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24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非常适合于用作平板电视设备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各种广播波、和视频影像等的显示装置逐渐变大和变薄,从而需要这样一种构造,其中视频显示区域变宽,而显示区域外侧的区域(框体区域)变窄,并且外壳的厚度降低。对于如上所述平板显示装置来说,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由玻璃等制成的透明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正面上以确保显示面板的强度(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70661)。在透明板的反面,由金属板构成的托架构件(附接构件)被设置成框形,并且该托架构件用于将显示面板附接至透明板。为了进一步降低上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期望的是降低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厚度同时确保其强度。

发明内容
希望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在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厚度被降低的同时确保其强度。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以下构成元件㈧到(C)⑷显示面板;(B)透明板,具有设置有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安装区域,以及围绕所述面板安装区域的外框区域;和(C)附接构件,具有在所述外框区域中粘结到所述透明板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升起的外侧升起部。在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附接构件在固定部的与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上具有外侧升起部,所以即使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厚度降低,也能够确保它们的强度。通过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附接构件具有从固定部的与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升起的外侧升起部,所以即使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厚度降低,也能够确保它们的强度。应该明白的是,以上概略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对所要求的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实现进一步理解本公开,并且被组入以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I是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I中所示本体部的内部构成的部分切除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布局的俯视图。图4是以放大方式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5是以放大方式示出现有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变型例I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8是以放大方式示出图7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9是变型例2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变型例3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变型例4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2是变型例5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是变型例6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4是变型例7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XVI-XVI线所取的截面图。图17是示出图16中所示的连结构件的变型例的截面图。图18是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截面图。图19是变型例8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截面图。图20是变型例9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变型例10的显示装置的本体部的内部构成的部分切除透视图。图22是示出变型例11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3是沿图22中的XXIII-XXIII线所取的截面图。图24是变型例12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截面图。图25是变型例13的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将以下列顺序进行。I.第一实施例(附接构件超出纵向外框区域或横向外框区域延伸至角区域的示例)2.变型例I (在角区域中在横向附接构件的端部上设置有升起部的示例)3.第二实施例(在角区域中纵向附接构件与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发生弯曲的示例)4.变型例2和3 (在角区域中纵向附接构件与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发生弯曲的其它示例)5.变型例4和5 (在角区域中纵向附接构件与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发生弯曲,并且分界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或横向边倾斜的示例)6.变型例6和7 (在角区域中纵向附接构件与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或横向边倾斜的示例)
7.第三实施例(在透明板的角上设置有固定于纵向附接构件和横向附接构件两者的连结构件的示例)8.变型例8 (附接构件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对应于矩形形状的三条边的示例)9.变型例9(附接构件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形状的示例)10.变型例10 (外部构件兼作附接构件的示例)11.变型例11到13 (附接构件由树脂制成的示例)(第一实施例)图I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外观。显示装置I用作例如平板电视设备,并具有通过支座3支承呈用于显示图像的板状的本体部2的构造。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显示装置I用作在支座3附接于本体部2的状态下载置于例如地板、架子或桌子等水平面上的台式机,但是显示装置I也可以在支座3从本体部2卸下的状态下用作壁挂型。图2是示出图I中所示本体部的内部构成的部分切除透视图。本体部2在显示面板10的正面上具有透明板20。在透明板20上,附接构件30和外部构件40设置成围绕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的背面由背面盖(后盖)50覆盖。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和后续的附图中,垂直于透明板20的背面的方向由z方向(前后方向)表示,透明板20的横向方向由X方向表不,而透明板20的纵向方向由Y方向表不。显不面板10是例如这样一种液晶显不面板,其具有设置有驱动电路等的驱动基板(所谓TFT基板)1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与对向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显示面板10通过由紫外可固化树脂制成的透明粘结层(未示出)粘结至透明板20,并且用户能够通过透明板20和粘结层(未示出)观看显示在显示面板10上的视频。在显不面板10的背侧设置有光学片13、导光板14和背光(未不出)。光学片13和导光板14被由树脂材料制成的中间机架15保持。中间机架15通过粘结层16固定到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光学片13、导光板14、背光和中间机架15由后机架17覆盖,所述后机架由例如钢板或者铝(Al)或镁(Mg)制成的片状金属等金属材料构成。透明板20的厚度为例如O. 7mm,并由板状玻璃或树脂板等制成。透明板20具有设置显示面板10的面板安装区域21以及除面板安装区域21外的外框区域22。附接构件30是用于将外部构件40、背面盖50、中间机架15和后机架17固定到透明板20的部件,具有例如O. 8mm的厚度,并由铁(Fe)等制成的片状金属构成。附接构件30沿宽度方向具有由固定部30A和外侧升起部30B构成的L形截面。固定部30A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等粘结层30C粘结到透明板20的外框区域22。外侧升起部30B从固定部30A的邻接透明板20的轮廓线20A的那条边升起,即从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30D升起。这样,在该显示装置中,能够降低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厚度,同时确保其强度。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中,附接构件30的固定部30A设置有用于以螺丝18固定后机架17的立柱30E。附接构件30的强度与固定部30A的宽度具有很小的关系,而是由外侧升起部30B的高度H决定。确保强度所需的外侧升起部30B的高度H由附接构件30的材料的性质决定。例如,在透明板20的厚度为O. 7mm,并且附接构件30由铁(Fe)制成的情况下,夕卜侧升起部30B的高度H只需为5mm或更大。 图3示出了透明板20上的显示面板10和附接构件30的布局,而图4以放大方式示出了图3的一部分。透明板20例如呈具有轮廓线20A、20B、20C和20D的矩形。面板安装区域21设置在透明板20的大致中心。外框区域22是围绕面板安装区域21且具有框状矩形形状的区域。外框区域22具有一对纵向外框区域22A、一对横向外框区域22B和设置在四个角的角区域22C。纵向外框区域22A是由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10A、显示面板10的横向边IOB的延长线10BE、以及透明板20的轮廓线20A和20C之一所围成的纵长矩形形状的区域。横向外框区域22B是由显示面板10的横向边10B、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的延长线10AE、以及透明板20的轮廓线20B和20D之一所围成的横长矩形形状的区域。每个角区域22C是由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的延长线10AE、显示面板10的横向边IOB的延长线10BE、以及透明板20的轮廓线20A-20D中的相应两个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接构件30具有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纵向附接构件31设置在纵向外框区域22A中,而横向附接构件32设置横向外框区域22B中。优选地,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的每一个延伸超过纵向外框区域22A或横向外框区域22B到角区域22C。这样,外侧升起部30B可以延伸到透明板20的各轮廓线22A-20D的附近,并且能够使在降低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厚度的同时确保其强度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图3示出的是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交替地延伸到角区域22C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只将纵向附接构件31延伸到角区域22C。替代地,可以只将横向附接构件32延伸到角区域22C。图2所示外部构件40是框形的构件,其覆盖显示面板10的侧面,并由例如铝(Al)或其合金制成。外部构件40设置在附接构件30外,并具有平行于附接构件30的外侧升起部30B的侧面部41,以及垂直于侧面部41的顶面部42。顶面部42通过螺丝43固定到附接构件30。在顶面部42上,设置有凹部44,背面盖50的端部嵌入到所述凹部44中。图2所示背面盖50配设在显示面板10的背面侧,并由例如铁(Fe)等金属制成。替代地,背面盖50可由树脂材料制成,例如ABS树脂(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树脂)、PS (聚苯乙烯)、混合有ABS树脂的PC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混合有PPE (聚苯醚)的PS。例如,显示装置I可以按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好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通过粘结层30C将附接构件30的固定部30A粘结到透明板20的外框区域22。另外,准备好具有上述构造的显示面板10,通过粘结层(未示出)将整个显示面板10粘结到透明板20的面板安装区域21。接下来,在透明板20的附接构件30的框体内,设置光学片13、导光板14、背光(未不出)、中间机架15和后机架17,并通过螺丝将后机架17固定到附接构件30。然后,将外部构件40设置在附接构件30的外侧,并通过螺丝将外部构件40的顶面部42固定到附接构件30。最后,将背面盖50的端部嵌入外部构件40的凹部44中。如此,形成图2所示的本体部2。将本体部2附接至支座3,从而完成图I所示显示装置I。在显示装置I中,来自背光(未示出)的光穿过导光板14和光学片13进入显示面板10,并且该光通过显示面板10的液晶层在逐个像素的基础上得到调制,从而显示图像。在现有技术中,各自呈板状的附接构件130设置在透明板120上,如图5所示。透明板120的厚度为例如2. 5mm-3. 2mm,并且附接构件130的厚度为例如I. 2mm,使得透明板120和附接构件130各自独立地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附接构件130只须具有附接外部构件40等所需的最小长度,附接构件130不必延伸到透明板120的角。然而,在透明板120很薄并具有例如O. 7mm的厚度的情况下,具有如图5所示的板状的附接构件130必须具有例如2. Omm或更大的厚度。另外,在附接构件130未延伸到透明板120的角的情况下,透明板120的角部的强度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附接构件30在固定部30A的与透明板20的各轮廓线20A-20D邻接的边(宽度方向外侧的边30D)上具有外侧升起部30B,并沿宽度方向上具有L形截面。这在即使厚度被降低到例如O. 8mm时也确保附接构件30的强度。此外,能够相对于图5所示的现有附接构件130降低厚度,这高度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I的厚度和成本。应该注意的是,已从结构计算的结果发现,在本体部2的对角线长度为65英寸或更小时,本发明的附接构件30确保充分的强度。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发明中,每个附接构件30具有从固定部30A的与透明板20的 各轮廓线20A-20D邻接的边(宽度方向外侧的边30D)升起的外侧升起部30B,所以能够在降低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厚度的同时确保其强度。因此,变得能够降低本体部2的厚度和重量,并降低成本,改善设计。(变型例I)图6示出了变型例I的显示装置I的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一部分。在变型例I中,在固定部30A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边30D上,以及在与边30D相交的边30F上设置有外侧升起部30B。如此,在变型例I中,变得能够在透明板20的全部轮廓线20A-20D上设置外侧升起部30B,以使在降低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厚度同时确保其强度的效果增强。除此之外,变型例I的显示装置I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功能和效果,并且可以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制造。(第二实施例)图7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一部分,而图8以放大方式示出了图7的一部分。在第二实施例中,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都延伸到角区域22C。在角区域22C中纵向附接构件31与横向附接构件32之间的分界线34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在图7和图8中,例如,为两个位置)。除此之夕卜,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功能和效果,并且可以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制造。具体地,横向附接构件32设置有切口 33A,而纵向附接构件31设置有被推入切口33A中的嵌入部33B,使得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交杂地形成。因此,分界线34是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的弯曲线。换句话说,分界线34的至少一部分避开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的延伸线IOAE (或其周边),或显示面板10的横向边IOB的延伸线IOBE (或其周边)。因此,当通过例如从正面侧按压透明板20向透明板20施加外力时,与图4中所示的分界线34是大致对应于显示面板10的横向边IOB的延伸线IOBE的直线的情况相比,该外力不易直接作用在显示面板10的角IOC上。因此,显示面板10的角IOC上的外应力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显示面板10的角IOC从透明板20剥落的可能性。(变型例2)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横向附接构件32设置有切口33A,而纵向附接构件31的嵌入部33B被推入切口 33A中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纵向附接构件31设置有切口 33A,而横向附接构件32的嵌入部33B可以被推入切口 33A中,如图9所示。(变型例3)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分界线34在例如两个位置处弯曲的情况,但是分界线34的弯曲点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分界线34可以在例如四个位置处弯曲,如图10所示。此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分界线3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曲线,也可以是例如具有许多弯曲点的波浪形状。(变型例4和5)另外,如图11和12所示,分界线34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的弯曲线,并且分界线的一部分相对于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或横向边IOB倾斜。(变型例6和7)另外,如图13所示,分界线34可以是没有弯曲的直线,并在其整个长度上相对于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或横向边IOB倾斜。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分界线34优选设置成避开连接显示面板10的角IOC与透明板20的角的直线L,如图14所示。通过这种构造,外力不易直接作用在显示面板10的角IOC上,从而抑制显示面板10的角IOC从透明板20剥落的可能性。(第三实施例)图15示出了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透明板20和附接构件30的一部分,而图16示出了沿图15中的XVI-XVI线所取的截面构造。在第三实施例中,在透明板20的各角上设置有固定于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两者的连结部件35,以增强角区域22C并进一步改善其强度。除此之外,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功能和效果,并且可以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制造。连结部件35具有在其中心弯曲90°的L形平坦形状,并且一端通过螺丝36A固定至纵向附接构件31,而另一端通过螺丝36B固定至横向附接构件32。连结部件35类似于附接构件30具有例如O. 8mm的厚度,并且由由铁(Fe)等制的片状金属构成,而且沿宽度方向具有由固定部35A和外侧升起部35B构成的L形截面。固定部35A如上所述分别通过螺丝36A和36B固定至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外侧升起部35B从固定部35A的邻接透明板20的轮廓线20A的那条边升起,即从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3 升起。因此,角区域22C能够被增强以改善其强度,并且同时,外力不易直接作用在显示面板10的角IOC上,从而抑制显示面板10的角IOC从透明板20剥落的可能性。固定部35A设置有用于附接螺丝36A和36B的立柱35E。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图15和16示出的是连结部件35的外侧升起部35B指向下方(或指向透明板20侧)的情况,但是连结部件35的外侧升起部35B也可指向上方(或指向离开透明板20的方向),如图17所示。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的每一个都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呈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形状的情况,但是第三实施例也可以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以及变型例2-7,应用于分界线是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的弯曲线的情况,以及分界线34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显示面板10的纵向边IOA或横向边IOB倾斜的情况。
(变型例8)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附接构件30如图18所示沿宽度方向具有由固定部30A和外侧升起部30B构成的L形截面的情况。但是,如图19所示,例如,附接构件30可以具有从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30G升起的内侧升起部30H,使得附接构件30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可以对应于矩形的三条边。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附接构件30的强度。(变型例9)另外,附接构件30可以具有处于外侧升起部30B的上端与内侧升起部30H的上端之间的顶棚部301,以沿宽度方向具有矩形截面。这样,附接构件30的强度能够得到再进一步的增强。(变型例10)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外部构件40设置成独立于附接构 件30的情况,但是例如附接构件30的外侧升起部30B也可兼作外部构件40的侧面部41,如图21所示。具体地,附接构件30和外部构件40可以一体地形成。如此,能够降低部件数量同时降低成本。(变型例11到13)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附接构件30具有纵向附接构件31和横向附接构件32的情况,但是例如附接构件30可以一体地构造在整个外框区域22上,例如如图22和23所示。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图22和23示出的是附接构件30由树脂制成并且一体地构造在整个外框区域22上的情况,但是附接构件30也可以由金属板制成并且可以一体地构造在整个外框区域22上。当使用树脂时,能够降低成本,而当使用金属板时,能够降低厚度。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2和图23时,描述了附接构件30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对应于矩形的三条边的情况,附接构件30可以沿宽度方向具有L形截面,如图24所示,也可以沿宽度方向为中空矩形形状,如图25所示。虽然以上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显示面板10和透明板20整体通过粘结层(未示出)粘结在一起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不设置粘结层(未示出)而在显示面板10与透明板20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空气(空气间隙)的情况。本技术可以构造成如下。(I)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透明板,具有设置有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安装区域,以及围绕所述面板安装区域的外框区域;和附接构件,具有在所述外框区域中粘结到所述透明板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升起的外侧升起部。(2)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外框区域包括
由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围成的纵向外框区域;
由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围成的横向外框区域;和由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的延长线、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围成的角区域,并且所述附接构件超过所述纵向外框区域或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延伸到所述角区域。(3)如⑵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纵向外框区域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和所述角区域两者中的纵向附接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和所述角区域两者中的横向附接构件,并且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延伸到所述角区域。(4)如⑶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均延伸到所述角区域,并且在所述角区域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与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5)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均延伸到所述角区域,并且在角区域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与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或横向边倾斜。(6)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角上并且固定至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的连结部件。(7)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的外侧升起部兼作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外部构件。(8)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具有从所述固定部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升起的内侧升起部。(9)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侧升起部的上端与所述内侧升起部的上端之间的顶棚部。(10)如⑴、⑵、⑶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一体地构造在整个所述外框区域上。本公开包含2011年2月1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027295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弓I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透明板,具有设置有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安装区域,以及围绕所述面板安装区域的外框区域;和 附接构件,具有在所述外框区域中粘结到所述透明板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升起的外侧升起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框区域包括 由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 线围成的纵向外框区域; 由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围成的横向外框区域;和 由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的延长线、所述显示面板的横向边的延长线、以及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围成的角区域,并且 所述附接构件超过所述纵向外框区域或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延伸到所述角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附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纵向外框区域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和所述角区域两者中的纵向附接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横向外框区域和所述角区域两者中的横向附接构件,并且 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延伸到所述角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均延伸到所述角区域,并且在所述角区域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与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弯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均延伸到所述角区域,并且在角区域中所述纵向附接构件与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之间的分界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纵向边或横向边倾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角上并且固定至所述纵向附接构件和所述横向附接构件两者的连结部件。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的外侧升起部兼作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外部构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具有从所述固定部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升起的内侧升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外侧升起部的上端与所述内侧升起部的上端之间的顶棚部。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接构件一体地构造在整个所述外框区域上。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在透明板和附接构件的厚度被降低的同时确保其强度。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透明板,具有设置有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安装区域,以及围绕所述面板安装区域的外框区域;和附接构件,具有在所述外框区域中粘结到所述透明板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透明板的轮廓线邻接的边升起的外侧升起部。
文档编号G09F9/00GK102637385SQ2012100235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0日
发明者竹内寿一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