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124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训练器,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
背景技术
仿真训练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人-机实时交互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以训练和教学为目的,集成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技术、CA2技术等,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一个真实的系统行为,使受训人员获得必要的有关真实系统的感性与理性知识。该系统能够逼真地实时模拟被操作对象的各种特征、现象和参数变化等,并具有节能、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仿真训练器得到研制并应用于许多行业中。但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大都只是根据具体训练器的具体机构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没有可以遵循的通用仿真训练系统数学模型的框架结构。这样到最后,由多人建立起来的仿真数学模型在结构、数据、程序、输入输出等方面出现极其混乱的状态,给系统的维护、兼容、扩展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制约与难度,有时都要重新建立模型。因此,给出通用仿真训练系统数学模型的机构框架结构,对模型进行模块化,建立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等,对建立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于仿真训练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是极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由此可使受训人员快速、准确掌握体育运动的最佳运动方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包括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教员台控制模型模块相连接的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动作反应模型模块、检测模型模块和评分模型模块。所述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包含反应实际运动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所述动作反应模型模块与受训者运动部位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虚拟仿真训练器与受训者相结合,使受训者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可以快速、准确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的最佳运动方式,诸如完美的体姿、最科学的体能节省方式和见效最快的训练动作等。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建立虚拟仿真训练器数学模型中各部分联系混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对体育运动的受训者进行训练时,省时省力省财。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是由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动作反应模型模块、检测模型模块、评分模型模块和教员台控制模型模块构成。教员台控制模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线控制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的其它几个模块。所述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包含反应实际运动的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所述动作反应模型模块与受训者运动部位相连接。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乒乓球仿真训练器,加以说明。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该模块中包含实际训练时所需的器械运行动力学模型,诸如虚拟球拍、乒乓台和对手。动作反应模型模块,该模块与受训者运动部位相连接,将受训者的动作通过电信号输入该模块,并经图像显示出来,以此与标准动作进行比较。检测模型模块,根据受训者的实际训练情况反馈给受训者本人,并指导受训者纠正不当动作,使受训者尽快进入正确的训练程序。评分模型模块,仿真训练系统根据受训者的训练情况,给出训练成绩,并根据受训者的个体特征给出建议,提供最优的训练方案。教员台的控制模型模块,将每个受训者的训练情况和个体特征等信息储存于该模块中,以供教练员随时掌握每个受训人员的情况,并及时对其提出指导意见。另外,该模块还负责启动与管理整个仿真训练系统的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教员台控制模型模块相连接的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动作反应模型模块、检测模型模块和评分模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包含反应实际运动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反应模型模块与受训者运动部位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体育运动虚拟仿真训练器,由此可使受训人员快速、准确掌握体育运动的最佳运动方式。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教员台控制模型模块相连接的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学模块、动作反应模型模块、检测模型模块和评分模型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虚拟仿真训练器与受训者相结合,使受训者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可以快速、准确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的最佳运动方式,诸如完美的体姿、最科学的体能节省方式和见效最快的训练动作等。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建立虚拟仿真训练器数学模型中各部分联系混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对体育运动的受训者进行训练时,省时省力省财。
文档编号G09B19/00GK202871143SQ20122051933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俞峰 申请人:俞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