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发光补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1816发布日期:2019-03-30 09:0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发光补偿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发光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大型尺寸的显示面板在显示时,由于面板面积较大,使得亮度均一性难以保证,尤其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器件老化严重,导致亮度均一性进一步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发光补偿方法,能够提高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电路及与像素阵列电路耦接的控制电路;像素阵列电路包括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发光补偿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电路及与像素阵列电路耦接的控制电路;像素阵列电路包括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发光补偿方法包括: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像素阵列电路包括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发光像素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老化,且各发光像素的老化程度不同,从而各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存在不同电压差;本申请通过控制电路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从而通过数据电压信号对老化的发光像素进行补偿,使老化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进而提高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和对比像素阵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和对比像素阵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发光补偿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示面板在长时间使用后,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像素会老化,各发光像素的老化程度不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不均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控制电路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从而通过数据电压信号对老化的发光像素进行补偿,使老化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进而提高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阵列电路101及与像素阵列电路101耦接的控制电路102,像素阵列电路101包括对比像素1011和发光像素1012。发光像素1012长时间使用后因老化而与对比像素1011之间存在电压差,控制电路102用于检测发光像素1012与对比像素1011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101输入至发光像素1012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1012正确发光。

由上述可知,通过控制电路102检测发光像素1012与对比像素1011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101输入至发光像素1012的数据电压信号,从而对发光像素101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进而能提高显示面板10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20包括像素阵列电路201及与像素阵列电路201耦接的控制电路202,像素阵列电路201包括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和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位于显示区域,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包括多列发光像素电路,发光像素电路中含有发光像素;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设置于显示区域外围,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包括两列对比像素电路,该两列对比像素电路分别位于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的两侧,对比像素电路中含有对比像素,且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在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正常工作时不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20开机启动使用时,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工作,控制电路202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对输入至发光像素电路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显示面板20开机之后在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正常工作显示时,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不工作。即只在开机启动时进行补偿操作,其他时间不进行补偿操作,从而能避免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对显示面板20的正常工作显示造成影响。且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只在显示面板20开机启动时工作减少了对比像素的工作时间,从而能降低对比像素的老化程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显示区域以虚线为界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域i和第二显示区域ii,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包括多列发光像素电路,每列发光像素电路包含有发光像素,从而将发光像素划分为位于第一显示区域i内的发光像素和位于第二显示区域ii内的发光像素。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包括两列对比像素电路,两列对比像素电路分别含有对比像素。控制电路202检测第一显示区域i内的发光像素和与第一显示区域i邻近设置的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输入至第一显示区域i内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且控制电路202检测第二显示区域ii内的发光像素和与第二显示区域ii邻近设置的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输入至第二显示区域ii内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通过控制电路202对输入至显示区域内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从而提升显示面板20中发光像素的亮度均一性。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30包括像素阵列电路301及与像素阵列电路301耦接的控制电路302,像素阵列电路301包括发光像素阵列电路3012及位于发光像素阵列电路3012一侧的对比像素阵列电路3011,即对比像素阵列电路3011只包括一列对比像素电路。

具体地,图3的像素阵列电路301中每一行包括一个对比像素和多个发光像素,控制电路302检测同一行中发光像素分别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分别补偿输入至该行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

在其他替代实施方式中,对比像素阵列电路3011只包含位于发光像素阵列电路3012一侧的一个对比像素,控制电路302检测每行中多个发光像素分别与这个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输入至该行多个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从而对发光像素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请继续参阅图4,图4是图2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和对比像素阵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像素电路p,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包括两列对比像素电路q。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像素电路p中包含有一个发光像素,每个对比像素电路q中包含有一个对比像素。

图4中的发光像素阵列电路2012包括五行六列共30个发光像素电路p,对比像素阵列电路2011包括五行两列共10个对比像素电路q。图4中画出的只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和对比像素阵列电路分别包括其他行数和/或其他列数的发光像素电路和对比像素电路。

图4中的虚线将显示区域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域i和第二显示区域ii,其中有五行三列共15个发光像素电路p位于第一显示区域i,另外五行三列共15个发光像素电路p位于第二显示区域ii。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像素电路p中包含有一个发光像素,即有15个发光像素位于第一显示区域i,另15个发光像素位于第二显示区域ii。

与第一显示区域i邻近设置有一列五行共5个对比像素电路q,每个对比像素电路q中含有一个对比像素;且与第二显示区域ii邻近设置有一列五行共5个对比像素电路q;第一显示区域i内的发光像素电路p和第二显示区域ii内的发光像素电路p关于图4中的虚线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发光阵列像素电路2012两侧的两列对比像素电路q关于图4中的虚线对称分布。这样设置能便于对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从而利于提高发光亮度的均一性。

当对输入至第一行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时,控制电路202检测第一行第一显示区域i中的三个发光像素分别与第一行邻近第一显示区域i设置的一个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同时检测第一行第二显示区域ii中的三个发光像素分别与第一行邻近第二显示区域ii设置的一个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控制电路202根据检测到电压差分别补偿输入至第一行的六个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第一行的六个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通过上述相同的方法对输入至其他行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和对比像素阵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光像素阵列电路301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像素电路p,对比像素阵列电路3011包括一列对比像素电路q。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像素电路p中包含有一个发光像素,每个对比像素电路q中包含有一个对比像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像素阵列电路3012包括五行五列共25个发光像素电路p,对比像素阵列电路3011包括五行一列共5个对比像素电路q。

当对输入至第一行的五个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时,控制电路302检测这五个发光像素分别与第一行的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根据电压差分别对第一行的五个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通过相同的方法对输入至其他行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进行补偿。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耦接的减法器61、控制器62以及加法器63;减法器61,分别与发光像素电路p以及对比像素电路q耦接,用于计算得到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每个对比像素电路q中包含有一个对比像素,每个发光像素电路p中包含有一个发光像素;控制器62,用于根据电压差确定发光像素的电压补偿值;加法器63,还与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64耦接,用于根据电压补偿值和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产生的数据电压计算得到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比像素电路q中的对比像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d1,发光像素电路p中的发光像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d2;控制电路中与每列发光像素电路p都对应设置有相互耦接的减法器61、控制器62以及加法器63。

请继续参阅图6,减法器61包括第一至第四减法电阻r21、r22、r23、r24,发光像素电路p通过第一减法电阻r21与减法器6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对比像素电路q通过第二减法电阻r22与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减法电阻r23接地,且减法器6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减法电阻r24与减法器61的输出端连接;加法器63包括第一至第三加法电阻r11、r12、r13,控制器62和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64分别通过第一加法电阻r11与加法器63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加法器63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加法电阻r13接地,且加法器63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二加法电阻r12与加法器63的输出端连接。以下,以对比像素阵列电路包含一列对比像素电路q,且每一个对比像素电路q中包含一个对比像素为例,对控制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对一行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时,该一行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分别传输给对应列的减法器61的正向输入端,且该一行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分别传输给每一列的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减法器61根据输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和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机发光二极管d1和机发光二极管d2之间的电压差v02:

其中,r21为第一减法电阻,r22为第二减法电阻,r23为第三减法电阻,r24为第四减法电阻,v2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v22为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减法电阻的阻值相等,即r21=r22=r23=r24,则上述公式(1)变为v02=v22-v21。

通过减法器61的输出端将计算得到的电压差v02传输给控制器62,控制器62通过数组寻址的方式,找到与该电压差v02对应的电压补偿值,并将找到的电压补偿值传输至加法器63的正向输入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电压补偿值根据仿真结果决定,最终将电压补偿值一次性烧录(otp)入控制器62。

控制器62将电压补偿值传输至加法器63的正向输入端,且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64将其产生的数据电压传输至加法器63的正向输入端,则加法器63根据输入的电压补偿值和数据电压通过如下公式(2)计算得到输入至发光像素电路的数据电压信号v01:

其中,r11为第一加法电阻,r12为第二加法电阻,v11为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64输入给加法器63的数据电压,v12为控制器62输入给加法器63的电压补偿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加法电阻的阻值相等,即r11=r12=r13,则上述公式(2)变为v01=v11+v12。

通过加法器63将计算得到的数据电压信号v01传输给发光像素电路p,从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以使老化的有机发光二极管d2正确发光。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开机启动使用时,通过控制电路检测有机发光二极管d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d2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对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这样,有机发光二极管d1只在开机启动时工作,从而能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导通工作时间,进而能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d1老化,以对有机发光二极管d2进行更精确的补偿,更大程度的提升发光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还包括补偿控制开关t1、第一探测开关t3和第二探测开关t2,补偿控制开关t1的输入端与加法器63的输出端耦接,补偿控制开关t1的输出端与发光像素电路p耦接;第一探测开关t3的输入端与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第一探测开关t3的输出端与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耦接,第二探测开关t2的输入端与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耦接,第二探测开关t2的输出端与减法器61的正向输入端耦接。

当开机启动对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操作时,第一探测开关t3、第二探测开关t2及补偿控制开关t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通过导通的第一探测开关t3和第二探测开关t2将有机发光二极管d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分别传输至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并通过导通的补偿控制开关t1将加法器63输出的数据电压信号v01传输给发光像素电路p。当开机启动之后有机发光二极管d2正常工作时,第一探测开关t3和第二探测开关t2处于断开状态,有机发光二极管d1处于断开状态,从而避免有机发光二极管d1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

请继续参阅图6,图6中的对比像素电路q除了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d1外,还包括对比开关t4、对比电容c1和对比驱动开关t01,其中对比开关t4的输出端与对比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且连接至对比驱动开关t01的控制端,对比电容c1的另一端与对比驱动开关t01的输入端连接,且连接至电压源vdd1,对比驱动开关t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及第一探测开关t3,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电压源vss1。

发光像素电路p除了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d2外,还包括发光开关t5、发光电容c2和发光驱动开关t02,其中发光开关t5的输入端与补偿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发光开关t5的输出端与发光电容c2的一端连接,且连接至发光驱动开关t02的控制端,发光电容c2的另一端与发光驱动开关t02的输入端连接,且连接至电压源vdd2,发光驱动开关t0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及第二探测开关t2,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电压源vss2。当将数据电压信号v01传输至发光开关t5的输入端时,发光驱动开关t02在数据电压信号v01和电压源vdd2的作用下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d2正确发光。

由上述可知,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d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压分别传输给减法器61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并由减法器61计算输出电压差;控制器62通过数组寻址的方式找到与该电压差对应的电压补偿值,并将电压补偿值传输给加法器63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64将产生的数据电压传输至加法器的正向输入端;加法器63计算得到输入至发光像素电路的数据电压信号v01,从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进而能提高发光亮度的均一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发光补偿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电路及与像素阵列电路耦接的控制电路;像素阵列电路包括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关于显示面板的描述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发光补偿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步骤71: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

发光像素在长时间使用后因老化而与对比像素之间存在电压差,且各发光像素的老化程度不同,即各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也各不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只在显示面板开机启动时,通过控制电路检测各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对比像素在发光像素正常工作时不工作,即在发光像素正常工作时不进行检测操作,从而能避免对比像素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且能减少对比像素的发光时间以防止对比像素的老化。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步骤72: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控制电路根据电压差计算得到输入至发光像素电路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耦接的减法器、控制器和加法器。

具体地,减法器根据发光像素的电压和对比像素的电压计算得到二者之间的电压差,控制器通过数组寻址的方式找到与该电压差对应的电压补偿值,加法器根据电压补偿值和数据电压信号产生器产生的数据电压计算得到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以使老化后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像素阵列电路包括对比像素和发光像素,发光像素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老化,且各发光像素的老化程度不同,从而各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存在不同电压差;本申请通过控制电路检测发光像素与对比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并根据电压差补偿通过像素阵列电路输入至发光像素的数据电压信号,从而通过数据电压信号对老化的发光像素进行补偿,使老化的发光像素正确发光,进而提高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