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习字格及习字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819发布日期:2019-10-15 17:38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习字格及习字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汉字练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习字格及习字用具。



背景技术:

传统书法习字格都是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中宫格等,每一本习字本都是同一规格的习字格。因此初学者大都只能在一种格子里练字,也渐渐适应了在有参考线的习字格中写字,一脱离原来的格子,少了方格中的参考线,在空白的方格内书写时,经常出现字体结构松散,甚至字体在空格子中忽上忽下,找不准中心等情况。

因此,在习字过程中,减轻对参考线的依赖,甚至脱离参考线也能写好汉字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习字格及习字用具,能帮助学员脱离参考线也能写好汉字。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习字格,包括若干沿纵向或横向排列的习字方格,所述方格内设有用于辅助书写、确定笔画位置的参考线,在其中一排列方向上,方格内参考线的数量、长度、宽度或色彩明度依次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始习字以参考线辅助记忆字体结构和笔画位置,当临摹次数越来越多后,记忆也逐渐加深并在短期内形成肌肉记忆,与此同时参考线的数量、长度、宽度或色彩明度依次减小,习字者在书写过程中,参考线的起到的辅助作用也逐渐降低,让习字者能逐渐适用没有参考线的方格,最终没有参考线也能将汉字写工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参考线包括上横中线,横中线、下横中线、左竖中线、竖中线或/和右竖中线;所述横中线和竖中线相交并连同方格形成田字格;所述上横中线和下横中线与横中线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横中线的两侧,所述左竖中线和右竖中线与竖中线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竖中线的两侧;上横中线、下横中线和左竖中线、右竖中线的端部分别相交形成“井”字。

相比于田字格、米字格,本方案使用六条参考线形成的方格,即六线格,在方格内形成的内方格和内方格边角外延的边线,汉字主体书写在内方格中,外延的边线用作起笔、收笔的位置参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上横中线和下横中线分别位于竖中线的四等分点上;所述左竖中线和右竖中线为别位于横中线的四等分点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上横中线、下横中线、左竖中线和右竖中线的长度相等;所述上横中线、下横中线和左竖中线、右竖中线的相交点分别位于六等分点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同一横向排列的方格内,方格内参考线的数量依次为六、二和零;六条中线参考线形成六线格,两条中线参考线形成田字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习字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难度逐步增加,避免了习字过程中直接脱离参考线就不会把字写工整的尴尬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六线格的参考线比田字格的参考线粗或者六线格的参考线比田字格的参考线颜色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参考线粗细或颜色深浅的差异替代数量逐渐减少的方案,同样能达到逐步增加习字难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习字用具,该习字用具使用了上述的习字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习字用具包括光源、透光板和反光板;所述透光板上端面为磨砂面,其上依次印有若干的六线格、田字格和方格;所述光源设置在透光板的侧壁上且光源最接近六线格,反光板设有四块且分别贴合于透光板的底面及三个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光板上放上练习纸,光源透过透光板照射到练习纸上,透光板上印刷的线格和范字阻挡光线通过,便在练习纸上留下投影,方便习字者反复练习;另一方便,离光源越近投影越清晰,因此从左往右书写时,网格的投影越来越模糊,进而增加了练习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始习字以参考线辅助记忆字体结构和笔画位置,当临摹次数越来越多后,记忆也逐渐加深并在短期内形成肌肉记忆,与此同时参考线的数量、长度、宽度或色彩明度依次减小,习字者在书写过程中,参考线的起到的辅助作用也逐渐降低,让习字者能逐渐适用没有参考线的方格,最终没有参考线也能写好汉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六线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中:1、参考线;11、上横中线;12、横中线;13、下横中线;21、左竖中线;22、竖中线;23、右竖中线;3、光源;4、透光板;5、反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习字帖,该习字帖中的习字格包括若干沿横向排列(还可以纵向排列)的习字方格。方格内设有用于辅助书写、确定笔画位置的参考线1。在其中一排列方向上,方格内参考线1的数量依次减小以达到逐渐增加习字难度的效果,帮助习字者适应在参考线1逐步减少的过程中进行书写,最终能够彻底离开参考线1的辅助,在没有参考线1的方格内将汉字写工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逐步减小参考线1长度、宽度(化繁为简)或色彩明度(减少习字者在参考线1上的关注度)以及它们的组合,来逐步减少参考线1在习字过程中的参与度,进而提高书写难度,最终也能达到不借助参考线1把汉字写工整的效果。

在同一横向排列的方格内,方格内参考线1的数量依次为六、二和零。六条中线参考线1形成六线格,两条中线参考线1形成田字格,参考线1数量为零即普通的方格。

参考线1有六种,包括上横中线11,横中线12、下横中线13、左竖中线21、竖中线22和右竖中线23。横中线12和竖中线22相交并连同方格形成田字格。上横中线11和下横中线13与横中线12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横中线12的两侧,左竖中线21和右竖中线23与竖中线22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竖中线22的两侧。上横中线11、下横中线13和左竖中线21、右竖中线23的端部分别相交形成“井”字。

上横中线11和下横中线13分别位于竖中线22的四等分点上;左竖中线21和右竖中线23为别位于横中线12的四等分点上。上横中线11、下横中线13、左竖中线21和右竖中线23的长度相等。上横中线11、下横中线13和左竖中线21、右竖中线23的相交点分别位于六等分点上。

实施例2:如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习字用具,包括光源3、透光板4和反光板5。透光板4上端面为磨砂面,其上依次印有若干的六线格、田字格和方格(参考实施例1中的习字格);光源3设置在透光板4的侧壁上且光源3最接近六线格,反光板5设有四块且分别贴合于透光板4的底面及三个侧面。本实施例中,光源3采用贴片式LED,反光板5呈T字状且一体成型,反光板5弯折后粘接或直接通过外置的方框压合在透光板4侧面和底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