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926发布日期:2018-12-22 08:2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多样化设计,部分显示面板的内部会设有至少一个高透光区域。例如,对于全面屏显示面板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可将摄像头组件和听筒组件对应高透光区域设置,显示面板在高透光区域处透明但不切割;或者,显示面板在高透光区域处切割,使其形成一通孔。

基于高透光区域的设置,对于在高透光区域处透明但不切割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静电荷不可避免的会进入高透光区域,进而进入显示面板内;对于在高透光区域处切割,使其形成一通孔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静电荷也会经由高透光区域进入显示面板内。当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后,静电荷会对对显示面板内的器件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避免静电经由高透光区域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提高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高透光区域、围绕所述高透光区域的边框区域和围绕所述边框区域的显示区域;

所述边框区域内设有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至少两个所述静电防护结构围绕所述高透光区域排布,所述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围绕高透光区域的边框区域内设置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并且令静电防护结构围绕高透光区域排布,一方面,静电防护结构可以对高透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静电防护,保证经由高透光区域中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可通过静电释放走线导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另一方面,若静电防护结构为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那么,对于高透光区域中和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连接处相距较远的区域来说,经由该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就需要在静电防护结构中传输较长距离才能够经由静电释放走线导走,这就会增大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中的积累时间,从而增大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的可能性;而通过将静电防护结构进行分段设置,经由高透光区域中不同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与其相距最近的静电防护结构传输至静电释放走线,进而经由静电释放走线导走,从而避免了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中的积累,缩短了静电荷的导走时间,进而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的可能性。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内设置静电防护结构,不仅能够对高透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静电防护,保证经由高透光区域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静电释放走线导走,还能够避免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中的积累,缩短静电荷的导走时间,降低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又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再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图8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沿b1-b2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间隙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高透光区域1、围绕高透光区域1的边框区域2和围绕边框区域2的显示区域3。其中,边框区域2内设有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围绕高透光区域1排布,静电防护结构4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高透光区域1是指显示面板中透光率较高的区域,该区域的透光率高于显示区域3的透光率。例如,高透光区域1用于对应设置摄像头组件或听筒组件,显示面板在高透光区域1处透明但不切割,或者,显示面板在高透光区域1处切割,使高透光区域1处形成一通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在边框区域2内设置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并且令静电防护结构4围绕高透光区域1排布,一方面,静电防护结构4可以对高透光区域1进行全方位的静电防护,保证经由高透光区域1中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可通过静电释放走线5导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另一方面,若静电防护结构4为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那么,对于高透光区域1中和静电防护结构4与静电释放走线5连接处相距较远的区域来说,经由该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就需要在静电防护结构4中传输较长距离才能够经由静电释放走线5导走,这就会增大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4中的积累时间,从而增大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而通过将静电防护结构4进行分段设置,经由高透光区域1中不同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与其相距最近的静电防护结构4传输至静电释放走线5,进而经由静电释放走线5导走,从而避免了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4中的积累,缩短了静电荷的导走时间,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静电防护结构4,不仅能够对高透光区域1进行全方位的静电防护,保证经由高透光区域1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静电释放走线5导走,还能够避免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4中的积累,缩短静电荷的导走时间,降低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显示区域3的非显示区域6,静电释放走线5包括接地信号线gnd和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其中,接地信号线gnd设于非显示区域6,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设于显示区域3,静电防护结构4与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为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提供电源电压信号的信号线。显示面板内的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可呈网格状结构,即,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包括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1和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2,此时,静电防护结构4与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具体可指静电防护结构4与第一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1电或第二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2电连接。

由于接地信号线gnd和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均和驱动芯片电连接,因此,令静电防护结构4与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经由高透光区域1进入的静电荷,可均通过静电防护结构4经由与其电连接的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传输至驱动芯片,然后传输至电路板,进而经由显示面板的外壳流入人体,再经由人体流入大地,避免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全部静电防护结构4可分别与接地信号线gnd电连接。在该种设置方式下,经由高透光区域1进入的静电荷可均经由接地信号线gnd释放出去,避免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并且,基于该种连接方式,全部的静电防护结构4仅与一种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在工艺制程中,当形成接地信号线gnd后,仅需令全部的静电防护结构4与接地信号线gnd电连接即可,工艺制程简便易行。

可选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全部静电防护结构4可分别与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在该种设置方式下,经由高透光区域1进入的静电荷可均经由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释放出去,避免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并且,基于该种连接方式,全部的静电防护结构4仅与一种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在工艺制程中,当形成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后,仅需令全部的静电防护结构4与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即可,工艺制程简便易行。

可选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又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至少一个静电防护结构4与接地信号线gnd电连接,至少一个静电防护结构4与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在该种设置方式下,经由高透光区域1进入的静电荷可均通过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释放出去,避免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并且,基于该种连接方式,静电荷既可通过接地信号线gnd释放,也可以通过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释放,与全部静电荷只从同一静电释放走线5中释放的方式相比,增加了静电荷的释放路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3,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可分别和与其相距最近的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例如,当高透光区域1靠近上侧的非显示区域6时,可以令静电防护结构4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在上侧的非显示区域6中延伸的接地信号线gnd电连接。

采用该种连接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均与一条接地信号线gnd或一条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从而保证了经由高透光区域1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导走;另一方面,令静电防护结构4和与其相距最近的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可以缩短静电荷由静电防护结构4传输至静电释放走线5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加速了静电荷的导走,进一步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再一方面,当静电防护结构4与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通过信号连接走线电连接时,信号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会位于显示区域3,由于显示区域3内器件较多,且布线较为复杂,因此,信号连接走线不可避免的会与显示区域3内的走线发生交叠,对走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而通过令静电防护结构4和与其相距最近的接地信号线gnd或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可以降低信号连接走线的长度,从而降低信号连接走线与显示区域3中走线的交叠,降低对走线上传输的信号的干扰。

可选的,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分别通过至少一条信号连接走线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具体的,请再次参见图4~图6,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可分别通过一条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或者,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再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可分别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

令静电防护结构4通过一条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保证了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均与一条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从而保证了为经由高透光区域1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提供导走路径。

令静电防护结构4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一方面,保证了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均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从而保证了为经由高透光区域1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提供导走路径;另一方面,当其中一条或几条信号连接走线7断裂时,静电防护结构4与静电释放走线5仍能通过未断裂的其他信号连接走线7实现电连接,提高了静电防护结构4与静电释放走线5的连接稳定性;再一方面,同一静电防护结构4上的静电荷可同时经由多条信号连接走线7传输至静电释放走线5中,加速了静电荷的导走,进一步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静电防护结构4通过多条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时,多条信号连接走线7既可以电连接至同一条静电释放走线5,也可以连接至不同的静电释放走线5。并且,与不同的静电防护结构4电连接的信号连接走线7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8~图10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与静电释放走线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图8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8沿b1-b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区域3交叉绝缘设有多条栅线gate和多条数据线data,当静电防护结构4与静电释放走线5之间通过信号连接走线7电连接时,信号连接走线7与栅线gate异层设置,且信号连接走线7与数据线data异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栅线gate为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栅扫描信号的信号线,数据线data为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的信号线。

当静电防护结构4通过信号连接走线7与静电释放走线5电连接时,信号连接走线7需贯穿至少一条栅线gate或至少一条数据线data,令信号连接走线7与栅线gate和数据线data均异层设置,一方面,能够降低信号连接走线7对栅线gate上传输的栅扫描信号和数据线data上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信号连接走线7上传输的静电荷进入栅线gate或数据线data,降低静电荷对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0所示的信号连接走线7与栅线gate、数据线data、第一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1、第二固定电压信号线pvdd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对信号连接走线7膜层位置的具体限定。实际上,信号连接走线7可采用单独的构图工艺形成,此时,信号连接走线7不与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结构同层。或者,信号连接走线7也可与显示面板中除栅线gate、数据线data以外的其他结构同层设置,例如,信号连接走线7可以和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走线同层;采用该种设置方式,信号连接走线7可以与显示面板中其他的结构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减少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制作成本。

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连接走线7也可与栅线gate同层设置,只是在信号连接走线7与栅线gate的交叠位置处需采用跨桥结构连接。或者,信号连接走线7也可与数据线data同层设置,只是在信号连接走线7与数据线data的交叠位置处需采用跨桥结构连接。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至少一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端部设有间隙遮挡结构8,间隙遮挡结构8的设置位置与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的间隙区域9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遮挡结构8的设置位置与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的间隙区域9对应是指,每个间隙遮挡结构8均对应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的间隙区域9设置,以使得间隙遮挡结构8能够对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的间隙区域9进行遮挡。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间隙遮挡结构8可以位于静电防护结构4朝向高透光区域1的一侧,也可以位于静电防护结构4背向高透光区域1的一侧,只要能够实现对间隙区域9的遮挡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此外,为避免采用额外的工艺单独形成间隙遮挡结构8,减少工艺复杂度,间隙遮挡结构8可与静电防护结构4一体成型。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间隙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间隙遮挡结构8可包括遮挡部81和连接部82,其中,遮挡部81位于间隙区域9朝向显示区域3的一侧,连通部82分别与遮挡部81和对应的静电防护结构4连通。间隙区域9处的静电荷经由遮挡部81传输至与其连通的连通部82、静电防护结构4中,进而经由静电释放走线5释放出去。

由于至少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分段设置,因此,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间隙区域9,那么,静电荷就可能经由间隙区域9进入显示区域3,对显示区域3内的器件造成损伤。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静电防护结构4的端部设置间隙遮挡结构8,利用间隙遮挡结构8对间隙区域9进行遮挡,这样一来,间隙区域9处的静电荷会经由间隙遮挡结构8进入对应的静电防护结构4中,进而经由静电释放走线5导走,进一步降低了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3的可能性。

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静电防护结构4包括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11,沿着顺时针方向,多个第一端部10和多个第二端部11交替排布,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第一端部10均设有间隙遮挡结构8,或,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第二端部11均设有间隙遮挡结构8。

令每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第一端部10或第二端部11均设有间隙遮挡结构8,一方面,能够保证每相邻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之间的间隙区域9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间隙遮挡结构8,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静电荷经由间隙结构进入显示区域3,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一个端部均设置有一个间隙遮挡结构8,因此,对于一个显示面板来说,多个静电防护结构4的结构相同,那么,在形成静电防护结构4的工艺中,就可降低工艺复杂度。

可选的,静电防护结构4可由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

当静电防护结构4由金属材料形成时,基于金属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够缩短静电荷的导走时间,提高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具体的,静电防护结构4可采用导电性能良好,且成本较低的金属材料形成,如铝、钼或铜。

当静电防护结构4由金属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或铟镓锌氧化物形成时,基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和铟镓锌氧化物的导电性和良好的透明性能,在保证了静电荷能够经由静电防护结构4导走的前提下,还可降低静电防护结构4的可见性,从而降低静电防护结构4对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影响。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11,静电防护结构4与高透光区域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l,l满足:50μm≤l≤200μm。

在静电防护结构4的制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对位偏差,若l<50μm,静电防护结构4与高透光区域1就会相距过近,那么,当静电防护结构4由对位偏差因素导致的设置位置偏离其标准位置时,静电防护结构4就可能位于高透光区域1,对高透光区域1的透光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摄像头组件的正常成像。若l>200μm,静电防护结构4与高透光区域1就会相距过远,在边框区域2的宽度一定时,就会导致静电防护结构4与显示区域3相距过近,那么,当静电防护结构4的设置位置出现偏差时,静电防护结构4就可能位于显示区域3,对显示区域3中的子像素造成遮挡,从而对显示区域3的正常发光造成影响。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l设置在50μm~200μm之间,既可以避免静电防护结构4与高透光区域1距离过近,避免静电防护结构4对高透光区域1的透光性造成影响,还可避免静电防护结构4与显示区域3距离过近,避免静电防护结构4对显示区域3的正常发光造成影响。

可选的,静电防护结构4的数量为n,n≥3。与在边框区域2内设置两个静电防护结构4相比,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静电防护结构4,静电荷就能够通过更多数量的静电防护结构4导走,增加了静电荷的导走路径,缩短了各个区域内的静电荷的导走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当然,n的最大值可根据高透光区域1的实际尺寸进行限定,高透光区域1的面积越大,静电防护结构4的数量就可越多。但是,若静电防护结构4的数量过多,会对工艺制程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为了降低工艺复杂度,还可令n≤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因此,采用该显示装置,不仅能够对显示面板的高透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静电防护,保证经由高透光区域各个区域进入的静电荷均能够通过静电释放走线导走,还能够避免静电荷在静电防护结构中的积累,缩短静电荷的导走时间,降低静电荷进入显示区域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