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射出单元、安装底座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697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光射出单元、安装底座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射出单元、安装底座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在室内外进行广告、展示和引导等的显示装置,已知有内照式的显示装置。该种显示装置具有底座部和显示部,其中,所述底座部搭载有光射出体,所述显示部覆盖底座部,并且具有让从光射出体射出的光透过的透光区域(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此,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结构:将显示部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按照各区域的每个区域将光射出体分别搭载于底座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按照各区域的每个区域来控制光射出体的发光模式(发光强度和颜色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9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948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显示装置中,虽然能够将多个光射出体搭载在底座部上,但是由于固定形状的产品或定制而预先确定底座部上的光射出体的布局。因此,无法之后变更底座部上的各光射出体的布局。因此,例如存在在变更显示部的设计的情况下,需要与新的显示部对应而重新准备底座部和光射出体,导致设置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新的显示部中为了使用现有的底座部和射出体进行显示,需要使显示部的设计与光射出体的现有的布局和发光模式相符合,因此,对显示部的设计产生制约。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等的光射出单元、安装底座以及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式。

(1)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射出单元具有:光射出体,其具有发出光的射出面;和第1安装部,其设置于与所述光射出体中的所述射出面相反侧的面,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底座。

根据本方式,由于光射出单元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底座,因此,能够独立地变更光射出单元的大小和安装底座上的布局等。即,即使在变更了作为光射出单元的照明对象的显示部的设计,也能够再次利用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因此,例如与伴随着显示部的设计变更,而变更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

另外,显示部的设计不被光射出单元的大小、布局和发光模式等制约,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的设计的自由度。

(2)在上述(1)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也可以是粘扣(hookandloopfastener)。

根据本方式,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光射出单元与安装底座的拆装。

(3)在上述(1)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也可以是与形成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凹部相嵌合的凸部。

根据本方式,仅仅通过使凸部嵌合在凹部内,就能够将光射出单元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据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光射出单元与安装底座的拆装。

(4)在上述(1)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也可以是供形成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凸部嵌合的凹部。

根据本方式,仅仅通过使凸部嵌合在凹部内,就能够将光射出单元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据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光射出单元与安装底座的拆装。

(5)在上述(1)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在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的状态下,也可以以在所述安装底座上能够沿所述安装底座的面内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根据本方式,第1安装部在安装于安装底座的状态下,在安装底座上以可沿安装底座的面内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因此,例如易于进行安装底座上的光射出单元的位置的微调等。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光射出体是具有透光性的导光板,在所述光射出体上设置有向所述光射出体发出光的发光部。

根据本方式,在光射出体上设置有发光部,因此,与不在光射出体上(例如,在安装底座侧)设置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从多个光射出体的射出面射出所希望的发光模式的光。另外,能够对各光射出体分别设定发光模式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7)在上述(6)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光射出体上的第1侧部形成有收容所述发光部的收容槽,所述发光部朝向与所述光射出体中的所述第1侧部相向的第2侧部发出光。

根据本方式,在形成于光射出体的第1侧部的收容槽内收容有发光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从发光部射出的光在光射出体内传播。

(8)在上述(6)或(7)的方式中,所述发光部也可以具有:第1元件组,其具有以第1发光模式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和第2元件组,其具有以与所述第1发光模式不同的第2发光模式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

根据本方式,在各元件组中以不同的发光模式(例如,发光间隔、强度、发光颜色、效果等)进行发光,由此能够进行更引人注意的显示。

(9)在上述(6)~(8)中的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具有连接所述发光部和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的控制单元的布线,在所述布线上设置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布线安装部。

根据本方式,构成为布线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底座,因此,能够在安装底座上对布线进行定位。因此,布线被稳定地支承于安装底座,能够抑制对布线突然地作用过多的负荷。另外,例如能够抑制布线与光射出体重合,由此能够抑制从光射出体射出的光被布线遮挡。

(10)在上述(9)的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布线通过连接器而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安装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

根据本方式,构成为连接器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底座,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定位在安装底座上。因此,连接器稳定地支承于安装底座,能够抑制对连接器突然作用过多的负荷。

(11)在上述(1)~(10)中任一项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也可以具有光反射性。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在光射出体内传播的光向射出面引导。另外,与不同于第1安装部而另外设置光反射片的情况相比较,还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等。

(12)在上述(1)~(11)中任一项的方式中,所述第1安装部也可以具有光扩散性。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在光射出体内传播的光向射出面均匀地引导。另外,与不同于第1安装部而另外设置光扩散片的情况相比较,还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等。

(13)在上述(1)~(12)中任一项的方式中,所述光射出体也可以具有可挠性。

根据本方式,光射出体沿着底座部的安装面而配置,因此,例如能够使底座部形成为任意的形状。

(14)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安装底座具有:底座部,其具有安装面;和第2安装部,其被配设在所述底座部的所述安装面,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安装光射出单元。

根据本方式,光射出单元通过第2安装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因此能够独立地变更光射出单元的大小和安装底座上的布局等。即,即使在变更了作为光射出单元的照明对象的显示部的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利用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因此,例如与伴随显示部的设计变更,而变更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

另外,显示部的设计不被光射出单元的大小、布局和发光模式等制约,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的设计的自由度。

(15)在上述(14)的方式中,所述第2安装部也可以涵盖所述底座部上的所述安装面的整体而配设。

根据本方式,第2安装部涵盖底座部的安装面整体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的布局的自由度。

(16)在上述(14)或(15)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底座部的所述安装面上配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判断所述底座部上的所述光射出单元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带有用于判断底座部上的光射出单元的位置的引导部,因此,易于将光射出单元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17)在上述(14)~(16)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底座部上还搭载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发出从所述光射出单元射出的光的发光部电连接来控制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模式。

根据本方式,与在安装底座的外部设置控制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18)在上述(17)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具有选择向所述发光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不进行连接器的拆装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光射出单元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19)在上述(17)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具有选择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模式的开关。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不进行连接器的拆装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光射出单元的发光模式的切换,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20)在上述(14)~(19)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为:具有沿所述底座部的外周部分而配设的框部,在所述框部设置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向所述底座部的内周部分发出光。

根据本方式,在框部搭载发光部,由此与在光射出单元上搭载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安装底座上的布线的铺设变得容易。因此,通过布线的铺设等,光射出单元的布局不会受到制约,由此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与在各光射出单元上分别搭载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21)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14)至(20)中任一项的安装底座;和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方式的光射出单元,所述光射出单元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

根据本方式,具有上述方式所涉及的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能够进行多种显示的商品性高的显示装置。

(22)在上述(21)的方式中,也可以为:相对于所述光射出单元在所述安装底座侧的相反侧配置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具有让从所述光射出单元发出的光透过的透光部。

根据本方式,相对于光射出单元在安装底座侧的相反侧配置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具有透光部,因此,从光射出单元射出的光通过透光部而向显示装置的外部射出。由此,能够仅使显示部中的透光部显示犹如露出露出的的引人注意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方式,能够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并且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相当于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相当于图4的v部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光射出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的xiii-x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4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与图13对应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拆下显示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2…光射出单元;2a…光射出单元;3…显示部;4…安装底座;11…底座部;14…控制单元;15…底座侧安装部(第2安装部);26…母侧连接器(连接器);31…引导部;33…导光板(光射出体);35…导光板侧安装部(第1安装部);41…收容槽;42…发光部;42b…发光元件;43…发光部布线(布线);44…公侧连接器(连接器);71…拨码开关(开关);100…显示装置;102…光射出单元;104…安装底座;111…底座部;150…第1凹部(第2安装部);151…第2凹部(第2安装部);170…凸部(第1安装部);200…显示装置;202…光射出单元;204…安装底座;212…框部;242…发光部;242b…发光元件;300…显示装置;31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立体分解图。

图1、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是所谓的内照式显示装置1。即,显示装置1通过从光射出单元2(参照图2)射出的光从内侧照射显示部3,来进行广告、展示和引导等。

显示装置1形成为矩形板状。具体而言,显示装置1主要具有安装底座4、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底座4的光射出单元2、以及之间隔着光射出单元2而层叠于安装底座4的显示部3。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设安装底座4和显示部3的层叠方向为前后方向,相对于光射出单元2设显示部3侧为前侧(箭头fr)。另外,设与前后方向垂直的2个方向分别为上下方向(箭头up为上方)和左右方向(箭头lh为左侧)。但是,显示装置1的设置方向能够适当地变更。

<安装底座>

图3是表示在显示装置1中拆下显示部3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相当于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如图2~图4所示,安装底座4主要具有底座部11、垫片(spacer)12、框缘部13、控制单元14和底座侧安装部15。

底座部11是形成为在从前后方向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设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设上下方向为宽度方向的长方形的板材。本实施方式的底座部11由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另外,优选为底座部11通过着色和遮光片等而具有遮光性。另外,底座部11的前表面也可以具有反射性等。

垫片12在主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框状。垫片12在底座部11的前表面,沿底座部11的外周部分而配设。如图4所示,垫片12的外周面与底座部11的外周面共面。本实施方式的垫片12由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另外,优选为,垫片12与上述的底座部11同样,具有遮光性。

框缘部13在主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框状。本实施方式的框缘部13由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另外,框缘部13也可以具有透光性(透明或半透明)。

框缘部13被配置于垫片12的前表面。框缘部13的内周面与垫片12的内周面共面。另一方面,框缘部13的外周面相对于垫片12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外侧(远离安装底座4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中心的方向)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框缘部13和垫片1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合计厚度在光射出单元2和控制单元14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以上。

控制单元14在底座部11的前表面被配设在被垫片12包围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14位于底座部11的前表面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且被配设在左右方向上的左侧端部。但是,底座部11上的控制单元14的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14通过在形成有布线图案(未图示)的控制基板21上,安装包括cpu、ram、rom、接口电路等的电子电路单元(未图示)而构成。在控制单元14上例如连接有通过形成于底座部11的布线穿插口(未图示)而引入显示装置1内的电源布线。由此,通过电源布线(未图示)从外部电源(未图示)向控制单元14供给电力。另外,优选为在位于电源布线的布线穿插口内或布线穿插口的周围的部分,安装用于保护电源布线的靴子(boots)等。另外,向控制单元14供给电力的供给方法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在搭载于控制单元14的受电部与设置于显示装置1外部的供电部之间进行无线供电(qi)。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从搭载于显示装置1的电池来向控制单元14供给电力。

在控制基板21的外周部分配设有连接端子22。连接端子22将+侧端子和-侧端子作为一组而配设有多组。各连接端子22与存储于电子电路单元的各种发光模式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22中,例如使光射出单元2始终发光的第1模式端子23a设有一组,使光射出单元2以不同于始终发光的发光模式发光的第2模式端子23b、第3模式端子23c以及第4模式端子23d分别设有4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式”包括:光射出单元2的发光间隔、发光强度(亮度)、发光颜色、效果(各光射出单元2间的发光时机(例如,闪光、连续发光和渐现渐隐等))等。

在各模式端子23a~23d中的、至少一个模式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端子23a、23b)的各连接端子22上分别连接有连接器布线25的第1端部。在各连接器布线25的第2端部连接有母侧连接器(female-sideconnector)26。在母侧连接器26的后表面配设有连接器安装部(未图示)。连接器安装部例如是粘扣(hook-and-loopfastener)(例如环侧)。另外,也可以对连接器布线25配设粘扣。另外,也可以在所有的模式端子23a~23d的各连接端子22连接连接器布线25和母侧连接器26。

底座侧安装部15被配设在底座部11的前表面中的被垫片12包围的且在控制单元14以外的区域(以下,有时简称为“安装面”。)的全表面。底座侧安装部15例如是粘扣。如图4所示,底座侧安装部15通过钩部28从粘贴于底座部11的安装面的片体27起立而构成。如图3所示,上述的母侧连接器26通过连接器安装部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底座侧安装部15。本实施方式的底座侧安装部15优选至少具有光反射性,更优选具有光扩散性(漫反射性)。另外,底座侧安装部15还能够形成于安装面上的任意的范围。

在底座侧安装部15的片体27上,带有表示底座部11上的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的引导部31。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1形成为方眼状(构成为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带有多条标线)。但是,只要构成为表示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则引导部31能够适当地变更。

<光射出单元>

光射出单元2是能够面发光的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尺寸不同的多个光射出单元2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的底座部11的安装面。各光射出单元2主要具有导光板(光射出体)33、发光模块34和导光板侧安装部35。另外,各光射出单元2除了导光板33的大小以外,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以一个光射出单元2a为例进行说明。

导光板33例如形成为矩形板状。导光板33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导光板33的后表面例如被实施纹理加工或点阵印刷等扩散处理。另外,在导光板33的外周面配设有用于防止光从导光板的外周面泄露的反射片(未图示)等。在导光板33的外周部分,例如在第1侧部(在图3的例子中,下端部),形成有从导光板33的前表面向后方凹进的收容槽41。收容槽41沿第1侧部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发光模块34具有发光部42、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male-sideconnector)44。

发光部42通过在基板42a上安装多个发光元件42b(例如,led)而构成。发光部42被收容在上述的收容槽41内。在该情况下,各发光元件42b在朝向与导光板33的第1侧部相向的第2侧部的状态下,沿第1侧部的延伸方向排列。

发光部布线43在将第1端部连接于基板42a的状态下,从基板42a引出。在发光部布线43的第2端部设置有公侧连接器44。公侧连接器44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的控制单元14的母侧连接器26。另外,在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的后表面配设有布线安装部(未图示)。布线安装部例如是粘扣(环侧)。另外,也可以只对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中的任一个配设布线安装部。

导光板侧安装部35例如在导光板33的后表面,被配设在跨过第1侧部和第2侧部彼此的两端部彼此的第3侧部和第4侧部(在图3的例子中,左右两端部)。导光板侧安装部35例如是粘扣。如图4所示,导光板侧安装部35通过在粘贴于导光板33的后表面的片体51上形成环部52而构成。导光板侧安装部35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的底座侧安装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板33的第3侧部和第4侧部(配设有导光板侧安装部35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在导光板33的后表面与底座部11的安装面(底座侧安装部15)之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间隙s。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侧安装部35优选至少具有光反射性,更优选具有光扩散性(漫反射性)。另外,导光板侧安装部35能够形成于导光板33的后表面上的任意的范围。

<显示部>

显示部3主要具有显示面板55、被配置在显示面板55的前后两侧的保护面板(前侧保护面板56和后侧保护面板57)。

各保护面板56、57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各保护面板56、57形成为主视观察时的外形比上述的框缘部13小的矩形板状。各保护面板56、57从前后两侧夹持显示面板55。

图5是相当于图4的v部的显示面板55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55通过在基材61的后表面依次层叠图形层62、散射层63以及遮光层64而构成。

基材61例如由pet等树脂材料形成。

图形层62通过用全色印刷成为广告等的文字和图像等而构成。图形层62具有透光性。

散射层63用于散射从光射出单元2射出的光。散射层63通过将具有光散射性的墨水(例如乳白色的墨水)印刷在图形层62的全表面而构成。

遮光层64用于遮挡从光射出单元2射出的光。遮光层64通过将具有遮光性的墨水(例如,黑色),在散射层63的后表面上,印刷在让光透过的区域以外的部分(例如,文字以外的部分等)而构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5上,将没有形成遮光层64的区域(以下,称为“透光区域65”。)设定于显示面板55的各角部和上下及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另外,散射层63和遮光层64并不限定于印刷,也可以粘贴片状的东西。

如图2所示,显示部3和上述的安装底座4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显示部3和安装底座4的各角部彼此通过紧固部件66在前后方向上紧固。并且,由显示部3和安装底座4划分出的空间成为用于收容光射出单元2的收容空间。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光射出单元2在底座部11的安装面上在主视观察时与上述的各透光区域65重合的位置,与各透光区域65对应安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从各光射出单元2的发光部42(发光元件42b)向第2侧部射出的光在导光板33内传播的过程中被扩散和反射,由此,从各导光板33的前表面(光射出面)向前方射出(进行面发光)。从各导光板33的前表面射出的光透过后侧保护面板57而射入至显示面板55。射入显示面板55的光在通过透光区域65的过程中在散射层63中散射后,通过图形层62和基材61。通过基材61的光通过前侧保护面板56而向显示装置1的前方射出。据此,以透光区域65犹如露出的状态,显示部3(显示面板55)被从后方照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导光板33通过导光板侧安装部35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4。

根据该结构,能够按照显示部3的设计来独立地变更光射出单元2的大小和布局等(例如,参照图6和图7等)。即,在变更了显示部的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利用光射出单元2和安装底座4。因此,例如与伴随着显示部3的设计变更,而变更安装底座4和光射出单元2整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

另外,显示部3的设计不会被光射出单元2的大小、布局和发光模式等制约,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3的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侧安装部35使用粘扣,由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与安装底座4的拆装。

并且,导光板侧安装部35被配设在导光板33的后表面中的一部分,因此,与在导光板33的后表面中的全部表面配设导光板侧安装部35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在与底座侧安装部15之间结合力变得过多。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光射出单元2的拆装作业。

另外,导光板侧安装部35沿导光板33的后表面中的相向的侧部而配设,因此,能够使发光部布线43等通过形成于导光板33与底座部11之间的间隙s。由此,安装底座4上的布线的铺设变得容易,通过布线的铺设等,光射出单元2的布局不会受到制约。因此,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2的布局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射出单元2设置有发光部42,因此,与不在光射出单元2上(例如,在安装底座4侧)设置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从各导光板33的前表面射出所希望的发光模式的光。另外,能够对各导光板33分别设定发光模式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导光板33内传播的光还向后方射出,因此,为了使向后方射出的光均匀地向前方反射而使各导光板33更明亮、均匀地发光,希望导光板侧安装部35和底座侧安装部15具有光反射性和光扩散性。假设在导光板安装部35和底座侧安装部15不具有光反射性和光扩散性的情况下,需要另外设置光反射片和光扩散片。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导光板侧安装部35和底座侧安装部15的粘扣具有光反射性和光扩散性,因此,能够将在导光板33内传播的光向前方均匀地引导。因此,不需要对导光板侧安装部35和底座侧安装部15另外地设置光反射片和光扩散片,因此,还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导光板33的第1侧部的收容槽41内收容有发光部42,能够使从发光部42射出的光可靠地在导光板33内传播。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4,因此,在安装底座4上能够对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进行定位。因此,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被稳定地支承于安装底座4,抑制对发光部布线43和公侧连接器44突然地作用过多的负荷。另外,例如通过将发光部布线43配置于导光板33的前方等,能够抑制从导光板33射出的光被发光部布线43遮挡。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底座4中,构成为:具有将光射出单元2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安装的底座侧安装部15。

根据该结构,能够按照显示部3的设计来独立地变更光射出单元2的大小和布局等。即,在变更了显示部的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利用光射出单元2和安装底座4。因此,例如与伴随着显示部3的设计变更,而变更安装底座4和光射出单元2整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设置成本的削减。

另外,显示部3的设计不会被光射出单元2的大小、布局和发光模式等制约,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3的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侧安装部15涵盖底座部11的安装面整体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2的布局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有用于判断底座部11上的光射出单元2的位置的引导部31,因此,容易地将光射出单元2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部11上搭载有控制单元14,因此,与在安装底座4的外部设置控制单元14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具有上述的光射出单元2和安装底座4,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能够进行多样的显示的商品性高的显示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射出单元2的前方配设具有透光区域65的显示部3,因此,从光射出单元2射出的光通过透光区域65而向显示装置1前方射出。由此,能够仅使显示部3中的透光区域65显示犹如露出的引人注意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导光板33形成为矩形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导光板33例如除了图8所示的那样的三角形之外,也可以是圆形或星形等。另外,也可以组合各导光板33而形成一个图形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导光板33的第1侧部配设有发光部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发光部42的配设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导光板33中的相向的侧部等分别配设发光部42。

另外,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控制基板21上安装拨码开关(dipswitch)(开关)71。即,也可以通过拨码开关71的各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来选择向与母侧连接器26相连接的光射出单元2(发光部42)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不进行连接器26、44的拆装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光射出单元2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拨码开关71的切换来选择发光模式。在该情况下,能够不进行连接器26、44的拆装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光射出单元2的发光模式的切换,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连接器布线25来连接控制基板21和母侧连接器26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控制基板21上直接安装母侧连接器26。

(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中,拆下显示部3的状态的主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配设于导光板33的凸部170以可拆装的方式嵌合于形成在底座部111的凹部150、151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在安装底座104的底座部111的前表面形成有第1凹部(第2安装部)150和第2凹部(第2安装部)151。第1凹部150和第2凹部151沿左右方向而隔开间隔而交替形成。各凹部150、151从底座部111的前表面向后方凹进,并且涵盖上下方向上的底座部111的整体而延伸。另外,凹部150、151也可以构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

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各凹部150、151的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矩形。在各凹部150、151中的第1凹部150的内表面形成有+侧电极153。+侧电极153涵盖第1凹部150的内表面整体而形成。在第2凹部151的内表面形成有-侧电极154。-侧电极154涵盖第2凹部151的内表面整体而形成。另外,各电极153、154与搭载于安装底座104的未图示的控制单元相连接。

如图11所示,在光射出单元102的导光板33的各角部中的第1角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左下角部)设置有端子台160。在端子台160上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有连接销(+侧连接销161和-侧连接销162)。在各连接销161、162分别连接有从发光部42引出的布线163、164。各连接销161、162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与上述的第1凹部150和第2凹部151之间的间隔同等的间隔而配置。

如图12所示,各连接销161、162中的、+侧连接销161进入第1凹部150内,并且在第1凹部150内与+侧电极153电连接。另外,-侧连接销162进入第2凹部151内,并且在第2凹部151内与-侧电极154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33的各角部分别配设有向后方突出的凸部(第1安装部)170。

图13是沿图11的xiii-x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各凸部170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170在一个角部例如各配设有2个。配设于一个角部的凸部170彼此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与上述的第1凹部150和第2凹部151之间的间隔同等的间隔而配置。各凸部170与上述的各凹部150、151中的、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凹部150、151相嵌合。另外,凸部170在导光板33的各角部也可以配设1个或3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当将光射出单元102安装于安装底座104时,使光射出单元102的+侧连接销161进入各第1凹部150中的一第1凹部150内。另外,使-侧连接销162进入各第2凹部151中的、与一第1凹部150相邻的第2凹部151内。据此,在第1凹部150内+侧电极153和+侧连接销161电连接,在第2凹部151内-侧电极154和-侧连接销162电连接。

接着,使光射出单元102的各凸部170嵌合在上述的各凹部150、151内。由此,光射出单元102被安装在安装底座10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还能够仅仅通过使凸部170嵌合在凹部150、151内,来将光射出单元102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底座10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凹部150、151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还能够在将光射出单元102安装于安装底座104的状态下,使光射出单元102沿上下方向移动。即,通过伴随着光射出单元102的上下操作,各凸部170在凹部150、151的内表面滑动,来使光射出单元102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易于进行安装底座104上的光射出单元102的位置的微调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凹部150、151的内表面形成有电极153、154,因此,通过发光部42与控制单元的布线的铺设,光射出单元102的布局不受到制约。因此,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102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凹部150、151的内表面形成有电极153、15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不形成电极153、154(通过分体的布线来连接发光部42和控制单元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安装底座104上形成凹部150、151,在光射出单元102上形成凸部17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其相反,在安装底座104上形成凸部,在光射出单元102上形成凹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凸部170嵌合在凹部150、151内而被定位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连接销161、162嵌合在凹部150、151内而被定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凹部150、151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底座部111上,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多个凹部,使光射出单元102的凸部与这些凹部中的任意的凹部相嵌合。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凹部150、151和凸部170形成为矩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使凹部180和凸部181形成为t字形。具体而言,在凹部180的内表面形成有向相向的内侧面突出的限位部182。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凸部181的顶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基端部扩大的卡合部183。

根据该结构,在凸部181被收容在凹部180内的状态下,凸部181的卡合部183和凹部180的限位部182在前后方向相卡合。因此,限制光射出单元102相对于安装底座104向前方移动。另外,在图14的结构中,例如也可以通过拆下垫片12和框缘部13的一部分而使凸部181进入凹部180内,来使光射出单元102和安装底座104可拆装。

另外,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的拆装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还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也可以用粘结剂等来拆装光射出单元和安装底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凹部150、151以及凹部180、181是具有底部的槽,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前后方向贯穿的槽。

(第3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200中,拆下显示部3的状态的主视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发光部242搭载于安装底座204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

在图15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中,光射出单元202具有导光板33和导光板侧安装部35。另外,底座部11上的光射出单元202的布局和数量等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板33的外周面没有配设用于抑制光从导光板的外周面泄露的反射片(未图示)等。

安装底座204具有沿底座部11的外周部分配设的框部212。在框部212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侧面配设有发光部242。发光部242通过在基板242a上将多个发光元件242b沿上下方向排列而构成。各发光元件242b能够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射出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发光元件242b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射出的光从导光板33的外周面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射入导光板33内。射入导光板33内的光在导光板33内传播的过程中被扩撒和反射,由此从导光板33的前表面(光射出面)向前方射出(进行面发光)。之后,从导光板33的前表面射出的光通过显示部3而向显示装置200的外部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底座204上搭载发光部242,据此与在光射出单元202上搭载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安装底座204上的布线的铺设变得容易。因此,通过布线的铺设等,光射出单元202的布局不会受到制约,能够提高光射出单元202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与在各光射出单元202上分别搭载发光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框部212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侧面配设发光部2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朝向上下方向的内侧的内侧面配设发光部。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通过分隔壁260将底座部11上分隔为多个区域,在分隔壁260上配设发光部242。

(第4实施方式)

图1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300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切换各发光部42的发光模式的操作部350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

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300具有操作部350、控制单元314和光射出单元2。

操作部350例如被配设在安装底座4的后表面等。另外,操作部350例如能够采用机械式开关(例如,能够进行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等的开关)或触摸传感器等。

控制单元314具有模式切换部(例如,效果切换部351和亮度切换部352)和控制部353。

各切换部351、352检测由操作部350进行的发光模式的切换操作。在由操作部350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各切换部351、352将与所选择的发光模式对应的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部353。

控制部353根据从切换部351、352输出的检测信号,来判断进行发光模式的切换操作的情况。另外,控制部353从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的发光模式信息中获取与检测信号对应的信息,并输出给发光部42。由此,发光部42以与操作部350的操作对应的发光模式发光。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操作部350来切换发光模式。因此,与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变更连接器26、44的连接位置,或者重新改写控制单元的发光模式的程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切换为所喜欢的发光模式。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一个发光部的所有的发光元件按照一个发光模式而发光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构成一个发光部的发光元件划分为以不同的发光模式发光的多个元件组。

根据该结构,在各元件组中以不同的发光模式(例如,发光间隔、强度、发光颜色和效果等)进行发光,由此能够进行更引入注意的显示。另外,元件组是指,以同一发光模式发光的发光元件彼此。因此,能够适当地变更发光部中的发光元件的排列顺序等。即,也可以为:使构成不同的元件组的发光元件彼此交错排列,或者将构成同一元件组的发光元件彼此一起进行排列。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底座部上只安装有光射出单元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底座部上搭载时钟。另外,也可以将各种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或人感传感器等)搭载于安装底座,按照传感器的检测来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按照传感器的检测来控制发光模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光射出体是间接地射出从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导光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无机el片等、直接射出光的部件作为光射出体。

另外,光射出体也可以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根据该结构,光射出体沿着底座部的安装面而配置,因此,例如能够使底座部形成为任意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显示装置的整体为平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等。

此外,在未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各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