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圆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2819发布日期:2019-04-30 18:2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圆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学教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圆规。



背景技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圆规来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确定一定的半径来做图,在确定半径的时候往往需要来回的扳动圆规的两个支脚和画脚,通过扳动来调整,不方便使力,力量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圆的半径不准确,往往需要反复的扩大和缩小来调整圆的半径。同时,在画圆的过程中,如果使力过大,会使得支脚和画脚的跨度变大或者变小,造成画的圆的半径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圆规半径调节不方便、在画圆的过程中支脚和画脚的跨度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圆规。

一种新型圆规,包括支脚、画脚和转把,所述转把为下部开口的环形,支脚和画脚的上端分别与转把的下部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铰接于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支脚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画脚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转把的上方固定设置螺母,所述螺杆的上部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手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脚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吸盘,所述支脚与吸盘通过球面副转动连接。如图所示,支脚的下端的吸盘可以很好的吸附于黑板上,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通过球面副的转动连接方式,使得画圆的操作更加的流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画脚的下端设置有画笔固定装置,所述画笔固定装置由滑套和弹簧构成,所述滑套为环形套装于画脚上,所述画脚的下端开设截面为三角形的槽,所述弹簧设置于滑套内侧端面与画脚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旋拧手轮带动螺杆转动,通过螺纹传动的关系来调整支脚和画脚的开合角度,一方面调节更方便,通过旋拧手轮可以获得微小的角度变化;另一方面,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自锁力,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支脚和画脚的角度发生变化,半径的大小不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滑套部分画脚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滑套部分画脚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圆规,包括支脚1、画脚2和转把3,所述转把3为下部开口的环形,支脚1和画脚2的上端分别与转把3的下部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铰接于一端,所述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支脚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与画脚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3的另一端与螺杆44的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转把3的上方固定设置螺母31,所述螺杆44的上部与螺母3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4的上端设置有手轮45。

如图1所示,圆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半径,不同于现有的圆规,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手轮45使螺杆44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关系,螺杆44整体往上运动,拉动下方的第三连杆43。由于第三连杆43的上端与螺杆44的下端转动连接,例如,图中所示的为球面副的连接关系,螺杆44可以相对第三连杆43转动。在螺杆44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与支脚1、画脚2组成的平面连杆机构,将支脚1和画脚2打开一定的角度。通过旋拧手轮45带动螺杆44转动,通过螺纹传动的关系来调整支脚1和画脚2的开合角度,一方面调节更方便,通过旋拧手轮45可以获得微小的角度变化;另一方面,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自锁力,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支脚1和画脚2的角度发生变化,半径的大小不一。

所述支脚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吸盘5,所述支脚1与吸盘5通过球面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支脚1的下端的吸盘5可以很好的吸附于黑板上,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通过球面副的转动连接方式,使得画圆的操作更加的流畅。

所述画脚2的下端设置有画笔固定装置,所述画笔固定装置由滑套61和弹簧62构成,所述滑套61为环形套装于画脚2上,所述画脚2的下端开设截面为三角形的槽21,所述弹簧62设置于滑套61内部与画脚2之间。

如图3所示,未装画笔7的时候,在弹簧62的作用下,滑套61相对于垂直于画脚2的长度方向向左侧移动,贴紧画脚2的右侧端面。为了防止滑套61相对画脚2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在画脚2上开设与滑套61宽度相当的凹槽,使得滑套61卡合于凹槽中,不会沿画脚2的长度方向滑动。当需要装于画笔7的时候,用手按压滑套61的左侧,克服弹簧62的弹力作用,使滑套61在凹槽内向右侧滑动,此时将画笔7装入滑套61与画脚2右侧端面的空隙中,画笔7就进入槽21中,此时松开手,在弹簧62的作用下,将画笔7夹紧于槽21中。画笔7的装入夹紧方便快捷,简单易用。

可理解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