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218发布日期:2019-09-03 19: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砚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



背景技术:

在上书法课时,使用的毛笔在墨汁瓶里蘸墨的时候,因为手上的力度掌握不好,毛笔伸得太深了,蘸的墨汁多了,需要进行刮墨,但是容易刮得到处都是,不好清理,刮墨时还容易把笔尖刮歪;毛笔伸得太浅了,蘸的墨汁少了,还没写完一个字,墨汁没有了。使用砚台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好控制蘸墨的深浅,而且写几个字后,就需要将墨汁瓶里的墨汁倒入砚台,很不方便,还容易将墨汁瓶弄洒,墨汁会洒到课桌或者衣服上,不好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砚台本体,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活动式固定于墨仓内,所述墨仓内盛放墨汁,所述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下降取墨汁并上升至指定高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墨仓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供升降机构安装的条形槽,升降机构固定于条形槽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主动升降装置和辅助升降装置,所述主动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一侧条形槽内,辅助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另一侧条形槽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主动升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齿条,两齿条各啮合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与中间的螺杆啮合,所述螺杆嵌于条形槽内,且上、下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固定于墨仓壁内,两个齿轮通过第二轴承固定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砚台本体连接。

所述螺杆的上、下两端各套接一个第一轴承,所述螺杆的上端套于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且螺杆的上端设置卡条,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卡槽,卡条与卡槽相匹配,用于螺杆上端与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嵌于墨仓的侧壁内;所述螺杆的下端套于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中,螺杆的下端设置与上端相同的卡条,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与上方的第一轴承相同的卡槽,卡条与卡槽相匹配,用于螺杆下端与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固定;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凸条,墨仓的侧壁上第一轴承的安装位设置与凸条匹配的凹槽,用于第一轴承与墨仓侧壁的固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螺杆的顶部还连接一摇杆,摇杆的摇柄与螺杆的顶部连接,摇杆用于驱动螺杆旋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摇杆设置为折叠式摇杆,所述摇杆的摇柄与螺杆的顶部通过销轴连接,摇杆绕销轴转动,进行摇柄的折叠,所述摇杆的摇把通过销轴与摇柄连接,摇把绕销轴转动,进行摇把的折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墨仓的底部还设置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斜齿轮组与螺杆的底部连接,电动机通过斜齿轮组驱动螺杆旋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滚轮和水平撑杆,所述滚轮通过水平撑杆固定于砚台本体上,所述滚轮嵌于墨仓内壁的另一条形槽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砚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限高孔,所述限高孔距砚台本体内底的高度值为0.2cm至0.7c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墨仓还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扣于墨仓的上部,所述盖体拆卸式固定于墨仓的仓体上,或铰链连接于墨仓的一侧壁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墨仓的底部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由胶塞密封,所述胶塞通过绳链连接于墨仓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墨仓的底部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由阀门密封,所述阀门外置于墨仓外侧低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固定于墨仓内,实现了通过升降机构取墨仓内的墨汁的操作,避免使用者频繁向砚台本体内倾倒墨汁,尤其是初学的小朋友,容易造成墨汁瓶倾洒,不便清理;同时,能够保持砚台中的墨汁深度恒定,不需要人为控制蘸墨的深度,减少控制蘸墨深度的难度,使蘸墨更加的智能与节约,避免了墨汁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解决了蘸墨的问题,方便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升降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盖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墨仓、2.主动升降装置、3.砚台本体、4.摇杆、5.限高孔、6.盖体、21.齿条、22.齿轮、23.螺杆、2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砚台本体3,砚台本体3通过升降机构活动式固定于墨仓1内,所述墨仓1内盛放墨汁,所述砚台本体3通过升降机构下降取墨汁并上升至指定高度;所述墨仓1设置为方形盒体,且墨仓1采用轻质塑料制成。

所述墨仓1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供升降机构安装的条形槽,升降机构固定于条形槽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主动升降装置2和辅助升降装置,所述主动升降装置2嵌于墨仓1内侧壁一侧条形槽内,辅助升降装置嵌于墨仓1内侧壁另一侧条形槽内。

如图2所示,所述主动升降装置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齿条21、两齿条21各啮合一个齿轮22,两个齿轮22与中间的螺杆23啮合,所述螺杆23嵌于条形槽内,且上、下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固定于墨仓1壁内,两个齿轮22通过第二轴承24固定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砚台本体3连接;

所述螺杆23的上、下两端各套接一个第一轴承,所述螺杆23的上端套于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且螺杆23的上端设置卡条,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卡槽,卡条与卡槽相匹配,用于螺杆23上端与上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嵌于墨仓的侧壁内;所述螺杆23的下端套于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中,螺杆23的下端设置与上端相同的卡条,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与上方的第一轴承相同的卡槽,卡条与卡槽相匹配,用于螺杆23下端与下方的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固定;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凸条,墨仓的侧壁上第一轴承的安装位设置与凸条匹配的凹槽,用于第一轴承与墨仓侧壁的固定。

螺杆23转动带动啮合的两个齿轮22进行转动,在固定的齿条21作用下,齿轮22沿齿条21上下滚动,带动齿轮22内的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上的砚台本体3实现升降。

所述螺杆23的顶部还连接一摇杆4,摇杆4的摇柄与螺杆23的顶部连接,摇杆4用于驱动螺杆23旋转;通过摇动摇杆4,带动螺杆23旋转,驱动砚台本体3升降。

所述摇杆4设置为折叠式摇杆4,所述摇杆4的摇柄与螺杆23的顶部通过销轴连接,摇杆4绕销轴转动,进行摇柄的折叠,所述摇杆4的摇把通过销轴与摇柄连接,摇把绕销轴转动,进行摇把的折叠;进一步地,所述摇柄内开设仅摇把嵌入的容置槽,摇把折叠后嵌入容置槽内,需要再次使用时,将摇把拉出,旋转90度,与摇柄垂直;将摇杆4设置为折叠式,方便摇杆4的收纳,减小整个砚台的收纳体积;进一步地,所述摇杆4与螺杆23拆卸式连接,在收纳整个砚台时,可以将摇杆4取下,使整个砚台构成一个正方形的盒体方便收纳。

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滚轮和水平撑杆,所述滚轮通过水平撑杆固定于砚台本体3上,所述滚轮嵌于墨仓1内壁的另一条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上设置齿牙,与滚轮连接的条形槽内设置与滚轮相匹配的牙槽,滚轮在条槽内啮合升降,通过齿牙和牙槽的啮合,增加摩擦力,在砚台上升至指定位置时,通过摩擦力实现悬停。

如图3所示,所述砚台本体3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限高孔5,所述限高孔5距砚台本体3内底的高度值为0.2cm至0.7cm;在取墨完成后,多余的墨汁通过限高孔5流出,保证砚台本体3的墨汁液面处于恒定的高度。

如图4所示,所述墨仓1还设置盖体6,所述盖体6扣于墨仓1的上部,所述盖体6拆卸式固定于墨仓1的仓体上,或铰链连接于墨仓1的一侧壁上。

使用时,顺时针转动摇杆4,螺杆23带动齿轮22向下移动,齿轮22同步带动砚台本体3向下移动到墨汁液面下,开始取墨,逆时针转动把手,螺杆23带动齿轮22向上移动,齿轮22同步带动砚台本体3向上移动,当砚台本体3底部高于墨汁液面时,限高孔5将多余墨汁排除,使砚台本体3内墨汁深度恒定。当砚台本体3上升至合适高度时,停止转动摇杆4,齿条21、螺杆23与齿轮22之间静摩擦力固定住齿轮22,使砚台本体3保持高度,合适的墨汁深度和恰当高度的砚台本体3,适合蘸墨汁,不会导致蘸墨墨量过多或者溢出,结束使用时可以盖上盖体6,防止蒸发和溅射,由于砚台本体3墨汁深度可通过限高孔5的高度保持恒定,使蘸墨更加智能与节约,避免浪费。

所述墨仓1的底部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由胶塞密封,所述胶塞通过绳链连接于墨仓1上;通过设置导流孔,在完成整个书写之后,通过导流孔将剩下的墨汁全部回收至墨汁瓶,以备下次使用,减少墨汁的浪费;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位于墨仓1底面的最低端,便于墨汁的流尽。

实施例二,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砚台本体,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活动式固定于墨仓内,所述墨仓内盛放墨汁,所述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下降取墨汁并上升至指定高度;所述墨仓设置为方形盒体,且墨仓采用轻质塑料制成。

所述墨仓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供升降机构安装的条形槽,升降机构固定于条形槽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主动升降装置和辅助升降装置,所述主动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一侧条形槽内,辅助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另一侧条形槽内。

所述主动升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齿条、两齿条各啮合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与中间的螺杆啮合,所述螺杆嵌于条形槽内,且上、下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固定于墨仓壁内,两个齿轮通过第二轴承固定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砚台本体连接;螺杆转动带动啮合的两个齿轮进行转动,在固定的齿条作用下,齿轮沿齿条上下滚动,带动齿轮内的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杆上的砚台本体实现升降。

所述墨仓的底部设置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斜齿轮组与螺杆的底部连接,电动机通过斜齿轮组驱动螺杆旋转;所述斜齿轮组中的一个斜齿轮固定于螺杆的底端,斜齿轮组中的另一个斜齿轮固定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墨仓的底部开设空腔,所述电动机及斜齿轮组均固定于空腔内,所述空腔内还设置一电池,电池通过三挡开关与电机串联,三挡开关固定于墨仓的外壁上,三挡开关分别为升挡、关挡、降挡,分别实现电动机的正转、停止、反转,进而实现砚台本体的上升、停止和下降;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可更换电池或可充电锂电池。

所述辅助升降装置包括滚轮和水平撑杆,所述滚轮通过水平撑杆固定于砚台本体上,所述滚轮嵌于墨仓内壁的另一条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上设置齿牙,与滚轮连接的条形槽内设置与滚轮相匹配的牙槽,滚轮在条形槽内啮合升降,通过齿牙和牙槽的啮合,增加摩擦力,在砚台上升至指定位置时,通过摩擦力实现悬停。

所述砚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限高孔,所述限高孔距砚台本体内底的高度值为0.2cm至0.7cm;在取墨完成后,多余的墨汁通过限高孔流出,保证墨汁的液位处于恒定的高度。

所述墨仓还设置盖体,所述盖体扣于墨仓的上部,所述盖体拆卸式固定于墨仓的仓体上,或铰链连接于墨仓的一侧壁上。

所述墨仓的底部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由胶塞密封,所述胶塞通过绳链连接于墨仓上;通过设置导流孔,在完成整个书写之后,通过导流孔将剩下的墨汁全部回收至墨汁瓶,以备下次使用,减少墨汁的浪费。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砚台本体的内底面由弹性膜片构成,弹性膜片的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墨仓底部的空腔内还设置单片机,电池、电动机、压力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连接杆设置为中空,压力传感器的导线通过中空的连接杆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单片机、压力传感器及电动机的型号及相互之间连接关系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不再过多赘述;当使用者在砚台本体上蘸墨后,装满墨的砚台重量会下降,当低于设定值时,通过砚台本体底部的弹性膜片及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变化,将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接收信号,延迟2-5秒钟,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动机,电动机反转带动螺杆转动下降取墨,然后电动机正转,带动螺杆转动,将取满墨的砚台升起,供使用都使用,维持砚台为满墨的状态;单片机接收信号时,延迟2-5秒钟,预留充分的时间,供使用者蘸墨。

实施例四,与以上实施例均不同之处在于,取消辅助升降装置及辅助升降装置所述在的条形槽,仅通过主动升降装置实现砚台本体的升降,所述砚台本体采用轻质塑料制成。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呈圆弧分布的限高孔,限高孔距砚台本体内底的高度值为0.2cm至0.7cm,用俄罗斯转盘式单孔阀门与限高孔重叠并密封之间空间,当俄罗斯转盘式单孔阀门的单孔和某一个限高孔重合时,该限高孔决定砚台墨汁深度。实现砚台本体里的墨汁深度的快速调节。

实施例六,一种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砚台本体、砚台本体固定于墨仓内,且与墨仓内的墨汁液面相距一定高度,所述墨仓内设置泵体,泵体固定于墨仓的底部,泵体用于抽取墨汁上扬至砚台本体内。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弯杆,通过将连接杆设置为弯杆,使砚台本体3的水平面低于齿轮22所在的水平面,且主动升降装置在弯杆垂直臂高度以下的条形槽采用密封设置,在砚台本体3取墨过程中,墨汁不会进入主动升降装置。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墨仓的底部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由阀门密封,阀门与导流孔之间由软管连接,外加一个底座增加稳定性,阀门安置于底座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