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2226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教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课堂上,通常涉及到老师向学生提问的情况。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某些高校课堂中,因为听课学生较多、教师并未长期对听课学生进行授课等情况,教师对学生情况并不了解,若是向学生提问也不清楚需要选择的学生或者只能随意选择学生,没有针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教师终端向教师展示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以使教师能根据课堂问答记录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应用于课堂问答管理系统,所述课堂问答管理系统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教师终端、服务器以及多个学生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教师终端根据教师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查询请求,所述信息查询请求中包括所述教师终端当前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信息查询请求,向所述教师终端返回所述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所述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包括当前所在课堂的所有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所述教师终端显示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以使教师根据所述显示选择所要提问的学生。

一种课堂问答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教师终端、服务器以及多个学生终端,所述教师终端、服务器以及多个学生终端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教师终端用于根据教师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查询请求,所述信息查询请求中包括所述教师终端当前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查询请求,向所述教师终端返回所述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所述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包括当前所在课堂的所有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所述教师终端用于显示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以使教师根据所述显示选择所要提问的学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当教师通过教师终端发起信息查询请求时,服务器向教师终端返回查询请求中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教师终端显示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显示的课堂问答记录表确定学生的课堂问答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问答情况选择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系统100中教师终端110、服务器120以及多个学生终端130进行交互的示意图。所述服务器120通过网络与一个或多个教师终端110、学生终端13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所述服务器120可以是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所述教师终端110以及学生终端130可以是电脑、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等,图1中的教师终端110、学生终端130以及服务器120仅为示意,并不作为具体限定。

图2示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教师终端或者学生终端。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02、存储控制器10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6、外设接口108、射频模块112等。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信号线116相互通信。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处理器10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10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104的控制下进行。

外设接口108连接处理器106以及存储器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108、处理器106以及存储控制器10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射频模块112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信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其中,在教室内安装教师终端110以及学生终端130,教师终端110可以设置于讲台等位置,便于教师操作,学生终端130可以设置于每一个座位。同一教室内的教师终端110与多个学生终端130对应,具体的,通过相互关联将教师终端110与学生终端130对应,以使同一教室内的教师终端110可以与学生终端130进行控制或交互。另外,可以对应每个教室设置教室标识,将每个教室内的学生终端130以及教师终端110与其所在教室的教室标识对应。

学生在进入教室到达座位后,可以在相应的座位上的学生终端130输入签到信息进行签到。对应的,所述学生终端130接收学生输入的签到信息,并且所述学生终端130根据所述签到信息向服务器120发起签到请求,所述签到请求中包括所述签到信息。

具体的,学生在学生终端130输入的签到信息可以是帐号登录信息,如输入学号以及密码登录进行签到;也可以是输入指纹信息,如设置于学生终端130电性连接的指纹识别设备,学生通过指纹识别设备输入指纹信息,学生终端130接收到通过指纹识别设备输入的指纹信息后,向服务器120发起携带指纹信息的签到请求;或者是输入人脸图像信息,如设置于学生终端130电性连接的图像采集设备,学生通过该图像采集设备输入自身的人脸图像进行签到,学生终端130以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作为签到信息向服务器120发起签到请求。

所述服务器120接收到学生终端130发送的签到请求后,根据所述签到请求中的签到信息查询所述签到信息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具体的,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用于签到的签到信息的对应关系,如,学生的指纹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人脸图像信息与签到信息的对应关系等。服务器120根据签到信息以及签到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查找该签到信息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并且,对应该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签到记录,具体可以记录该学生进行签到的时间、进行签到的学生终端130的终端编号以及该学生终端130对应的教室标识、教室名称等。

另外,服务器120还可以将根据签到信息查找到的身份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学生终端130,也就是说,学生终端130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为该学生终端130发送的签到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其中,该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等,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如班级、专业、性别、照片等。学生终端130可以对应显示该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该课堂问答管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电子席牌,与学生终端130电性连接。该电子席牌可以设置于课桌的桌面,其显示面板朝向讲台,学生终端130控制所述电子席牌显示学生终端130接收到的身份信息。其中,电子席牌显示的身份信息可以不是学生终端130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中的全部,如学生终端130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中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等,在电子席牌可以只显示姓名及班级。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席牌显示的具体信息并不作为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另外,电子席牌也可以为双面显示的电子席牌,其朝向学生那一面可以用于显示当前的课堂信息。

教师进入教室后,也可以通过教师终端110进行登录,如通过教师帐号登录、通过指纹信息登录、通过人脸信息登录等,其登录方式可以和学生的签到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教师登录后,服务器120可以根据教师的登录信息确定教师的身份信息,并将该身份信息发送到教师终端110,使教师终端110进入相关教学页面或者教学平台。

进一步的,教师可以在教师终端110输入课堂信息,对应的教师终端110接收教师输入的课堂信息,并发送给服务器120。其中,该课堂信息可以包括课程名称,如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电路等,课程为第几章、第几讲等,上课时间段,还可以包括课程的内容概要、课程相关资料等。服务器120接收到教师终端110的课堂信息后,根据该课堂信息生成与该课堂信息对应的唯一的课堂标识,该课堂标识用于表示课堂信息对应的一堂课,并且将该课堂标识与课堂信息关联。其中,课堂信息的具体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另外,也可以是,先上传一部分课堂信息,如课程名称、课程等,根据该课程信息生成课堂标识,再在其他时候对应该课堂标识上传其他任意课堂信息。

进一步的,服务器120将生成的课堂标识发送给相应的教师终端110,并且,发送给与该教师终端110在同一教室内的学生终端130,使教师终端110以及学生终端130对应到同一课堂内。具体的,服务器120可以根据该教师终端110所在教室的教室标识确定学生终端130,将课堂标识发送给学生终端130,也可以是根据教师终端110与学生终端130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学生终端130,将课堂标识发送给学生终端130。学生终端130可以对应显示该课堂标识以及该课堂标识对应的课堂信息。

另外,服务器120还可以将所述课堂标识与所述多个学生终端130以及所述教师终端110进行关联,以使教师终端110以及对应的多个学生终端130之间的交互信息可以对应该课堂标识进行记录。由于学生通过学生终端130进行签到,学生终端130与学生的身份信息具有对应关系,则课堂标识与学生的身份信息也具有关联关系,实现课堂标识与当前课堂内的学生的身份信息的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终端110的操作退出当前课堂,例如教师通过教师终端110退出登录、或者通过专门的退出课堂按钮退出课堂,以使教师终端110与该课堂标识解除关联关系,对应的,同时,将学生终端130与该课堂标识解除关联关系,以便下次通过教师终端110生成新的课堂的课堂标识。学生也可以在上课结束后从学生终端130退出课堂,具体的,可以是,学生终端130与课堂标识解除关联后退出课堂、或者由学生在学生终端130通过退出操作退出课堂,使学生终端130可以下次与新的课堂标识关联,学生终端130可以用于下一次上课的学生签到。

另外,也可以是,学生终端130接收到每次签到操作,对上次学生的签到进行覆盖,学生终端130接收、关联并展示的为最近一次签到信息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课堂问答管理系统100,具体的,请参见图3,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所述教师终端110根据教师的操作向服务器120发送信息查询请求,所述信息查询请求中包括所述教师终端110当前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

教师可以在教师终端110发起查询信息的操作,如在教师终端110提供信息查询按钮,教师可以点击该按钮。教师终端110根据教师的查询操作向服务器120发送信息查询请求,并且,发送的查询请求中包括课堂标识,该课堂标识为教师终端110当前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其中,教师终端110当前所在课堂可以为教师最近一次通过教师终端110在服务器120生成的课堂标识对应的课堂,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教师终端110向服务器120发送课堂信息并生成课堂标识,该课堂标识则为上课过程中的课堂的课堂标识。

步骤s120:所述服务器120根据所述信息查询请求,向所述教师终端110返回所述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所述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包括当前所在课堂的所有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

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具体存储方式可以是对应每个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在教师终端110进行显示时,可以对应学生的某些身份信息,如学号、姓名等,依次显示该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等信息。该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可以分别是学生在所有课堂上提问的次数、回答的次数以及课堂的评分,也可以分别是学生在当前课堂对应的课程名称的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如当前课堂为高数课,则该课堂问答记录表中的信息为学生在高数课上的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的统计。

服务器120接收到教师终端110发送的信息查询请求后,根据信息查询请求携带的课堂标识,查找该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具体的,该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为在该课堂标识对应的课堂上上课的学生,可以通过该课堂标识确定该课堂标识关联的学生终端130,再根据学生终端130确定在学生终端130签到后的学生的身份信息,通过学生的身份信息查找课堂问答记录表。

步骤s130:所述教师终端110显示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以使教师根据所述显示选择所要提问的学生。

教师需要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提问的次数以及课堂评分确定哪一个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比较合适,从而确定回答问题的学生。

另外,在显示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可以点击某个学生对应的回答问题的次数,教师终端110接收到对应该次数的点击后,可以从服务器120获取该次数对应的具体的回答信息在教师终端110进行显示,如具体回答的问题分别是哪些问题、具体回答问题的课堂的信息等。也可以通过该课堂问答记录表查询学生具体提问的问题、提问的课堂,通过课堂评分查询每一次获得的评分的分数、每一个分数对应的课堂等。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教师确定要提问的学生后,可以通过教师终端110发起提问操作。对应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所述教师终端110接收用户的提问操作,根据所述提问操作向服务器120发送提问请求,所述提问请求中包括所要提问的学生的身份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终端110发起提问请求,并确定需要提问的学生。可以通过输入要提问学生的学号等信息选定要提问的学生,也可以对应显示的学生姓名或其他信息进行点击提问操作确定要提问的学生。另外,提问请求中也可以包括所要提问的问题信息,该问题信息可以由教师通过教师终端110进行输入、进行选择等,在本实施例中其具体信息并不限定。

例如,教师终端110显示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可以对应每个学生的信息设置提问按钮,当教师点击该按钮时,即为向该学生提问,教师终端110发起的提问请求中包括的身份信息即为该学生的身份信息。

步骤s150:所述服务器120根据所述提问请求,向所述提问请求中学生身份信息对应的学生终端130发送提问提示信息。

服务器120接收到教师终端110发送的提问请求,确定该提问请求中的学生身份信息对应的学生终端130,向该学生终端130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学生回答问题。

另外,所述服务器120还可以对应所述所要提问的学生的身份信息记录提问次数,也就是说,服务器120每次根据教师终端110的提问请求向学生终端130发起提问提示信息,对应该学生的身份信息记录该次提问,使学生被提问的次数增加一次。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教师终端110设置总提问按钮,当教师点击该总提问按钮,服务器120向与该教师终端110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关联的所有学生终端130发起提问提示信息。进一步的,服务器120发送提问提示信息的学生终端130为对应有学生身份信息的学生终端130,也就是说具有学生进行签到的学生终端130。

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对应的,所述教师终端110接收教师的评分操作,所述评分操作中包括所要评分的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评分数。具体的,可以在教师终端110提供对应提问的评分按钮,教师点击该评分按钮后教师终端110可以显示评分界面,教师可以在该评分界面输入评分数以及学生的学号等身份信息。当然,评分操作可以是对应每一个学生进行设置,评分操作中学生的身份信息也可以根据该提问操作所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确定,而不一定需要教师输入。

在本实施例中,若教师直接向学生进行点名提问,教师也可以在评分界面直接对被提问的学生进行评分操作,进行已回答或未回答的标记操作。

所述教师终端110根据教师的评分操作向服务器120发起评分请求,该评分请求中携带了被评分的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评分数。所述服务器120接收到评分请求后,根据所述评分请求,将所述评分数以及所要评分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对应存储,并且对课堂问答记录表中的评分数进行更新。其中,当学生有多个评分数,可以在课堂问答记录表中显示的课堂评分可以是多个评分数的平均数。

另外,当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后,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则将学生的回答次数增加一次。若教师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可以在教师终端110点击对应该回答的回答确定按钮,以确定该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回答,使学生的回答次数增加一次。

当然,教师终端110对学生的评分操作不限定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也可以对学生的其他课堂表现进行评分。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学生还可以对学生终端130进行回答操作,该回答操作可以是对应提问提示信息的操作。学生终端130接收到学生的回答操作后,根据该回答操作向服务器120发送回答请求,该回答请求中则包括该学生终端130对应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服务器120接收到回答请求后,记录该学生终端130对应的身份信息的回答次数。进一步的,还可以并向所述教师终端110发送回答提示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终端130进行主动提问,对应的,学生终端130接收学生的主动提问操作,并向所述服务器120发送主动提问请求,所述主动提问请求中包括学生终端130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服务器120记录所述学生终端130对应的身份信息的主动提问次数为学生的提问次数,并向所述教师终端110发送主动提问提示信息,以使教师获知有学生需要主动提问,以使学生在需要提问请求时不干扰他人,并且也使教师可以获知。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课堂问答管理系统100,请参见图1,所述系统包括教师终端110、服务器120以及多个学生终端130,所述教师终端110、服务器120以及多个学生终端130信号连接,其中,

所述教师终端110用于根据教师的操作向服务器120发送信息查询请求,所述信息查询请求中包括所述教师终端110当前所在课堂的课堂标识;所述服务器120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查询请求,向所述教师终端110返回所述课堂标识对应的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所述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包括当前所在课堂的所有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所述教师终端110用于显示每个学生的课堂问答记录表以使教师根据所述显示选择所要提问的学生。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学生终端130电性连接的电子席牌。其中,所述学生终端130还用于接收学生输入的签到信息;所述学生终端130还用于根据所述签到信息向服务器120发起签到请求,所述签到请求中包括所述签到信息。所述服务器120用于根据所述签到信息查询所述签到信息对应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学生终端130;所述学生终端130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席牌显示所述身份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教师终端通过信息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课堂问答记录表,并对该课堂问答记录表进行显示,以使教师能通过该课堂问答记录表中学生的课堂提问次数、回答次数以及课堂评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需要提问的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教师终端对应的教师以及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并不作为限定,教师终端对应的使用者也可以是其他,学生终端对应的使用者也可以是其他。另外,该课堂问答管理方法及系统的使用场景也可以并不限定于教室,也可以是其他场合,如会场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同一个实施例中相同相似的部分也可互相参见。对于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120,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