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7946发布日期:2018-06-30 13:1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显示装置呈现出了高集成度以及低成本的发展趋势。以阵列基板行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技术为代表,利用GOA技术将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阵列基板的周边区域,从而在实现窄边框设计的同时,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集成度,并降低其制造成本。GOA电路中的每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端与一对应的栅线相连,用于向该栅线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以实现逐行扫描功能。

目前主流的显示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这些显示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两种情形:第一,在不需要全屏显示例如播放视频或者电影时,会以16:9或者4:3等比例的缩放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此类显示模式的上下两侧均会存在黑边区域,而该黑边区域的显示内容长时间保持不变;第二,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显示产品在应用中,显示界面经常会停留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画面,例如手机的待机界面或者文件处理时的打字界面,此时大部分显示区域的画面内容是保持不变的。在上述情况下,虽然部分区域的显示画面是保持不变的,但是所有栅线和所有数据线一直都在持续工作,这样必然会造成功耗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用于解决局部画面内容不变时的功耗浪费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以及为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起始信号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控制信号端、起始信号端、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所述起始信号端、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N>1。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经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起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或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第一端连接所述起始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并经由电阻连接所述起始信号端、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平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起始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之间且自所述起始信号端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单向导通;和/或第二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起始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之间且自所述起始信号端至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单向导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第一端连接所述起始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第一端连接所述起始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平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中的一个可以为P型晶体管,另一个可以为N型晶体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分区控制模块,所述分区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端、第一端连接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M>N。所述控制开关的关闭时间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时间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栅极驱动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可以被控制电路或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为多个区域。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多个公共电极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通过控制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向所述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起始信号;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通过控制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向所述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起始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分区控制模块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向所述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起始信号时,通过所述分区控制模块阻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被控制电路或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为多个区域。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获取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中的待显示图像的数据信号;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有所述多个区域中都有变化时,根据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驱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无变化时,根据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驱动栅极驱动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的情况下,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无变化时,对所述多个区域中的除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之外的区域所对应的公共电极施加交流公共电极信号。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设置受控于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将起始信号端的起始信号有选择地由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或者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进行输出。由于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连接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级数不同,因此通过控制起始信号的输出位置即可选择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扫描位置,以在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进行完整的栅线扫描,而在不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仅进行局部的栅线扫描,这样便可避免对每一行栅线和对应的像素均进行重复充电,从而可降低功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全屏扫描显示模式的时序控制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局部扫描显示模式的时序控制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的级联结构示意图一;

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的级联结构示意图二;

图9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使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附图中各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公开的内容。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和为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起始信号的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10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01,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起始信号端STV、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用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起始信号传输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第二控制单元102,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起始信号端STV、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用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起始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

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的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的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N>1。

控制电路10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经由第一控制单元101或第二控制单元102将起始信号输出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或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即,控制电路10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选择性地经由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或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输出起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均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其区别仅在于所连接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级数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能够将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输出至不同的移位寄存器单元。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电路10,通过设置受控于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单元101和第二控制单元102,将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有选择地由第一控制单元101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或者第二控制单元10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输出。由于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所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级数不同,因此通过控制起始信号的输出位置即可选择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扫描位置,以在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进行完整的栅线扫描,而在不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仅进行局部的栅线扫描,这样便可避免对每一行栅线和对应的像素均进行充电,从而可以降低功耗。即,通过控制电路10可以不对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不变的区域所对应的栅线进行重复充电,从而使该区域内的像素不再重复充放电,从而降低功耗。

这里,全屏扫描显示模式是指通过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显示面板的全部栅线来显示图像,局部扫描显示模式是指通过栅极驱动电路扫描显示面板的被选中栅线而未被选中栅线所对应的像素所显示的图像不变来显示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单元101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元件T1,该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第一端连接起始信号端STV、第二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第二控制单元102可以包括第二开关元件T2,该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第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并经由电阻R连接起始信号端STV、第二端接地。

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导通电平相同。例如在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为晶体管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

下面以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对所述控制电路10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为高电平,该起始信号通过第一开关元件T1传输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以进行输出。由于第二开关元件T2的第一端与起始信号端STV之间设置有电阻R,且第二开关元件T2的第二端接地,因此可在保证电路不被短路的前提下,使得连接在该第二开关元件T2的第一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的输出为低电平。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为高电平,该起始信号可经过电阻R传输至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以进行输出。

由此可知,在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起始信号会从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进行输出,以实现全屏扫描显示模式;而在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起始信号会从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输出,以实现局部扫描显示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但考虑到控制电路10通常是制作在玻璃基板上的,而N型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在玻璃基板上的性能更加稳定,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采用N型晶体管。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会导通,而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还会与栅极驱动电路的某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例如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在连接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的同时还会连接第N-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这样一来,当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所连接的第N-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正常输出高电平信号时,便会通过电阻R和第一开关元件T1传输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使该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再次进行输出,从而导致已经完成本帧扫描的像素行再次打开。

基于此,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起始信号端STV与第一控制单元101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或连接在起始信号端STV与第二控制单元102之间的第二二极管D2,该第一二极管D1自起始信号端STV至第一控制单元101单向导通,该第二二极管D2自起始信号端STV至第二控制单元102单向导通。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D1和/或第二二极管D2,便可以将第一开关元件T1与第二开关元件T2相互隔开,从而防止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与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控制单元101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元件T1,该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第一端连接起始信号端STV、第二端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第二控制单元102可以包括第二开关元件T2,该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端Control、第一端连接起始信号端STV、第二端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

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导通电平相反。例如,在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均为晶体管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一个可以为P型晶体管,而另一个可以为N型晶体管。

下面以第一开关元件T1为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元件T2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所述控制电路10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6和图3所示,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元件T1导通,第二开关元件T2关闭。此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为高电平,则该起始信号通过第一开关元件T1传输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以进行输出。

如图6和图4所示,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一开关元件T1关闭,第二开关元件T2导通。此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为高电平,该起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元件T2传输至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以进行输出。

由此可知,在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起始信号会从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进行输出,以实现全屏扫描显示模式;而在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起始信号会从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输出,以实现局部扫描显示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连接至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的输入信号端INPUT;控制电路1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连接至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的输入信号端INPUT。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控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由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或者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输出,即可达到选择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扫描位置的目的,以在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进行完整的栅线扫描,而在不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仅进行局部的栅线扫描,这样便可避免对每一行栅线和显示面板的像素均进行重复充电,从而可以降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中,通过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仅能控制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扫描位置,但仍无法控制栅极驱动电路的截止扫描位置,这样就会导致在进行局部扫描显示时,该栅极驱动电路虽然可从某一中间行开始扫描,但还是会从该中间行一直扫描到最后一行方可结束一帧的图像扫描,这对于显示画面底部内容不变的情况例如以16:9的缩放模式播放电影时仍有一定的限制。

基于此,如图8所示,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分区控制模块20,该分区控制模块20可以采用控制开关Tw来实现。具体而言,该控制开关Tw的控制端可以连接至控制电路10的控制信号端Control、第一端可以连接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信号输出端OUTPUT、第二端可以连接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端INPUT,M>N。

该控制开关Tw的关闭时间与控制电路10的第二控制单元102的信号输出时间相同。例如,该控制开关Tw与控制电路10的第二控制单元102中的第二开关元件T2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这样便可在控制电路10的第二控制单元10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信号输出的同时保证该控制开关Tw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开关Tw的控制端也可以连接至其它信号端,只要能够在相应的时段满足上下两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之间的连通与阻断关系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该分区控制模块20便可以达到控制栅极驱动电路的截止扫描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扫描始末位置均可控的分区显示效果。

以1366×768分辨率为例,本实施例可将显示区域均分为3份,即每256行构成一显示区域。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可作为常规起始信号连接至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INPUT,控制电路1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可连接至第257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INPUT,在第512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PUT与第513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INPUT之间还增加一分区控制模块20即控制开关Tw例如N型晶体管。基于此,在需要进行第257行至第512行的局部扫描显示时,控制信号端Control的控制信号置低,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无输出,起始信号自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输出至第256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INPUT以使其开始工作;当扫描至第512行时,由于控制信号置低,作为控制开关Tw的N型晶体管关闭,因此第512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PUT仅作为上一级的复位信号而无法输出也无法作为第513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的输入信号,这样便可实现第256行至第512行的局部扫描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多个控制电路10和多个分区控制模块20,以对显示区域进行分区控制,即,分区扫描。控制电路10和分区控制模块20设置越多,则所能实现的分区就越多。理想状态下,在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与其他每一级移位寄存器之间均设置有控制电路10,并且在每两级相邻移位寄存器单元之间均设置有分区控制模块20,在这种情况下,配合系统对显示数据的分析预测即可实现任意区域的显示刷新。但考虑到每增加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就会导致相应的布线数量增多,因此在实际产品的设计中应对分区数量和布线数量进行综合考量。

相应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如图9所示,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S1、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通过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向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输出起始信号,以使栅极驱动电路自第一行起输出栅极驱动信号;

S2、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通过控制电路1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向栅极驱动电路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输出起始信号,以使栅极驱动电路自第N行起输出栅极驱动信号。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通过控制起始信号端STV的起始信号由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或者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进行输出,即可达到选择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扫描位置的目的,以在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自第一行起输出栅极驱动信号,而在不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自第N行起输出栅极驱动信号,这样便可避免对每一行栅线和对应的像素均进行充电,从而可以降低功耗。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分区控制模块20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还可以包括:

S3、在控制电路1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向栅极驱动电路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输出起始信号时,还通过分区控制模块20阻断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输出信号传输至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端INPUT,以使栅极驱动电路自第N行至第M行输出栅极驱动信号。

基于此,通过采用该分区控制模块20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截止扫描位置进行控制,便可以实现扫描始末位置均可控的分区显示效果。

下面以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以及控制开关Tw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结合图8对栅极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进行全屏扫描显示时,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Control为高电平,此时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向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的输入信号端INPUT输出起始信号,以作为该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的激励信号。与此同时,控制开关Tw处于导通状态,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信号输出端OUTPUT与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端INPUT相连通,因此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输出信号能够正常地传输至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端INPUT。基于此,该栅极驱动电路可自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到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Z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全屏扫描显示。

在进行局部扫描显示时,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Control为低电平,此时控制电路10的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向栅极驱动电路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的输入信号端INPUT输出起始信号,以作为该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的激励信号。与此同时,控制开关Tw处于关闭状态,栅极驱动电路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信号输出端OUTPUT与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端INPUT相隔断,因此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输出信号仅能作为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复位信号以满足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放电需求,而无法作为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的输入信号,因此仅可实现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到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的输出。基于此,该栅极驱动电路可自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到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从而实现第N行到第M行的局部扫描显示,其余行的栅线以及对应的像素无需反复充放电而使得所对应的图像不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本公开了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栅极驱动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公共电极,该多个公共电极可以分别对应于显示区域的被控制电路或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的多个区域。

具体地讲,例如,在显示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0时,控制电路10可以将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即,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连接的第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至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连接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所对应的区域,以及第N+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1)级至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所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公共电极可以分别对应以上至少两个区域。

例如,在显示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0和分区控制模块20时,控制电路10和分区控制模块20将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划分为至少三个区域,即,控制电路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STV1连接的第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1至第二信号输出端STV2连接的第N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所对应的区域,第N+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N+1)至分区控制模块20的第一端所连接的第M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所对应的区域,以及第M+1级移位寄存器单元GOA-(M+1)至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所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公共电极可以分别对应于以上至少三个区域。

以上仅示例性地说明了显示区域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和三个区域,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显示区域可以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为更多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多个公开电极分别设置为与该更多个区域相对应。

通过设置与被控制电路或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的多个区域相对应的多个公共电极,可以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对未被选中栅线所对应的像素施加交流公共电极信号,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极化。

虽然以上对显示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如上,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被控制电路或被控制电路和分区控制模块划分为多个区域。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S10、获取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中的待显示图像的数据信号;

S20、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有所述多个区域中都有变化时,根据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在全屏扫描显示模式下驱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

S30、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无变化时,根据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在局部扫描显示模式下驱动栅极驱动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需要全屏扫描显示时仅进行局部的栅线扫描,可以避免对每一行栅线和对应的像素均进行重复充电,因此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且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的情况下,在相邻两帧的图像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无变化时,对所述多个区域中的除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之外的区域所对应的公共电极施加交流公共电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未被选中栅线所对应的像素施加交流公共电极信号,从而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极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所有技术方案还可延伸应用至栅线两侧方向例如显示器的左右两侧画面不变的情况,总之只要是通过停止显示内容不变区域的信号线包括栅线和数据线反复充放电的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