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致变色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412发布日期:2018-12-14 22:5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致变色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致变色教具。



背景技术:

《2.6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热”非常重要的一课。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这是本课的重点,感知热是怎样在金属中传递的,推测热传递并知道热传递的方向及过程。但难点是课本39页下方的插图:在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几乎所有学生不能够在课堂内完成器材制作和实验,甚至连火柴都粘不上。器材制作困难、时间限制导致实验匆匆结束,不能看到实验现象,使学生不容易领悟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教学、操作方便、直观的温致变色教具,使用者可通过直接观察温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变化来感知热的传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致变色教具,包括底板、支杆、固定架、金属条和酒精灯,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焊接有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杆,所述支杆上通过固定架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外壁涂覆温致变色材料,金属条的下方设有酒精灯,所述固定架包括通过焊接固定的竖向架片和横向架片,所述竖向架片的内端设有围套在支杆外壁的收拢部,竖向架片的外端设有供螺杆拧入的第一连接片,所述横向架片的内端设有贴合放置金属条的贴片部,横向架片的外端设有供螺杆拧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螺杆的外端设有手柄。

所述收拢部的外壁和贴片部的外壁焊接固定。

所述竖向架片上的螺杆与收拢部的中心相对,竖向架片上的螺杆拧入后压紧支杆,所述横向架片上的螺杆与贴片部的中心相对,横向架片上的螺杆拧入后压紧金属条。

所述酒精灯的火焰的外焰顶端与金属条的下端面相接触。

所述温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为50~7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存在教材原型中粘火柴的过程,省去器材制作的时间;教具可反复使用,比起教材上只能一次使用的情况,节省了时间和材料;温致变色材料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变色明显,学生更易掌握热传递概念及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立体图。

图中:底板1、支杆2、固定架3、手柄31、螺杆32、竖向架片33、横向架片34、收拢部35、第一连接片36、第二连接片37、贴片部38、金属条4、酒精灯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温致变色教具,包括底板1、支杆2、固定架3、金属条4和酒精灯5,底板1为方形板,底板1的底部四个角落处可以设防磨的垫脚。

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焊接有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杆2,支杆2为圆柱形。

所述支杆2上通过固定架3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金属条4,所述固定架3包括通过焊接固定的竖向架片33和横向架片34,所述竖向架片33的内端设有围套在支杆2外壁的收拢部35,竖向架片33的外端设有供螺杆32拧入的第一连接片36,所述横向架片34的内端设有贴合放置金属条4的贴片部38,横向架片34的外端设有供螺杆32拧入的第二连接片37,所述螺杆32的外端设有手柄31。所述收拢部35的外壁和贴片部38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竖向架片33上的螺杆32与收拢部35的中心相对,竖向架片33上的螺杆32拧入后压紧支杆2,即通过收拢部35套在支杆2外壁并拧动手柄31使得螺杆32压紧支杆2。

所述横向架片34上的螺杆32与贴片部38的中心相对,横向架片34上的螺杆32拧入后压紧金属条4,即金属条4的一端贴合放入贴片部38,并拧动手柄31使得螺杆32压紧金属条4。

所述金属条4的外壁涂覆温致变色材料,所述温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为50~70℃。考虑到夏天温度会达到30℃以上,因此变色温度选在50℃以上,但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变色温度不宜过高,因此控制在70℃以内。温致变色材料在市面上大量有售,同时在淘宝店面也有很多供选择,包括可以选择变色温度范围和变色类型(有色变无色或无色变有色),该温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温变油墨,温变油墨的特性为本色遇温变透明(温度下降后变回本色)。

金属条4的下方设有酒精灯5,所述酒精灯5的火焰的外焰顶端与金属条4的下端面相接触,外焰为整个火焰的温度最高处。

金属条4的材质可以是铜、铝或铁,这些材质均为固态且在酒精灯5的加温下不会熔化,金属条4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或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用火柴点燃酒精灯5,第一次先将酒精灯5置于金属条4的最外端位置,即远离固定架3的一端,等温度上升到温致变色材料的变温点,温致变色材料开始变色,观察变色情况,感知热传递方向;第二次将酒精灯5置于金属条4的中间位置进行相同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