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336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军事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



背景技术: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造卫星即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1965年第一颗商用国际通信卫星被送入大西洋上空同步轨道,开始了利用静止卫星的商业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Km,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般。三颗相距120度的卫星就能覆盖整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最适合卫星通信的频率是1-10GHZ频段,即微波频段。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已开始研究应用新的频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2、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3、建设速度快。4、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5、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6、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的工作频带宽度为36MHZ或72MHZ。目前的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它对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比较适合。近年来,已逐渐采用时分多址技术,即每一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它比频分多址有一系列优点,如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可采用数字话音插空等新技术,使容量增加5倍。另一种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有不同的随机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它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话路等优点。其缺点是频谱利用率较低。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例如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VSAT)系统,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卫星通讯车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利用专用卫星通信系统,及时接收中心站的实时信息,监视现场情况,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的双向通信,确保对安全生产现场实施指挥调度。卫星通讯车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能够采集安全生产现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系统具有声音(包括通信话音)、图像、数据等各种信息处理存储能力,具有编辑、发送指挥信息能力。卫星通讯车具有电话、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等有线接口,无线宽带图像传输等多种通信设备,具有安全生产现场指挥调度和远程通信的能力。卫星通讯车还可及时了解灾情,提供生产现场情报,为抗灾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分析判断情况;辅助拟制各种保障方案和预案。卫星通讯车采用先进的车辆改装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图像采集和传输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无线微波传输和图象处理等技术,组成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移动指挥中心,该系统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中机动灵活、快速反应,实现通信保障、指挥调度、图像采集传输功能,把现场情况通过车载卫星系统高质量回传指挥中心,实现现场与远地指挥中心之间的远程图像监控、语音联络、数据查询,使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如临其境,及时获得现场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卫星通讯车为实现事件现场和远地指挥中心联动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卫星通讯车上具备卫星通信、地面无线通信等多种方式,各通信方式互为补充、备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通信不中断,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可靠的保障。卫星通讯车通信系统要求具有的功能为:1、具有卫星通信能力,能提供不低于2048kbps双向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能力,视频信号采用MPEG-4压缩格式。2、具有GSM移动电话, 海事卫星电话,GPRS/CDMA无线通信终端。3、具有多路固定摄像图像输入,一路无线微波图像输入。4、具备音视频切换和处理能力。5、具有多路视音频硬盘录像能力。6、具备计算机通过公网上网能力。7、具有车外电子显示系统,在车内可以随时更新修改显示内容。卫星通讯车集成设计充分考虑现有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与设备性能,注重与其适配性与兼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新要求的提出,系统和结构上具有可扩充性,包括硬件的兼容和软件的升级与扩充,卫星通信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具有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广,通信距离远,站点设置方便,信号传输质量好,可以点对点、点对多点进行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方便地接入地面通信网等许多优点。突发事件现场位置随机性大,而地面有线、无线通信线路覆盖有限,传输速率带宽有限,传输质量较低。在执行任务时,卫星通讯车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现场和远地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通信链路。利用移动卫星车载站可以方便、快速地开通卫星通信链路,解决现场图像、语音和数据的通信问题。卫星通信系统由车载卫星站、通信卫星和卫星地面站构成。卫星通讯车到达现场后,车载卫星通信分系统加电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利用天线自动伺服与控制系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天线准确对准指定卫星,及时开通卫星信道,充分发挥卫星信道建立快速有效、误码率低、覆盖面广等优势,实现指挥车、指挥中心之间的图像、语音和数据的传输。通过卫星链路连通卫星通讯车与远地指挥中心的通信联络,实现图像、语音、数据的双向或单向传输。卫星图像传输采用MPEG-4编码,地面站接收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DVD质量。根据应急卫星通讯车的特点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卫星通讯车的卫星通信系统采用非对称、复用单载波传输方式。此种传输方式决定了卫星通讯车与指挥中心间实现点对点的图像、数据、语音的传输。由于卫星传输属于广播方式,在卫星通讯车与指挥中心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时,其他站点(配备相同的复用器和解码器)也可收到卫星通讯车的信号。选用的复用器可以实现站到站之间图像、数据、话音同时接入时不对称通信。由于复用器采用TDM技术,可以为每一数据接口预留指定带宽。因编解码器传输的是实时图像,需要复用器为其预留足够的带宽以保证图像质量,为话音和数据预留指定的带宽,保证信息延迟小,数据、话音等信号延迟固定,选用的图象传输可以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地面站之间单向、双向图像的实时传输,图像传输带宽1-4兆。现场实时采集的模拟视、音频信号,通过视音频矩阵选择一路送入编码器,按MPEG-4标准进行压缩编码。编码后的码流通过数据接口输入到复用器与话音、数据复用,进行调制、变频和功率放大后,利用指定转发器发回远地指挥中心,提供给领导了解现场情况。指挥中心地面站也可以采用同样方式将图像回传至卫星通讯车。通过链路计算和合理设备选型,卫星传输系统可保证传输的图像清晰、无马赛克、断码、断帧等现象,伴音清晰,达到DVD质量。数据传输采用车内配备的工控机和笔记本,利用卫星信道或地面GSM/CDMA无线网络接入指挥中心网络,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文件传送,实现与指挥中心的数据交换。卫星系统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构成。卫星上行链路工作流程是采集到的视音频信号输入到音视频矩阵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选择输出一路音视频信号,此信号由编码器进行压缩编码,输出数据流。此数据流接入到复用器。复用器上有话音接口,可连接多部电话、传真机或电话交换机。复用器上有IP网络接口,利用此接口用一根网线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上。复用器本身支持多种以太网通信协议,所有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多台计算机数据都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传输到复用器上。利用内部高速数据处理板将接收到的已编码的图像、话音和计算机数据进行统计复用。复用后的数据输出到数据调制器,调制器进行纠错处理和调制后输出中频信号,利用上变频器进行频率变换,输出射频信号由高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往卫星。卫星下行链路工作流程是车载天线接收到卫星下行信号后经过放大和变频,输出L波段信号。由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经功分器分为相等的多路,每路信号可送入不同的设备,实现不同的功能。卫星通讯车解调器如果不接收解调指挥中心地面站回传的载波,也可以解调通信车通过卫星转发的自发的载波,进行图像的解码,监视自发图像质量,为指挥车进行卫星链路工作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手段,有利于卫星系统故障的排除。

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变革的世界,对于处理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工作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急需建立以专网通信系统、链接卫星系统为主体的卫星通讯车,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能在一些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地点满足各警种、各单位的不同通信需求,弥补了现有通信手段的局限性,提高了工作速率,使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覆盖能力得到加强,在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进行现场指挥,不仅对于处理突发事故更加高效,同时更能让指挥者更加快速的传达决策和指令,此车凭借高端设备的集成、众多优质安全的材料选配、先进成熟的加工工艺及合理的车辆改制,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并能为抢险救灾、现场指挥提供实时的图像、数据、语音、传真等通信保障,提高了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为完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促进了我国卫星通讯车装备更加先进、高效的发展趋势,同时作为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加强了青少年对我国国防装备的认知和了解,为我国国防装备的研究开发培养了后备人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

本发明完成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包括车体、计算机操控室、可旋转式基座、卫星通讯天线、驾驶室、一号左车轮、二号左车轮、三号左车轮、四号左车轮、五号左车轮、一号右车轮、二号右车轮、三号右车轮、四号右车轮、五号右车轮,所述车体左侧下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二号左车轮、三号左车轮、四号左车轮、五号左车轮,所述车体右侧下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二号右车轮、三号右车轮、四号右车轮、五号右车轮,所述车体上端设有计算机操控室,所述计算机操控室上端设有可旋转式基座,所述可旋转式基座上端设有卫星通讯天线,所述车体和计算机操控室的前端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下端左侧设有一号左车轮,所述驾驶室下端右侧设有一号右车轮。

进一步所述的一号左车轮、二号左车轮、三号左车轮、四号左车轮、五号左车轮、一号右车轮、二号右车轮、三号右车轮、四号右车轮、五号右车轮为车体所配备的驱动轮,可推动车体的前进后退和转弯。

进一步所述的卫星通讯天线为卫星通讯装置,利用卫星信道或地面GSM/CDMA无线网络接入指挥中心网络,进行各类信息和文件传送,实现与指挥中心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所述的计算机操控室可提供实时的图像、数据、语音和传真信息。

进一步所述的驾驶室为驾驶员专用室,从而驾驶卫星通讯车开往任务区域开展工作。

进一步所述的可旋转式基座是一种可360°旋转的基座,从而使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范围更广。

本发明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其有益效果和优特点在于:能在一些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地点满足各警种、各单位的不同通信需求,弥补了现有通信手段的局限性,提高了工作速率,使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覆盖能力得到加强,在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进行现场指挥,不仅对于处理突发事故更加高效,同时更能让指挥者更加快速的传达决策和指令,此车凭借高端设备的集成、众多优质安全的材料选配、先进成熟的加工工艺及合理的车辆改制,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并能为抢险救灾、现场指挥提供实时的图像、数据、语音、传真等通信保障,提高了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为完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促进了我国卫星通讯车装备更加先进、高效的发展趋势,同时作为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加强了青少年对我国国防装备的认知和了解,为我国国防装备的研究开发培养了后备人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车体1、计算机操控室2、可旋转式基座3、卫星通讯天线4、驾驶室5、一号左车轮6、二号左车轮7、三号左车轮8、四号左车轮9、五号左车轮10、一号右车轮11、二号右车轮12、三号右车轮13、四号右车轮14、五号右车轮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附图2所示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卫星通讯车模型,包括车体1、计算机操控室2、可旋转式基座3、卫星通讯天线4、驾驶室5、一号左车轮6、二号左车轮7、三号左车轮8、四号左车轮9、五号左车轮10、一号右车轮11、二号右车轮12、三号右车轮13、四号右车轮14、五号右车轮15,所述车体1左侧下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二号左车轮7、三号左车轮8、四号左车轮9、五号左车轮10,所述车体1右侧下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二号右车轮12、三号右车轮13、四号右车轮14、五号右车轮15,包括车体1上端设有计算机操控室2,所述计算机操控室2上端设有可旋转式基座3,所述可旋转式基座3上端设有卫星通讯天线4,所述车体1和计算机操控室2的前端设有驾驶室5,所述驾驶室5下端左侧设有一号左车轮6,所述驾驶室5下端右侧设有一号右车轮11,所述一号左车轮6、二号左车轮7、三号左车轮8、四号左车轮9、五号左车轮10、一号右车轮11、二号右车轮12、三号右车轮13、四号右车轮14、五号右车轮15为车体1所配备的驱动轮,可推动车体1的前进后退和转弯,所述卫星通讯天线4为卫星通讯装置,利用卫星信道或地面GSM/CDMA无线网络接入指挥中心网络,进行各类信息和文件传送,实现与指挥中心的数据交换,所述计算机操控室2可提供实时的图像、数据、语音和传真信息,所述驾驶室5为驾驶员专用室,从而驾驶卫星通讯车开往任务区域开展工作,所述可旋转式基座3是一种可360°旋转的基座,从而使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