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490发布日期:2018-09-25 20:3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弯折结构弯折时,加载于弯折结构之上的柔性显示屏所需的弧长比展平时柔性显示屏的线段长度要长。假若弯折结构仅为普通联动板转动连接组成,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屏覆盖并连接弯折结构的弯折弧两端时,柔性显示屏覆盖联动板会随联动板的转动而拉伸屏幕,从而损坏柔性显示屏,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包括联动板和连杆子组件。联动板包括至少一个转轴和通过至少一个转轴依次首尾转动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件,联动板包括支撑面和位于转轴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侧边,联动板用于绕转轴弯折或展开以使支撑面弯折或展开,联动板从第一状态弯折为第二状态时垂直于转轴截取支撑面得到的转轴弧增加第一长度。连杆子组件与第一连接侧边转动连接,连杆子组件用于在联动板从第一状态弯折为第二状态时变形以沿转轴弧的延伸方向缩短第二长度,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包括弯折组件和两个第一支撑框。第一支撑框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对应的第二连接侧边。第一连接侧边形成有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形成有导向与转轴平行的第一导槽。第二连接侧边形成有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形成有与第一导槽对应的第二导槽。连杆子组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形成X型连杆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侧边转动连接且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内,第二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内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侧边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包括N个弯折组件、两个第一支撑框和N-1个第二支撑框,其中,N为自然数且大于等于2。第一支撑框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对应的第二连接侧边。每个第二支撑框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侧边。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通过弯折组件依次首尾连接,第一支撑框位于支撑部件的两侧。第一连接侧边形成有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形成有导向与转轴平行的第一导槽。第二连接侧边形成有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形成有与第一导槽对应的第二导槽。连杆子组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形成 X型连杆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侧边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内,第二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内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侧边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和固定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的柔性显示屏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在联动板弯折导致转轴弧增加第一长度时,可以使得连杆子组件缩短第二长度,只要设定联动板和连杆子组件使得预定值小于柔性显示面板允许的形变长度,即可保证柔性显示屏在弯折过程中质量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弯折组件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弯折组件处于弯折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的联动板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联动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联动板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4的联动板处于折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4的联动板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联动板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联动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的连杆子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支撑部件的部分元件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支撑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支撑部件的部分元件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支撑部件的另一个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1图20的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22是20的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柔性显示装置1000,弯折组件10,支撑面12S,两个第一连接侧边12ER/12EL,转轴弧 12L,第一长度△L1,第二长度△L2,联动板12,转轴OO,第一转轴002,第二转轴004,连接件12P,第一连接件122,紧固孔1222,第一子支撑面122S,第二连接件124,第二子支撑面124S,第一过渡部分124SP,第三连接件126,第三子支撑面126S,第二过渡部分126SP,第一侧边部128,第一导槽1282,第三导槽1284,连杆子组件14,第一杆142,第二杆144,端盖16,支撑部件100,支撑框20,第二连接侧边20R,第二侧边部22,第二导槽222,导杆224,第一支撑框24,第二支撑框26,柔性显示屏组件200,柔性显示屏220,柔性支撑板240,通孔2420,软胶圈300,底壳400,第一底壳420,第二底壳440,背盖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图12及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10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0,进而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或者说,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包括支撑部件100,而支撑部件100包括弯折组件10。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10包括联动板12和连杆子组件14。联动板12至少一个转轴OO和通过至少一个转轴OO依次首尾转动连接的连接件12P。联动板12包括支撑面12S和位于转轴OO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侧边12ER/12EL。联动板12用于绕转轴OO弯折或展开以使支撑面12S弯折(折叠)或展开。联动板12从第一状态弯折为第二状态时垂直于转轴OO截取支撑面12S得到的转轴弧12L增加第一长度△L1。连杆子组件14 与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连接,连杆子组件14用于在联动板12从第一状态弯折为第二状态时变形以转轴弧12L的延伸方向缩短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 L2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请参阅图12-1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0包括弯折组件10和两个第一支撑框24。第一支撑框24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12ER/12EL对应的第二连接侧边20R。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形成第一侧边部128,第一侧边部128有导向与转轴00平行的第一导槽1282。第二连接侧边20R形成有第二侧边部22,第二侧边部22形成有与第一导槽1282 对应的第二导槽222。连杆子组件14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形成X型连杆的第一杆142和第二杆144。第一杆14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转动连接且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222内,第二杆14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1282内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侧边20R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0包括N个弯折组件10、两个第一支撑框24 和N-1个第二支撑框26,其中,N为自然数且大于等于2。第一支撑框22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12ER/12EL对应的第二连接侧边20R。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形成第一侧边部 128。每个第二支撑框26包括与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侧边20R。两个第二连接侧边20R形成有第二侧边部22。第一支撑框24和第二支撑框26通过弯折组件10依次首尾连接,第一支撑框24位于支撑部件100的两侧。第一侧边部128形成有导向与转轴OO平行的第一导槽1282。第二侧边部22形成有与第一导槽1282对应的第二导槽222。连杆子组件14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形成X型连杆的第一杆142和第二杆144。第一杆142 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侧边12ER和/或12EL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222内,第二杆14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1282内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侧边20R转动连接。

如图14的示例中,弯折组件10为两个,也即是说,两个弯折组件10配合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框24和一个第二支撑框26,而第二支撑框26处于处于两个第一支撑框24之间,两个第一支撑框24以第二支撑框26相互背离。

当然,弯折组件10的具体实施并不限于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弯折组件10。例如可以采用三个弯折组件10连接四个支撑框20,即两个第一支撑框24与两个第二支撑框26的组合方式,或者四个弯折组件10连接五个支撑框20,即两个第一支撑框24与三个第二支撑框26的组合方式。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支撑框24位于支撑组件100相背离的两侧,所以数量为两个,而第二支撑框26处于第一支撑框24之间,弯折组件10为N个,则第二支撑框数量为N-1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包括支撑部件100和固定设置在支撑部件100 上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10、支撑部件100和柔性显示装置1000,通过将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固定在支撑部件100的合适位置上。如此,在联动板12弯折导致转轴弧12L 增加第一长度△L1时,柔性显示屏组件200的拉力可以使得连杆子组件14缩短第二长度△L2,只要设置或者选择合适的联动板12和连杆子组件14使得预定值小于柔性显示屏组件 200允许的形变长度,即可保证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在弯折过程中质量不受影响,从而延长柔性显示装置10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弯折组件10在联动板12完全展开时外轮廓可以呈矩形。

如此,弯折组件10的形状规整,方便形成形状规整的支撑部件100,从而方便支撑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进而形成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

当然,弯折组件10的形状并不限制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板12和/或连杆子组件14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板12中的所有元件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杆子组件14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在更多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联动板12和连杆子组件14都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是可硬化的不锈钢,马氏不锈钢在淬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非常适合用于制造联动板 10,使得联动板10表面硬度高,不易磨损。

请进一步参阅图4-8,联动板12展开时外轮廓可以呈矩形。

如此,联动板12的形状规整,方便形成形状规整的联动板12和支撑部件100,从而方便支撑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进而形成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

当然,弯折组件10的形状并不限制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板12中的至少一个转轴OO可以包括第一转轴002和第二转轴 004。至少两个连接件12P包括第一连接件122、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分别通过第一转轴002和第二转轴004与第一连接件122的相反两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远离第一连接件122的侧边为第一连接侧边12EL/12ER。

也即是说,在上述讨论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转轴OO的数量为2,至少两个连接件 12P的数目为3。或者说,联动板12是两关节的联动板12,如此,联动板12可以提供更大角度的弯折,弯折时,相较于一关节结构,支撑面12S对应关节处(转轴OO)的形状变化也比较平滑,可以进一步保护柔性显示屏组件200。

当然,联动板12的具体实施并不限于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关节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四个连接件12P通过三个转轴OO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三关节结构或者采用五个连接件12P通过四个转轴OO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四关节结构以提供更大的弯折角度和更加平滑的弯折。当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简单的一关节结构以降低联动板12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通过转轴OO首尾依次转动连接是指,前一个连接件12P的一侧与后一个连接件12P相对的一侧通过转轴OO转动连接,而后一个连接件12P远离前一个连接件12P的另一侧与再后一个连接件12P相对的一侧通过转轴OO连接,依次类推。在这种结构中,两侧的连接件12P可以只包括一个侧边,而中间的连接件12P包括两个侧边。

可以理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面12S是联动板12的外轮廓面(最外的点连成的几何面)或者物理表面(实际的表面)。

可以理解,支撑面12S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当然,弯折组件10不限于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100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面12S可以用于支撑其他承靠在上的柔性部件,并不限于柔性显示屏组件200。

可以理解,对应联动板12的形状,支撑面12S在联动板12展开时也基本呈矩形。

可以理解,第一连接侧边12EL/2ER可以是联动板12位于相反两侧的侧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2、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子支撑面122S、第二子支撑面124S和第三子支撑面126S。第二子支撑面124S包括靠近第一转轴002的第一过渡部分124SP,第三子支撑面126S包括靠近第二转轴004的第二过渡部分126SP;当联动板12展开时,第一子支撑面122S、第一过渡部分124SP和第二过渡部分126SP的外轮廓为平面。当联动板12折叠时,第一子支撑面122S、第一过渡部分124SP 和第二过渡部分126SP的外轮廓为连续过渡的弧形面。

如此,联动板12展开跟弯折时支撑面12S都具有比较平滑的轮廓,可以更加平均地支撑柔性显示屏组件200,避免支撑面12S在展开或者弯折时在关节(转轴OO)处形成凸起,导致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局部受力过大,减小对柔性显示屏220的损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板12的弯折角度为0-180度。当弯折角度为0度时,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位于同一平面。当弯折角度为180度时,第二连接件124和第三连接件126堆叠设置。

也即是说,联动板12在展开时可以完全展开形成平整的支撑面12,如此,支撑在支撑面12S上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也可以平整展开,提供较好的显示效果。而在联动板12折弯时可以完全折叠,更好的收纳。

可以理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可以是完全展开状态,也即是0度。第二状态可以是完全折叠状态,也即是180度。

当然,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可以是任意不完全折叠的状态,例如可以是10度、30度、45度甚至是90度,而第二状态时折叠程度比第一状态高的状态,例如可以是20度、40度、60度或者是180度。

也即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弯折组件10在初始状态、实现任意程度的折弯,都可以避免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受损。

另外,可以通过在关节处设置反转限制结构(图未示),从而可以避免联动板OO可以反向转动,例如可以在完全展开或者说0度的状态下继续往展开方向弯折,从而避免误操作损坏柔性显示屏组件2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置关节处转动连接干涉程度,从而设置关节处的转动摩擦力,使得联动板12的关节处于任意角度时,转动摩擦力大于联动板12的转动部分以及其支撑部件100的重力,从而可以使得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弯折或展开后可以固定在当前状态。

请参考图9-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弯折组件10还包括两个端盖16。两个端盖16套设在转轴OO上并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22的两端。

可以理解,弯折组件10具体应用到柔性显示装置1000时,可以通过在外部设置外壳或外套将弯折组件10保护在内或者隐藏在内以延长使用寿命或者提高美观度,然而,由于第一连接件122两侧都有第一转轴002和第二转轴004,无法设置外壳或者外套,或者,设置外壳或者外套后,在折弯过程中,外壳或外套会随着发生形变,从而影响美观度,甚至会影响外壳或外套的寿命。因此,柔性显示装置1000可能会露出第一连接件122的两端,而在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端盖16可以提升美观度。

请参阅图11-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弯折组件10包括两组连杆子组件14,每组连杆子组件14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侧边12EL或12ER连接,每组连杆子组件14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侧边部128相反两端的两个连杆子组件14。

如此,可以通过弯折组件10连接两个支撑框2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一个第一连接侧边12EL或12ER设置连杆子组件14与支撑框20连接而联动板12可以充当一个支撑框20形成一个两支撑框20结构的支撑部件100。两个连杆142和144组成的每组连杆子组件14可以稳固的连接联动板12的第一侧边部128,形成稳定、牢靠的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组连杆子组件14可以包括更多(例如三个或者四个)连杆子组件14以提供更加稳定、牢靠的连接或者更少(例如一个)连杆子组件14以降低成本,并不限于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弯折组件10可以用于与支撑框20连接。支撑框20可以包括与第一侧边部128对应的第二侧边部22。并且第一侧边部128形成有导向与转轴00平行的第一导槽1282,而第二侧边部22形成有与第一导槽1282对应的第二导槽222。连杆子组件14可以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形成X型连杆的第一杆142和第二杆144。第一杆14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侧边部128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222内,第二杆 14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1282内另一端与第二侧边部22转动连接。

如此,连接的弯折组件10和支撑框20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系统,具备一定的强度,并且制作方式简洁,第一导槽1282与第二导槽222的设计让第一连杆142与第二连杆144在其中滑动,从而满足弯折组件10的伸缩条件,而连杆子组件14与联动板12、支撑框20的连接方式简单,能提升工件制作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部128还形成有与导向与第一导槽1282垂直的第三导槽 1284,并且第二侧边部22还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三导槽1284内的导杆224。

如此设计的导杆224和第三导槽1284,可以进一步保证弯折组件10的弯折过程顺畅。

请参阅图13-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100展开时基本呈矩形。

如此,支撑部件100的形状规整,从而方便支撑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进而形成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装置1000。

当然,支撑部件100的形状并不限制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框20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

金属具备着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并且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容易获取,价格也普遍低廉。而塑料是良好的绝缘体,有着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质轻、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等优点,并且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

请参阅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装置1000包括支撑部件100和固定设置在支撑部件100上的柔性显示屏组件200。柔性显示屏组件200与支撑部件100的固定点位于转轴OO之间和/或同一弯折组件10的两个第一连接侧边12ER/12EL外,具体的说,在第一子支撑面122S上。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包括柔性支撑板240和与柔性支撑板240固定连接的柔性显示屏220。柔性显示屏220贴合于柔性支撑板240上。

柔性支撑板240与柔性显示屏220贴合可以让柔性支撑板240更好的保护柔性显示屏 220,既平整美观又高防护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板240采用钛合金、不锈钢、碳纤维复合材料或凯夫拉制成。

以上材料强度高、刚性好、密度小、质量轻、热强度高、抗蚀性好,作为柔性支撑板 240的材料比较适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板12的第一连接件122上,具体的说,在第一子支撑面122S 上,形成有多个紧固孔1222。柔性支撑板240上形成有与多个紧固孔1222对应的多个通孔 2420。柔性支撑板240通过多个紧固件(图未示)穿过多个通孔2420紧固在紧固孔1222上从而固定在支撑部件100上。

进一步的,柔性支撑板240可通过螺丝锁固、胶水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支撑部件100固定,以上方式简单、工艺成熟且价格低廉,如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提高经济效益。

当然,柔性支撑板240与支撑部件100的固定方式不仅限于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适的方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20包括OLED显示屏。

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有着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OLED显示屏还具有驱动电压低、能耗低的优点,可与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相匹配,并且采用玻璃衬底可实现大面积平板显示,如果用柔性材料做衬底,能制成可折叠的显示器,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请参阅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软胶圈300和底壳400 和背盖500。软胶圈300包覆在柔性支撑板240与柔性显示屏220的外边缘。底壳400覆盖支撑部件100,底壳400与柔性显示屏组件200分别位于支撑部件100的两侧。底壳400包括第一底壳420和第二底壳440。第一底壳420和第二底壳440分别覆盖第一支撑框24和第二支撑框26。背盖500覆盖于第二底壳440,背盖500被配置成在支撑部件100弯折时可填充第一底壳420与第二底壳440之间形成的空隙。

软胶圈300由塑料通过注塑形成,常温下手感较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够有效保护柔性显示屏220与柔性支撑板240的边缘部分。如此的覆盖方式,一方面满足柔性显示装置1000弯折的条件,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好的分离保护部件,提升了安全性能。由于支撑部件100弯折为180度时,第一底壳420与第二底壳440,或者说第一支撑框24 与第二支撑框26之间存在空隙,当支撑部件100受到外在的压力时易发生一定的形变,甚至可能会造成受损破坏,因而背盖500被配置成在支撑部件100折叠时填充第一底壳420与第二底壳440围成的空隙,从而背盖500可以对支撑部件100或者说柔性显示装置1000在弯折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壳420和第二底壳440通过卡扣或螺丝锁固方式覆盖于第一支撑框24和第二支撑框26。

卡扣与螺丝锁固的方式简单、工艺成熟且价格低廉,如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提高经济效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壳400和/或背盖500由金属或塑料的至少一种制成。

金属具备着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并且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容易获取,价格也普遍低廉。而塑料是良好的绝缘体,有着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质轻、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等优点,并且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

请进一步参阅图18-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装置1000在展平时呈平面,在弯折时可呈相互切合的整体或者说长方体。

可以理解,柔性显示装置1000展平时呈平面,即相对于一般情况的平面定义,而相互切合的整体,则为可合拢,折叠的等的外在构造,如此,柔性显示装置1000的形状规整,可方便运输携带和收纳。

当然,柔性显示装置1000展平或折叠时不仅限于上面实施方式讨论的平面与长方体,展开时甚至可为曲面或弧面,而折叠时可以为正方体,圆柱体甚至其他形状,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