的时序产生时序控制信 号输出控制数据驱动模块12以及栅极驱动模块13;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 元10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背光源驱动才莫块11的输入端,产生背光亮度控制信 号输出;背光亮度计算单元104的输入端连接至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3 的第二输出端,根据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3输出的背光亮度控制信号 计算背光的亮度值;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显示数据亮度 计算单元ioi的输出端,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背光亮度 计算单元104的输出端,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背光亮度 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3的反馈控制端,才艮据显示数据每帧的亮度值以及背光的 亮度值进行优化计算并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106的 输入端连接至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106的输出端连接至数模转换模块14的输入端;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101、 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以及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106均被时序控制信号产 生单元102产生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2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光源或冷阴极荧光灯光源(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背 光源2由背光源驱动模块11驱动,背光源驱动模块11可以给背光源2提供正 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电流等电性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101计算显示数据4的每 帧的亮度值,背光亮度计算单元104通过输入的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计算背光亮 度,亮度优化计算单元105通过显示数据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进行优化计算,并 通过设定程序进一步调节背光亮度控制信号,降低背光亮度,同时调整输入至 数模转换模块14的数字量,进而调整输出的伽玛电压值,提升了显示画面视觉 亮度。同时,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2将输入的显示数据4按照预定的数据编 程处理,将处理后的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画面移动判断it块,以此作为背光亮度 控制信号调节频率的依据,同时将处理后的时序控制信号与凄t据输入至数据驱 动模块12与栅极驱动模块13用于驱动显示面板3正常显示影像。采用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驱动电路对液晶模组进行驱动,通用性好,可以同时支持多种显示分辨 率的液晶模组,且还能对数据进行控制计算,并可以完成相应的显示画面改善 与背光亮度补偿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4莫块对输入的显示数据 进行亮度计算以及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处理,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对背光源的 亮度进行调整,减少了背光功耗;同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进行伽马电压的调整, 从而对显示画面亮度进行提升以达到视觉亮度改善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9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模块,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根据所述显示数据的时序产生时序控制信号,并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背光源驱动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背光源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背光源,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输出的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背光源的亮度;数据驱动模块,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数据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面板,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输出的时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栅极驱动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线,根据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输出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栅极线的导通;以及数模转换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的第四输出端,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当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对所述显示数据的亮度补偿值进行计算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时,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将所述亮度调整数字量转换为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所述数据驱动模块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进一 步包括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显示数据计 算每帧的亮度值;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单元,其输入端接收显示数据,根据所述显示数据的时 序产生时序控制信号输出控制所述数据驱动模块以及所述栅极驱动模块;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其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背光源驱动模块的 输入端,产生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输出;背光亮度计算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的第 二输出端,根据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单元输出的背光亮度控制信号计算背光的亮度值;亮度优化计算单元,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的输 出端,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计算单元的输 出端,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背光亮度控制信号产生 单元的反馈控制端,根据所述显示数据每帧的亮度值以及所述背光的亮度值进行优化计算并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迷亮度优化计算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伽马寄存器数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 入端;所述显示数据亮度计算单元、所述亮度优化计算单元、所述伽马寄存器数 值计算单元均被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时序控制信号控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模块是现 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光源或冷阴极焚光灯光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驱动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液晶模组驱动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模块,背光源驱动模块,数据驱动模块,栅极驱动模块以及数模转换模块,当可编程逻辑模块对显示数据的亮度补偿值进行计算输出亮度调整数字量时,数模转换模块将亮度调整数字量转换为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数据驱动模块根据调整后的模拟电压信号驱动显示面板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路采用可编程逻辑模块对输入的显示数据进行亮度计算以及时序控制信号产生处理,输出背光亮度控制信号对背光源的亮度进行调整,减少了背光功耗;同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进行伽马电压的调整,从而对显示画面亮度进行提升以达到视觉亮度改善的目的。
文档编号G09G3/36GK201397660SQ20092013085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吴育良, 吴贵兴, 王建华 申请人: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