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钢笔及原子笔的两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697发布日期:2019-04-24 00:0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具有钢笔及原子笔的两用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化用品制造领域,尤其涉及笔具制造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钢笔及原子笔的两用笔。



背景技术:

笔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一般主要是使用在文书作业中,其通常是通过将带有颜料(例,墨水)施于纸张上,进行书写或绘画。在目前,常见使用在文书作业中的笔具不外乎是钢笔及原子笔。

钢笔及原子笔各自存在有其优点。钢笔的优点在于:在书写上较为流利,并配合其笔尖的设计,能够较轻易写出优美或具有风格的笔迹;书写时所需的力道较小,故即使在书写长篇文章的情况下亦不容易感到疲惫;墨水较方便于依使用者喜好而更换。原子笔的优点则是在于:墨水消耗较慢,能够维持书写较久而不用更换笔芯;使用的油性墨水对于书写的表面限制较少;整体皆能够使用廉价的材质制成,且书写时不易被纸黏住,故较为便宜且易保养。

由于钢笔及原子笔相比之下各有其优劣,故通常在一般的场合使用原子笔,而在较正式的场合则是以使用钢笔为优。然而,为了能够随时视情况使用相应的笔具,则需要同时携带多支笔,甚为不便,因此实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中,想在一般场合与正式场合交换使用不同笔具时,则需同时携带钢笔及原子笔两支笔,携带上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具有钢笔及原子笔的两用笔,包含:一钢笔笔头构件,包括一钢笔笔尖部、一钢笔握位部、一笔杆连接部、一钢笔上墨部及一钢笔笔盖部,该钢笔笔尖部设置于该钢笔握位部的前端,该笔杆连接部设置于该钢笔握位部的后端,该钢笔上墨部连接于该钢笔笔尖部,该钢笔笔盖部可移开地套置于该钢笔笔尖部及该钢笔握位部;一原子笔笔头构件,该原子笔笔头构件于前端的内部设有一原子笔笔芯,该原子笔笔芯经设置而得以在一笔头旋转操作下自该原子笔笔头构件的前端伸出或收回;以及一笔杆构件,该笔杆构件于两端分别具有一钢笔承接部及一原子笔装设部,该钢笔笔头构件为经由该笔杆连接部而连接于该钢笔承接部,该原子笔笔头构件的后端安装在该原子笔装设部,使该钢笔笔头构件的钢笔笔尖部与该原子笔笔头构件的原子笔笔芯分别固定地位在该两用笔的前后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钢笔上墨部的一部分为该笔杆构件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钢笔上墨部为一吸墨式墨水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钢笔上墨部为一卡水式墨水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钢笔笔盖部为一拔盖式的笔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笔杆连接部为一螺纹连接部,该钢笔承接部为一螺纹承接部,该钢笔笔头构件与该笔杆构件之间为经由该螺纹连接部及该螺纹承接部而以螺合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中,该钢笔笔头构件还包括一钢笔笔夹部,设置于该钢笔笔盖部的外侧面。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的技术手段,钢笔及原子笔结合成为单一支的两用笔,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不仅方便于视情况切换成相应的钢笔或原子笔供使用,而且免去了现有技术必须携带两支笔具的困扰。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为以钢笔笔尖与原子笔笔芯透过精简的组装结构分别位在两用笔的两端而共享同一个笔杆的方式设置,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在笔具的长度及整体粗细上皆与传统的单支笔具没有差别,不存在现有技术的整合式笔具常有的笔身加长、笔杆增粗等现象,亦不会有因此所致的收纳不易、携带不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两用笔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两用笔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两用笔的透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两用笔的原子笔笔芯在一笔头旋转操作下伸出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两用笔的原子笔笔芯在另一笔头旋转操作下收回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两用笔

1 钢笔笔头构件

11 钢笔笔尖部

12 钢笔握位部

13 笔杆连接部

14 钢笔上墨部

14a 钢笔上墨部

15 钢笔笔盖部

16 钢笔笔夹部

2 原子笔笔头构件

21 原子笔笔芯

3 笔杆构件

31 钢笔承接部

32 原子笔装设部

R1 笔头旋转操作

R2 笔头旋转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根据图1至图4b,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

如图1至图4b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具有钢笔及原子笔的两用笔100,包含:一钢笔笔头构件1,包括一钢笔笔尖部11、一钢笔握位部12、一笔杆连接部13、一钢笔上墨部14及一钢笔笔盖部15,该钢笔笔尖部11设置于该钢笔握位部12的前端,该笔杆连接部13设置于该钢笔握位部12的后端,该钢笔上墨部14连接于该钢笔笔尖部11,该钢笔笔盖部15可移除地套置于该钢笔笔尖部11及该钢笔握位部12;一原子笔笔头构件2,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于前端的内部设有一原子笔笔芯21,该原子笔笔芯21经设置而得以在一笔头旋转操作R1、R2下自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前端伸出或收回;以及一笔杆构件3,该笔杆构件3于两端分别具有一钢笔承接部31及一原子笔装设部32,该钢笔笔头构件1经由该笔杆连接部13而连接于该钢笔承接部31,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后端安装在该原子笔装设部32,使该钢笔笔头构件1的钢笔笔尖部11与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原子笔笔芯21分别固定地位在该两用笔100的前后两端。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兼具钢笔及原子笔的功能,能够方便于视情况切换使用该钢笔笔头构件1的钢笔功能或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原子笔功能。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钢笔笔头构件1与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为位在该笔杆构件3的两端而非并排设置,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笔具的整体粗细上与传统的单一支钢笔或单一支原子笔没有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的两用笔100是以同一个该笔杆构件3作为钢笔及原子笔的笔杆,并且有效简化了该钢笔笔头构件1、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该笔杆构件3之间组装结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笔具的长度上亦与传统的单一支钢笔或单一支原子笔没有差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兼具钢笔及原子笔的功能之外,更维持着传统的单一支笔具所拥有的容易收纳、方便携带等优点。

如图1至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作为钢笔使用时,只要将该钢笔笔盖部15自该钢笔笔头构件1移开,便能够使该钢笔笔尖部11及该钢笔握位部12露出。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够以手指握于该钢笔握位部12并使该笔杆构件3依靠于手指,而以该钢笔笔尖部11进行钢笔的书写。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作为原子笔使用时,只要对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进行如图4a所示的一笔头旋转操作R1,便能够使该原子笔笔芯21自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前端伸出。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够将该笔杆构件3及该钢笔笔头构件1作为原子笔笔杆,而以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原子笔笔芯21进行原子笔的书写。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笔100在没有需要使用到原子笔功能时,则只要对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进行如图4b所示的另一笔头旋转操作R2,便能够使该原子笔笔芯21自该原子笔笔头构件2的前端收回,而有效避免误触。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100中,该钢笔上墨部14可为一吸墨式墨水芯,或者该钢笔上墨部14a可为传统的一卡水式墨水芯。吸墨式墨水芯(该钢笔上墨部14)能够利用本身的活塞来吸墨以补充墨水,其除了直接自本身的墨水口吸入墨水之外,亦可以在安装到该钢笔笔头构件1后自该钢笔笔尖部11吸入墨水,又或是能够作为卡水式墨水芯使用而自外部注入墨水。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100中,该钢笔上墨部14于安装在该两用笔100中时,该钢笔上墨部14的一部分为该笔杆构件3所围覆。通过此一结构,该钢笔上墨部14能够利用到不仅是该钢笔握位部12,亦包括该笔杆构件3内部的空间,而能够设计为更大的尺寸,以储存更大量的墨水。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100中,该笔杆连接部13为一螺纹连接部,该钢笔承接部31为一螺纹承接部,该钢笔笔头构件1与该笔杆构件3之间经由该螺纹连接部及该螺纹承接部而以螺合方式连接。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螺纹连接部为一外螺纹结构,该螺纹承接部为一内螺纹结构,该钢笔笔头构件1与该笔杆构件3通过外螺纹结构与内螺纹结构的螺合,而稳固地相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两用笔100中,该钢笔笔盖部15为一拔盖式的笔盖,在移开时比起旋盖式的笔盖更为方便、快速。此外,该钢笔笔头构件1还包括一钢笔笔夹部16,设置于该钢笔笔盖部15的外侧面,以能够夹持于衣物或是书本、纸张上,进一步使该两用笔100方便于携带、收纳。

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以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以及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只是这些修改仍应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