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面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907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面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标签。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胶粘标签的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表面膜。



背景技术:

将标签施加到制品(例如由聚合物或玻璃制成的瓶)的表面,以提供装饰、标示和/或信息(例如关于制品内容物的信息)、商品名或标识是常规做法。



技术实现要素:

实施方式的一个目标是提供用于胶粘标签的面材、胶粘标签、以及包括面材的胶粘标签层叠体。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胶粘标签包括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其中,所述面材沿机器加工方向单轴取向。面材包括芯层、与芯层相邻的可印刷表层、以及以与可印刷表层相背的方式与芯层相邻的粘合剂接收表层。面材的芯层包括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以及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用途。包括沿机器加工方向单轴取向多层面材的胶粘标签用于对制品贴标签,其中,面材的芯层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制品和胶粘标签的组合。通过粘合剂层贴到制品表面上的胶粘标签包括沿机器加工方向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其中,面材的芯层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层叠体。胶粘标签层叠体包括胶粘标签,胶粘标签包括沿机器加工方向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其中,面材的芯层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胶粘标签层叠体进一步包括与面材的粘合剂表层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以及释放衬层。

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如从属权利要求所示。

根据一个示例,改性剂是以下的至少一种: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根据一个示例,改性剂是以下的至少一种: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根据一个示例,改性剂的总量为5~20wt%。

根据一个示例,丙烯均聚物的量为40~87wt%。

根据一个示例,低密度聚乙烯的量为1~10wt%。

根据一个例子,芯层进一步包含以下添加剂中的一种:包含双(4-丙基亚苄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以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根据一个示例,添加剂的量为2~10wt%。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印刷表层包含总量为40~70wt%的丙烯均聚物、以及25~60wt%的当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时密度为0.930~0.940g/cm3的齐格勒-纳塔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一个示例,可印刷表层包含总量为90-99wt%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一个示例,可印刷表层包含45~70wt%的当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时密度为0.930~0.950g/cm3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并且其中,可印刷表层进一步包含30~50wt%的当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时密度为0.930~0.940g/cm3的齐格勒-纳塔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印刷表层包含总量为40~70wt%的丙烯均聚物、以及25~60wt%的当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时密度为0.930~0.950g/cm3的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一个示例,粘合剂接收表层包含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一个示例,面材层以3-9的拉伸比沿机器加工方向单轴取向。

根据示例,胶粘标签进一步包括与粘合剂表层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

附图说明

在以下例子中,会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以3d视图显示了包括印刷的标签层叠体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以截面图显示了粘附到共用释放衬层的切割标签的标签层叠体,

图3以截面图显示了从释放衬层分离标签,

图4以截面图显示多层面材,

图5显示贴上标签的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材料的量的百分比是重量百分比(重量%)。词语“包括”可用作开放式术语,但它也包括封闭式术语“由…组成”。厚度单位为微米,对应于μm。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对应于℃。在本申请中使用下面的附图标记和符号:

sx、sy、sz3d坐标,

td横向方向,

cd交叉方向,

md机器加工方向,

mrk1图案(印刷),

dsc差示扫描量热计,

gpc凝胶渗透色谱法,

mn数均分子量,

mw重均分子量,

1标签层叠体,

2释放衬层,

4面材,

5粘合剂层,

7标签,

8芯层,

9第一表层,

10第二表层,

100制品

20贴上标签的制品。

标签是一片载有信息的材料并且将被施加到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制品上。制品可以是包装,如瓶子。标签至少包括表面层,表面层也被称为面材层。通常标签还包括粘合剂层。含有压敏粘合剂的标签可称为压敏粘合(psa)标签。压敏粘合标签还可称为自粘标签。

标签可广泛用于标记应用和终端使用领域,例如标记食品、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工业产品、药品和健康护理产品、饮料瓶和酒瓶、轮胎等。贴上标签的制品的表面可以是例如塑料、玻璃、金属或纸基的。贴上标签的制品可是例如容器,如瓶、广口瓶、筒、罐、罐头等。所述标签也可施加到用于例如食品包装的半刚性或柔性包装上。制品的例子包括:玻璃瓶、金属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以及由聚烯烃(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制造的瓶。标签可完全或部分围绕所述贴上标签的制品,例如瓶。

术语“表面层”是指标签的顶层,也称为面材(facestock)或面材层(facemateriallayer)。表面层4是在贴标签期间通过粘合剂层附着于制品表面的层。表面层可包括例如印刷品(printing)以提供信息和/或视觉效果,如贴上标签的物品的内容物信息。图形化图案通过在标签层叠结构进行层叠前,对面材进行印刷来实现。或者,对层叠结构1的面材进行印刷。由经印刷的面材层构成的标签层叠结构或标签可称为印刷层叠体或印刷标签。参见图1,印刷层mrk1可以位于表面层4的顶部。保护层(上覆层叠层)、例如漆可在印刷层的顶部上。或者,面材可以反面印刷,即与粘合剂层相邻的面材表面包含印刷品。

可印刷表面层适用于通过任何已知印刷方法进行的印刷,例如凹版印刷、柔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或凸版印刷。该印刷可存在于表面层的顶部表面、反面、或顶部和反面。表面层可具有单层膜结构或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膜结构。多层结构可共挤出或可包括数个层叠在一起的层。

术语“可印刷表面”表示适用于印刷的表面,如表面层的表面。可印刷表面还能保持所述印刷品,如印刷品的文字内容和/或图形。可印刷表面具有足够高的表面能。低表面能可导致对施用于表面的印刷油墨的保留能力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印刷标签结构包括面材的至少一个可印刷表面。

术语“释放衬层”2是指包括标基材和与签层叠体中的粘合剂层5接触的基材表面上的释放衬层的结构、或者由基材和与标签层叠体中的粘合剂层5接触的基材表面上的释放衬层组成的结构。释放衬层可以包含脱模剂、或由脱模剂组成。脱模剂是具有低表面张力的化学品,并且用于防止其它材料粘结其上,并提供释放效果。标签层叠体的释放衬层具有一种或多种有用功能:它们用作粘合剂可以涂敷的载体片;它们在储藏和运输期间保护粘合剂层;它们在冲切和印刷期间为标签提供支撑;并且最后它们从粘合剂上释放而不损伤粘合剂。

在本申请中,术语“标签层叠体”1是指包括面材4、粘合剂层5和释放衬层2的产品。在标签层叠体中,面材4与具有粘合剂层5的释放衬层2一起层叠,粘合剂层5在面材4和释放衬层2之间,如图1所示。标签层叠体可以是连续结构,从该连续结构可以冲切单个标签。在图2中显示了在共用释放衬层2中包括四个切割标签7的标签层叠体。在贴标签前,即在将标签粘附到待贴标签的物品表面上之前,先取出标签层叠体的释放衬层。

参见图2,可从标签层叠体结构1上切割单个标签7。特别是,可以从标签层叠体结构上冲切出标签7。在切割后,标签可以粘附到共用衬层2(衬层保持未切割)上。因而,多个标签可以保持粘附于共用连续衬层2。或者,标签7可以完全分离(即,也可对衬层2进行切割)。参见图3,包括面材4和粘合剂层5的标签7可以从释放衬层2上分离,例如通过在相对于标签7的-sz方向上牵拉衬层2进行分离。因此,粘合剂层5的表面曝露了,以使得所述表面可以粘附到待贴标签的制品上。

参见图5,标签7可以通过粘合剂层5固定到基材上,即固定到制品20的表面上。粘合剂层可以由压敏粘合剂(psa)构成。可以通过粘合剂层,在不使用第二试剂(例如溶剂)或者进行加热以强化粘结的情况下,使得由psa构成的标签能够粘附到大多数表面上。当在室温下向标签施加压力时,psa形成粘结,使得标签粘附到待贴标签的产品上。压敏粘合剂的例子包括基于乳液和水的psa、基于溶剂的psa和固体psa。或者,标签可以是包括面材和可活化粘合剂层的无衬层标签。

粘合剂层可以是覆盖100%表面层表面的连续涂层。或者,粘合剂层可以点状或条状非连续地施加,覆盖小于100%的表面层表面。例如,粘合剂可覆盖表面层总面积的10-90%。psa层的厚度为约5-40μm,例如为约8-20μm。粘合剂层的量可为10-20g/m2,或优选小于15g/m2,或更优选小于10g/m2

术语“适应性”是指即使在以两个维度弯曲的情况下,标签也能平滑地符合制品的轮廓的能力。

术语“二元不对称性”或“双不对称性”指的是同时具有不同层厚度和单个层的不同组成的多层面材。

覆盖…之上/位于…之下表示一层与另一层的排列方式。覆盖…之上/位于…之下表示其中一层部分或全部覆盖在另一层之上/位于另一层之下的排列方式。覆盖…之上/位于…之下的层不一定彼此接触,但是可以在覆盖层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层。

相邻表示其中一层紧贴另一层的排列方式。相邻的层彼此接触并且层之间没有额外的层。

标签的最顶(最外、最上、最上部)层是指一种构造,其中,最顶层形成标签结构的上部,该上部设置为与将标签结构粘附到物品表面的粘附层(最下层)相对。

可以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提供对于聚合物、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进行测定,以提供本申请中所提及的mn和mw。窄分子量聚苯乙烯标样和合适的马克-豪威克系数用于进行测定。

聚合物改性剂是指聚合的挠性剂(flexibilizingagent)。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例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以及烯烃嵌段共聚物。

烯烃弹性体是指聚合物改性剂。例如,乙烯弹性体、例如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也被称为具有低乙烯含量、中乙烯含量、或高乙烯含量的1-丁烯共聚物)、以及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烯烃弹性体还可以包括1-丁烯均聚物和丙烯弹性体,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弹性体可以通过茂金属催化剂提供,茂金属催化剂也被称为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或几何构型受限的催化剂(constrainedgeometrycatalyst)。选择性聚合乙烯和共聚单体序列(例如丁烯或辛烯)、并增加共聚单体含量的茂金属催化剂将会生产具有较高弹性的聚合物(称为烯烃弹性体),因为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聚乙烯的结晶度。烯烃弹性体可以影响聚合物膜的挠性。烯烃弹性体还可以影响聚合物膜的透明度。

作为聚合物改性剂的烯烃嵌段共聚物是指通过导致烯烃嵌段共聚物具有半结晶链段和无定形链段交替的链转变(chain-shuttling)聚合(双催化剂系统)提供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半结晶链段由具有非常低共聚单体含量和高熔融温度的乙烯-辛烯嵌段(硬链段,高度刚性)组成。无定形链段由具有高共聚单体含量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乙烯-辛烯嵌段(软链段,高度弹性)组成。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呈现弹性体的特征。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比通过活性聚合物制造的传统阴离子嵌段共聚物更宽的分子量分布(mwd)进行表征。

烯烃塑性体是指聚合物改性剂,如丙烯塑性体,例如丙烯-乙烯塑性体和丙烯-丁烯塑性体。丙烯-乙烯塑性体可以通过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提供,并且具有不同于典型的基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丙烯共聚物的分子结构。烯烃塑性体可以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宽结晶度分布。分子量分布(mw/mn)可为2-3。根据一个示例,低百分比的结晶相可以均匀分散在1-丁烯聚合物中。烯烃塑性体可以影响聚合物膜的弹性。烯烃塑性体还可以影响透明度。它们进一步具有提供对其它聚烯烃的良好粘附性的效果。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oe是指通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剂提供的乙烯和较长链α-烯烃(例如丁烯、己烯或辛烯)的无规共聚物。lldpe的密度可以是至少0.92g/cm3,例如为0.930~0.950g/cm3。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导致半结晶线性聚合物,所述半结晶线性聚合物具有数个分子量以及组成不同的共聚物分子。茂金属催化剂提供窄分子量分布。还可以提供受控的共聚单体分布和短链支化分布。与z-n催化聚合物相比,共聚单体的有效使用具有使用较少量的共聚单体提供特定密度的效果。较低的共聚单体量影响聚合物的韧度。由于较小的晶体尺寸、以及晶体尺寸的窄分布,茂金属lldpe进一步呈现出尖锐、但低的熔融温度。

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指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为0.91-0.94g/cm3的支化乙烯均聚物。

术语“机器加工方向”md表示标签制备过程中表面层或连续标签层叠体的行进方向sx。“横向方向”td或“交叉方向”cd表示与表面层或标签层叠体的行进方向sx垂直的方向sy。

“拉伸比”是指膜的总厚度在拉伸之前和拉伸之后的比例。换言之,拉伸比是非取向(未牵引)膜厚度与取向(经拉伸)膜厚度的比值。非取向的厚度是膜(例如,面材)在挤出并随后冷却之后的厚度。在拉伸期间,厚度以与膜拉伸或伸长的相同比例减小。例如,在机器加工方向取向(mdo)之前厚100微米的面材以拉伸比5进行拉伸。在机器加工方向取向后,面材具有减小到五分之一的20微米的厚度。

在拉伸期间,挤出的塑料面材的随机取向聚合物链在拉伸(牵引)方向上进行取向。单轴应力下的取向在所提供应力的方向上提供了聚合物链的取向。换言之,聚合物链至少部分在拉伸(牵引)方向上取向。因此,经取向的面材包括在拉伸方向上具有特定的取向度的聚合物链、或由在拉伸方向上具有特定的取向度的聚合物链组成。聚合物链的取向度取决于拉伸量。因此,与具有较低取向度的面材相比,面材中的具有较高取向度聚合物链进行了更高程度的取向。

面材的结构

面材层4可具有包括两层或更多层塑料膜层的多层塑料膜结构。多层结构对提供更优化的面材性能具有影响。多层面材(也称作多层膜)可包括芯层和至少一层表层。优选地,面材在芯层的两个表面上都具有表层,即面材具有三层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多层面材具有三层结构。参见图4,三层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芯层8。在芯层8的第一表面上提供第一表层9。在芯层8的第二表面上提供第二表层10。

多层结构的至少一层适用于印刷。例如,根据标准astmd-2578测定的印刷接收表层的表面能可以为至少36达因/厘米,优选至少38达因/厘米,或至少44达因/厘米。表面能可以为36-60达因/厘米,优选38-56达因/厘米,或44-50达因/厘米。在50或120天之后,表面能水平还可以保持在高于或等于38达因/厘米。以达因/厘米(表示力/单位长度)单位表示的表面能还可以mn/m的单位进行表示。

根据一个示例,面材的第一表层9是可印刷的,并且被称为印刷接收层。可印刷表层可以在印刷之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包括:例如,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或火焰处理。将粘合剂层施加到第二表层10上,其由此可以被称为粘合剂接收层。

在包括芯层和第一表层的双层结构中,可将粘合剂层直接施加到芯层与第一表层相背的第二表面上。还可存在额外的表层或其它层,例如阻隔层和/或粘结层(tielayer),以改进标签特性,例如标签功能性、机械性能或者视觉外观。可以使用粘结层来提供芯层和表层之间增强的粘合性,并防止多层结构的剥落(分层)。可以使用阻隔层来防止,例如,不需要的成分的迁移。可以在印刷层的顶部使用外覆清漆层或外覆漆层,以保护印刷层。还可以在印刷之前,通过例如火焰处理、电晕处理或者等离子体处理对膜表面进行处理,以对例如粘附进行增强。也可以对经处理的表面进行顶涂覆。

在多层结构中,单个层的厚度可以是不同的。优选地,相比于表层,芯层可以较厚。换言之,芯层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表层和/或第二表层的厚度。如图4所示,三层膜的厚度(第一表层%:芯%:第二表层%=总计100%)可以是5:85:10、5:90:5或者10:80:10。第二表层的厚度是面材的总厚度的2-30%。例如,芯层的厚度可以是面材层的总厚度的60-90%、或者70-90%,优选75-90%、或者80-90%。第一表层的厚度可以是面材的总厚度的至少2%或者至少5%,2-10%或者5-10%。第二表层的厚度可以是面材的总厚度的至少2%或者至少5%,2-30%或者5-10%。

薄的第一表层会影响面材膜的雾度。厚的芯层与薄的第一表层一起可以具有为面材提供合适机械性能、例如合适的刚性的效果。具有彼此不同厚度的独立的层具有提供不对称面材结构的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三层面材具有相对以下至少一种的不对称结构:表层的厚度和组成。同时具有不同表层厚度和组成的三层面材被称为双不对称面层。

包括不同层厚和/或组成的不对称结构可以具有为塑料膜提供更优化的性能(例如足够高的刚性、良好的可印刷性、粘合剂锚固性能、以及优化的冲切性能)的效果。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可影响标签的有效冲切。多层面材可以具有优化冲切期间通过工具切割边缘所压制面的崩裂的效果。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可具有在切割期间提供未受损伤的硅酮层和背衬材料(释放衬层)的效果。例如,面材构成5:85:10具有为标签转化步骤和随后的贴标签提供优化的性能的效果。

具有相对表层厚度的对称结构(例如5:90:5或10:80:10)可以具有提供更易于制造的效果。对称结构可以进一步具有降低膜的卷曲趋势的效果。对称结构可提供,例如,良好的面材总平整度。良好的总平整度是指不存在例如折痕、起皱或波状边缘。

优选地,面材的总厚度小于100微米或者小于80微米,优选小于75微米或60微米。面材层的总厚度为30-80微米,或者40-60微米,例如50微米。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面材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取向,即面材进行单轴取向。单轴取向,也被称为单轴取向(mo),是指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牵引)。面材可在机器加工方向(md)上、即在连续面材的纵向移动方向上进行单轴取向。参见图1~6,sx方向对应于基材的机器加工方向(md)。参见图5,sy方向对应于基材的横向方向(td)。td也被称为基材的交叉方向(cd)。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机器加工方向取向过程,面材沿机器加工方向进行单轴拉伸,即沿面材移动的方向(连续膜的纵向方向上)进行单轴拉伸。面材的拉伸比可以是至少3或至少4,例如7.5。拉伸比的最大值是9。拉伸比可以是3-9,优选为5-7.5。拉伸比与面材的组成一起提供了合适标签转化并随后应用的性能。

面材沿机器加工方向的单轴取向可以影响面材机器加工方向上的模量和刚性。例如,随着机器加工方向上的取向度增加,面材的模量和刚性在所述方向(md)上也增加。而且,取向降低了在所述取向方向上的面材的伸长率。单轴取向还可具有保持在横向方向(交叉方向)上膜的低模量、挠性和适应性的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面材可在拉伸后不进行退火(热定型)。退火可增强面材的尺寸稳定性。经退火的面材在后续的操作温度下是不可收缩的。例如在随后的标签层叠体转化步骤期间和贴标签期间,经取向的面材是尺寸稳定的。例如,在温度低于30℃时,经取向的面材的收缩率小于5%,优选小于2%,或者更优选小于1%。压敏粘合剂标签可以包括经退火的面材。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面材可在拉伸后不进行退火。换而言之,经取向的基材在拉伸后进行冷却,而在拉伸和冷却之间没有退火步骤。未退火的面材可以影响提供较高收缩率(例如超过10%)的收缩能力。

面材层的组成

芯层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至少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芯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结晶成核剂、以及另一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丙烯均聚物

在芯层中的一个聚合物成分是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的量可以是40-87重量%、75-87重量%、或78-85重量%。

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9.5g/10分钟、2-7.5g/10分钟、或者优选2-4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2~155℃(a50(50℃/h10n))。mfr为2-9.5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可以影响所制造膜的刚性。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2℃(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7.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2℃(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9.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3℃(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5℃(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3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4℃(a50(50℃/h10n))。

低密度聚乙烯

芯层进一步包含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量可以是1-10重量%、或3-7重量%。

ldpe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0.2-10g/10分钟、0.5-8g/10分钟、或者优选0.7-4g/10分钟。使用根据标准iso1183的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9-0.934g/cm3、或0.920-0.928g/cm3。使用根据标准iso306的测试方法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88-111℃,或者为95-105℃a50(50℃/h10n)。

熔体流动速率为0.7-4g/10分钟、密度为0.920-0.928g/cm3、维卡软化点为95-105℃的低密度聚乙烯可以具有为标签提供增强的转变性能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0.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96℃。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23g/m3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0.7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96℃。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23g/m3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0.9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100℃。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27g/m3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1.9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90℃。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24g/m3

在一个示例中,ldpe使用方法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1.9g/10分钟。使用iso1183(a)测试方法的密度可以是0.926g/m3。使用iso306测试方法在10n(vst/a)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99℃。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3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109℃。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34g/m3

在一个示例中,ldpe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4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可以是92℃。使用iso1183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24g/m3

改性剂

芯层进一步包含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弹性体可以是以下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也称为乙烯-丁烯弹性体)和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也称为乙烯-辛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可以包括具有低乙烯含量、中乙烯含量、或高乙烯含量的1-丁烯。烯烃弹性体还可以包括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以及/或者1-丁烯均聚物。1-丁烯均聚物也可以成为聚1-丁烯。1-丁烯是半结晶均聚物,由于其与聚丙烯类似的分子结构,可以与聚丙烯相容。

烯烃弹性体(例如含有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5-30g/10分钟,优选0.5-5g/10分钟。或者,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4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57-0.915g/cm3。或者,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97-0.911g/cm3。根据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65至-30℃。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值温度为34-120℃。总结晶度可以为10-15%。

作为弹性体的1-丁烯均聚物的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4-0.915g/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4-200g/10分钟,优选0.4-15g/10分钟,或者0.4-4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114-124℃。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3-0.868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分钟,优选约2-8g/10分钟。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7至-21℃。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66-131℃。总结晶度可以为11-14%。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塑性体可以是以下的至少一种:丙烯-乙烯塑性体和丙烯-丁烯塑性体。优选,烯烃塑性体是丙烯-丁烯塑性体。烯烃塑性体可以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宽结晶度分布。分子量分布(mw/mn)可为2-3。根据标准iso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90℃/2.16kg)为0.5-25g/10分钟。或者,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59-0.890g/cm3。共聚单体含量可为5到15重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15至-35℃。宽结晶度分布导致宽熔融表现,并且熔融范围为50-135℃。总结晶度可以为5-45%。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是通过导致烯烃嵌段共聚物半结晶链段和无定形链段交替的链变换(chain-shuttling)聚合(双催化剂系统)所提供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6-0.887g/cm3。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具有尖锐的熔融峰。熔融温度可以为118-122℃。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16kg/190℃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15g/10分钟。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65至-54℃。用作改性剂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可以用来提供更好的面材冲切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乙烯-辛烯弹性体、或由乙烯-辛烯烃弹性体组成,乙烯-辛烯烃弹性是乙烯和辛烯共聚单体的无规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可以通过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或几何构型受限的茂金属催化剂提供。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测定的乙烯-辛烯弹性体的熔融指数为0.5-30g/10分钟、或1-10g/10分钟,优选3-7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55-0.910g/cm3,或者0.863-0.900g/cm3,优选0.865-0.0880g/cm3。使用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61℃至-30℃、或者-58℃至-33℃,优选-58℃至-50℃。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36℃至105℃、或者47℃至77℃,优选55℃至65℃。总结晶度可以为13-35%、或者16-25%,优选18-21%。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5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70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3℃。熔融温度可以为59℃。峰结晶温度可以为44℃。总结晶度可以为19%。根据astmd1525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37.0℃。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0.5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3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5℃。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47℃。总结晶度可以为16%。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1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70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2℃。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60℃。总结晶度可以为18%。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3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75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4℃。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65℃。总结晶度可以为20%。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13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4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5℃。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56℃。总结晶度可以为13%。

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mfr为3g/10分钟。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02g/m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32℃。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97℃。总结晶度可以为29%。

乙烯-辛烯弹性体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乙烯-辛烯弹性体可以影响面材的挠性。乙烯-辛烯弹性体还可以增加面材的内部雾度。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乙烯-丁烯弹性体、或由乙烯-丁烯烃弹性体组成。乙烯-丁烯弹性体是乙烯和丁烯的无规共聚物。乙烯-丁烯弹性体的密度可以为0.897-0.911g/cm3(iso1183)。或者,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2-0.891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5g/10分钟。或者,熔体流动速率(mfr,190℃/2.16kg,iso1133)为0.5-40g/10分钟、优选0.5-4g/10分钟、或者2.5-4g/10分钟。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值温度为34-120℃。或者,熔融温度可以为81-97℃,对应于固化后晶体形式2的熔点。使用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65至-40℃。总结晶度可以为12-28%。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弹性体是具有中等乙烯含量的1-丁烯无规共聚物,其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为0.901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条件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2.5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85℃,对应于固化后测得的晶体形式2的熔点。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弹性体是具有高乙烯含量的1-丁烯无规共聚物,其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97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3.5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81℃。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弹性体是具有低乙烯含量的1-丁烯无规共聚物。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11g/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4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97℃。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弹性体是具有低乙烯含量的1-丁烯无规共聚物。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13g/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1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97℃。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80g/cm3。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熔融指数为0.8g/10分钟。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可以为64℃。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62g/cm3。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熔融指数为1.2g/10分钟。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可以为34℃。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65g/cm3。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为5g/10分钟。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可以为35℃。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85g/cm3。根据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为2g/10分钟。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可以为75℃。

在一个示例中,乙烯-丁烯弹性体可以是以下的至少一种:密度为0.855g/cm3且mfr为2.0g/10分钟;密度为0.885g/cm3且mfr为2.5g/10分钟;密度为0.874g/cm3且mfr为0.8g/10分钟;密度为0.865g/cm3且mfr为5.0g/10分钟;密度为0.862g/cm3且mfr为3.6g/10分钟。

乙烯-丁烯弹性体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乙烯-辛烯弹性体可以影响面材的挠性,为面材提供更好的适应性。特别是可以在面材的交叉方向(cd)上提供挠性。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1-丁烯均聚物、或由1-丁烯均聚物组成。

例如,1-丁烯均聚物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915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15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114℃。

例如,1-丁烯均聚物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914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0.4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117℃。

例如,1-丁烯均聚物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915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4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116℃。

1-丁烯均聚物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或由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组成。

例如,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0.868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51℃。

例如,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867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8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42℃。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7℃。总结晶度可以为11%。

例如,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0.863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8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20℃。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9.8℃。总结晶度可以为14%。

例如,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astmd792测定的密度0.867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43℃。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7℃。总结晶度可以为13%。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丙烯-丁烯塑性体、或由丙烯-丁烯塑性体组成。在一个示例中,丙烯-丁烯塑性体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90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0.8g/10分钟。根据iso11357/3标准测定的熔融温度可以为114℃。

丙烯-丁烯塑性体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丙烯-丁烯塑性体可以影响面材的弹性。丙烯-丁烯塑性体还可以影响透明度。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丙烯-乙烯塑性体、或由丙烯-乙烯塑性体组成。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乙烯塑性体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76g/cm3。根据标准iso1238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8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85℃,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3℃。总结晶度可以为30%。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乙烯塑性体根据astmd792标准测定的密度为0.876g/cm3。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可以为2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82.2℃,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4℃。总结晶度可以为21%。

丙烯-乙烯塑性体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烯烃嵌段共聚物、或由烯烃嵌段共聚物组成,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是例如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在一个示例中,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通过导致烯烃嵌段共聚物半结晶链段和无定形链段交替的链变换聚合(双催化剂系统)进行提供。

根据一个示例,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877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5.0g/10分钟。基于dsc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熔融温度可以为122℃。

根据一个示例,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866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5.0g/10分钟。基于dsc测定的熔融温度可以为119℃。

根据一个示例,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887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5.0g/10分钟。基于dsc测定的熔融温度可以为119℃。

根据一个示例,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可以是以下的至少一种:密度为0.877g/cm3且mfr为1.0g/10分钟;密度为0.866g/cm3且mfr为1.0g/10分钟;密度为0.869g/cm3且mfr为0.5g/10分钟。

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的量可以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包含以下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丁烯塑性体、丙烯-乙烯塑性体、或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添加剂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进一步包含添加剂。芯层可以包含结晶成核剂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添加剂。添加剂可以影响面材的透明度。在示例中,添加剂可以降低雾度,并由此改进面材的透明度。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了含有成核剂(例如,双(4-丙基亚苄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在聚丙烯配混物中,成核剂的量可以为10%。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了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例如,羟基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烯烃共聚物添加剂,例如用链接枝催化剂技术制造且含有全同立构聚丙烯链段和结晶聚乙烯链段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芯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改性剂和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改性剂和添加剂的总量可以为5-20重量%、或10-20重量%。在一个示例中,乙烯-辛烯共聚物的量为8-15重量%、或10-15重量%。在一个示例中,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量为2-10重量%、或2-5重量%。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以影响面材的透明度。在示例中,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以降低雾度,并由此改进透明度。

此外,芯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其它添加剂,例如,在ldpe载体中含有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盐/酯抗氧化剂的共混物的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共混物中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盐/酯抗氧化剂的总量为20%。在一个示例中,共混物在190℃/2.16kg的mfr为2.8、且密度为0.92g/cm3。其它添加剂的量(例如,抗氧化剂和ldpe共混物中)可以为最多2重量%,例如0.5-2重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芯层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颜料或无机填料作为添加剂,以提供具有所需颜色的面材。填料可以包括:例如,二氧化钛、碳酸钙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可以引入炭黑以提供黑色或者灰色的面材。颜料的量可为最多20重量%。如果芯层包含颜料,那么主聚合物的量按比例下降,例如至多20重量%。

如上所述的芯层组合物可以用于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多层面材结构。芯层组合物可以具有为多层面材提供良好的冲切性能、良好的刚性和较低的雾度的效果。

第一表层

在多层面材结构中,至少第一表层是可印刷的,即,表层具有足够的表面能(例如36-60达因/厘米),以提供有效的印刷和印刷品粘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表层至少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或防粘连剂。

丙烯均聚物

第一表层可以包含总量为40-70重量%、或50-60重量%的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的总量可以包括一种类型的丙烯均聚物、或至少两种不同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可以具有提供更优化的表层流动性的效果,由此确保例如随后的印刷工艺所需的表层质量。

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25g/10分钟、或者8-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1~155℃(a50(50℃/h10n))。熔体流动速率为8-25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可以影响第一表层中的流动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具有非常窄的分子量分布。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1℃。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b50(50℃/h50n))可以是92℃。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具有非常窄的分子量分布。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b50(50℃/h50n))可以是93℃。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iso1133标准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8g/10分钟。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2℃。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7.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2℃(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3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4℃(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5℃(a50(50℃/h10n))。

根据一个示例,第一表层包含丙烯均聚物混合物,所述丙烯均聚物混合物包含20-40重量%、或25-35重量%的第一丙烯均聚物。第一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的mfr可以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1℃-153℃。进一步,混合物包含20-35重量%、或25-30重量%的第二丙烯均聚物。第二丙烯均聚物根据iso1133标准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7.5-8g/10分钟。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2℃。

丙烯均聚物可以具有增加面材刚性的效果。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除了聚丙烯织物,第一表层进一步包含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的总量可以为25-60重量%、35-55重量%、或40-50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lldpe是齐格勒-纳塔(z-n)催化的。z-n催化的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3-4、3.5-4、或3.5-3.8。mw表示重均分子量,并且mn表示数均分子量。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25g/10分钟、或1-6g/10分钟,优选0.5-5g/10分钟或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7-0.941g/cm3,或者0.925-0.940g/cm3,优选0.930-0.940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为92-125℃、或110-120℃。熔融温度可以为119-128℃。z-n催化的lldpe可以影响面材的热稳定性。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30-0.940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8℃。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1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2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9℃。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6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9℃。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6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19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7.8℃。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0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lldpe是茂金属催化(m-lldpe)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催化的lldpe的混合物。m-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低于2.5,例如1.5-2.5、或1.95-2.15。mw表示重均分子量,并且mn表示数均分子量。

此外,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85-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08-0.941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111℃。熔融温度可以为96-129℃。

或者,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测定的熔体流速为0.5-10g/10分钟、0.5-5g/10分钟、或者2-5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是0.930-0.950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0-125℃。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0-135℃。茂金属催化的lldpe可以具有提供良好的层间粘合性的效果。茂金属催化的lldpe还可以影响提供较低的雾度。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是0.930g/m3,例如0.930-0.950g/m3,优选0.946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20℃。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31℃。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mfr为3.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大于0.930g/cm3,例如0.938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4℃。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7℃。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8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20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6℃。熔融温度可以为123℃。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1.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4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7℃。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4.0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6g/m3。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8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9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2℃。熔融温度可以是124℃。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08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熔融温度可以是96℃。

具有较低熔融指数或mfr(例如0.5-2g/10分钟)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用于吹塑膜。具有较高熔融指数(例如2-5g/10分钟)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用于流延膜。2-5g/10分钟的熔融指数可以具有提供受控的尺寸变化和均匀的厚度分布的效果。

添加剂

第一表层可进一步包含0.5-2重量%的防粘连剂配混物。配混物的密度为0.9g/cm3。防粘连剂可以包含在丙烯均聚物载体中的10%的二氧化硅。在第一表层中,防粘连剂的量可为0.05到0.2重量%。或者,防粘连剂配混物可以包含在聚乙烯载体中的合成二氧化硅。

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抗氧化剂可以是在ldpe载体中的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盐/酯抗氧化剂的共混物。抗氧化剂配混物的量可为0.5到3重量%。在配混物中抗氧化剂的总量为20%。在第一表层中,抗氧化剂的量可为0.1到0.6重量%。抗氧化剂配混物在190℃/2.16kg的mfr为2.8、且密度为0.92g/cm3

含有丙烯均聚物和z-n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第一表层可以提供保持多层面材的良好刚性和低雾度的效果。第一表层进一步影响面材的可印刷性。然而,其可以具有提供表层和芯层之间下降的层间粘合性的效果。

含有丙烯均聚物和茂金属催化lldpe的第一表层可以影响低雾度、高刚性、和出色的层间粘合性之间的良好平衡。其还可以具有提供良好的油墨粘附性的效果。

例如,在测试第一表层对芯层之间的层间粘合性时,并未检测到脱层,所述第一表层含有茂金属催化的lldpe和丙烯均聚物的,所述芯层含有丙烯均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表层主要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组成。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或防粘连剂。第一表层可以包含90-99重量%、或95-99重量%的lldpe。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例如0.5-5重量%、或1-3重量%。

在示例中,第一表层主要由至少一种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m-lldpe)组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层包含90-99重量%、或95-99重量%的茂金属催化lldpe。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在示例中,第一表层主要由茂金属催化的lldpe组成,所述茂金属催化的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低于2.5,例如1.5-2.5、或1.95-2.15。

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85-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08-0.941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111℃。熔融温度可以为96-129℃。

或者,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测定的熔体流速为2-10g/10分钟、或2-5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是0.930-0.950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110-125℃。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0-135℃。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mfr为2.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大于0.930g/m3,例如0.930-0.950g/m3,优选0.946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20℃,并且根据测定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31℃。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mfr为3.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大于0.930g/cm3,例如0.938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4℃,并且根据测定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7℃。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8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20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6℃。熔融温度可以为123℃。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1.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4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7℃。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4.0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6g/m3。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8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9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2℃。熔融温度可以是124℃。

在一个示例中,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08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熔融温度可以是96℃。

由茂金属lldpe组成的第一表层可以具有提供良好的层间粘合性的效果。其可以进一步具有提供低雾度的效果。由茂金属催化lldpe混合物组成的第一表层可以进一步影响可印刷性和层间粘合性。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表层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和齐格勒-纳塔催化的lldpe)组成。

第一表层可以包含45-70重量%、或50-60重量%的茂金属催化lldpe。茂金属催化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低于2.5,例如1.5-2.5、或1.95-2.15。

此外,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85-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08-0.941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111℃。熔融温度可以为96-129℃。

或者,m-lldpe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测定的熔体流速为2-10g/10分钟、或2-5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是0.930-0.950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是110-125℃。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0-135℃。

茂金属lldpe可以影响提供良好的层间粘合性。其可以进一步影响提供较低的雾度。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大于0.930g/m3,例如0.930-0.950g/m3,优选0.946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20℃。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31℃。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测试方法iso1133在190℃测定的mfr为3.8g/10分钟。根据测试方法iso1183的密度可以大于0.930g/cm3,例如0.938g/m3。根据测试方法iso306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4℃。根据测试方法iso11357-3的熔点可以是127℃。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8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20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6℃。熔融温度可以为123℃。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1.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4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7℃。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4.0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6g/m3。熔融温度可以是122℃。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8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19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2℃。熔融温度可以是124℃。

例如,茂金属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2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29测定的密度为0.908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81℃。熔融温度可以是96℃。

在第一表层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进一步包含齐格勒-纳塔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z-nlldpe)。z-n催化的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为3-4、3.5-4、或3.5-3.8。mw表示重均分子量,并且mn表示数均分子量。z-n催化的lldpe的量可以为30-50重量%、或35-45重量%。

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25g/10分钟、或1-6g/10分钟,优选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7-0.941g/cm3,或者0.925-0.940g/cm3,优选0.930-0.940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为92-125℃、或110-120℃。熔融温度可以为119-128℃。z-n催化的lldpe可以影响面材的热稳定性。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30-0.940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18℃。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1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2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9℃。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6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109℃。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6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19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7.8℃。

例如,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熔融指数可以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为0.920g/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是9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表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0.5-2重量%的在防粘连剂配混物,所述防粘连剂配混物含有在聚乙烯载体中的合成二氧化硅。

根据前述中的第一表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抗氧化剂可以是在ldpe载体中的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盐/酯抗氧化剂共混物。抗氧化剂配混物的量可为0.5到3重量%。在配混物中抗氧化剂的总量为20%。在第一表层中,抗氧化剂的量可为0.1到0.6重量%。抗氧化剂配混物在190℃/2.16kg的mfr为2.8、且密度为0.92g/cm3

上述提及的至少部分/所有第一表层组合物可以具有提供改进的油墨粘附性的效果。其还可以影响层间粘合性,并由此防止印刷表层从芯层上脱层,所述芯层包含丙烯均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辛烯弹性体。由聚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少量抗氧化剂组成的表层组合物、和主要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少量抗氧化剂组成的第一表层组合物可以具有在挤出期间使得表层组合物更易混合的效果。其还可以具有在取向期间降低叶片飞出效应的效果。换言之,可以减少或避免颗粒从膜表面朝向取向机器(如橡胶夹辊)迁移和/或转移。具体表层组合物还可以具有降低空气滞留的效果,并由此在面材缠绕期间提供更紧的卷。进一步,可以实现与凹版辊/网纹辊更好的接触而没有颗粒污染,为表层提供更平滑的顶部涂层。表层组合物还具有即使没有顶部涂层也能进行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效果。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冲切和较少的模头磨损。

由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少量抗氧化剂组成的第一表层组合物、和主要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少量抗氧化剂组成的第一表层组合物可以具有为面材提供低内部雾度的效果。在示例中,多层面材的内部雾度(d65/10°)可以低于5,例如4-6.5、或5.5-6.5。

至少部分或所有第一表层组合物还可以具有提供平滑表面质量和高印刷图案质量的效果。此外,它们具有改进贴上标签的容器在使用中或在装瓶生产线时的耐擦伤性的效果。其可以进一步具有能够丝网印刷(silk-screenprinting)的效果。

第二表层

在多层面材结构中,第二表层优选具有与芯层的组合物接近的组合物。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表层(也称为粘合剂接收表层)至少包含以下成分:丙烯均聚物;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以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此外,第二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添加剂,例如防粘连剂和/或抗氧化剂。

丙烯均聚物

在第二表层中的一个聚合物成分是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的量可为40-70重量%、或优选50-70重量%。丙烯均聚物的总量可以包括一种类型的丙烯均聚物、或至少两种不同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可以具有提供优化的表层流动性的效果。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2-25g/10分钟、或者2-8g/10分钟。丙烯均聚物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优选为2-7g/10分钟、或者3-6g/10分钟。熔体流动速率为2-7g/10分钟可以具有为第二表层提供良好流动性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具有非常窄的分子量分布。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1℃。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b50(50℃/h50n))可以是92℃。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具有非常窄的分子量分布。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下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b50(50℃/h50n))可以是93℃。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iso1133标准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8g/10分钟、根据iso1183标准的密度为0.900g/cm3、根据标准iso306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为152℃。丙烯均聚物可以具有为面材提供较高刚性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7.5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2℃(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6g/10分钟。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5g/m3。根据标准iso306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50(50℃/h10n))可以是150℃。根据标准iso3146的熔融温度为164℃。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3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4℃(a50(50℃/h10n))。

在一个示例中,丙烯均聚物的根据标准iso1133在230℃/2.16kg测定的mfr为2g/10分钟。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是0.900g/m3。根据iso306标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5℃(a50(50℃/h10n))。

改性剂

第二表层还可以包含有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弹性体可以是以下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也称为乙烯-丁烯弹性体)和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也称为乙烯-辛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可以包括具有低乙烯含量、中乙烯含量、或高乙烯含量的1-丁烯。烯烃弹性体还可以包括基于丙烯的弹性体(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以及/或者1-丁烯均聚物。1-丁烯均聚物也可以成为聚1-丁烯。1-丁烯是半结晶均聚物,由于其与聚丙烯类似的分子结构,可以与聚丙烯相容

烯烃弹性体(例如含有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5-30g/10分钟,优选约0.5-5g/10分钟。或者,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4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57-0.915g/cm3。或者,根据标准iso1183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97-0.911g/cm3。根据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65至-30℃。使用dsc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测定的熔融峰值温度为34-120℃。总结晶度可以为10-15%。

作为弹性体的1-丁烯均聚物的根据iso1183标准测定密度可以为0.914-0.915g/m3。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融流动速率为0.4-200g/10分钟,优选0.4-15g/10分钟,最优选0.4-4g/10分钟。熔融温度可以为114-124℃。

基于丙烯的弹性体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3-0.868g/cm3。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测定的熔融流动速率为2-25g/10分钟,优选约2-8g/10分钟。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27至-21℃。熔融峰值温度可以为66-131℃。总结晶度可以为11-14%。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塑性体可以是以下的至少一种:丙烯-乙烯塑性体和丙烯-丁烯塑性体。优选,烯烃塑性体是丙烯-丁烯塑性体。烯烃塑性体可以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宽结晶度分布。分子量分布(mw/mn)可为2-3。根据标准iso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90℃/2.16kg)为0.5-25g/10分钟。或者,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30℃/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59-0.890g/cm3。共聚单体含量可为5到15重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15至-35℃。宽结晶度分布导致宽熔融表现,并且熔融范围为50-135℃。总结晶度可以为5-45%。

作为改性剂的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是通过导致烯烃嵌段共聚物半结晶链段和无定形链段交替的链变换(chain-shuttling)聚合(双催化剂系统)所提供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烯烃嵌段共聚物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866-0.887g/cm3。烯烃嵌段共聚物可以具有尖锐的熔融峰。熔融温度可以为118-122℃。根据标准astmd1238在2.16kg/190℃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15g/10分钟。用作改性剂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可以用下提供更好的面材冲切性能。

之前在芯层组合物情况下用于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的示例适用于第二表层的改性剂。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表层包括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表层包括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的总量为2-30重量%,优选5-20重量%、或者10-15重量%。

低密度聚乙烯

第二表层进一步包含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量可以是1-10重量%、或3-7重量%。

ldpe根据标准iso1133在190℃/2.16kg测定的熔体流速(mfr)为0.2-10g/10分钟、0.5-8g/10分钟、或者优选0.7-4g/10分钟。使用根据标准iso1183的测试方法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9-0.934g/cm3、或0.920-0.928g/cm3。使用根据标准iso306的测试方法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为88-111℃,或者95~105℃a50(50℃/h10n)。

熔体流动速率为0.7-4g/10分钟、密度为0.920-0.928g/cm3、维卡软化点为95-105℃的低密度聚乙烯可以具有为标签提供增强的转变性能的效果。

之前在芯层组合物情况下用于ldpe的示例适用于第二表层。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此外,与芯层组合物不同,第二表层进一步包含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例如齐格勒-纳塔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z-nlldpe)。z-n催化的lldpe的量可以为10-30重量%、或15-25重量%。z-n催化的lldpe可以影响面材的热稳定性。

z-n催化的lldpe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3-4、3.5-4、或3.5-3.8。mw表示重均分子量,并且mn表示数均分子量。z-n催化的lldpe根据标准astmd1238在190℃/2.16kg下测定的熔融指数可以为0.5-25g/10分钟、或1-6g/10分钟,优选2-5g/10分钟。根据标准astmd792测定的密度可以为0.917-0.941g/cm3,或者0.925-0.940g/cm3,优选0.930-0.940g/cm3。根据标准astmd1525测定的维卡软化点为92-125℃、或110-120℃。熔融温度可以为119-128℃。

之前在第一表层组合物情况下用于zn-ldpe的示例适用于第二表层。

添加剂

以上所述的第二表层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0.5-2重量%的防粘连剂配混物。配混物的密度为0.9g/cm3。防粘连剂可以包含10%的在丙烯均聚物载体中的二氧化硅。在第二表层中,防粘连剂的量可为0.05到0.2重量%。或者,防粘连剂配混物可以包含在聚乙烯载体中的合成二氧化硅。

第二表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少量的其它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抗氧化剂可以是在ldpe载体中的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盐酯抗氧化剂共混物。抗氧化剂配混物的量可为0.5到3重量%。在配混物中抗氧化剂的总量为20%。在第一表层中,抗氧化剂的量可为0.1到0.6重量%。抗氧化剂配混物在190℃/2.16kg的mfr为2.8、且密度为0.92g/cm3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表层进一步包含添加剂,例如结晶成核剂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添加剂。添加剂可以影响面材的透明度。在示例中,添加剂可以降低雾度,并由此改进面材的透明度。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表层包含了含有成核剂(例如,双(4-丙基亚苄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在聚丙烯配混物中,成核剂的量可以为10%。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表层包含了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例如,羟基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表层包含烯烃共聚物添加剂,例如用链接枝催化剂技术制造且含有全同立构聚丙烯链段和结晶聚乙烯链段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量可以为2-10重量%、或2-5重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表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改性剂和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改性剂和添加剂的总量可以为5-20重量%、或10-20重量%。在一个示例中,乙烯-辛烯共聚物的量为8-15重量%。在一个示例中,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量为2-10重量%。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以影响面材的透明度。在示例中,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以降低雾度,并由此改进透明度。

在下文中将提供多层面材结构的实施例。

实施例1.1-1.6

在实施例1.1中,多层面材包含按以下顺序的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z-n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剂、和/或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1.2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1.3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进一步包含以下添加剂中的一种:包含双(4-丙基苯亚甲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以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1.4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并且芯层进一步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

在实施例1.5中,多层面材按以下顺序包含: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z-n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由如下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由如下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1.6中,多层面材按以下顺序包含: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z-n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成分的详情和具体量显示在详细公开各层的说明书中。

实施例2.1-2.8

在实施例2.1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主要由同时含有茂金属催化的lldpe和z-n催化的lldep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组成,并且进一步含有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以及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2.2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主要由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并且进一步含有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2.3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2.1或2.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是以下至少一种: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2.4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2.1或2.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进一步包含以下添加剂中的一种:包含双(4-丙基苯亚甲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以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2.5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2.1或2.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并且其中,芯层进一步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

在实施例2.6中,多层面材按以下顺序包含: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主要由同时含有茂金属催化的lldpe和z-n催化的lldep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组成,并且进一步含有少量的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低密度聚乙烯;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2.7中,多层面材按以下顺序包含: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主要由同时含有茂金属催化的lldpe和z-n催化的lldep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组成,并且进一步含有少量的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2.8中,多层面材按以下顺序包含: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主要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并且进一步含有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成分的详情和具体量显示在详细公开各层的说明书中。

实施例3.1-3.6

在实施例3.1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3.2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3.1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是以下至少一种: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3.3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3.1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进一步包含以下添加剂中的一种:包含双(4-丙基苯亚甲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以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3.4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3.1中所示的表层,其中,芯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并且其中,芯层进一步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

在实施例3.5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在实施例3.6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可印刷第一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少量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芯层,其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化剂;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剂;和防粘连剂。

成分的详情和具体量显示在详细公开各层的说明书中。

实施例4.1-4.6

在实施例4.1中,多层面材包含以下层:

-第一表层,其由如下组成:丙烯均聚物、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少量抗氧化剂;

-芯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实施例4.2中,多层面材按包含以下层:

-第一表层,其由如下物质组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少量抗氧化剂;

-芯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

-粘合剂接收第二表层,其包含如下物质、或由如下物质组成:丙烯均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以下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烯烃弹性体、烯烃塑性体、和烯烃嵌段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防粘连剂、和抗氧化剂。

在第一表面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由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或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由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齐格勒-纳塔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在实施例4.3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4.1或4.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改性剂,所述改性剂是以下至少一种: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基于丙烯的弹性体、1-丁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塑性体、丙烯-丁烯塑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4.4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4.1或4.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进一步包含以下添加剂中的一种:包含双(4-丙基苯亚甲基)丙基山梨糖醇的聚丙烯配混物、含有磷酸盐型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混物、以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4.5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4.1或4.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由乙烯-辛烯弹性体组成的改性剂,并且其中,芯层进一步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剂。

在实施例4.6中,多层面材包含如实施例4.1或4.2中所示的表层,并且芯层包含由以下至少一种组成的改性剂:乙烯-丁烯弹性体、乙烯-辛烯弹性体、以及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成分的详情和具体量显示在详细公开各层的前述说明中。

面材的性能

至少部分/全部实施方式的面材具有足够机械性能,例如模量、刚性,以在常规贴标签制造和生产线中提供标签的有效处理。至少部分/全部实施方式中,机器加工方向中1800mpa到2800mp之间的1%的正割模量、以及20到40mn之间的l&w抗弯强度(5mm,15°),提供了标签层叠体成为单个标签的易冲切性。

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具有合适的性能,例如适应性、使得能够为波状物品干净地贴上标签而不起皱。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在交叉方向上具有600%-900%的断裂伸长率,以为胶粘标签提供适应性。

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具有低于10%(例如1-9%)的内部雾度,提供了干净且透明的标签,使得具有无标签外观以及通过标签的可见度

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提高了芯层和表层之间的粘合性,由此防止多层面材的剥落(脱层)。

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还具有增强的油墨对第一表层的固定。

对于md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的性能进行测定。测试了至少三个平行样品。1%正割模量值根据iso527-3标准进行定义,其中将测定的张力值乘以100来表示1%正割模量结果。例如,1%正割模量值的2000mpa的张力与20mpa的实际张力值对应。测试中使用的样品宽度为15mm。样品的抗弯强度(5mm,5°)通过使用劳伦森韦特瑞(lorentzen&wettre,l&w)弯曲测试仪确定。测定将含有5mm弯曲长度的测试片弯曲到15°的预定弯曲角度所需的力。调整的l&w抗弯强度是指调整为50μm样品厚度的抗弯强度。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1.5且以沿md方向的7-7.5拉伸比的md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机器加工方向上具有2100-2600mpa之间的1%正割模量。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2.7且在md方向上具有6.5-7.5的拉伸比的md单轴取向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机器加工方向上具有1800-2400mpa之间的1%正割模量。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1.5且具有7-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机器加工方向上具有30-35mn的调整的抗弯强度(5mm,15°)。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2.7且具有6.5-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机器加工方向上具有20-30mn的调整的抗弯强度(5mm,15°)。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1.5且具有7-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交叉方向上具有740-870%的断裂伸长率。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2.7且具有6.5-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在面材交叉方向上具有790-820%的断裂伸长率。

根据至少部分/所有实施方式,多层面材的内部雾度(d65/10°)可以低于10%,或者低于8%,例如1-6%或者4-5%。内部雾度是指在例如通过润湿面材两个表面去除表面粗糙度后的面材雾度。可以通过顶部涂敷并施加粘合剂层进行润湿。根据标准astmd1003测试雾度。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1.5且具有7-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具有8.5-9.5%的内部雾度。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实施例2.7且具有6.5-7.5拉伸比的多层面材样品具有5-9%的内部雾度。

或者,多层面材可以是不透明的或白色的。因此,面材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颜料和/或无机填料作为添加剂,以提供具有所需颜色的面材。添加剂可以包括例如,二氧化钛、碳酸钙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可以引入炭黑以提供黑色或者灰色的面材。不透明面材可具有至少70%,至少75%,或者至少80%,例如70-95%、70-85%、或者70-80%的不透明度。在多层面材结构中,可以仅在一层中包含颜料。例如,可以在芯层中包含颜料。或者,颜料也可以在其它层中。如果表面层包含颜料,那么主聚合物的量按比例下降。例如,当与透明而不含颜料的表面层相比,包括20重量%颜料填料的表面层具有降低20%的主聚合物的总量。在一个示例中,在含有颜料的芯层中,聚丙烯均聚物的量降低。

也称为层间粘合性的层与层粘合性可以按如下测试:具有约50mm宽度的多层面材的一侧用双面胶带稳固地粘到玻璃板上。随后,用具有不同粘附性的不同的带测试粘在玻璃板上的面材的脱层。胶带从样品上撕下,以测试该样品是否脱层。用于测试的带为如下:tesa4204,透明18mm;tesa4104,红色25mm;以及硅酮带50mm。胶带的粘附性各自增加。换而言之,硅酮带具有最大的粘附性。基于可视外观和观察到的脱层,层间粘附性是“合格”或“不合格”。

当测试包括第一表层的多层面材的层间粘附性时,未检测到脱层,即,对于所有的测试带类型,所观察的层间粘附性结果都是“合格”,所述第一表层包含丙烯均聚物和茂金属催化的lldpe,或者可选地第一表层主要由茂金属催化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制造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胶粘标签层叠体以及标签的方法包括:通过熔融加工技术(例如共挤出工艺)形成非取向的多层面材。以特定的拉伸比沿机器加工方向拉伸连续的非取向面材,以提供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多层面材。将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面材与释放衬层层叠以形成标签层叠体。在层叠步骤之前,将粘合剂层施加到面材表面和/或释放衬层表面上。

拉伸通常通过增速的辊用机器加工方向的取向装置进行。拉伸是由第一辊和最后辊的速度差而实现的。在拉伸过程中,辊被充分加热以带给基底合适的温度,该温度通常低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tm),或在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附近。

根据一示例,用于制造机器加工方向取向面材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拉伸后将取向的面材冷却至至环境温度,以形成非退火面材。在拉伸后立即进行机器加工方向取向的面材的冷却,即,冷却步骤直接紧随拉伸之后,以提供非退火面材。

根据一示例,制造机器加工方向取向面材的方法包括:在拉伸步骤后的对面材进行退火,以形成经退火的面材。在退火后,将经退火的面材冷却至环境温度。

可以在退火区段中进行退火,所述退火区段通过将面材在升高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得经取向的面材应力松弛。在退火后,将面材冷却至环境温度。面材可以称为经退火的面材、或可选地称为热定型面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