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38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具,尤其是文件盒,具体地,涉及在办公室中使用的上表面加装翻盖的文件盒。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日益增多,办公用品也随着这一现象变得使用越来越多,其中相比其他的办公用具,纸质文件明显要使用更加频繁,数量也变得更多,为了更方便地摆放或拿出所需要的文件,因此文件盒就成为了日常办公中避不可少的用具。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文件盒一般其上表面都是敞开式的,这就导致了文件放置在文件盒内而无遮盖,进而,时间ー长文件盒内部就会产生很多灰尘,而且其放置在办公室内有可能被水、饮料等撒到,这些会带给使用者很多不便。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带有橡胶垫的文件盒,有效地解决这ー问题,其通过在文件盒的上表面加装一个翻盖,从而,使文件盒的文件得到遮盖,很好地起到了防尘的作用,而且翻盖的设计还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同时翻盖也并不会影响文件盒的日常使用,提供使用者很多的便利。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产品中文件盒内部容易产生很多灰尘,或放置在办公室内有可能被水、饮料等撒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根据本实用新型的ー个方面,提供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顶端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一折边111的第一侧壁11 一个顶端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二折边112的第二侧壁12 ;—后壁13,所述第一后壁13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相连接并形成一规整盒状;所述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与所述第一后壁13处之间各留有ー个缺ロ 16 ; —底面15以及一与所述底面15形状尺寸相适应的翻盖8,所述翻盖8下表面的两侧端与所述缺ロ 16相应的位置处各有一垂直于所述翻盖8的连接边81,83,所述连接边81,83上各设有ー第一通孔82,84,第一连接转轴9夹住所述第一折边111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第二连接转轴10夹住所述第二折边112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4。优选地,所述连接转轴9对应所述第一折边111的表面上设有ー开缝91,所述开缝91恰好使所述第一折边111穿入,所述连接转轴9的下部有ー开孔92,所述开孔92 —直延伸至与所述开缝91相连,ー螺钉93从所述开孔92穿入并顶住所述第一折边111,所述开孔92夹住所述螺钉93。优选地,所述开孔92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螺钉93通过所述螺纹转入所述开孔92并顶住所述第一折边111。优选地,所述连接转轴9由橡胶、塑料等材料中的任ー种制成。优选地,所述连接转轴9靠近所述连接边83的一面凸起94,所述凸起9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的一端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孔82,并紧贴所述连接边81。优选地,所述文件盒底面15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支垫4与至少三个第二支垫5,所述第一支垫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垫5。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垫5紧贴在所述第一支垫4的内側。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垫4由橡胶、海绵或者木头等材料中的任ー种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垫5由橡胶、海绵或者木头等材料中的任ー种制成。优选地,所述下表面15中间设置有ー开ロ,所述开ロ与一个外置底面3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开ロ可以放置或固定所述外置底面3。 优选地,所述外置底面3为平面、下凹面或者上凸面等形状中的任ー种。优选地,所述后壁13的上部有一向外弯曲的折边113。优选地,所述外置底面3由PET材料或エ业毛毡制成。优选地,所述文件盒由铁、铝、铜、锡、合金或者塑料等材料中的任ー种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使文件盒的文件得到遮盖,很好地起到了防尘的作用,而且翻盖的设计还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同时翻盖也并不会影响文件盒的日常使用,提供使用者很多的便利。

通过阅读參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I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文件盒I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连接时的连接剖面图;以及图4示出根据本使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相比较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文件盒,其上表面设置了翻盖,有效地防止了文件盒上表面灰尘的进入,起到了防灰与防水的效果,同时其翻盖的设计相较传统的文件盒也更加美观。具体地,所述文件盒I主要包括文件盒I、翻盖8、外置底面3、第一支垫4、第二支垫5以及连接转轴9。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文件盒I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外壳与传统的文件盒类似的为ー规整的盒状,具体地,所述文件盒I的上表面呈开放式,即其上表面无材料板覆盖,其四个侧面中有三个侧面由材料板包围组成,而ー侧面呈开放式无材料板,所述开放一面可以使文件通过该面放入所述文件盒I,所述文件盒I的三个具有材料的侧面分别为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以及第一后壁13。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开放的一面应该为所述长方体文件盒I的四个侧面中长度较长的两个侧面中任选ー侧面作为所述开放的一面(如图I所示),其相対的ー个侧面则为第一后壁13而长度较短的两个侧面则分别为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长度较长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作为放开面可以在文件使用文件夹装载放入所述文件盒I的情况下使所述文件盒I配合常用的A4文件夹的侧面尺寸,并且可以令使用者根据文件夹的侧面记录的文件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想要的文件夹,此处不予赘述。而在图I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开放的一面可以是其他的几个侧面,更具体地,所述开放的一面可以是所述长方体文件盒I四个侧面中长度较短的两个侧面中任选ー个侧面,此时,与所述开放面相对的另ー个长度较短的侧面则为第一后壁13,而另外两个长度较长的侧面则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变化例并不会影响图I所示实施例的具体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更具体地,结合图I所示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文件盒I开放面为四个侧面中长度较长的两个侧面中任选ー侧面。而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四个侧面可以都是“非开放面”,即所述文件盒I的四个侧面都被材料板所包围,进而,所述文件盒I除了有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一后壁13之外,还有一前壁,此时文件或文件夹则从所述文件盒I的开放的上表面将文件放入或拿出。本领 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变化例均可以结合图I所示实施例予以实现,并达到与图I所示类似的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更为具体地,所述在ー个优选例中,所述长方体文件盒I的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的上边缘各有一向内弯曲的第一折边111与第二折边11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折边111与第二折边112可以在所述文件盒I的内部文件放满时压住其内部文件,使其内部不会因文件放满而令内部文件“溢出”所述文件盒1,并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文件盒I堆叠时,所述下方的文件盒I可以利用其第一折边111与第二折边112托住所述上方的文件盒1,在此不予赘述。而在ー些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文件盒I可以只设一个所述的第一折边111或第二折边112,具体地,所述第一折边111或第二折边112可以设置在所述文件盒I的第一侧壁11上,或者其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文件盒I的第二侧壁12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一折边11与所述第二折边112与所述第一后壁13之间留有一个缺ロ 16 (图I中未明显示出,可參考图4),所述缺ロ 16可以当两个所述文件盒堆叠连接时,使上方的所述文件盒I通过其第一支垫4插入所述缺ロ 16,进而,两个所述文件盒I能够实现互相连接,此处不予赘述。參考图I所示实施例,所述文件盒I的第一后壁13的顶端还设有一向外弯曲延伸的折边113,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折边113可以与ー个吊挂的装置进行连接,进而,使所述文件盒能够悬挂,因此所述折边113也可以理解为ー个吊挂钩,在此不予赘述,进一歩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向外的折边113可以设置在所述文件盒I的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效果,此处不予赘述。进ー步地,根据图I所示实施例,所述文件盒I的组成材料优选地为铁制的,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文件盒I的组成材料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所述组成材料可以选用钢、铝、锡、铜、其他合金或者塑料等,所述不同材料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效果,在此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根据图I所示实施例,与传统文件盒不同的是,图I所示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挖空。具体地,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有一挖空处,用于减轻所述文件盒I的整体重量,所述挖空处称为开ロ 2,其形状为矩形,所述开ロ 2的面积略小于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的面积。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开ロ 2的面积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所述开ロ 2的面积可以是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面积的一半或其面积为底面15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变化例均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此处不予赘述。根据图I所示实施例,所述开ロ 2的数量优选地为ー个,而在一些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开ロ 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可以在所述文件盒底面15不同的位置处设置所述开ロ 2,所述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实施例的具体效果,在此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參考图I所示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开ロ 2的优选地呈矩形,而在ー些变化例中,为了美观或者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所述开ロ 2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所述开ロ 2的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星形,甚至可以是ー些其他不规则的图形,所述变化例均可以结合图I所述实施例予以实现,并达到与图I所示实施例类 似的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更进ー步地,所述开ロ 2处设有一外置底面3,所述外置底面3用于放置纸质文件或文件夹,其呈ー板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外置底面3使用一种轻便的材料,优选地,所述材料为PET材料,与所述文件盒I的所述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或者第一后壁13所使用的材料相比其重量更轻,进而,使整个所述文件盒I的重量更轻,在此不予赘述。进ー步地,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外置底面3与所述文件盒I底面15的开ロ 2相同地呈矩形,其尺寸大小也与所述开ロ 2相适应,使所述外置底面3正好能填满所述开ロ 2,而在图2实施例的一些变化例中,所述外置底面3的外形可以随所述开ロ 2的形状而作出变化,例如,所述开ロ 2与所述外置底面3都呈圆形或都呈三角形,在此不予赘述,而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外置底面3的中间可以为下凹状。在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外置地面3的中间也可以是上凸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此处不予赘述。根据图I所示实施例,进ー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一些变化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可以整个挖空,具体地,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可以与其上表面类似地为开放式,即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也无与其四个侧面相同的材料板覆盖,更具体地,所述开ロ 2与所述文件盒I的下表面尺寸相等,所述外置底面3与所述文件盒I的四个侧面相连接,使其可以托住整个所述文件盒,从而,使整个所述文件盒I更轻。更进一歩地,參考图I所示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些变化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其他部分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与所述外置底面3相同的材料,具体地,所述文件盒I的三个“非开放面”中的一个可以采用与所述外置底面3相同的材料,或者所述文件盒I的三个“非开放面”中的两个可以采用与所述外置底面3相同的材料,甚至所述文件盒I的三个“非开放面”都采用与所述外置底面3相同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根据图I所示实施例,进ー步地,优选地,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还设有四个第一支垫4,所述第一支垫4贴合所述底面15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支垫4用于当所述文件盒I放置在桌面上时防止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与桌面之间碰擦而产生磨损,在此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优选地,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还设置有四个第二支点5,所述第二支垫5设置相较所述第一支垫4更靠内侧,其用于当两个所述文件盒I堆叠放置时,防止上面的文件盒与下面文件盒内部文件之间的磨损,此处不予赘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设有第一支垫4。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一支垫4贴合地设置在所述底面15的四个角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的数量可以是不同个数,更具体地,在ー个变化例中,当所述文件盒I放置在桌面上时,所述第一支垫4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其可以在所述文件盒I底面15的任何位置,例如,可以在所述底面15的两个角上各设置ー个所述第ー支垫4,即所述第一后壁13与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所形成的夹角处,而在第三个所述第一支垫4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后壁13相対的“前壁”其对应位置的底面15处,即所述三个第一支垫4在所述底面15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另ー个变化例中,所述第ー支垫4也可以设置为五个,例如,在所述文件盒I底面15的四个角上各设置ー个所述第ー支垫4,而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支垫4的连接线上再设置ー个所述第一支垫4。在其他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可以更多,例如六个、八个、十个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底面15上至少设置三个所述第一支垫4,使所述第一支垫形成ー个平面,在此不予赘述。更进ー步地,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垫4应该贴合所述底面15设置·在所述底面15的四个角上,从而,当两个所述文件盒I堆叠放置时,所述第一支垫4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所述两个文件盒I不易发生左右前后的水平面上的移动,此处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还设有第二支垫5,所述第二支垫5用于当两个所述文件盒I之间堆叠放置,防止上方的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与放置在下方所述文件盒I’的所述第一折边111以及第ニ折边112之间产生摩擦,磨坏文件盒。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支垫5设有四个,所述第二支垫5贴合所述第一支垫4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垫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2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垫4之间。更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第二支垫5的数量也是不同的,例如,所述第二支垫5可以设置有三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但所述第二支垫5至少应该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支垫5形成ー个平面,使两个堆叠的文件盒I中放置在下方文件盒I’中的文件或文件不会与所述放置在上方的文件盒I的底面15相接触,以避免所述文件盒I与文件之间的擦伤,在此不予赘述。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第二支垫5可以设置在所述文件盒I底面15的不同位置,只需所述第二支垫5能够在所述下方的文件盒I’内放满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支垫5可以抵住所述方的文件盒I内的文件。进ー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一些变化例中,所述第二支垫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外置底面3的上,这些变化例均可以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予以实现,并达到与图2所示实施例类似的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点4与所述第二支垫5优选地使用橡胶,以此降低当所述文件盒I放置在桌面上或者两个所述文件盒I堆叠时的摩擦,在此不予赘述。而在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与所述第二支垫5所选用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与所述第二支垫5可以使用海绵,在另ー些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与所述第二支垫5也可以使用其他较软的材料,比如硅胶、塑料等等,在此不予赘述。更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同的变化例中,所述第一支垫4与所述第二支垫5所用的材料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所述第一支垫4与所述第二支垫5都使用橡胶(如图2所述),或者所述第一支垫4使用橡胶而所述第二支垫5使用海绵,这些变化例均可以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予以实现,并达到类似的效果,此处不予赘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连接时的连接剖面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朝向所述文件盒I的第一折边111的一表面上设有ー开缝91,所述开缝91与所述第一折边111的形状、尺寸相适应,进而,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可以从所述文件盒I的缺ロ 16处通过所述开缝91使所述第一折边111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进ー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的下表面处 还有ー开孔92,所述开孔92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的下表面延伸至与所述开缝91相连。更具体地,所述开孔92的形状、尺寸与ー螺钉93相适应,优选地,所述螺钉93选用与目前市场上常用并容易获得的类型,所述螺钉93从所述开孔92处插入直至顶住插入开缝91的第一折边111,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与所述文件盒I固定。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为橡胶材料,所述开孔92的尺寸使所述螺钉93插入后能够紧紧夹住,防止所述螺钉93从所述开孔92处滑出。而在ー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相应的开孔92的内表面上可以设有螺纹,所述螺钉93可以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的下表面转入所述开孔92。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变化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可以选用其他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一些较硬的塑料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变化例均可以结合图3所示实施例予以实现,并达到与图3所示实施例类似的效果,此处不予赘述。更进一歩地,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朝向所述文件盒I内部的一侧设有ー凸起94 (图3中为示出,可以參考图4),所述翻盖8的下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相适应的位置处有ー小段垂直于所述翻盖8的连接边81 (图3中也为示出,可以參考图4),所述连接边81与所述凸起94对应的位置有一第一通孔82,所述凸起9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更具体地,所述凸起9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82的截面积,并且紧贴所述连接边81,从而固定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的相对位置,此处不予赘述。图4示出了根据本使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地显示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的连接方式,图4还示出了所述翻盖8与所述文件盒I连接部分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8的尺寸与所述文件盒I的底面15相一致,如图3所述,其通过下表面的连接边81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的凸起94连接,而第一折边111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上的开缝91,所述螺钉93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下方的开孔92处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并顶住所述第一折边111于所述开缝92内,所述第一折边111与所述后壁13之间的缺ロ 16可以使所述翻盖8绕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的凸起94旋转,在上述优选例中所述的选用橡胶材料的第一连接转轴9的开缝91置入所述第一折边111上的一部分还可以使所述翻盖8在盖住所述文件盒I吋,避免与所述第一折边111的摩擦与碰撞,此处不予赘述。更为具体地,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所述文件盒I的另ー侧即所述第二侧壁12的ー侧与所述第一侧壁处是对称的,所述翻盖8与所述第二侧壁12与后壁13之间的缺ロ 16对应位置也设有ー连接边83,所述连接变83上也有一第一通孔84,所述连接边84与所述第二连接转轴10的凸起104连接,而第二折边112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转轴10上的开缝101,所述螺钉93从所述第二连接转轴下方的开孔102处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转轴10并顶住所述第二折边112于所述开缝102内,所述第二折边112与所述后壁13之间的缺ロ 16可以使所述翻盖8绕所述第二连接转轴10的凸起104旋转,进一歩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连接转轴9与所述第二连接转轴10相同,进而所述文件盒I的两侧也完全相同,其能使所述文件盒I自由地翻转,此处不予赘 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顶端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一折边(111)的第一侧壁(11) 一个顶端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二折边(112)的第二侧壁(12); 一后壁(13),所述第一后壁(13)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相连接并形成一规整盒状;所述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与所述第一后壁(13)处之间各留有ー个缺ロ(16); 一底面(15)以及一与所述底面(15)形状尺寸相适应的翻盖(8),所述翻盖(8)下表面的两侧端与所述缺ロ(16)相应的位置处各有一垂直于所述翻盖(8)的连接边(81,83),所述连接边(81,83)上各设有ー第一通孔(82,84),第一连接转轴(9)夹住所述第一折边(111)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第二连接转轴(10)夹住所述第二折边(112)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9)对应所述第一折边(111)的表面上设有ー开缝(91),所述开缝(91)恰好使所述第一折边(111)穿入,所述连接转轴(9 )的下部有ー开孔(92 ),所述开孔(92 ) 一直延伸至与所述开缝(91)相连,ー螺钉(93)从所述开孔(92)穿入并顶住所述第一折边(111),所述开孔(92)夹住所述螺钉(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92)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螺钉(93)通过所述螺纹转入所述开孔(92)并顶住所述第一折边(111)。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9)由如下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 橡胶; 塑料;以及 金属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9)靠近所述连接边(83)的一面凸起(94),所述凸起(9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的一端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孔(82),并紧贴所述连接边(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盒底面(15)至少设有三个第ー支垫(4)与至少三个第二支垫(5),所述第一支垫(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垫(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件盒,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垫(5)紧贴在所述第一支垫(4)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垫(4)由如下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 橡胶; 海绵;或者 木头。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垫(5)由如下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 橡胶; 海绵;或者 木头。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6或7或8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15)中间设置有ー开ロ,所述开ロ与一个外置底面(3)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开ロ可以放置或固定所述外置底面(3)。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底面(3)为如下形状中的任一种 平面; 下凹面;或者 上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6或7或8或11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3)的上部有一向外弯曲的折边(I 13)。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底面(3)由PET材料或エ业毛租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盒由如下材料中的任ー种制成 鉄; 铝; 铜; 錫; 合金;或者 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翻盖的文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顶端有一第一折边111的第一侧壁11一个顶端有一第二折边112的第二侧壁12;一后壁13,所述第一后壁13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相连接并形成一规整盒状;所述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与所述第一后壁13处之间各留有一个缺口16;一底面15以及一翻盖8,所述翻盖8下表面的两侧端与所述缺口16相应的位置处各有一垂直于所述翻盖8的连接边81,83,所述连接边81,83上各设有一第一通孔82,84,第一第一连接转轴9夹住所述第一折边111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2,第二第一连接转轴10夹住所述第二折边112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4。
文档编号B42F7/14GK202428875SQ2011205271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周宏杰, 李旺甡, 李明, 高曰菖 申请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