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586发布日期:2019-01-13 16: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展厅设计教学,通常是通过书本或者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之后采用电脑软件仿真的方式进行实训,但是仅仅采用电脑设计由于不直观,而且存在与现场差异较大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真实的展厅搭建过程。由于真实的展厅搭建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并且每一次搭建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实训教学用具来配合书本学习或者老师讲解,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展厅设计教学用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配合书本学习或者老师讲解,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操作柜体和储存柜体,所述操作柜体设置在所述储存柜体的顶部,所述操作柜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柜一、操作柜二、操作柜三和操作柜四,所述操作柜一与所述操作柜三相对设置,所述操作柜二与所述操作柜四相对设置,所述操作柜一、操作柜二、操作柜三和操作柜四的门体均采用单开门体,所述门体外面板设有至少一个智能锁和外把手;所述储存柜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柜体内部的旋转轴、隔板和底板,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隔板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隔板将所述储存柜体分割为多个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内部设置存储抽屉,所述存储抽屉内部放置乐高积木,所述储存柜体底部设置滚动滑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门体外表面的机械锁,所述智能锁和机械锁至少一个为具有关门自动上锁功能的锁体。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为密码指纹锁,所述密码指纹锁设置于所述外把手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码指纹锁包括密码键盘和指纹识别器。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的内面板上设有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上端安装有常用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内面板上还安装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设置在所述常用电源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抽屉采用透明材质,所述存储抽屉上设置把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采用乐高积木配合专用的操作柜体搭建展厅,满足了展厅设计教学的需求,通过书本学习或者老师讲解,学生采用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了现有的展厅设计教学用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仅采用电脑操作,不直观,难理解,搭建真实展厅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巨大的问题。

2.操作柜体内依次设置的操作柜一、操作柜二、操作柜三和操作柜四,其中,操作柜一与操作柜三相对设置,操作柜二与操作柜四相对设置,在实际教学和课后的操作的过程中,一个实训柜可以满足四组学生同时操作,且互不干扰,节省教学用地面积和实训室的空间,并且此实训柜底部设置滚轮,方便移动位置和摆放。

3.储存柜体包括设置在储存柜体内部的旋转轴和隔板,隔板沿旋转轴周向均匀分布,且将储存柜体分割为多个存储模块,每个存储模块可以通过旋转轴转动,存储模块内放置存储抽屉,存储抽屉里放置乐高积木,储存柜体设置在操作柜体的底部,供实训的学生取放乐高积木,用来搭建展厅结构。

4.通过设置操作柜门锁包括智能锁和机械锁,智能锁和机械锁至少一个为具有关门自动上锁功能的锁体,通过智能锁和机械锁的配合,在实训过程中,操作人员离开相应的操作柜体时,自动上锁关闭柜门,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实训柜,扰乱操作。

5.通过设置智能锁为密码指纹锁,密码指纹锁设置于外把手的上端,简单实用,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同时增加备用电源,使常用电源没有电源供给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6.存储抽屉采用透明材质,操作人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需要用的存储抽屉内的乐高积木,抽屉上设置把手,方便抽拉拿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存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存储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开门体外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开门体内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操作柜体 2、储存柜体 3、滚动滑轮

4、旋转轴 11、操作柜一 12、操作柜二

13操作柜三 14操作柜四 15、门体

21、隔板 22、底板 23、存储抽屉

24、把手 151、密码键盘 152、指纹识别器

153、外把手 154、机械锁 155、常用电源

156、备用电源 157、内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例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包括操作柜体1和储存柜体 2,操作柜体1设置在储存柜体2的顶部,图3为储存柜体的结构示意图,操作柜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柜一11、操作柜二12、操作柜三13和操作柜四14,操作柜一11与操作柜三13相对设置,操作柜二12与操作柜四14 相对设置,在实际教学和课后的操作的过程中,一个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可以满足四组学生同时操作,且互不干扰,节省教学用地面积和实训室的空间,储存柜体底部设置滚动滑轮3,方便移动位置和摆放。

如图2所示,储存柜体2包括设置在储存柜体2内部的旋转轴3、隔板 21和底板22,旋转轴4设置在底板22的中心位置,隔板21固定设置在底板上,底板22可以设置为多个,当底板22设置为多个时,多个底板22互相平行,多个底板22将储存柜体2分隔为多层结构,隔板21沿旋转轴3的周向均匀分布,隔板21将储存柜体2分割为多个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内部设置存储抽屉23,存储抽屉23内部放置乐高积木,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转轴3带动存储模块转动,四组学生均可任意转动每层的底板,任意选用储存柜体2内存储的乐高积木,通过透明的存储抽屉23从外部观察自己需要的乐高积木,使用时,拉动把手24将乐高积木拿出后迅速推入存储抽屉23,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使用。所述如图4所示,存储抽屉23采用透明材质,操作人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需要用到相应的存储抽屉23内的乐高积木,存储抽屉23上设置把手24,方便抽拉拿取,节省操作时间,采用乐高积木配合专用的操作柜体搭建展厅,满足了展厅设计教学的需求,通过书本学习或者老师讲解,学生采用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了现有的展厅设计教学用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仅采用电脑操作,不直观,难理解,搭建真实展厅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巨大的问题。

如图5和图6所示,操作柜11、操作柜12、操作柜13和操作柜14的门体均采用单开门体,单开门体外面板设有至少一个智能锁和外把手153,还包括设于门体外表面的机械锁154,智能锁和机械锁154至少一个为具有关门自动上锁功能的锁体,通过设置操作柜门锁包括智能锁和机械锁,智能锁和机械锁至少一个为具有关门自动上锁功能的锁体,通过智能锁和机械锁的配合,在实训过程中,操作人员离开相应的操作柜体时,自动上锁关闭柜门,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实训柜,扰乱操作。智能锁为密码指纹锁,密码指纹锁设置于外把手153的上端,密码指纹锁包括密码键盘151和指纹识别器152,通过设置智能锁为密码指纹锁,密码指纹锁设置于外把手的上端,简单实用,安全性高,可靠性强,门体的内面板上设有内把手157,内把手157上端安装有常用电源155,门体内面板上还安装有备用电源156,备用电源156设置在常用电源155的底部,增加备用电源,使常用电源没有电源供给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实训前,进行实训的每组学生首先录入自己的指纹,保证只有本小组人员才能打开柜门,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人员通过验证指纹打开柜门上的智能锁,打开对应的操作柜搭建展厅,搭建过程中用到的乐高积木从储存柜体2内取用,由于搭建的过程较长,一节课或者一段时间内很难完成,操作人员离开后,关闭柜门,下次课程开始或者操作人员有时间可以继续完成,避免了由于其它人员乱动导致实训出现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乐高积木配合专用的操作柜体搭建展厅,满足了展厅设计教学的需求,通过书本学习或者老师讲解,学生采用智能身份识别实训柜,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了现有的展厅设计教学用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仅采用电脑操作,不直观,难理解,搭建真实展厅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巨大的问题。

2.操作柜体内依次设置的操作柜一、操作柜二、操作柜三和操作柜四,其中,操作柜一与操作柜三相对设置,操作柜二与操作柜四相对设置,在实际教学和课后的操作的过程中,一个实训柜可以满足四组学生同时操作,且互不干扰,节省教学用地面积和实训室的空间,并且此实训柜底部设置滚轮,方便移动位置和摆放。

3.储存柜体包括设置在储存柜体内部的旋转轴和隔板,隔板沿旋转轴周向均匀分布,且将储存柜体分割为多个存储模块,每个存储模块可以通过旋转轴转动,存储模块内放置存储抽屉,存储抽屉里放置乐高积木,储存柜体设置在操作柜体的底部,供实训的学生取放乐高积木,用来搭建展厅结构。

4.通过设置操作柜门锁包括智能锁和机械锁,智能锁和机械锁至少一个为具有关门自动上锁功能的锁体,通过智能锁和机械锁的配合,在实训过程中,操作人员离开相应的操作柜体时,自动上锁关闭柜门,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实训柜,扰乱操作。

5.通过设置智能锁为密码指纹锁,密码指纹锁设置于外把手的上端,简单实用,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同时增加备用电源,使常用电源没有电源供给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6.存储抽屉采用透明材质,操作人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需要用的存储抽屉内的乐高积木,抽屉上设置把手,方便抽拉拿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