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58249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流面放电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记为“面板”)使在行方向上形成了多个由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前面基板、和在列方向上形成了多个长的数据电极的背面基板对置配置,并在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立体交叉(以下简单记为“交叉”)的各位置处形成放电单元。并且,等离子显示装置是为了驱动上述的面板而具备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维持电极驱动电路、和数据电极驱动电路,且对各个电极施加必要的驱动电压波形来显示图像的装置。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采用子场法,该子场法在将1场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场之后,通过可发光的子场的组合来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在初始化期间中进行初始化动作,即产生初始化放电,形成接下来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在写入期间中进行写入动作,即根据所显示的图像对数据电极的各电极施加写入脉冲以使放电单元选择性产生写入放电。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内形成了壁电荷。并且,在维持期间中进行维持动作,即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个数的位置脉冲并交替地施加给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根据维持动作,使得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内产生维持放电,荧光体层发光。由此,在面板中显示图像。等离子显示装置按每个电极具备产生向面板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电极驱动电路。数据电极驱动电路是将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分别施加给数据电极,并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的驱动电路。数据电极驱动电路所产生的写入脉冲的上升沿及下升沿的过渡时间,例如与维持脉冲相比较短。因此,在产生写入脉冲时,瞬间流动较大的电流。该大电流容易成为电磁波的线辐射(通过电源线而释放出的电磁波噪声)、框体辐射 (从电子设备主体释放出的电磁波噪声)等的不必要辐射(电子设备释放出的不必要的电磁波噪声的总称)的产生源。若这种电磁波产生得较强,则会产生与其他电子设备发生干扰等的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影响,电磁波的辐射的上限在法律上受到限制。并且,为了将电磁波的辐射抑制在该限制以下,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下述构造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将覆盖保护外壳的部分已经切除的金属制后盖安装于底架构件,经由导电性衬垫将金属外壳和金属制后盖电连接起来。可是,近年来,随着面板的高精细化、大型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消耗电力存在增加的倾向。因此,电磁波的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也存在增加的倾向,仅利用上述的方法难以充分获得降低不必要辐射的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1969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面板,其具备多个放电单元,所述多个放电单元分别具有由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和驱动电路,其利用具有写入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一个场来驱动面板。驱动电路具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其基于图像信号,产生表示放电单元在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和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其基于图像数据产生写入脉冲,并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数据电极驱动电路针对数据电极的各个数据电极设置多个输出缓冲器,所述多个输出缓冲器分别具有规定的电流供给能力且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基于图像数据按每个数据电极来计算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基于算出的负载电容变更在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通过采用该构成,能够根据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来变更产生写入脉冲所使用的缓冲器的个数,所以在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小时能够防止向数据电极过剩地供给电流,从而能够抑制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产生了稳定的写入放电。另外,本发明是一种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利用具有写入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一个场来驱动面板,所述面板具备多个放电单元,所述多个放电单元分别具有由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并且,基于图像信号,产生表示放电单元在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另外,基于图像数据产生写入脉冲,并利用具有规定的电流供给能力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缓冲器,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另外,基于图像数据按每个数据电极来计算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并且,基于算出的负载电容变更在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通过采用该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来变更产生写入脉冲所使用的缓冲器的个数,所以在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小时能够防止向数据电极过剩地供给电流,从而能够抑制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产生了稳定的写入放电。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的电极间电容的图。图4是表示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的电路框图。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负载计算部中的自负载计算部的电路图。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负载计算部中的相邻负载计算部的电路图。图7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负载计算部中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的电路图。图8是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1根数据电极所产生的负载电容的图。图9A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所具备的多个输出缓冲器根据显示图像自适应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图9B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所具备的多个输出缓冲器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始终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的电路框图。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负载计算部中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的电路图。图12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所具备的2个输出缓冲器根据显示图像自适应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10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在玻璃制的前面基板11上,形成多对由扫描电极12和维持电极13构成的显示电极对14。并且,为了覆盖扫描电极12和维持电极13而形成了电介质层15,并在该电介质层15上形成了保护层16。在背面基板21上形成了多个数据电极22,为了覆盖数据电极 22而形成了电介质层23,进而在该电介质层23上形成了井字形状的隔壁M。并且,在隔壁 24的侧面及电介质层23上设置有发出红色、绿色及蓝色各种颜色光的荧光体层25。这些前面基板11和背面基板21以夹持微小的放电空间并使得显示电极对14和数据电极22交叉的方式进行对置配置,通过玻璃料等密封材密封其外周部。并且,在放电空间中,作为放电气体例如封入了氖和氙的混合气体。放电空间被隔壁M划分成多个区块,并在显示电极对14和数据电极22交叉的部分形成了放电单元。并且,通过这些放电单元的放电、发光,由此在面板10中显示图像。此外,面板10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条状隔壁的构造。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10的电极排列图。在面板10的行方向(line方向)上排列有长的η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 (图1的扫描电极12)及η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图1的维持电极13),在列方向上排列有长的m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图1的数据电极22)。并且,在1对扫描电极SCi (i =1 η)及维持电极SUi和1根数据电极Dj(j = 1 m)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放电单元在放电空间内形成mXη个。在这样排列成的电极间,存在电极间电容(在电极与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 以下也简记为“电容”)。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10的电极间电容的图。在图3中示出5根扫描电极SCi-2 扫描电极SCi+2、5根维持电极SUi_2 维持电极SUi+2、以及6根数据电极Dj-2 数据电极Dj+3。其中,在图3中,将扫描电极12 和维持电极12作为1对显示电极对14,用1根粗线进行表示,并非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示。 另外,在图3中,将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有关的电极间电容表示为电容Ce、电容Cs。如图3所示,在面板10中,在显示电极对14和数据电极22交叉的部分分别存在电容Cs。另外,在相邻的数据电极22与数据电极22之间分别存在电容Ce。在面板10中,1根数据电极Dj与η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以及η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交叉。因此,在面板10中,在数据电极Dj与所有的显示电极对 14(η对显示电极对14)之间存在电容(nXCs)。以下,将该电容(η XCs)标记为电容Cg。这样,1根数据电极22上存在与所有的显示电极对14之间产生的电容Cg、与右侧相邻的数据电极22之间产生的电容Ce、以及与左侧相邻的数据电极22之间产生的电容 Ce。即、1根数据电极22所产生的负载电容的合计为电容Cg+2Cc,在数据电极22的各数据电极上分别产生该电容。接着,对驱动面板10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灰度的方法,采用所谓的子场法。子场法是将1场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场,按各子场控制各放电单元的发光 /不发光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由8个子场(SF1、SF2、……、SF8)构成1场,在各子场分别设定(1、2、4、 8,16,32,64,128)的亮度权重。但是,该子场构成只是简单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任何在此所示的子场构成。图4是表示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用到的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图。在图4中表示子场SFl及子场SF2这2个子场中的驱动电压波形。在子场SFl的初始化期间中,向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及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O(V),并且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il向电压Vi2 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电压Vil是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电压Vi2是超过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在扫描电极 SCl SCn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之间分别产生了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然后,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l,并且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i3向电压Vi4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电压Vi3是相对于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而言成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电压Vi4是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而言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由此,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之间,再次产生了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初始化期间中,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了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各电极上形成了接下来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此外,作为初始化期间的动作,如图4的子场SF2的初始化期间所示那样,也可以仅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在接下来的写入期间中,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2,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c,向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电压0 (V)。接着,向第1行的扫描电极SCl施加电压Va的扫描脉冲,并且向与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对应的数据电极Dk(k= 1 m)施加电压Vd的写入脉冲。进行写入动作,即在扫描脉冲和写入脉冲被同时施加的第1行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扫描电极SCl及维持电极SUl蓄积壁电荷。另一方面,在未施加写入脉冲的放电单元中未产生写入放电,初始化期间结束后的壁电压被保持。在写入期间中,从第2行的放电单元到第η行的放电单元,按行依次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同的写入动作,并使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选择性产生写入放电,在放电单元内形成壁电荷。此外,从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看到的数据电极22如图3所示为电容性的负载。并且, 写入脉冲如上述所示那样,上升沿的过渡时间及下升沿的过渡时间例如与利用电力回收电路所产生的维持脉冲相比较短。因此,为了产生这样的写入脉冲,需要在从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向数据电极22的各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时,瞬间流过大电流,在较短的过渡时间内充电数据电极22的负载电容(以下,将瞬间流动的电流的最大值记为“峰值电流”)。可是, 若大到必要以上值的大小的峰值电流从数据电极驱动电路流向数据电极22,则电磁波的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会增大。并且,若不必要辐射增大,则例如会超过预先设定的不必要辐射相关的限制。详细内容见后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用于抑制这种不必要辐射的构成。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中,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O(V),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s的维持脉冲。由此,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根据此时产生的紫外线使得荧光体层25发光。接着,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0 (V),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s的维持脉冲。由此, 在紧前面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再次产生维持放电,从而该放电单元发光。以后,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个数的维持脉冲以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交替地施加,以与亮度权重相应的亮度使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发光。在产生了所有维持脉冲之后,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O(V)向电压Vr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由此,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放电,进行消除壁电荷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谓的壁电荷消除。这样,维持期间结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Vr被设定为与电压Vs相同的电压,但是也可电压Vr是与电压Vs不同的电压。在接下来的子场中,除了维持脉冲的产生数之外,重复进行与上述的子场的动作同样的动作。由此,在各子场中,以与亮度权重相应的亮度使放电单元发光。接着,对用于驱动面板10的驱动电路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电路框图。等离子显示装置 30具备面板10,其排列了具有扫描电极12、维持电极13和数据电极22的多个放电单元; 和驱动电路,其驱动面板10。驱动电路具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32、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34、定时产生电路35及供给各电路块所需的电源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1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向各放电单元分配灰度值。然后, 将各灰度值变换成图像数据进行输出。该图像数据是指,使放电单元的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与数字信号的各个比特的“1”、“0”对应起来的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32将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1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成数据电极 Dl 数据电极Dm的各个数据电极所对应的写入脉冲,并施加给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 Dm。该数据电极驱动电路32被分割成多个电路,并构成为1个电路驱动规定数的数据电极 22。并且,各电路分别被集成为1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单片IC)。以下,将该单片IC称为 “数据驱动器”。即、数据电极驱动电路32利用多个数据驱动器4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规定数设为384,驱动384根数据电极22的电路被集成化为1个数据驱动器40。并且, 利用8个数据驱动器40构成数据电极驱动电路32。定时产生电路3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产生对各电路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各种定时信号,并向各自的电路进行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3基于由定时产生电路35供给的定时信号,分别驱动各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34基于由定时产生电路35供给的定时信号,驱动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接着,对数据驱动器40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数据驱动器40的电路框图。 数据驱动器40具有移位寄存器部141、数据锁存器部142、写入脉冲输出部143、以及写入脉冲控制部144。移位寄存器部141具有多个锁存器41。锁存器41以同步信号的变化作为触发, 将输入信号输出。在锁存器41中,作为同步信号而输入时钟信号Dck,例如与时钟信号Dck 从Lo变化为Hi的定时同步地将输入信号输出。时钟信号Dck是以规定的周期重复Lo和 Hi的信号(时钟信号)。因此,锁存器41作为使输入信号仅延迟时钟信号Dck的1个时钟周期后输出的延迟电路而发挥功能。并且,在移位寄存器部141中,在将锁存器41j的输出输入至下一级的锁存器 41 j+Ι封入情况下,串联连接多个锁存器41。由此,输入信号与时钟信号Dck同步地,以与时钟信号Dck的周期相应的延迟时间慢慢延迟。移位寄存器部141至少具有与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相同个数的锁存器41。并且,使被串行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子场所对应的比特Q(以下简单记为“图像数据 Q”)与时钟信号Dck同步地慢慢延迟。串行传送是数据传送方法之一,是1个比特1个比特地传送由多个比特构成的数据的数据传送方法。例如,若是8比特的数据,则8个连续的数字信号(“1”或“0”)被作为1比特的信号进行传送。因此,在移位寄存器部141中,使被串行传送的图像数据Q依次通过被串联连接的多个锁存器41,由此能够使时钟信号Dck —个时钟周期一个时钟周期地延迟。(以下,也将被串行传送的数据简称为“串行数据,,)在此,为了简化说明,作为1个数据驱动器40驱动数据电极D j-Ι、数据电极Dj、数据电极Dj+Ι这3根数据电极22的情况,来说明数据驱动器40的动作。图像数据Q将各子场中的各数据电极22所对应的表示点亮/不点亮的比特信号设为串行信号而成。因此,在该例子中,在图像数据Q中包含数据电极Dj-Ι、数据电极Dj、 数据电极Dj+Ι的各个数据电极数据所对应的表示点亮/不点亮的数据。
例如,在某一子场的第η行的写入动作中,若数据电极Dj-Ι、数据电极Dj、数据电极Dj+Ι所对应的放电单元为点亮、不点亮、点亮,则给数据电极Dj-I分配表示点亮的数据 “ 1 ”,给数据电极Dj分配表示不点亮的数据“0”,给数据电极Dj+Ι分配数据“ 1 ”。因此,在图像数据Q中包含时间上连续的“ 1、0、1 ”这样的数据。这样,在图像数据Q中,以在时间上连续的状态包含各数据电极22所对应的数据。 可是,必须向各数据电极22同时施加写入脉冲。在上述的例子中,必须给数据电极Dj-Ι、数据电极Dj、数据电极D j+Ι同时分配数据“ 1、0、1”。具有用于以相同的定时取出在时间上连续的多个数据的功能的部件是移位寄存器部141。在移位寄存器部141中,利用被串联连接的多个锁存器41,使图像数据Q与时钟信号Dck同步地依次延迟。因此,在某一瞬间,按照从锁存器41j-l输出与数据电极Dj-I对应的图像数据Qj-Ι、从锁存器41 j输出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图像数据Qj、从锁存器41 j+1 输出与数据电极Dj+1对应的图像数据Qj+Ι这样的方式,从各锁存器41输出处于该锁存器 41之前的与数据电极22对应的正确的图像数据Q。其中,接着以时钟信号Dck产生变化的定时从锁存器41输出的信号变化。例如, 在下一定时,若按照从锁存器41 j-Ι输出与数据电极Dj-2对应的图像数据Qj-2、从锁存器 41 j输出与数据电极Dj-I对应的图像数据Qj-Ι、从锁存器41j+l输出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图像数据Qj这样的方式,错过适当的定时,则从各锁存器41输出与各数据电极22不对应的图像数据Q。因此,在数据驱动器40中,在从各锁存器41输出了与处于该锁存器41之前的数据电极22对应的正确的图像数据Q之时,需要进行保持该图像数据Q的动作。进行该动作的部件是数据锁存器部142。数据锁存器部142具有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相同数目的锁存器42。 锁存器42分别对应于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的各个数据电极,并且与所对应的锁存器41连接。例如,向数据电极Dj-I所对应的锁存器42j-l输入锁存器41 j-Ι的输出,向数据电极Dj所对应的锁存器42 j输入锁存器41 j的输出,向数据电极Dj+Ι所对应的锁存器42 j+Ι输入锁存器41 j+Ι的输出。在各锁存器42中,由定时产生电路35生成的写入定时信号Le作为同步信号来输入,以将同步信号的变化(例如,从Lo向Hi的变化)作为触发将输入信号输出。写入定时信号Le例如是周期性且仅在时钟信号Dck的1个时钟内变为Hi而之后变为Lo的正极性的脉冲波形。写入定时信号Le变为Hi的周期等于产生写入脉冲的周期。 并且,写入定时信号Le按照以从各锁存器41输出与处于该锁存器41之前的数据电极22 对应的正确的数据的定时从Lo变化为Hi的方式,在定时产生电路35中被生成。另外,锁存器42在写入定时信号Le为Lo之间保持输出信号。因此,各锁存器42 如下动作基于写入定时信号Le,以正确的定时输出从各锁存器41输出的信号,并保持该输出信号。由此,从锁存器42输出的信号成为与处于该锁存器42之前的数据电极22对应的图像数据DQ。例如,若从锁存器41 j输出图像数据Qj,则锁存器42j取入该图像数据Qj, 并输出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图像数据DQj。写入脉冲输出部143具有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相同个数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各写入脉冲产生部43分别对应于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写入脉冲产生部43产生写入脉冲,该写入脉冲施加给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的各个数据电极。例如,从写入脉冲产生部43 j输出的写入脉冲被施加给数据电极22Dj,从写入脉冲产生部43j+l输出的写入脉冲被施加给数据电极22Dj+l。写入脉冲产生部43具有多个输出缓冲器。多个输出缓冲器相互并联连接。即、各自的输出相互连接并与数据电极连接,各自的输入相互连接并与锁存器42的输出端子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1个写入脉冲产生部43中具备5个输出缓冲器(输出缓冲器81、输出缓冲器82、输出缓冲器83、输出缓冲器84、输出缓冲器85)。可是,本发明并非将输出缓冲器的个数限定为这些个数。各自的输出缓冲器具有将写入脉冲的高压侧的电压Vd进行输出的开关元件和将写入脉冲的低压侧的电压O(V)进行输出的开关元件,通过输出高压侧的电压Vd或者低压侧的电压O(V)来产生电压Vd的写入脉冲。即、输出缓冲器基于图像数据DQ将数据电极22 连接到电压Vd或者电压0 (V),从而向数据电极22施加写入脉冲。此外,在图6中,将该开关元件用表示FET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记号进行标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输出缓冲器81是具备能够对电容Cg的电容性负载进行驱动的电流电容(电流供给能力)的输出缓冲器,输出缓冲器82、输出缓冲器83、输出缓冲器84、输出缓冲器85分别是具备能够对电容Cc的电容性负载进行驱动的电流电容(电流供给能力)的输出缓冲器。并且,写入脉冲产生部43根据从锁存器42输出的图像数据DQ而产生写入脉冲。 若图像数据DQ为“1” (Hi),则使输出高压侧的电压Vd的开关元件接通而向数据电极22施加电压Vd,若图像数据DQ为“0”(Lo),则使输出低压侧的电压0 (V)的开关元件接通而向数据电极22施加电压O(V)。此外,写入脉冲产生部43具备5个输出缓冲器(输出缓冲器81 输出缓冲器85),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使这5个输出缓冲器(输出缓冲器81 输出缓冲器85)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始终动作。能够供给至数据电极22的电流的量与使其动作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成比例地变大。与仅使1个输出缓冲器动作的时候相比,在使5个输出缓冲器动作的时候,能够供给至数据电极22的电流的量也相应变多。可是,若能够供给至数据电极22的电流的量增加,则在产生写入脉冲之时瞬间流动的电流的量也增加,因而不必要辐射也增加。 另一方面,若在必须向数据电极22供给大量的电流之时从写入脉冲产生部43能供给的电流的量不足,则也无法适当地提升写入脉冲,从而写入放电变得不稳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写入脉冲控制部144中的计算结果变更使其动作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而产生写入脉冲。该详细内容见后述。写入脉冲控制部144具有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相同个数的负载计算部44。负载计算部44分别对应于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负载计算部44 的输出信号被输入至所对应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负载计算部44具有自负载计算部50、 相邻负载计算部60以及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基于图像数据Q计算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的各个数据电极中的负载电容的大小。例如,负载计算部44 j具有自负载计算部50j、相邻负载计算部60j以及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基于图像数据Qj计算数据电极 Dj的负载电容的大小。并且,在数据驱动器40中,基于在负载计算部44中计算的结果,决定在写入脉冲产生部43中使其动作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驱动器40中,将锁存器42、写入脉冲产生部43以及负载计算部44分别设为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的个数相同,但是锁存器41、锁存器42、写入脉冲产生部43以及负载计算部44的个数只要是数据驱动器40所驱动的数据电极的个数以上即可。下面,对负载计算部44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负载计算部44中的自负载计算部50的电路图。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负载计算部44 中的相邻负载计算部60的电路图。图7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负载计算部44中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的电路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负载计算部44j所具有的自负载计算部50j、相邻负载计算部60j、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进行说明,但是其他负载计算部 44也是同样的构成。如图7A所示,自负载计算部50j具有逻辑门51 j、逻辑门52j以及逻辑门53j。在各逻辑门中输入与数据电极Dj相应的图像数据、即图像数据Qj和图像数据DQj。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逻辑门51j的输出设为输出HLj,将逻辑门52j的输出设为输出LHj,将逻辑门53j的输出设为输出Xj。在自负载计算部50j中,针对关注的放电单元中的写入动作进行下述动作检测所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1个水平同步期间)的放电单元中的写入动作如何。此外,前 1行的放电单元,例如在使面板10的各放电单元从上一行向下一行顺序进行写入动作的情况下,是指关注的放电单元的正上方的放电单元。另外,在使面板10的各放电单元从下一行向上一行依次进行写入动作的情况下,关注的放电单元的正下方的放电单元为前1行的放电单元。另外,在按照首先对第奇数行进行写入动作,接着对第偶数行进行写入动作这样的顺序,进行隔行扫描的情况下,相对于关注的放电单元而言隔着一个放电单元放置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的放电单元为前1行的放电单元。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1行的放电单元”是指写入动作中的前1行(1个水平同步期间)的放电单元,并未限定于相对于关注的放电单元而言在数据电极22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单元(在面板10中为在正上方或者正下方相邻的放电单元)。在自负载计算部50j中,比较关注的放电单元(例如,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i 及维持电极SUi交叉的区域的放电单元)中的写入动作、和前1行的放电单元(例如,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i-I及维持电极SUi-I交叉的区域的放电单元)中的写入动作。艮口、 自负载计算部50j检测向在数据电极Dj上的关注的放电单元所施加的写入脉冲、和向在数据电极Dj上的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所施加的写入脉冲之间的相对变化。为此,在自负载计算部50j中,需要比较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 DQj⑴、和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DQj (i-1)。图像数据Qj如上述那样为串行数据,在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 DQj (i)中包含所对应的图像数据Qj (i)。因此,通过针对从锁存器42 j输出并输入至自负载计算部50j的图像数据DQj适当地实施延迟,从而在自负载计算部50j中产生了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DQj (i-1)、和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图像数据DQj (i)相当的图像数据Qj(i)的定时相一致的瞬间。此外,在附图中,省略了用于进行延迟的电路。并且,在除了该定时以外的定时,会从自负载计算部50 j中输出图像数据DQj (i-1) 和图像数据DQj-I (i)的运算结果、或者图像数据DQj (i-Ι)和图像数据DQj+l(i)的运算结果等的、不必要的运算结果。因此,在负载计算部44j中需要进行下述动作保持在自负载计算部50 j中进行成为必要的逻辑运算的适当定时下的运算结果。进行该动作的部件是后级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进行如下动作保持进行成为必要的逻辑运算的适当定时的数据。以下,为了简便说明,作为被输入至自负载计算部50 j的图像数据DQj是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相关的图像数据DQj (i-Ι),图像数据Qj是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关的图像数据DQj (i)的情况,来进行说明。逻辑门51j、逻辑门52j是进行“与”运算的逻辑门,只在输入至2个输入端子的信号都为"I(Hi) ”时输出“l(Hi) ”,除此之外输出"O(Lo) ”。此外,在附图中,在逻辑门51j、逻辑门52j的一个输入端子标记了圆圈符号,这表示反相器,进行逻辑反转的动作(即、“1”变 “0”、“0”变“1”的动作)。因此,图像数据Qj逻辑反转后输入至逻辑门51j,图像数据DQj 逻辑反转后输入至逻辑门52j。S卩、逻辑门51j在图像数据DQj为“1”且图像数据Qj为“0” 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另外,逻辑门52j在图像数据DQj为“0”且图像数据Qj为 “ 1 ”时输出“ 1,,,除此之外输出“0”。逻辑门53j是进行“异或”运算的逻辑门,只在被输入至2个输入端子的一个信号为“0”、另一个为“1”时运算结果为“1”,在被输入至2个输入端子的信号都为“0”、或者都为“1”时运算结果为“0”。此外,在附图中,在逻辑门53j的输出端子标记了圆圈符号,所以逻辑门53 j的运算结果被逻辑反转后输出。因此,只在图像数据DQj和图像数据Qj都为 “0”、或者都为“1”时从逻辑门53j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因此,在自负载计算部50j中,在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点亮、且关注的放电单元不点亮之时、即在图像数据DQj (i-Ι)为“1”、且图像数据Qj⑴为“0”之时, 逻辑门51j的输出HLj变为“1”,输出LHj、输出Xj变为“0”。另外,在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不点亮、且关注的放电单元点亮之时、即在图像数据DQj (i-Ι)为“0”、且图像数据DQj⑴为“1”之时,逻辑门52j的输出LHj变为“1”,输出HLj、输出Xj变为“0”。 另外,在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不点亮、且关注的放电单元也不点亮之时、即在图像数据DQj (i-Ι)为“0”、且图像数据DQj⑴也为“0”之时、以及在关注的放电单元的前1行的放电单元点亮、且关注的放电单元也点亮之时、即在图像数据DQj (i-Ι)为“1”、且图像数据DQj⑴也为“1”之时,逻辑门53j的输出Xj变为“1”,输出HLj、输出LHj变为 “0”。如图7B所示,相邻负载计算部60j具有逻辑门61j、逻辑门62j、逻辑门63j、逻辑门64j、逻辑门65j、逻辑门66j、逻辑门67j、逻辑门68j、以及逻辑门69J0并且,基于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Dj-I对应的自负载计算部50 j-Ι的输出、以及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 Dj+Ι对应的自负载计算部50j+Ι的输出,计算相对于数据电极Dj与数据电极Dj-I之间以及数据电极Dj与数据电极Dj+Ι之间的电容Cc的负载的大小。即、通过比较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和相对于关注的放电单元而言与在显示电极对14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之间的比较,计算在关注的放电单元所属的数据电极22产生的负载电容。逻辑门61 j、逻辑门62j、逻辑门64j、逻辑门66j、逻辑门67j、以及逻辑门69j是进行“与”运算的逻辑门。另外,逻辑门63j、逻辑门65j、以及逻辑门68j是进行“或”运算的逻辑门,只在被输入至2个输入端子的信号都为“0”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自负载计算部50j_l的输出、即输出HLj-1、和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即输出 LHj被输入至逻辑门61 j,只在各输入都为“ 1”时输出“ 1”,除此之外输出“0”。自负载计算部50j_l的输出、即输出LHj-Ι、和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即输出 HLj被输入至逻辑门62j,只在各输入都为“1”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自负载计算部50j+l的输出、即输出HLj+1、和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即输出 LHj被输入至逻辑门66j,只在各输入都为“1”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自负载计算部50j+l的输出、即输出LHj+Ι、和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即输出 HLj被输入至逻辑门67j,只在各输入都为“1”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自负载计算部50j的输出、即输出HLj和输出LHj被输入至逻辑门65j,只在各输入都为“0”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逻辑门61 j的输出和逻辑门62j的输出被输入至逻辑门63j,只在各输入都为“0” 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逻辑门66j的输出和逻辑门67j的输出被输入至逻辑门68j,只在各输入都为“0” 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自负载计算部50j-l的输出、即输出Xj-Ι、和逻辑门65j的输出被输入至逻辑门 64 j,只在各输入都为“ 1”时输出“ 1 ”,除此之外输出“0”。自负载计算部50j+l的输出、即输出Xj+Ι、和逻辑门65j的输出被输入至逻辑门 69 j,只在各输入都为“1”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逻辑门63j的输出设为输出L2j,将逻辑门64j的输出设为输出Llj,将逻辑门68j的输出设为输出R2j,将逻辑门69j的输出设为输出Rlj。因此,在相邻负载计算部60j中,在与数据电极Dj的左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从图像数据DQj-I (i-Ι)向图像数据DQj-I (i)的变化)、 和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从图像数据DQj (i-Ι)向图像数据DQj (i) 的变化)成为反相的情况下,逻辑门61j或者逻辑门62j的输出变为“1”,逻辑门63j的输出L2j变为“1”。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Ι)和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的左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未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I (i-Ι)和图像数据DQj-I (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逻辑门64j的输出Llj变为“1”。同样地,在与数据电极Dj的右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1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从图像数据DQj+l(i-l)向图像数据DQj+l(i)的变化)、和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从图像数据DQj(i-l)向图像数据DQj (i)的变化)成为反相的情况下,逻辑门66j或者逻辑门67j的输出变为“1”,逻辑门68j的输出R2j变为“1”。
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Ι)和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的右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未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l(i-l)和图像数据DQj+l(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逻辑门69j的输出Rlj变为“1”。如图7C所示,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具有逻辑门71j、逻辑门72j、锁存器73j、锁存器74j、锁存器75j、以及锁存器76j,并输出用于对写入脉冲产生部43j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2j、输出缓冲器83j、输出缓冲器84j、以及输出缓冲器85j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3j、控制信号C4j、以及控制信号C5j。控制信号C2j对输出缓冲器82j的动作 (接通)/不动作(断开)进行控制,控制信号C3j对输出缓冲器83j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控制信号C4j对输出缓冲器84j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控制信号C5j对输出缓冲器 85 j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此外,设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中的锁存器的个数根据写入脉冲产生部43j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进行设定。逻辑门71j、逻辑门72j是进行“或”运算的逻辑门。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j输出的输出Llj和输出L2j被输入至逻辑门71 j,只在各输入都为“0”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j输出的输出Rlj和输出R2j被输入至逻辑门72j,只在各输入都为“0”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在锁存器73j、锁存器74j、锁存器75j、以及锁存器76j中,在定时产生电路35生成的定时信号LE被作为同步信号来输入,以该同步信号的变化(例如,从Lo向Hi的变化) 作为触发将输入信号输出。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该定时信号LE。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输出的输出L2 j被输入至锁存器73 j,锁存器73 j的输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C2j被供给至输出缓冲器82j。逻辑门71j的输出信号被输入至锁存器74j,锁存器74j的输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 C3j被供给至输出缓冲器84j。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输出的输出R2 j被输入至锁存器75 j,锁存器75 j的输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C4j被供给至输出缓冲器84j。逻辑门72j的输出信号被输入至锁存器76j,锁存器76j的输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 C5j被供给至输出缓冲器85j。定时信号LE例如是周期性且仅在时钟信号Dck的1个时钟周期内变为Hi而之后变为Lo的正极性的脉冲波形。定时信号LE变为Hi的周期等于产生写入脉冲的周期。并且,该定时信号LE如上述那样,按照在锁存器73j、锁存器74j、锁存器75j、以及锁存器76j 中保持图像数据DQj (i-1)和与图像数据DQj (i)相当的图像数据Qj (i)的定时相一致的瞬间的上述的各运算结果的方式,在定时产生电路35中被生成。另外,在锁存器73j、锁存器 74j、锁存器75j、以及锁存器76j中,按照控制信号C2j、控制信号C3j、控制信号C4j、以及控制信号C5j与从写入脉冲产生部43j输出写入脉冲的定时同步地更新的方式,适当对输出信号进行定时调整。通过这些的各电路的动作,使得在输出缓冲器控制部70j中,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Ι)与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的左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以及与数据电极Dj的右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都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的(图像数据DQj-I (i-1)及图像数据DQj+l(i-l)与图像数据DQj(i-l)成为彼此相同的值,图像数据DQj-I (i)及图像数据DQj+l(i)与图像数据 DQj (i)成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相邻负载计算部60j的输出L2j、输出Llj、输出R2j、 输出Rlj全部变为“0”,控制信号C2j、控制信号C3j、控制信号C4j、控制信号C5j全部变为 “0”。这是后述的模式A。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1)与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Dj-I及数据电极 Dj+Ι之中的-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例如,图像数据DQj-I (i-1)与图像数据DQj (i-1)变为彼此相同的值,图像数据 DQj-l(i)与图像数据DQj(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而另一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例如,图像数据DQj+l(i-l)与图像数据DQj+l(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仅有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的输出Llj和输出Rlj的其中一方变为“1”,输出Llj及输出Rlj的另一方、输出L2j、和输出R2j变为“0”。因此,4个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5j 之中的1个变为“1”,其余的3个变为“0”。这是后述的模式B。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1)与图像数据DQj(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 及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未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I (i-1)与图像数据 DQj-l(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图像数据DQj+1 (i-1)与图像数据DQj+l(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或者在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且数据电极Dj-I及数据电极Dj+Ι之中的一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 (例如,图像数据DQj-I (i-1)与图像数据DQj (i-1)成为互不相同的值,图像数据DQj-I (i) 与图像数据DQj (i)成为互不相同的值)、而另一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的(例如,图像数据DQj+1 (i-1)与图像数据 DQj (i-1)变为彼此相同的值,图像数据DQj+1 (i)与图像数据DQj (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 的情况下,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的输出Llj和输出Rlj都变为“1”而其余的输出变为“0”, 或者仅有输出L2j和输出R2j的其中一方变为“1”而其余的输出变为“0”。因此,4个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5j之中的2个变为“1”,其余的2个变为“0”。这是后述的模式C或者模式D。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1)与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Dj-I及数据电极 Dj+Ι之中的一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例如,图像数据DQj-I (i-1)与图像数据DQj (i-1)变为互不相同的值,图像数据 DQj-l(i)与图像数据DQj(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而另一方的数据电极的图像数据在行间未产生变化的(例如,图像数据DQj+1 (i-1)与图像数据DQj+1 (i)变为彼此相同的值)的情况下,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的输出L2j和输出R2j的其中一方变为“1”,在输出L2j变为 “1”时输出Rlj变为“1”,在输出R2j变为“1”时输出Llj变为“1”。因此,4个控制信号 C2j 控制信号C5j之中的3个变为“1”,其余的1个变为“0”。这是后述的模式E。
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变化(图像数据DQj (i-1)与图像数据DQj(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且与数据电极Dj相邻的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 及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的(图像数据DQj-I (i-1)及图像数据DQj+1 (i-1)与图像数据DQj (i-1)变为互不相同的值,图像数据DQj-I (i)及图像数据DQj+1 (i)与图像数据DQj (i)变为互不相同的值)的情况下,相邻负载计算部60 j的输出L2j和输出R2j都变为“1”。因此,4个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5j全部变为“1”。这是后述的模式F。如上述,写入脉冲输出部143所具有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j是将5个输出缓冲器 81」_、输出缓冲器82ム输出缓冲器83」、输出缓冲器84」、以及输出缓冲器85」的各输出并联连接而构成的。并且,输出缓冲器81j具备能够对电容Cg的电容性负载进行驱动的电流电容(电流供给能力),输出缓冲器82j 输出缓冲器85j的各个输出缓冲器具备能够对电容 Cc的电容性负载进行驱动的电流电容(电流供给能力)。输出缓冲器81j与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5j无关地始终进行动作,根据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DQj将写入脉冲的高压侧的电压或者低压侧的电压进行输出而产生写入脉冲。另一方面,输出缓冲器82j 输出缓冲器85j受控制信号C2j 控制信号C5j控制, 使之动作/不动作。例如,输出缓冲器82j受控制信号C2j控制,在控制信号C2j为“ 1 (Hi),, 时动作,根据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DQj产生写入脉冲。在控制信号C2j为“O(Lo) ”时输出缓冲器82j处于不动作状态,从而输出端子变为高阻抗状态,故不參与写入脉冲的产生。 同样地,输出缓冲器83j、输出缓冲器84j、以及输出缓冲器85j也分别受控制信号C3j、控制信号C4j、以及控制信号C5j控制,使它们动作/不动作,在控制信号为“1 (Hi) ”时处于动作状态,根据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DQj产生写入脉冲,在控制信号为"O(Lo),,时处于不动作状态,输出端子变为高阻抗状态,故不參与写入脉冲的产生。由此进行驱动,从而即便在图像数据产生变化时也能使写入脉冲的过渡时间与规定的时间相一致,能够抑制不必要辐射。以下,说明其理由。图8是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的1根数据电极Dj 所产生的负载电容的图。在图8中概略性表示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以及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 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如上述,数据电极Dj在与显示电极对14整体之间存在电容Cg,在与数据电极Dj 的左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I之间存在电容Cc(以下记为“电容Ccl”),在与数据电极Dj的右侧相邻的数据电极Dj+Ι之间存在电容Cc (以下记为“电容Ccr”)。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1”的情况下,写入脉冲产生部43j必须对电容Cg进行充电。此时,在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且从“0”变化为“1”的情况下,无须对电容Ccl 进行充电。因此,电容Ccl实质上变为0。另外,在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且从“0”变化为“1”的情况下,无须对电容Ccr进行充电。因此,电容Ccr也实质上变为0。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这是图8所示的“模式A”。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 1 ”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且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从“0”到“0”、或者从“1”到“ 1”)吋, 电容Ccr实质上变为0,但却产生了电容Ccl。因此,写入脉冲产生部43j除了必须对电容 Cg进行充电之外,还必须对电容Ccl进行充电。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 (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Cc)(设电容Ccl =电容Ce)。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且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的情況,也是同样的。这是图8所示的“模式B”。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 1,,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及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从“0”到 “0”、或者从“1”到“ 1”)吋,电容Ccl和电容Ccr都产生了。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2Cc)(设电容Ccl =电容Ccr =电容Ce)。这是图 8所示的“模式C”。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1”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且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 (从“1”向“0”)吋,电容Ccr实质上变为0,但是写入脉冲产生部43 j与反相的图像数据 Qj-I相反,必须对电容Ccl进行充电,数据电极Dj的充电所需的电流成为图像数据Qj-I在行间未产生变化的情况下的2倍。这等效干电容Ccl的2倍的电容2Ccl作为负载进行连接。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2Cc)(设电容 Ccl =电容Ce)。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同相、且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的情況,也是同样的。这是图8所示的“模式D”。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 1,,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从“0”到“0”、或者从“1”到“ 1”)、且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从“1”向“0”)吋,写入脉冲产生部43j必须对电容Ccr和电容2Ccl进行充电。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3Cc)(设电容Ccl =电容Ccr =电容Ce)。图像数据Qj-I在行间未产生变化、且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的情況,也是同样的。这是图8所示的“模式E”。另外,在数据电极Dj的图像数据Qj在行间从“0”变化为“ 1,,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Dj-I的图像数据Qj-I在行间产生的变化、及数据电极Dj+Ι的图像数据Qj+Ι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与图像数据Qj在行间产生的变化为反相(从“1”到“0”)吋,写入脉冲产生部43j 必须对电容2Ccr和电容2Ccl进行充电。因此,此时在数据电极Dj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变为电容(Cg+4Cc)(设电容Ccl =电容Ccr =电容Ce)。这是图8所示的“模式F”。由此,依赖于图像数据,数据电极Dj的负载的大小以5阶段的方式进行变化。图9A、图9B是比较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条件的图。图9A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备的多个输出缓冲器根据显示图像自适应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图9B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30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备的多个输出缓冲器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始终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在图9A、图9B中,分別概略性示出在数据电极22产生的负载电容(等效电容)、由写入脉冲产生部43能供给的电流 (电流供给能力)、写入脉冲的波形形状、以及不必要辐射。此外,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备的多个输出缓冲器(在这里是指输出缓冲器81 输出缓冲器85)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始终动作等效于使具有与这些输出缓冲器的电流供给能力的合计相等的电流供给能力的 1个输出缓冲器动作。因此,在图9B中仅表示1个输出缓冲器。例如,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大、且必须向数据电极22供给大量的电流吋, 若由写入脉冲产生部43能供给的电流的量不足,则写入脉冲的上升沿变得缓慢,难以稳定地产生写入放电。因此设定写入脉冲产生部43的输出缓冲器,以便若即使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为最大时、即数据电极22的负载电容变为电容(Cg+4Cc)吋,也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 所具备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动作,则既能抑制不必要辐射的产生,又能以适当的过渡时间适当地提升写入脉冲,从而稳定地产生写入放电。但是,若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备的所有输出缓冲器始终动作,则会给数据电极22过剩地供给电流,如图9B所示那样,随着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小为电容 (Cg+3Cc)、电容(Cg+2Cc)、电容(Cg+Cc)、电容Cg,而写入脉冲的上升沿逐渐变得陡峭,瞬间流动的电流(峰值电流)増大,不必要辐射也増大。可是,若根据显示于面板10中的图像、即根据在数据电极22产生的驱动负载来自适应地变更写入脉冲产生部43中的电流供给能力,则在驱动负载小吋,也能抑制写入脉冲产生部43中的电流供给能力,且能够防止不必要辐射的増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根据在数据电极22产生的驱动负载的电容、即电容 (Cg+4Cc)、电容(Cg+3Cc)、电容(Cg+2Cc)、电容(Cg+Cc)、以及电容Cg这5个驱动负载的状态,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5个输出缓冲器自适应地动作。即、在数据电极22产生的驱动负载最大时(变为电容(Cg+4Cc)吋),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5个输出缓冲器全部动作而产生写入脉冲。另外,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为电容(Cg+3Cc)吋,使输出缓冲器81和其余的4个输出缓冲器之中的3个输出缓冲器动作而产生写入脉冲。另外, 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为电容(Cg+2Cc)吋,使输出缓冲器81和其余的4个输出缓冲器之中的2个输出缓冲器动作而产生写入脉冲。另外,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为电容 (Cg+Cc)吋,使输出缓冲器81和其余的4个输出缓冲器之中的1个输出缓冲器动作而产生写入脉冲。另外,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变为电容Cg吋,仅使输出缓冲器81动作而产生写入脉冲。这样ー来,在产生写入脉冲吋,防止向数据电极22过剩地供给电流。这样,根据在数据电极22产生的驱动负载自适应地变更写入脉冲产生部43中的电流供给能力,由此如图9A所示那样,能够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增大时增大写入脉冲产生部43的电流供给能力而产生写入脉冲,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减少时减小写入脉冲产生部43的电流供给能力而产生写入脉冲。因而,即便在数据电极22的驱动负载产生变化吋,也可以既能抑制不必要辐射的产生,又能以适当的过渡时间适当地提升写入脉冲以便稳定产生写入放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写入脉冲的上升沿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写入脉冲的下降沿而言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数据驱动器40的写入脉冲输出部143具有5个输出缓冲器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更少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来构成写入脉冲输出部。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49的电路框图。数据驱动器49具有移位寄存器部141、数据锁存器部142、写入脉冲输出部146、以及写入脉冲控制部147。此外,在数据驱动器49中,针对进行与图6示出的数据驱动器40 相同的动作的电路块,赋予与图6相同的符号,因而省略其说明。写入脉冲输出部146具有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相同个数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并产生向数据驱动器49所驱动的数据电极22的各个数据电极施加的写入脉冲。写入脉冲产生部46具有相互并联连接的2个输出缓冲器、即输出缓冲器87、输出缓冲器88。此外,各输出缓冲器的基本动作与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输出缓冲器87具备与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1和输出缓冲器82同时动作的时候相同的电流供给能力。另外,输出缓冲器88具备与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3、输出缓冲器84和输出缓冲器83同时动作的时候相同的电流供给能力。因此,使输出缓冲器87和输出缓冲器88同时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等于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5个输出缓冲器同时动作的时候的电流供给能力。写入脉冲控制部147具有与移位寄存器部141中的锁存器41相同个数的负载计算部47。负载计算部47具有自负载计算部50、相邻负载计算部60、以及输出缓冲器控制部 90。此外,自负载计算部50及相邻负载计算部60的动作与图6示出的负载计算部44中的自负载计算部50及相邻负载计算部60的动作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负载计算部47中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90的电路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数据电极Dj对应的负载计算部47j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控制部90j进行说明,但是其他的负载计算部47也是同样的构成。如图11所示,输出缓冲器控制部90j具有逻辑门91j、逻辑门92j、以及锁存器 93j,并输出用于对写入脉冲产生部46j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8j的动作(接通)/不动作 (断开)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8j。逻辑门91j是进行“或”运算的逻辑门,逻辑门92j是进行“与”运算的逻辑门。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j输出的输出Llj和输出Rlj被输入至逻辑门92j,只在各输入都为“1”时输出“1”,除此之外输出“0”。从相邻负载计算部60j输出的输出L2j、输出R2j和逻辑门92j的输出信号被输入至逻辑门92j,只在各输入都为“0”时输出“0”,除此之外输出“1”。在锁存器93j中,定时信号LE被作为同步信号来输入,以定时信号LE为触发将从逻辑门91 j输出的信号进行输出。该输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C8j被供给至输出缓冲器88j。通过这些的各电路的动作,使得在为上述的模式A及模式B吋、即在数据电极Dj 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或者电容(Cg+Cc)时(为电容(Cg+Cc)以下吋),从输出缓冲器控制部90j输出的控制信号C8j变为“0”。另外,在为上述的模式C、模式D、模式E、以及模式F 时、即在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2Cc)或者电容(Cg+3Cc)或者电容(Cg+4Cc) 时(为电容(Cg+2Cc)以上吋),控制信号C8j变为“1”。并且,写入脉冲产生部46j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7j与控制信号C8j无关地进行动作,输出缓冲器88j在控制信号C8j为“1”时处于动作(接通)状态,在控制信号C8j为 “0”时处于不动作(断开)状态。图12是概略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6所具备的2个输出缓冲器根据显示图像自适应动作时的不必要辐射的产生的图。在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在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Cc)或者电容Cg 时,仅利用输出缓冲器87j产生写入脉冲。如上述,输出缓冲器87具备与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1和输出缓冲器82同时动作的时候相同的电流供给能力。因此,在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Cc)时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与图6示出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 以相同条件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实质上相同。因此,如图12所示那样,既能抑制不必要辐射的产生,又能以适当的过渡时间适当地提升写入脉冲以便稳定地产生写入放电。但是,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时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大于写入脉冲产生部43仅使输出缓冲器81j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另外,在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在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2Cc)或者电容(Cg+3Cc)或者电容(Cg+4Cc)吋,利用输出缓冲器87j和输出缓冲器88j产生写入脉冲。如上述,输出缓冲器88具备与使写入脉冲产生部43所具有的输出缓冲器83、输出缓冲器84和输出缓冲器85同时动作的时候相同的电流供给能力。因此,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4Cc)时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与图6示出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以相同的条件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实质上相同。因此,既能抑制不必要辐射的产生,又能以适当的过渡时间适当地提升写入脉冲以便稳定地产生写入放电。可是,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3Cc)时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大于写入脉冲产生部43使输出缓冲器81j 输出缓冲器84j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另外,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2Cc)时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6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大于写入脉冲产生部43使输出缓冲器81 j 输出缓冲器83 j动作时的电流供给能力。如上述,若相对于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而言写入脉冲产生部46 j中的电流供给能力越大,则写入脉冲的上升沿逐渐变得越陡峭,瞬间流动的电流(峰值电流)増大,不必要辐射也増大。因此,如图12所示,在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的时候、为电容 (Cg+3Cc)的时候、以及为电容(Cg+2Cc)的时候,与以相同条件使图6示出的写入脉冲产生部43动作的时候相比,则电流供给能力变大,写入脉冲的上升沿变得陡蛸,瞬间流动的电流(峰值电流)也増大,不必要辐射也増大。可是,即便采用这种构成,数据电极Dj的负载电容为电容Cg及电容(Cg+Cc)时产生的不必要辐射,与始终使所有输出缓冲器动作的时候相比被抑制得较小。并且,若所产生的不必要辐射在与预先设定的不必要辐射相关的限制范围内,则不成问题。
这样,若所产生的不必要辐射被抑制在与预先设定的不必要辐射相关的限制范围内,则可以将写入脉冲输出部中具备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降低得比5个还少,从而可以简化电路构成来构成数据驱动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移位寄存器部141具有1个移位寄存器,1个串行图像数据Q被输入至移位寄存器部141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也可以采用下述构成例如按照对应于红色的原色信号、緑色的原色信号及蓝色的原色信号各自的图像数据Qr、图像数据Qg、图像数据Qb的方式,在移位寄存器部中具备3个移位寄存器,并按数据电极22的排列順序,将各自的图像数据Qr、图像数据Qg、图像数据Qb 重新排列为图像数据Q。此外,本实施方式示出的具体电路构成只是电路构成的一例,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上述任何的电路构成。可以说,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就可以采用其他电路构成。另外, 也可利用负极性的同步信号使本实施方式示出的锁存器动作,并将输入至各锁存器中的同步信号设为负极性的脉冲信号。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具体数值等只是举出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任何数值。期望各数值按照面板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被适当地设定为最佳值。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因为既能抑制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又能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以作为等离子显示装置及面板的驱动方法是有用的。
0185]符号说明0186]10面板0187]11IiJ面基板0188]12扫描电极0189]13維持电极0190]14显示电极对0191]15,23电介质层0192]16保护层0193]21背面基板0194]22数据电极0195]24隔壁0196]25荧光体层0197]30等离子显示装置0198]3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0199]3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0200]3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0201]34維持电极驱动电路0202]35定时产生电路0203]40,49数据驱动器0204]41,42,73,74,75,76,93 锁存器
43,46写入脉冲产生部44,47负载计算部50自负载计算部51,52,53,61,62,63,64,65,66,67,68,69,71,72,91,92 逻辑门60相邻负载计算部70,90输出缓冲器控制部81,82,83,84,85,87,88 输出缓冲器141移位寄存器部142数据锁存器部143,146写入脉冲输出部144,147写入脉冲控制部Cg,Ce,Cs,Ccl,Ccr 电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具备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备多个放电单元,所述多个放电单元分别具有由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和驱动电路,其利用具有写入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一个场来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 在所述等离子显示装置中, 所述驱动电路具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其基于图像信号,产生表示所述放电单元在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和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产生写入脉冲,并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针对所述数据电极的各个数据电极设置多个输出缓冲器,所述多个输出缓冲器分别具有规定的电流供给能力且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按每个所述数据电极来计算所述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基于所述负载电容,变更在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负载电容小时,较之所述负载电容大时,减少在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以减小对所述数据电极的电流供给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通过与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和与在所述关注的放电单元的1个水平同步期间之前进行了写入动作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之间的比较, 计算所述负载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极驱动电路通过与所述关注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和相对于所述关注的放电单元而言与在所述显示电极对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单元相应的图像数据之间的比较,计算所述负载电容。
5.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利用具有写入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一个场来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备多个放电单元,所述多个放电单元分别具有由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基于图像信号,产生表示所述放电单元在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产生写入脉冲,并利用具有规定的电流供给能力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缓冲器,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按每个所述数据电极来计算所述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 基于所述负载电容,变更在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电容小时,较之所述负载电容大时,减少在向所述数据电极施加所述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输出缓冲器的个数,以减小对所述数据电极的电流供给能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既能抑制线辐射及框体辐射等的不必要辐射又能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为此,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具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和数据电极驱动电路。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中,基于图像信号产生表示各放电单元在各子场中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在数据电极驱动电路中,基于图像数据产生写入脉冲,并利用具有规定的电流供给能力且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缓冲器,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并且,基于图像数据计算数据电极的负载电容,基于计算的负载电容变更在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之际用到的数据缓冲器的个数。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2598100SQ20108005063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新保吉志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