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0411发布日期:2018-12-14 22:1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减压病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人模型,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压病模拟人。

背景技术

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如未遵守减压规定,可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致减压病。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m,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增加的压力称附加压。附加压和地面大气压的总和,称总压或绝对压。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肺泡内各种气体分压随之增高,并立即与吸入压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相平衡。因肺泡内气体分压高于血液中气体压力,气体便按照波义耳定律,相应地增加了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血液中的气体进过肺动脉的血管壁渗透至肺部,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

此外,由于血管内气泡继续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及损伤,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胺类物质及蛋白水解酶等,后者又可刺激产生组胺及5-羟色胺。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微循环系统,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而减低组织与体液内氮的脱饱和速度。所以在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中,气泡形成是原发因素。

在减压病的学习和研究中,没有针对该病理形成的模拟模型,很难对其有直观性的认识,更无法采用模拟实验获得相应的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减压病模拟人,可以直观地看到减压病的形成,可以对快速消除减压病的参数进行深入研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包括至少一根模拟血管、至少一根气体管和气泵;模拟血管为透明材料,且充满液体;模拟血管中至少一根为防水透气材料;气体管为透明材料,至少将防水透气材料的模拟血管包裹起来;气泵与气体管气密封连接,可向气体管增加和/或排出气体。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当气泵向气体管增加压力,增压气体通过防水透气材料渗透进入模拟血管形成气泡。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当气泵按设定条件缓慢排出气体管内的气体时,气体管中的压力缓慢降低,模拟血管中的气体通过防水透气材料排出模拟血管。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气体管设置排气阀;打开排气阀,迅速排出气体管中的加压气体。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液体泵;液体管构成循环回路;液体泵驱动液体管内的液体流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模拟心脏;模拟心脏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与右心室设置单向阀,液体只能从右心房流向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设置单向阀,液体只能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模拟血管与模拟心脏连接。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模拟肺;模拟肺通过模拟血管与模拟心脏相连。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与模拟肺相连的模拟血管为防水透气材料。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病模拟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人体模型本体,模拟血管和气体管固定在人体模型本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减压病模拟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拟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肺模拟血管和气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减压病模拟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减压病模拟人,包括:人体模型本体10、模拟心脏20、模拟肺30、肺模拟血管40、液体泵、气体管50、气体泵和肢体血管60。

人体模型本体10模拟人体的外形,上面也可以绘制骨骼肌肉等。模拟心脏20、模拟肺30、肺模拟血管40、气体管50、气体泵和肢体血管60都固定在人体模型本体10的相应的位置。肺模拟血管40和肢体血管60充满红色液体,模拟血液。液体泵可以设置在模拟心脏20的位置,驱动肺模拟血管40和肢体血管60里的液体流动。

图2是模拟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模拟心脏20包括:右心房21、右心室22、左心房26和左心室27。右心房21与右心室22设置单向阀23,液体只能从右心房21流向右心室22。左心房26与左心室27设置单向阀28,液体只能从左心房26流向左心室27。图2中的模拟心脏20为了显示清楚与肺模拟血管40和肢体血管60的连接关系绘制平面示意图,实际可以制作成与实体一致的立体心脏模型,仿真度更高。

右心房21与肢体血管60相连,模拟静脉血从右心房21进入心脏,通过单向阀23进入右心室22。然后,流入肺模拟血管40与右心室22连接。

本实施例中,模拟肺30分为左肺30a和右肺30b。肺模拟血管40与右心室22连通后,分别流经左肺30a和右肺30b后,都流回左心房26,即与肺模拟血管40与左心房26连通。左心房26的液体通过单向阀28流入左心室27。左心室27与肢体血管60也连通,液体从左心室27流入肢体血管60内。本实施例中,肢体血管60分为四个循环分别位于四肢的位置。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脑部肢体血管,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四肢血管循环示意一下即可。

本实施例中,肢体血管60为普通透明材质即可。肺模拟血管40不仅为透明材质,而且为防水透气材料,只能渗透气体,但液体不能渗透过去。

图3是肺模拟血管和气体管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肺模拟血管40都设置在气体管50内,即气体管50包裹在防水透气材料的肺模拟血管40。气泵可以设置在人体模型本体10的背面,与气体管50气密封连接,可向气体管50增加和/或排出气体。气体管50还设置排气阀。打开排气阀,可迅速排出气体管中的加压气体。肺模拟血管40可以根据模型的需求采用聚四氟乙烯或人工血管;一般教学模型采用聚四氟乙烯即可,作为深入研究时,可以采用人工血管,完全模拟减压病中气泡的产生和消除。

减压病模拟人的工作原理:

当气泵向气体管50增加几个大气压的压力,模拟潜水作业至一定的深度。此时,气体管50中的压力明显远大于肺模拟血管40内的压力。高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透气材料渗透进入肺模拟血管40内形成气泡,可以通过透明的气体管观察到。通过液体泵,驱动肺模拟血管40内含气泡的液体通过模拟心脏20流到肢体血管60中。这个过程可以透过透明的模拟血管和气体管清楚地观察到。

在此前提下,如果需要模拟减压病的形成,只需要打开排气阀,气体管50与大气连通,迅速排气减压,模拟潜水人员快速上浮至水面上。此时,由于气体渗透防水透气材料的肺模拟血管40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快速排出,但内外压差会导致气体会破裂形成数量更多的小气泡在体内循环,形成循环病。

另一种模拟缓慢减压过程,气体泵按设定条件缓慢排除气体管内的空气,在每降低0.5-1个大气压的压力时,保压5-15分钟,再进行下一次排气降压直至与大气压力相同,气体通过肺模拟血管40排出至气体管内。减压病模拟人可以设置不同的缓慢减压条件,不限于等压力等时间,还可以在较高的压力下,停留时间越短,越接近标准大气压,停留时间越长,观察气体排出的情况,获得最佳的减压方式作为减压病的参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