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组件、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6338发布日期:2018-11-24 10:5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组件、一种包括该发光组件的显示基板和一种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是一种常用的显示面板。随着显示面板使用时间的延长,显示面板会发热。发光二极管在发光时,环境温度越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越大。当显示面板面板的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导致显示颜色发生偏差。

因此,如何降低环境温度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的影响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组件、一种包括该发光组件的显示基板和一种包括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驱动该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中,且所述热敏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改变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热敏元件包括金属热敏电阻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临界热敏电阻器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中的任意一者。

优选地,所述热敏元件包括金属热敏电阻器,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热敏元件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串联,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串联。

优选地,所述金属热敏电阻器包括铜热敏电阻器、铂热敏电阻器、镍热敏电阻器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任意几者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热敏元件包括负温度系数热电电阻器,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均设置有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发光组件。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用于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和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热敏元件包括所述金属热敏电阻器,设置在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设置在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和设置在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满足以下关系:

r1>r2>r3;其中,

r1为置在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r2为置在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r3为置在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

随着发光组件工作时间的延长,发光组件温度升高,此时,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调节驱动电路输出至发光二极管的信号,从而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的实际发光亮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同样地,当发光组件温度降低时,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再次发生变化,再次调节驱动电路输出至发光二极管的信号,从而可以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2、13:热敏元件

21、22、23:驱动晶体管

31、32、33: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驱动该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中,且所述热敏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改变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的大小。

随着发光组件工作时间的延长,发光组件温度升高,此时,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调节驱动电路输出至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大小。当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大小发生改变时,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也随之改变,从而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的实际发光亮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同样地,当发光组件温度降低时,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再次发生变化,再次调节驱动电路输出至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

由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光组件在进行发光时能够自动调节亮度,使得发光组件的亮度始终位于预期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发光组件的寿命和信赖性。

热敏元件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包括以下四种:(1)金属热敏电阻器,该金属热敏电阻器的阻值随着使用温度的上升而呈线性增加,电阻温度系数为+0.004k-1左右;(2)普通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该普通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阻值随温度上升而呈指数减小,室温下的电阻温度系数为-0.02k-1至-0.036k-1;(3)临界热敏电阻器,该临界热敏电阻器的阻值在某一特定温度附近随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减小,变化量达到2至4个数量级;(4)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有包括缓变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开关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热敏元件可以包括金属热敏电阻。具体地,金属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关系如公式(1)所示:

rt=r0(1+αt)(1)

其中,rt为金属热敏电阻在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

α为与热敏电阻器材料的温度系数;

r0为温度为0℃时对应电阻值。

当所述发光组件温度升高时,金属热敏电阻的电阻升高,分担电路中的部分电压,减少了发光二极管连段的电压。由于发光二极管两端分压减小,从而阻止了发光二极管亮度的上升,使得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达到预期。并且,阻止发光二极管亮度的随温度上升还可以延缓发光二极管的寿命衰减,增加了发光组件使用过程中的信赖性。

在本发明中,对发光二极管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发光二极管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即,oled),也可以是无机发光二级管(即led),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薄膜发光器件。

在本发明中,对制成金属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并不做特殊的规定,优选地,所述金属热敏电阻器包括铜电阻、铂热敏电阻、镍电阻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任意几者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可以包括镍电阻。镍电阻具有成本低、耐腐蚀、灵敏度高、重现性高等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敏元件包括负温度系数热电电阻器,在这种情况中,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与发光二极管并联。具体地,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对发光组件的应用场合并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可以将发光组件用作照明工具,例如,所述发光组件用在台灯中。由于所述发光组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所述台灯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所述发光组件还可以应用在显示装置中,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并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均设置有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发光组件。

随着包括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的工作时间的延长,显示基板的温度升高。由于发光组件中设置有热敏组件,可以使得各个像素单元中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达到预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画面质量,并且增加了包括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信赖性,延长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彩色显示,优选地,显示基板中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用于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用于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和用于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并不一致。高温时,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上升最多,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次之,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上升最少。

当所述热敏元件为金属热敏电阻器时,为了使得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均能准确发光,优选地,设置在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设置在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和设置在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均为金属热敏器,且满足以下关系:

r1>r2>r3;其中,

r1为置在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r2为置在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r3为置在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像素单元中的热敏元件的阻值。

图1中所示的是像素基板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中示出了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31、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32、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32。如图中所示,热敏元件11与驱动晶体管21的第一极串联,发光二极管31与驱动晶体管21的第二极串联;热敏元件12与驱动晶体管22的第一极串联,发光二极管32与驱动晶体管22的第二极串联;热敏元件13与驱动晶体管23的第一极串联,发光二极管33与驱动晶体管23的第二极串联。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

由于所述显示基板中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发光组件,因此,包括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可以高质量地显示画面,并且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