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5789发布日期:2018-11-24 10:5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消费者需要一个显示设备具备像平板电脑一样的大屏幕同时又具备像手机一样的便携性。因此,可折叠显示面板将会是未来显示设备的发展趋势。然而,可折叠显示面板需要反复的弯折。在反复的弯折过程中会造成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断裂,导致显示面板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设置有折叠轴;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折叠轴交叉设置的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侧边边,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折叠轴交叉设置的第三侧边,和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的第四侧边;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三侧边边,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设置于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对齐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对齐设置。应用本申请的折叠显示面板可以降低断线的风险,提升驱动能力,增强显示效果和显示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向所述第二显示区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显示区提供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信号包括开始信号、时钟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数据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数据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二数据线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从第一驱动电路指向第一驱动芯片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从第二驱动电路指向第二驱动芯片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二数据线;其中第i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k-i+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对应连接,其中i为正整数且i小于等于k。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第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1,,连接第k-m+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和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二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2;连接第n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3,,连接第k-n+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和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二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4;

l1+l2=l3+l4,其中m、n为正整数,且m、n小于等于k。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呈等差数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的长度呈等差数列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从第一驱动电路指向第一驱动芯片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从第二驱动电路指向第二驱动芯片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二数据线;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各所述第二数据线相互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由第1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延伸至第k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且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线通过过孔连接;各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由第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延伸至第k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且各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数据线通过过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1,电阻为r1;连接第q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2;电阻为r2;l1<l2,且0.9≤r1/r2≤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宽度为d1;连接第q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宽度为d2;d1<d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与第一电容电连接;连接第q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与第二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容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的容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折叠轴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折叠轴的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弯折区不交叠,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与第一侧边不平行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在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个数大于第一边缘的像素行数;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与第三侧边不平行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在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个数大于第二边缘的像素行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降低断线的风险,提升驱动能力,增强显示效果和显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ic)绑定在显示面板的下台阶,数据线310从显示面板的延伸到下台阶并与ic电连接。然而,在显示面板的折叠过程中,30位置处的数据线随着显示面板的折叠而发生形变。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反复的弯折导致30处的数据线会发生断裂,导致显示面板的上半部分无法传输数据线310的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失效。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解决折叠显示面板容易断线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第二显示区20,该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设置有折叠轴300;

该第一显示区10包括与折叠轴300交叉设置的第一侧边101,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102;第一驱动电路vsr1设置于第一侧边101,第一驱动芯片ic1设置于第二侧边102;该第二显示区20包括与折叠轴300交叉设置的第三侧边103,和与第三侧边103相对设置的第四侧边104;第二驱动电路vsr2设置于第三侧边103,第二驱动芯片ic2设置于第四侧边104;第一侧边101与第四侧边104对齐设置,第二侧边102与第三侧边103对齐设置。

本申请中,折叠轴300将显示面板分为两个显示区域,在两个显示区域设置各自的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以实现即时折叠轴300附近的信号线断线,本申请仍然能够实现正常的显示。例如,在折叠轴300处,数据线断裂,本申请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由第一驱动电路vsr1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一驱动芯片ic1提供数据信号能够正常显示;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由第二驱动电路vsr2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二驱动芯片ic2提供数据信号页能够正常显示。

此外,显示面板只有左侧和右侧需要设置非显示区以设置驱动电路和绑定驱动芯片,而上侧和下侧可以实现完全的无边框。

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芯片ic2与第一驱动电路vsr1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驱动电路vsr1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芯片ic2向第二显示区20提供数据信号;

第一驱动芯片ic1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vsr2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驱动电路vsr2提供驱动信号,第一驱动芯片ic1向第一显示区10提供数据信号;

进一步的,驱动信号包括开始信号、时钟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

由于驱动电路的工作需要开始信号stv,时钟信号ck、xck和电源信号vgh、vgl等信号,而这些信号需要从驱动芯片ic拉到驱动电路处。由于无论在第一显示区还是第二显示区,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都分别在显示面板的两侧,如果第一驱动芯片拉线设置到第二驱动芯片则需要很长信号线,会造成比较大的压降。并且这些电源线都必须比较宽来减小压降,又会造成边框变宽。因此,本申请通过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一驱动电路对其,并通过从第二驱动芯片直接拉线到第一驱动电路,大大缩小了信号线的长度。折叠区这里的驱动信号的信号线50可以设置为驱动电路区的驱动信号线宽度的1.5倍及以上,一方面保证走线压降最小,另一方面可以在驱动信号的信号线50上设置一些应力释放空,减小弯折带来的断线风险。

此外,第二驱动芯片ic2向第二显示区20提供数据信号,而第二显示区20的驱动信号却是有第而驱动电路vsr2提供的,而vsr2的驱动信号是由第一驱动芯片ic1提供的,因此,要驱动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需要第一驱动芯片ic1和第二驱动芯片ic2的信号同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显示设备的cpu带有同步功能,或者可以在柔性电路板中设置同步控制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2,本申请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40;第一显示区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数据线1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第一数据线110与对应的像素电路40连接,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用于连接第一数据线110和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c1;第二显示区2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数据线2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第二数据线210与对应的像素电路40连接,第二数据连接线211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210和第二驱动芯片ic2;

在显示面板中通常为了实现逐行扫描通常情况下一行扫描线打开,所有的数据线同时传输信号,因此,数据线通常需要和扫描线垂直设置。本申请将驱动芯片设置在驱动电路的相对侧,数据线和扫描线按照正常的设置方式,并且使用数据连接线将数据线和驱动芯片连接起来,以完成以实现逐行扫描的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10,从第一驱动电路vsr1指向第一驱动芯片ic1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一数据线110;

在第二显示区20,从第二驱动电路vsr2指向第二驱动芯片ic2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二数据线210;其中第i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第k-i+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对应连接,其中i为正整数且i小于等于k。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数据线对应连接,两颗驱动芯片ic1和ic2对其进行驱动,使得驱动能力大大增强。并且,如果一旦由于反复的弯折导致折叠轴300附近的数据线发生断裂,其第一驱动芯片ic1仍然可以驱动第一显示区像素,第二驱动芯片ic2仍然可以驱动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进而避免反复弯折导致的显示面板失效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连接第m条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的长度为l1,连接第k-m+1条第二数据线210和第二驱动芯片ic2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的长度为l2;

连接第n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的长度为l3,,连接第k-n+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210和第二驱动芯片ic2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的长度为l4;l1+l2=l3+l4,其中m、n为正整数,且m、n小于等于k。

在本实施例中,每条数据线被两个ic共同驱动,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使得每根数据线与ic连接的数据连接线的总长度相同,使得每根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和压降情况相同,进而使得整个折叠显示面板的显示是均一的。

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呈等差数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二数连接据线的长度呈等差数列分布。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的数据线110和第二显示区20的数据线210可以绝缘设置。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从第一驱动电路vsr1指向第一驱动芯片ic1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一数据线;在第二显示区20,从第二驱动电路vsr2指向第二驱动芯片ic2的方向上包括k条第二数据线;各第一数据线与各所述第二数据线相互绝缘。

按照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在折叠轴300的附近,所述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二数据线210之间绝缘设置,两者之间不直接连接而是有间隙,这样折叠的是时候这个间隙可以释放应力,保证数据线不发生断裂。

除此之外,本申请的两颗ic可以同时驱动,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刷新率。传统的显示面板如图1所述,其刷新一帧画面时,驱动电路需要从第一行依次打开直到最后一行结束。而本申请中,第一驱动芯片ic1控制第二驱动电路vsr2完成其中的一半,第二驱动芯片ic1控制第一驱动电路vsr1完成其中的一半,这样刷新一帧就只需要一半的时间,因此,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二数据线210绝缘设置而达到刷新时间变短,刷新率变高的效果。高刷新率(高帧率)显示面板在电竞设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由于每根数据线对应的信号连接线的长度不一样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由第1条第一数据线110延伸至第k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0;且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数据线110通过过孔连接;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由第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210延伸至第k条所述第二数据线210;且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10通过过孔连接。本实施例中,各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一样,横跨整个显示面板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的寄生电容一致,增加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5,电阻为r1;连接第q条第一数据线和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长度为l6;电阻为r2;l5<l6,且0.9≤r1/r2≤1之间。由于数据线连接线的长度不一导致电阻不同,进而与之对应连接的数据线受到的延迟和负载不同,使得显示不均一。本实施例中,设置长度短的数据连接线电阻和长度长的数据连接线的电阻几乎相同,使得负载和延迟大致相同,显示更加均一。

可选的,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的宽度为d1;连接第q条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的宽度为d2;d1<d2。这样无需额外的绕线就可以实现使得两者的电阻接近,节省layout空间,无需做较大的改动。对于第二显示区也是一样,可以设置较长的第二数据连接线211和较短的数据连接线211的电阻接近,从而实现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请参考图6,图6位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连接第p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210与第一电容电连接;连接第q条第一数据线110和第一驱动芯片ic1的第一数据连接线111与第二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容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的容值。通过增加第一数据连接线上的电容负载使得较长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负载和较短的第一数据连接线的负载接近或者相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图7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第一显示区10包括靠近折叠轴300的第一弯折区31,第二显示区20包括靠近折叠轴300的第二弯折区32;第一驱动电路vsr1与第一弯折区31不交叠,第二驱动电路vsr2与第二弯折区32不交叠。由于驱动电路vsr包括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容器件以及复杂的连接在,避免将其设置在显示区可以大大增加显示面板的稳定性,避免弯折使得驱动电路失效。

进一步的,第一显示区10包括与第一侧边不平行的第一边缘11;第一驱动电路vsr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vsr_1;在第一边缘11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vsr_1的个数大于第一边缘的像素行数;

第二显示区包括与第三侧边不平行的第二边缘21;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vsr_2;在第二边缘21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vsr_2的个数大于第二边缘的像素行数;每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可以驱动一行像素。本申请中在第一弯折区31和第二弯折区32不设置移位寄存器单元,本实施例的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不设置第一边缘时沿着第一侧边的长度,使得第一边缘可以摆放更多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弯折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就可以依次向上平移,放置到第一边缘。无需增加边框的宽度来放置。以图7为例,第一边缘11区域有5行像素,但是沿着第一边缘11设置有7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一弯折区31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依次向上平移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情况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8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10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驱动单元,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使得第二显示区域的扇出段与驱动电路交叠,使得边框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边框窄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