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力记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12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目力记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力记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人们接触及处理的事情繁多,如何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运用最快速的学习方法,求取各种多样化的知识,必须采取速读的技巧,因此出现了目力记忆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目力记忆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目力记忆机,包括上壳盖、下壳盖、滑动板、速度调整器,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的上部卡接固定,所述上壳盖与下壳盖的卡接位置以下设置呈内凹的缺口;在内凹的缺口以下,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设有空隙,在空隙中插入移动夹杆,在上壳盖上部设有可沿沟槽移动的速度调整器、在速度调整器下依次设有小视窗和大视窗,在下壳盖上设置有上透孔和下透孔,所述速度调整器为中空的壳体,连接具有方形透孔和长方形透孔的滑动板,所述方形透孔、长方形透孔和滑动板设置在上壳盖与下壳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方形透孔和长方形透孔的位置分别与上壳盖上的小视窗和大视窗所在的位置对应,所述方形透孔和长方形透孔的位置分别与下壳盖上的上透孔和下透孔所在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下壳盖上部设置弹簧,所述速度调整器安装在所述弹簧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移动夹杆上设置有个固定扣。

优选的,所述上壳盖的沟槽上设置两种不同移动速度,分别为1/50秒和1/100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体积小巧,上、下壳盖的结合方便,节省了材料和制造成本。

2、移动夹杆将目力训练卡夹住,观看资料时方便移动。

3、速度调整器的结构简单,具有两种速度选择,既实用,又方便。

4、下壳盖设有透孔,不仅适用于阅读目力训练卡,也适用于在下壳盖下方放置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料,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夹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盖、2.下壳盖、3.速度调整器、4.小视窗、5.大视窗、6.空隙、7.移动夹杆、8.固定扣、9.夹持部、10.沟槽、11.滑动板、12.内凹缺口、13.弹簧、14.方形透孔、15.长方形透孔、16.上透孔、17.下透孔、18.凹槽Ⅰ、19.凹槽Ⅱ、20.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目力记忆机,包括上壳盖1、下壳盖2、滑动板11、速度调整器3,所述上壳盖1与下壳盖2的上部卡接固定,所述上壳盖1与下壳盖2的卡接位置以下设置呈内凹的缺口12;在内凹的缺口12以下,上壳盖1与下壳盖2之间设有空隙6,在空隙6中插入移动夹杆7,在上壳盖1上部设有可沿沟槽10移动的速度调整器3、在速度调整器3下依次设有小视窗4和大视窗5,在下壳盖2上设置有上透孔16和下透孔17,所述速度调整器3为中空的壳体,连接具有方形透孔14和长方形透孔15的滑动板11,所述方形透孔14、长方形透孔15和滑动板11设置在上壳盖1与下壳盖2之间。

优选的,所述方形透孔14和长方形透孔15的位置分别与上壳盖1上的小视窗4和大视窗5所在的位置对应,所述方形透孔14和长方形透孔15的位置分别与下壳盖2上的上透孔16和下透孔17所在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下壳盖2上部设置弹簧13,所述速度调整器3安装在所述弹簧13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移动夹杆7上设置有2个固定扣8。

优选的,所述上壳盖1的沟槽10上设置两种不同移动速度,分别为1/50秒和1/100秒。

使用时,移动夹杆7将目力训练卡夹住,插入空隙6内,将速度调整器3置于沟槽10的底端,弹簧13受力伸长具有弹性回复力,此时滑动板11遮住大视窗5,将欲观看的资料置于显露大视窗5的位置,可由露出于小视窗4中的行数得知目力训练卡的位置是否适当,按下速度调整器3的底端,使与其相连的滑动板11复位,当其长方形透孔15与上壳盖1的大视窗5在同一位置时,借此瞬间练习读取目力训练卡上的资料,调整速度调整器3的卡持部20置于凹槽Ⅰ18时,弹簧13受到的张力小,而其置凹槽Ⅱ19时,弹簧13受到的张力大,用此种方式使速度调整器3具有两种不同的移动速度选择,分别为1/50秒和1/100秒,使滑动板11作快、慢不同的移动。

移动目力训练卡,可通过移动移动夹杆7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因下壳盖2上设有上透孔16和下透孔17,所以可用于阅读报纸或其他刊物,将欲读的资料置于目力记忆机下方,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即可方便地阅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