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4260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失模铸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负压干砂实型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型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有下列特点:

1、铸件质量好,成本低;

2、材质不限,大小皆宜;

3、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减少清理,节省机加;

4、内部缺陷大大减少,组织致密;

5、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

6、自动化流水线,更环保;

7、可以大大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能源消耗。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斗式提升机、传送带或绞龙的方式将型砂送入至加砂系统中,而上述两者设备庞大、不便于安装和维护,而且加砂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采用真空送砂的方式,送砂速度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位于落砂工位处的振动筛,位于振动筛处的吸料管,与吸料管相连的吸砂罐,用于给吸砂罐提供负压的真空泵;所述的吸砂罐设有与吸料管连通的进砂口、以及与加砂系统连通的出砂口以及与真空泵连通的负压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砂工位排出的型砂落入到振动筛上,通过振动筛对型砂进行筛选,以备型砂的下次利用;真空泵给吸砂罐提供负压,与吸砂罐连接的吸料管位于振动筛所在的位置,用于将振动筛筛选后的型砂吸入到吸砂罐内,盖体吸砂罐对加砂系统进行加砂,由于采用真空负压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对加砂系统进行添加型砂,同时真空泵、管道以及吸砂罐的位置设置非常灵活,根据生产车间,合理的进行布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吸砂罐的进砂口与出砂口均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砂口与出砂口设置的控制阀用于对出砂量与进砂量进行控制,便于对型砂合理的进行调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吸砂罐包括罐体与盖体,所述的罐体与盖体螺栓连接,罐体与盖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体与罐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便于两者之间的拆卸,为了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增设了密封胶,在使用的时候,保持吸砂罐的真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负压对加砂系统进行加砂,整个系统占用的空间小,适用于空间较为有效的车间;型砂负压吸送系统的加砂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失模铸造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砂罐的主视图;

图3为吸砂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落砂工位;11、振动筛;2、吸料管;3、吸砂罐;31、罐体;32、进砂口;33、出砂口;34、负压口;35、盖体; 4、真空机组;5、加砂系统;6、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消失模铸造教学训练系统型砂负压吸送系统,包括真空机组4、吸砂罐3、吸料管2,其中吸料管2的一端与落砂工位1的位置相对应,吸料管2的另一端与吸砂罐3顶部的进砂口32相连;真空机组4给吸砂罐3提供负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之下,通过吸料管2将振动筛11上经过筛选的型砂吸入到吸砂罐3内;吸砂罐3的底部设置了出砂口33,出砂口33接通加砂系统5,用于对加砂系统5加砂。

如图2所示,吸砂罐3包括罐体31,罐体31的顶部安装有盖体35,盖体35与罐体31之间盖体35螺栓连接,同时在两者的连接处涂覆有密封胶,使得两者的连接处拥有较好的密封,在吸料的时候,罐体31内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当吸砂罐3需要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卸下用于连接的螺栓,打开盖体35,便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负压口34用于连接真空机组4。进砂口32以及出砂口33均设置了控制阀6,通过控制阀6的设置,用于控制吸砂罐3的进砂量以及出砂量,便于消失模铸造的型砂负压吸送系统的进行控制。

当消失模生产线上的砂箱完成铸造时,进入到落砂工位1,需要将型砂排出处理,本实施例以振动筛11为例,砂箱将型砂倒到振动筛11上的时候,通过振动筛11对型砂进行筛选,筛选完成后,真空机组4给吸砂罐3提供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之下,型砂通过吸料管2被吸入到吸砂罐3内,根据加砂系统5的需求打开或关闭控制阀6,将吸砂罐3内的型砂送入至加砂系统5内,完成对加砂系统5的送砂;由于采用真空负压的方式,其加砂速度快;并且真空机组4与吸砂罐3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因此相互之间的位置安装更加的灵活,并且其本身所占用的空间就较小,可以适用于空间较为有限的生产车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