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7948发布日期:2018-06-30 13:1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领域,为了防止液晶材料产生极化而造成永久性的破坏,通常需要对液晶材料进行极性反转驱动。常见的极性反转方式包括:帧反转、列反转、行反转和点反转四种。其中,在采用帧反转、行反转或列反转的极性反转方式时,会存在某一帧显示时一种颜色的子像素均被充电为一种电压极性,下一帧显示时的该种颜色的子像素又同时被充电为另一种电压极性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在两帧画面切换时容易产生闪烁现象,影响显示效果。而点反转虽然能够改善上述闪烁现象,但是,目前在进行点反转时,由于数据线上加载的数据电压信号需要频繁的进行极性反转,导致显示面板的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在改善显示画面品质时,解决显示面板的功耗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列子像素,其中,任意一列所述子像素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所述子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行方向顺序排布的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位于任意一列所述子像素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传输的信号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数据线分别与第j-1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j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相连;且,第j-1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与第j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和第j+1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相连;且,第j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不同;其中,j=2、3、……、N。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

在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分别向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提供极性相反的信号,并且,因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该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与至少两条栅线相连,所以在扫描与第一像素单元或第二像素单元相连的至少两行栅线时,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极性不用反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点反转的极性反转方式,即每扫描一行栅线就需要对数据电压信号进行反转的驱动方式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了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传输的信号的极性反转频率,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而且,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数据线分别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相连;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第二数据线分别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和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相连;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即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的颜色相同,且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中,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基本相同。这样就避免了某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另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时,以及某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与另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该种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相差较多时,由于各子像素的大小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同的问题,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及数据线与子像素的连接方式,使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趋于一致,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信号极性反转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相邻两列的第一像素单元位于相同行,相邻两列的第二像素单元也位于相同行的数据线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三;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四;

图9是图8的等效电路图一;

图10是图9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11是图8的等效电路图二;;

图12是图11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数据线,但这些数据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多条数据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数据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数据线,类似地,第二数据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数据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10包括N列子像素,任意一列子像素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图2中以第一像素单元1的极性为正,第二像素单元2的极性为负为例),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均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图2中以不同填充的子像素代表不同颜色的子像素);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沿行方向x顺序排布的多条第一数据线D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D2,相邻的两条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分别位于任意一列子像素的两侧,且第一数据线D1与第二数据线D2传输的信号极性相反(图2中以第一数据线D1传输的信号的极性为正,第二数据线D2传输的信号的极性为负为例)。

其中,第一数据线D1分别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相连;且,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第二数据线D2分别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和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相连;且,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其中,j=2、3、……、N。

在该显示面板10进行工作时,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信号极性反转时序图,在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U1,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U2;这样就使得上述N列子像素中的任意一列子像素中的第一像素单元1的极性为第一极性,第二像素单元2的极性为第二极性,进而,在N列子像素中就使得同一颜色的子像素不会同时都为同一极性,然后在进入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时,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二极性信号U2,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一极性信号U1,从而使上述N列子像素中的任意一列子像素中的第一像素单元1的极性由第一极性改变为第二极性,第二像素单元2的极性由第二极性改变为第一极性,即在N列子像素中就使得同一颜色的子像素中的一部分从第一极性改变为第二极性,这同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另一部分从第二极性改变为第一极性,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由于同一颜色的子像素全部从一种极性改变为另一种极性时所出现的闪烁现象,改善了显示效果。

并且,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点反转的驱动方式来说,在任意列中,由于相邻两个子像素的极性相反,所以每扫描一行栅线,任意一条数据线上加载的数据电压信号就需要进行一次极性反转。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均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所以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在两行栅线的扫描时间内无需对数据线上传输的信号进行反转。以工作频率为60Hz的液晶显示器为例,其一帧的扫描时间为16.7ms。假定液晶显示器的像素分辨率为1024×768,每一行栅线的扫描时间(打开时间)为21.7μs。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每个像素单元包含至少两个像素,所以至少在两行栅线的扫描时间内,即至少在65.1μs的时间内,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上传输的信号都不用反转。而对于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显示面板来说,在画面的显示过程中,数据线上加载的数据电压信号每隔21.7μs即需要进行一次反转,所以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显示面板需要频繁的进行极性反转,极大的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功耗。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不仅能够改善闪烁现象,而且还能够减小数据线上电压的反转频率,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

另外,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数据线D1分别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相连;并且将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设置为不同;将第二数据线D2分别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和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相连;使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设置为不同,其中,j=2、3、……、N。例如,可以将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设置为相同,将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设置为相同,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包含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且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中,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基本相同。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的长度相同时,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相同个数的子像素,且在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中,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相同;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10中,该显示面板10为形状为非矩形的异形显示面板,其中存在长度不同的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在该显示面板10中,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的个数虽然不同,但是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排布方式,能够将各条数据线上相连的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差异减小至较小的范围,即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及第一数据线D1、第二数据线D2与子像素的连接方式,使第一数据线D1连接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的颜色相同,且使第一数据线D1与第二数据线D2所连接的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趋于一致,这样就避免了某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另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以及某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与另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该种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相差较多时,由于各子像素的大小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同的问题,即本实施例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及数据线与子像素的连接方式,使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趋于一致,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两帧画面为一个极性反转周期,也就是说,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和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分别为相邻的两帧画面的显示时间,例如,在第一帧画面显示时,第一数据线D1传输第一极性信号U1,第二数据线D2传输第二极性信号U2;在第二帧画面显示时,第一数据线D1传输第二极性信号U2,第二数据线D2传输第一极性信号U1。之后循环上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均与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相连,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上传输的极性信号由驱动芯片提供。

继续参照图2,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位于相同行,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位于相同行,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子像素在显示面板10中规则排布,并不额外增加数据线的数量。具体的,如果使相邻两列的第一像素单元1位于相同行,相邻两列的第二像素单元2也位于相同行,因为在实际的显示过程中,每一列的子像素有各自对应的数据电压信号,因此这时对于相连两列的子像素来说,就需要四条数据线分别对这两列子像素进行充电,具体的,如图5所示,其中两条数据线分别对第一列子像素中的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进行充电,另外两条数据线分别对第二列子像素中的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进行充电。而本实施例通过将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设置在相同行,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设置在相同行,这样就可以使相邻两列的第一像素单元1或第二像素单元2共用一条数据线,即如图2所示,此时对于相邻两列的子像素来说,仅需要三条数据线对这两列子像素进行充电即可,所以,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排布方式,可以减小数据线的数量,增大开口区的面积。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均包括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图中不同的填充代表不同的颜色,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包括的两个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两个子像素的颜色不同;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两个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两个子像素的颜色相同,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均包括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这样在进行反转时,以两个子像素为进行反转的最小单元,趋近于点反转的反转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闪烁现象。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图7为图6中相邻三列子像素的放大示意图,上述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包括第一子像素11和第二子像素12,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1包括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包括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2包括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可选的,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12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B,第四子像素14为高亮子像素。本实施例通过选用高亮子像素,以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显示相同亮度的画面时,使显示面板的功耗更低。可选的,高亮子像素可以为白色子像素W或者黄色子像素Y。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12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B,第四子像素14为白色子像素W时,其中第一数据线D1连接的各个子像素按照BWRG的顺序依次排布,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各个子像素按照RGWB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该显示面板工作时,结合图3,例如,当该显示面板处于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时,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U1,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U2,这时,对于这N列子像素中的任一种颜色的子像素来说,以红色子像素R为例,其中一部分的红色子像素R的极性为第一极性,另一部分的红色子像素R的极性为第二极性;然后,当该显示面板进入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时,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二极性信号U2,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一极性信号U1,仍以红色子像素R为例,这时就使得其中一部分的红色子像素R从第一极性改变为第二极性,另一部分的红色子像素R从第二极性改变为第一极性,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由于同一颜色的子像素全部从一种极性改变为另一种极性时所出现的闪烁现象,改善了显示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其中第一数据线D1连接的各个子像素按照BWRG的顺序依次排布,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各个子像素按照RGWB的顺序依次排布,这样保证了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包含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且第一数据线D1和第二数据线D2连接的子像素中,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也基本相同,这样就避免了出现某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另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以及某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一种颜色的子像素与另一条数据线上连接的该种颜色的子像素的个数相差较多时,由于各子像素的大小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同的问题,即本实施例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及数据线与子像素的连接方式,使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趋于一致,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子像素的大小仅为示例,实际上,在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2为绿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第四子像素14为高亮子像素时,在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中,至少存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子像素。示例性的,可以将上述高亮子像素设置的较小,这样在显示不同颜色的纯色画面时,就能够使各种颜色的纯色画面的亮度趋于一致。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示意图,其中,多条第一数据线D1包括多组第一数据线组,多条第二数据线D2包括多组第二数据线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与多组第一数据线组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一分用单元F1;以及多个与多组第二数据线组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分用单元F2,第一分用单元F1与第二分用单元F2的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反。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分用单元F1和多个第二分用单元F2,并令每个第一分用单元F1与一组第一数据线组相连,令每个第二分用单元F2与一组第二数据线组相连,然后令第一分用单元F1和第二分用单元F2与驱动芯片(未图示)相连,利用驱动芯片通过一条信号线(未图示)向第一分用单元F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该第一极性信号供给多条第一数据线D1;并利用驱动芯片通过另一条信号线(未图示)向第二分用单元F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该第二极性信号供给多条第二数据线D2,这样就避免了每根第一数据线D1和每根第二数据线D2直接与驱动芯片相连,从而减少驱动芯片上的端口数量。

上述利用一条信号线向多条数据线提供信号的技术可以称作多路分用(demux)技术。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用单元和第二分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每组第一数据线组包括p条第一数据线D1,每组第二数据线组包括p条第二数据线D2,第一分用单元包括p个第一开关元件K1,第二分用单元包括p个第二开关元件K2;显示面板还包括p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1-CKp;其中,p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2的整数。在图9中,以p=3为例,其中,3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控制端和3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控制端与3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1-CK3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端与每组第一数据线组中的第一数据线D1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二端与第一极性信号端S1连接;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端与每组第二数据线组中的第二数据线D2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二端与第二极性信号端S2连接;下面结合图3和图10,图10是图9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对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该显示面板进行工作时,以该显示面板的极性反转周期为两帧画面,且该显示面板处于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为例,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第一极性信号,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第二极性信号,在任意一根栅线Gi的开启时间内:

在第1时段t1,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1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开关控制信号线CK1相连的第一个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一个第二开关元件K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第一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第一根第二数据线D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一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一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在第2时段t2,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2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开关控制信号线CK2相连的第二个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个第二开关元件K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二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二根第二数据线D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二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二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在第3时段t3,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3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开关控制信号线CK3相连的第三个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三个第二开关元件K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三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三根第二数据线D3,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三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三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然后,再扫描下一行的栅线Gi+1,CK1、CK2和CK3按照上述顺序依次输出控制信号。直至这一帧图像显示完毕。然后,在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第二极性信号,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第二极性信号,然后,继续从第一根栅线扫描至最后一根栅线,在其中每根栅线的开启时间内,继续按照上面的时序进行工作。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可以包括PMOS晶体管或NMOS晶体管,当选用PMOS晶体管时,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1-CK3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导通;当选用NMOS晶体管时,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1-CK3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1-CK3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序可以不限于从CK1、CK2、CK3的顺序,也可以按照CK1、CK3、CK2的顺序或者CK3、CK2、CK1的顺序或者其他顺序,另外,也不限于第一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1连接第一个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一个第二开关元件K2,例如,第一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1也可以连接第二个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三个第二开关元件K2,其他条的开关控制信号线的连接方式类似,只要保证上述p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开关控制信号线,p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开关控制信号线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第一开关元件K1包括第一开关K11和第二开关K12,第二开关元件K2包括第一开关K21和第二开关K22,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CK13和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CK23,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开关K11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开关K21的控制端与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CK13对应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开关K12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开关K22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CK23对应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二开关K12的第一端均与每组第一数据线组中的第一数据线D1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二开关K1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极性信号端S1连接;

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二开关K22的第一端均与每组第二数据线组中的第二数据线D2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二开关K22的第二端均与第二极性信号端S2连接。

下面结合图3和图12,图12是图11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对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该显示面板进行工作时,仍以该显示面板的极性反转周期为两帧画面,且该显示面板处于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为例,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第一极性信号,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第二极性信号,在任意一根栅线Gi的开启时间内:

在第1时段t1,在第一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和第一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第一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和第一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相连的第一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二开关K12导通,与第一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和第一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相连的第一个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和第二开关K2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第一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第一根第二数据线D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一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一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在第2时段t2,在第二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2和第二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2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第二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2和第二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2相连的第二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二开关K12导通,与第二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2和第二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2相连的第二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和第二开关K2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二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二根第二数据线D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二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二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在第3时段t3,在第三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3和第三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3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与第三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3和第三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3相连的第三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二开关K12导通,与第三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3和第三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3相连的第三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和第二开关K22导通,从而使由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的第一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三根第一数据线D1,由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的第二极性信号传输至与第三根第二数据线D3,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三根第一数据线D1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一极性信号,向与上述栅线Gi和第三根第二数据线D2相连的子像素充入第二极性信号。

然后,再扫描下一行的栅线Gi+1,CK11-CK13和CK21-CK23按照上述顺序依次输出控制信号。直至这一帧图像显示完毕。然后,在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第一极性信号端S1输出第二极性信号,第二极性信号端S2输出第二极性信号,然后,继续从第一根栅线扫描至最后一根栅线,然后,在每根栅线的开启时间内,继续按照上面的时序进行工作。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开关为PMOS晶体管,第二开关为NMOS晶体管。本实施例通过选用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来构成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以克服由于PMOS晶体管在传输低电平时有阈值损失,传输高电平时没有阈值损失;NMOS晶体管在传输高电平时有阈值损失,传输低电平时没有阈值损失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选用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来构成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能够达到在传输高低电平时都没有阈值损失的效果。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元件K1和第二开关元件K2可以选用CMOS晶体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CK13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序可以不限于CK11、CK12、CK13的顺序,也可以按照CK11、CK13、CK12的顺序或者CK13、CK12、CK11的顺序或者其他顺序,类似的,上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CK23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序可以不限于CK21、CK22、CK23的顺序,也可以按照CK21、CK23、CK22的顺序或者CK23、CK22、CK21的顺序或者其他顺序,只要保证连接相同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关控制信号线同时输出控制信号即可;另外,也不限于第一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连接第一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一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第一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连接第一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一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例如,第一条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CK11也可以连接第二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三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第一条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CK21连接第二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K11和第三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K21,其他条的开关控制信号线的连接方式类似,只要保证上述p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一开关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p个第一开关元件K1的第二开关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p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一开关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线,p个第二开关元件K2的第二开关控制端不连接至相同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线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如图3和图13所示,图13为该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驱动方法包括:

S1:在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

S2:在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二极性信号,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一极性信号。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时,在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在在极性反转第一时间段T1,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在极性反转第二时间段T2,向第一数据线D1提供第二极性信号,向第二数据线D2提供第一极性信号,因为第一数据线D1向第一像素单元1提供第一极性信号,第二数据线D2向第二像素单元2提供第二极性信号,并且,因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该至少两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与至少两条栅线相连,所以在扫描与第一像素单元或第二像素单元相连的至少两行栅线时,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极性不用反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点反转的极性反转方式,即每扫描一行栅线就需要对数据电压信号进行反转的驱动方式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了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极性反转的频率,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而且,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数据线分别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相连;第j-1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一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第二数据线分别与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和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相连;第j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j+1列子像素的第二像素单元所包括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即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数据线相连的子像素的颜色,与第二数据线相连的子像素的颜色相同,这样就避免了某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另一条数据线上仅连接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子像素时,由于各子像素的大小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同的问题,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及数据线与子像素的连接方式,使不同的数据线上的负载趋于一致,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的极性相反,以使子像素分别在相反的极性下工作,防止构成子像素的液晶材料产生极化。

另外,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其中,显示面板10的具体结构以及驱动方法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如上所示的显示面板10,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不仅能够改善显示画面品质,而且还能解决显示面板的功耗较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