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2638发布日期:2018-06-08 19:1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



背景技术:

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发展根本,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未来,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直观的说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情况,且对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起着重大的作用。以解析几何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析几何教学时,常常遇到绘制圆形或椭圆形图形的情况,但是,目前市场上尽管有能够绘制圆形图形的教具,但其还由于构造复杂,使用不便,操作起来往往会占据教师大部分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另外,尚未见有能够绘制椭圆形图形的数学教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绘制圆形或椭圆形图形的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其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包括:

能够通过受力变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呈半圆形敞口结构,所述壳体的底端沿其周长位置设置有软质材料;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及

用于改变壳体形状的弹性结构件:所述弹性结构件为一弹簧,所述壳体的内壁一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一螺杆,所述弹簧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螺杆上,且弹簧收紧时,所述壳体底端由圆形变形为椭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突出于环形凹槽的软质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软质材料高出于壳体底端0.1-0.5cm,所述软质材料为海绵,棉花或纤维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手柄呈倒扣U型结构,其两端固定连接于壳体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簧所在水平线距离壳体底端0.5-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具有以下专利法意义的有益效果:

1、壳体顶部设置手柄,便于手握进行绘图操作,且壳体的形状跟绘图图形有直接关系,使用方便。

2、软质材料用于蘸取粉灰,绘出图形,软质材料可以采用直接固定在壳体底端,比如用胶水固定,也可以通过嵌入凹槽的方式固定在壳体底端。

3、弹性结构件的设置使得该教具可以绘制椭圆形图形,扩充了教具的使用功能。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的壳体底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的壳体与螺杆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手柄;3、弹性结构件;4、壳体底端;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请参看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

能够通过受力变形的壳体1:所述壳体1呈半圆形敞口结构,所述壳体1的底端沿其周长位置设置有软质材料,因此壳体1为塑料材质壳体;

手柄2:所述手柄2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及

用于改变壳体1形状的弹性结构件3:所述弹性结构件3为一弹簧,所述壳体1的内壁一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一螺杆5,所述弹簧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螺杆上,且弹簧收紧时,所述壳体1底端由圆形变形为椭圆形结构,即弹簧通过套设在螺杆5上后采用螺母旋紧固定,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此时壳体1底端为圆形,当需要绘出椭圆形图形时,此时收紧弹簧后再套设在螺杆5上通过螺母固定,此时可以绘出椭圆形图形。

所述软质材料高出于壳体底端0.1-0.5cm,当软质材料较高时不利于形成规则的图形,当软质材料高度较低时,蘸取粉笔灰量较少,绘图不清晰,所述软质材料为海绵,棉花或纤维布。所述手柄2呈倒扣U型结构,其两端固定连接于壳体的顶部,U型结构便于用手操作方便。所述弹簧所在水平线距离壳体1底端0.5-2cm,原因在于当弹簧所在水平线距离壳体底端距离较近时,影响绘图,距离壳体1底端较远时,不利于壳体1变形,影响绘图。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解析几何用数学教具基本同实施例1,唯有不同之处在于:请参看图1所示,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突出于环形凹槽的软质材料,设置环形凹槽的作用是可以使得软质材料固定的更加牢固。软质材料高出于壳体底端0.1-0.5cm,比如,0.1cm、0.2cm、0.3cm、0.35cm和0.4cm等,优选地软质材料高出于壳体底端0.2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