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泄漏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97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泄漏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泄漏处理训练演示装置,是一种教学装置,是一种用于安全教育和训练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大量的易燃易爆、毒性和腐蚀性化学物质被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目前相关防范措施的手段和设施还不完善,人们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再加上自然灾害等不可预估等因素,危险品泄漏的事故时有发生,并可能酿成中毒、火灾、爆炸等灾害性事故。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300起左右的因化学物质气体泄露而引起的严重事故。从这些事故可以看出,除了管理防范措施不力以外,许多事故都是由于泄漏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更大范围的灾害性事故。

气体泄露事故一般都是瞬间突然发生的,突发性的,且许多气体均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一旦发生泄露,很容易造成燃烧和爆炸,同时其极易扩散。因此对气体泄露的处理非常重要,其可以避免演变为灾难性事故。

因此提供一种使人们了解和认识焊接烟雾危害并建立防护意识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泄露气体处理训练的演示装置。该演示装置通过设置训练室使受训者了解泄漏处理的基本常识和处理步骤,提高受训者的防护意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其包括训练室,所述训练室整体为封闭空间,在所述训练室的一侧设置有供受训者进出的训练门;在所述训练室中设置有模拟压力管道,所述模拟压力管道上设置有模拟阀门,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模拟气体浓度检测仪和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压力管道为分段式的,任意两段压力管道之间均安装有所述模拟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还包括多个传感器和与所述多个传感器连接的评分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训练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门上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适用于检测受训者是否穿戴有防护装备以及是否携带处理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门附近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适用于检测受训者进入所述训练室后是否关闭所述训练门。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模拟阀门上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适用于判断受训者是否正确关闭所述模拟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模拟控制开关,所述模拟控制开关上设置有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适用于判断受训者是否切断所述模拟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明火检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训练室相通的准备室,所述准备室中放置有存放各种防护设备和用于处理泄露气体的处理设备的存放柜。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用于拍摄受训者训练情况的拍摄设备。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能够让受训者亲身体验和处理泄露气体事故,受训者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泄漏气体的处理知识,从而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气体泄露的基本知识,加强自身安全意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至七所述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所述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受训者亲身参与模拟泄露气体处理,给予受训者直观的体验,从而使受训者了解气体泄露处理知识,能够准确的处理气体泄露,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参见图1,该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首先设置一个训练室100,所述训练室100整体为封闭空间,在所述训练室100的一侧设置有供受训者进出的训练门110。本实施例中训练室100就是模拟气体泄露的场所,受训者可以通过训练门进入训练室。

参见图1,在所述训练室100中设置有模拟压力管道200,所述模拟压力管道200上设置有模拟阀门210。模拟压力管道200就是发生气体泄漏的设备,由于在气体泄露时首先应当关闭阀门,因此我们在模拟压力管道上设置了模拟阀门来对受训者进行重点提醒。

当然,参见图1,所述训练室100中还设置有模拟气体浓度检测仪120和报警器130。模拟气体浓度检测仪是用来模拟检测训练室中的气体浓度的,当模拟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到气体浓度超出预设值时,报警器即发出气体泄露信号,气体泄露处理训练即开始。

本实施例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训练开始,整个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启动,此时训练室的训练门紧闭;当模拟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到气体浓度超出预设值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受训者通过训练门进入训练室,首先必须关闭模拟阀门,然后迅速查找泄漏点并进行泄露点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模拟压力管道中不需要一定通入气体,可以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受训即可开始。但是为了逼真性,模拟压力管道中最好通入气体,该气体必须是安全无毒的,不会对受训者产生伤害。

由于气体泄露的突发性,因此对人们进行气体泄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实施例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通过简单的设施能够使受训者了解气体泄露处理的基本知识,使受训者在遇到气体泄漏时正确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酿成更大的事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一中模拟压力管道的细化。

参见图1,所述模拟压力管道200为分段式的,任意两段压力管道之间均安装有所述模拟阀门210。图2中的模拟压力管道由5段管道组成,两段压力管道之间安装有模拟阀门,共安装有4个模拟阀门。受训者首先需要排查出气体泄露的发生点,然后对其进行处理。使用时受训者可以通过手持的气体浓度泄露检测仪检测出气体泄漏点,然后对相应的泄露管道段进行封堵或移位处理。设置多个模拟阀门是为了模拟长度较长的压力管道。

在实际中,由于气体多是无色的,因此查找泄露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段压力管道,受训者首先需要查找气体泄露点然后才能对气体泄露点进行正确处理。设置多段式的模拟压力管道正是为了训练受训者排查气体泄漏点的处理能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一中气体泄露训练演示装置的进一步细化。

为了对受训者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估,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还设置了评分装置,该评分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和与所述多个传感器连接的评分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训练室中。

在训练室的气体泄漏必须接触的设备或部位上设置传感器,传感器会将受训者是否接触以及接触的先后顺序等信息发送至评分控制器,评分控制器根据其预设的程序能够对受训者进行评分,从而能够对受训者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价,纠正受训者不正确的处理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训练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三中传感器的进一步细化。

参见图2,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门110上的第一传感器310,所述第一传感器310适用于检测受训者是否穿戴有防护装备以及是否携带处理设备。

由于泄露气体经常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进行泄漏气体处理时必须穿戴专用防护装备,本实施例在训练门上设置了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受训者没有穿戴专用防护装备时即发出警告信号,评分控制器可以直接判定训练不合格。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受训者没有携带处理设备时评分控制器可以扣除相应的分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三中传感器的进一步细化。

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门附近的第二传感器320,所述第二传感器320适用于检测受训者进入所述训练室后是否关闭所述训练门110。由于有毒有害的泄露气体扩散后容易引发更大的灾害,所以受训者进入训练室后应当关闭训练门避免有毒气体扩散。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三中传感器的进一步细化。

参见图2,所述传感器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模拟阀门210上的第三传感器330,所述第三传感器330适用于判断受训者是否正确关闭所述模拟阀门210。受训者进入训练室后首先应当关闭模拟阀门(也就是实际操作中的总阀门以避免气体继续泄露),当有多个模拟阀门时所有阀门都应该关闭。通过第三传感器传递的信息可以判断受训者是否进行该操作。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实施例三中传感器的进一步细化。

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模拟控制开关400,所述模拟控制开关400上设置有第四传感器340,所述第四传感器340适用于判断受训者是否切断所述模拟控制开关400。气体泄漏时为了避免事故扩大,还应当切断电源。通过第四传感器传递的信息可以判断受训者是否进行该操作。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训练演示装置的进一步细化。

由于气体泄露区域坚决不能出现明火,因此所述训练室中还设置有明火检测器。一旦检测到明火,评分控制器可直接判断训练不合格。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训练演示装置的进一步细化。

参见图3,所述气体泄露处理训练演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训练室100相通的准备室001,所述准备室001中放置有存放各种防护设备和用于处理泄露气体的处理设备的存放柜010。存放柜010中可以放置多种防护装备和处理设备,受训者需要选择正确的防护装置和处理设备。

设置准备室能够进一步加强受训者的防护意识。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是对训练演示装置的进一步细化。

为了准确掌握受训者的训练过程,训练室100中还设置有用于拍摄受训者训练情况的拍摄设备。拍摄设备可以设置许多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布置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