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295发布日期:2019-09-20 21: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国内液晶面板厂商犹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液晶面板市场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除了要求产品质量优良,还对产品的价格尤为关注,其中较低的价格对争夺订单起着的重要作用。而我司在开发设计产品时就要在元器件选型,芯片方案选择上严格管控成本。目前大多数32寸及以下的T-CON、C-BOARD产品中P-GAMMA和PWM芯片都已经开始选用二合一芯片方案,因为成本低、还可以省去原来两种芯片都需要的NVM非易失性存储,所以现在的二合一芯片不需要烧录CODE程序,PCBA通电时T-CON主芯片就会给二合一芯片发送I2C字节命令来设置二合一芯片中的各寄存器值,每次断电重新通电时都会再设置一遍寄存器值,以此来达到需要的GAMMA和PWM各种电压输出,从而保证了系统通信更安全。

目前,传统的T-CON板产品从输入端子I2C是直接将板子内多个I2C芯片相连,P-GAMMA电路+T-con电路+PWM电路直接并联在起来,因为新的方案设计,每次PCBA重新通电时都会再设置一遍二合一芯片的寄存器值,也就是说I2C总线上会有大量的地址数据,可能会与整个系统上其它芯片的地址冲突和被误修改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关断I2C总线的切换电路,T-CON板内部通信时不对整个I2C系统上的总线干扰,解决被误修改的隐患,因为一旦被误修改电视机可能会出现画面异常或开机黑屏问题,容易导致客户投诉或被退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能够实现T-CON板和插接端子之间的导通和隔断,从而可以避免T-CON板内部通信时不对整个系统上的总线产生干扰,避免出现T-CON板的内部芯片被误修改的情况,同时防止电视机出现画面异常或开机黑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包括:插接端子、切换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切换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插接端子电连接,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或关闭,且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电连接T-CON板上的各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包括寄存器IC3、上拉电阻R60和MOS管Q1,所述上拉电阻R60的第一端与所述寄存器IC3的VCC管脚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6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OS管Q1的D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G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WP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MOS管Q3和MOS管Q4,所述MOS管Q3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D极与所述MOS管Q4的D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4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4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电阻R81,所述电阻R8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3的S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4的S极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MOS管Q5和MOS管Q6,所述MOS管Q5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5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5的D极与所述MOS管Q6的D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6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6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电阻R80,所述电阻R80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5的S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80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6的S极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与切换电路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防静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插接端子、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单元为防静电管DT1,所述防静电管DT1的1脚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管DT1的4脚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流电阻R4和限流电阻R5,所述限流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静电管DT1的1脚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

所述限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静电管DT1的4脚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一种具有隔离与切换电路的T-CON板,包括以上任意一项的所述隔离与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通过设置切换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可以实现T-CON板和插接端子之间的导通和隔断,从而可以避免T-CON板内部通信时不对整个系统上的总线产生干扰,避免出现T-CON板的内部芯片被误修改的情况,同时防止电视机出现画面异常或开机黑屏问题。并且,从外部主板过来的总线先经过该隔离与切换电路进行使能接通,同时,插接端子上的WP1为使能脚拉低时,隔离与切换电路才会导通,接通之后外部主板再与T-CON板中的各个芯片进行通信,通信完成后再将插接端子的WP1管脚拉高,此时隔离与切换电路不导通,T-CON板与外部主板上的总线隔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隔离与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隔离与切换电路的T-CON板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可以理解,传统的T-CON板每次PCBA重新通电T-CON主芯片都会从EEPROM读取配置信息数据来设置二合一芯片ST7611RKCA的寄存器值,也就是说I2C总线上会有大量的地址数据,可能会与整个系统上其它芯片的地址冲突和被误修改的风险,即传统的T-CON板具有如下的问题:1、T-CON板与EEPROM在900KHZ高速通信时,整个总线上有大量的地址字节和数据,容易误修改其它芯片寄存器值;2、总线上有大量的地址字节数据,容易与其它芯片地址冲突,造成画面异常或开机黑屏问题。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包括:插接端子、切换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切换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插接端子电连接,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或关闭,且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还用于电连接T-CON板上的各芯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插接端子为LVD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数据线SDA的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时钟线SCL的开关。

请参阅图1,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包括寄存器IC3、上拉电阻R60和MOS管Q1,所述上拉电阻R60的第一端与所述寄存器IC3的VCC管脚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6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OS管Q1的D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G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WP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接地。

所述插接端子的WP1经过电阻R3连接到MOS管Q1的G极,工作时,此WP1引脚需要接低电平,让MOS管Q1的D极与寄存器IC3的VCC管脚电连接后,使得MOS管Q1的D极变为高电平,从而使得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的G极都为高电平,即为寄存器IC3的VCC管脚输出的3.3V电压左右,使得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导通,所以从插接端子输入的SCL1管脚和SDA1管脚可以经过此切换电路连接到T-CON板中的各I2C接口的芯片。

所述插接端子的WP1引脚接高电平,使得MOS管Q1的G极变为高电平,使得MOS管Q1被导通,而MOS管Q1的D极被其S极拉低,MOS管Q1的D极变为低电平,从而使得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的G极都为低电平,即为0电压,使得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内部截止,所以从插接端子输入的SCL1管脚和SDA1管脚全部隔断与T-CON板中的各I2C接口芯片连接,实现隔离的作用。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MOS管Q3和MOS管Q4,所述MOS管Q3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D极与所述MOS管Q4的D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4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4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电阻R81,所述电阻R8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3的S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4的S极电连接。

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MOS管Q5和MOS管Q6,所述MOS管Q5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5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所述MOS管Q5的D极与所述MOS管Q6的D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6的G极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电压控制端电连接,所述MOS管Q6的S极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电阻R80,所述电阻R80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5的S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80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6的S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离与切换电路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防静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插接端子、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1,所述防静电单元为防静电管DT1,所述防静电管DT1的1脚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所述防静电管DT1的4脚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请参阅图1,隔离与切换电路还包括限流电阻R4和限流电阻R5,所述限流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静电管DT1的1脚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CL1管脚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静电管DT1的4脚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端子的SDA1管脚电连接。

请参阅图2,一种具有隔离与切换电路的T-CON板包括以上任意一项的所述隔离与切换电路。具有隔离与切换电路的T-CON板还包括存储模块、主芯片、芯片模块、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所述主芯片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所述芯片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隔离与切换电路还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芯片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隔离与切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T-CON板,通过设置切换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可以实现T-CON板和插接端子之间的导通和隔断,从而可以避免T-CON板内部通信时不对整个系统上的总线产生干扰,避免出现T-CON板的内部芯片被误修改的情况,同时防止电视机出现画面异常或开机黑屏问题。并且,从外部主板过来的总线先经过该隔离与切换电路进行使能接通,同时,插接端子上的WP1为使能脚拉低时,隔离与切换电路才会导通,接通之后外部主板再与T-CON板中的各个芯片进行通信,通信完成后再将插接端子的WP1管脚拉高,此时隔离与切换电路不导通,T-CON板与外部主板上的总线隔断。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