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4872发布日期:2019-05-22 03:0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具有功耗低、轻便、亮度高、视野宽和反应快等特点,此外,oled器件最为引入注目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功能,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穿戴式电子设备、车载电子设备等诸多领域中。

柔性显示器件通常采用易于实现柔性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而柔性oled器件正在被大量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中。柔性oled器件一般采用柔性的聚合物基板作为载体,通过沉积透明阳极、金属阴极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两层以上有机发光层构成。所述有机发光层一般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

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设有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向显示面板的背面弯曲,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边界宽度,进而提升屏占比。然而,所述显示面板在其承载基板剥离之后,由于柔性线路板重量大于显示面板的重量,人员拿取过程中,易造成弯折区受到应力下拉影响,使得无机膜断裂甚至分布于弯折区的走线断裂,从而导致信号无法传输、无显示等多种不良。

目前显示面板弯折区走线断裂改善的方法较少,目前主要是从产品设计面进行弯折区走线结构进行变更。设计变更的周期比较长,需要长时间验证确认变更结果,且最终弯折次数仍然会是一个有限值,制程中的因素变动随时会对弯折区有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其弯折部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以及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硬质支撑片,所述硬质支撑片还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或柔性电路板,所述弯折部设置有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的走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具有分置于所述硬质支撑片两端的第一软质连接部和第二软质连接部,所述硬质支撑片通过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软质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或柔性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面板与整个第一软质连接部连接并与部分的所述硬质支撑片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支撑片覆盖所述弯折部的所有走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支撑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任意两个硬质支撑片不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支撑片与所述显示面板、弯折部或柔性电路板为粘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及偏光层,所述偏光层包括偏光片及覆盖于所述偏光片的偏光片保护膜,所述硬质支撑片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偏光片保护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支撑片的材料为硬性塑料材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显示面板及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一端的弯折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提供一硬质支撑片,所述硬质支撑片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硬质支撑片还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或柔性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将所述硬质支撑片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弯折部或柔性电路板之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贴合盖板;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

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或弯折部之间的连接以移除所述硬质支撑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柔性显示装置通过在弯折部设置硬质支撑片,利用所述硬质支撑片对所述弯折部进行支撑与保护,避免柔性显示装置制备过程中,弯折部被多次弯折而导致弯折部内走线弯折断裂,保护柔性显示装置的质量。从而可对所述显示面板及弯折部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柔性显示装置在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未连接硬质支撑片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柔性显示装置在连接硬质支撑片后且未弯折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柔性显示装置撕除偏光片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展示了本发明柔性显示装置的多个实施例及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下对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200、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和柔性电路板200的弯折部300、以及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硬质支撑片400,所述硬质支撑片400还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从而对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所述弯折部300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和保护作用,防止所述弯折部300在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在转移的过程中产生弯折现象而造成弯折部300的走线断裂。

具体地,请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一端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00,另一端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一端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00,另一端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300。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具有分置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两端的第一软质连接部501和第二软质连接部502,所述硬质支撑片400通过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通过所述第二软质连接部502连接所述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软质连接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硬质支撑片对显示面板或柔性电路板产生划痕或破坏。

如图5所述,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与整个第一软质连接部501连接并与部分的所述硬质支撑片400接触,从而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0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之间连接时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被硬质支撑片划伤的风险。

所述硬质支撑片400覆盖所述弯折部300的所有走线,以对所述弯折部300的所有走线提供支撑及保护,避免由于弯折导致弯折部300的走线弯折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支撑片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任意两个硬质支撑片400不平行;优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交叉设置,以对所述弯折部300的不同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又节约了材料,避免了浪费。具体来讲,每一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为条状结构,多个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共同对所述弯折部300进行支撑和保护,进而避免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必要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为粘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硬质支撑片400通过位于其一端的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相粘连、通过位于其另一端的所述第二软质连接部502与所述弯折部300或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相粘连,如此以便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简单、快速的连接及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材料为硬性塑料材质,例如可以是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料等,以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来对所述弯折部30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本发明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层2及偏光层5,所述偏光层5包括偏光片51及覆盖于所述偏光片51的偏光片保护膜52,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偏光片保护膜52,以在撕除偏光片保护膜52的同时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偏光片保护膜52之间的连接,可谓一举多得。

具体地,请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阵列基板1、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1上表面的所述发光层2、对所述有机发光层2进行封装的薄膜封装层3、触控层4、所述偏光层5及覆盖于所述偏光层5的盖板6;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2为有机发光层。

请参图3所示,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阵列基板1为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包括承载基板12、形成于承载基板12的柔性衬底13、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底13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4、设置于所述tft阵列层14上的平坦化层15和阳极层16以及像素定义层17等功能膜层。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衬底13可以为聚酰亚胺基板(polyimide,pi基板)、聚酰胺基板、聚碳酸酯基板、聚醚砜基板等有机聚合物基板,所述柔性衬底13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为柔性衬底13远离tft阵列层14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正面为与所述背面相对的一侧。

本发明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显示面板100及柔性电路板2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一端的弯折部30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连接;

步骤s20:提供一硬质支撑片400,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所述硬质支撑片400还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300。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之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

步骤s4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正面贴合所述盖板6;

步骤s50:将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面;

步骤s60: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或弯折部300之间的连接以移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

其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放置在所述弯折部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及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连接部位并将其覆盖,且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和所述第二软质连接部502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及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可分离地连接,如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对剥离了所述承载基板12的所述显示面板10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在柔性显示装置的后续转移过程中,可减少弯折部300的被弯折次数。

具体地,在步骤s10中,提供一显示面板100具体可包括:

步骤s11:提供阵列基板1;

步骤s12:在所述阵列基板1上蒸镀形成所述发光层2;

步骤s13:对所述发光层2进行薄膜封装以形成所述薄膜封装层3;

步骤s14:在所述薄膜封装层3远离柔性衬底13的一侧依次制作触控层4及偏光层5。

所述薄膜封装层3覆盖于所述发光层2上,以阻隔水氧侵入所述发光层2;所述触控层4用以实现柔性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所述偏光片5用于减少外部入射光线的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封装层3可以是一层或多层结构,可以是有机膜层或无机膜层,亦可是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的叠层结构。例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薄膜封装层3可包括两层无机膜层及一层位于两层无机膜层之间的有机膜层。

另外,所述触控层4与薄膜封装层3之间、触控层4与偏光层5之间以及偏光层5与盖板6之间可通过包括透明光学胶(oca)在内的各类胶材粘合在一起。

请参图4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所述硬质支撑片400还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具体包括:

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正面覆盖于所述弯折部30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与整个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连接并与部分的所述硬质支撑片400接触。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延伸超出所述弯折部300并使其超出的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及柔性电路板200接触。

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靠近所述弯折部300设置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连接于所述偏光片保护膜52。

另外,在步骤s30中,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具体可包括:

当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之间为粘性连接时,将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自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上撕除即可将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解除;当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之间为真空吸附或者其他连接方式时,可采用施加外力等方式将将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解除。

请参图6所示,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正面贴合盖板6之前,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自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第二端撕除所述偏光片保护膜52(如图6所示方向),以解除所述硬质支撑片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

步骤s40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正面贴合盖板6具体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100撕除所述偏光片保护膜52的一侧面贴合所述盖板6,所述盖板6可对所述柔性显示装置整体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100撕除偏光片保护膜52并贴合所述盖板6之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翻折后继续覆盖所述盖板6以使所述第一软质连接部501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端;从而再次对位于所述连接部位的弯折部300进行支撑与保护,从而全程实现对弯折部300支撑和保护,有效减少所述弯折部300的弯折次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为一体式结构,其由硬性材质形成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由软性材质制作形成所述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

在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与所述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通过二次成型而成,在将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及所述弯折部300或柔性电路板200连接之前,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将粘接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

具体地,所述粘接层通过涂布或贴附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两端,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第二软质连接部501、502具有一定的粘性。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任意两个硬质支撑片400不平行;优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硬质支撑片400交叉设置,以对所述弯折部300的不同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具体来讲,每一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可为条状结构,多个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共同对所述弯折部300进行支撑和保护,进而避免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必要弯折。

另外,请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将设置于所述弯折部300的芯片(未图示)进行封装的覆晶薄膜600,于所述硬质支撑片4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将所述弯折部300及覆晶薄膜600全部覆盖。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形成,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板100与柔性电路板200绑定后将其承载基板12剥离,并在所述弯折部300对应部位设置硬质支撑片400,利用所述硬质支撑片400对所述弯折部300进行支撑与保护,从而防止所述弯折部300在弯曲时受到较大的应力,避免所述弯折部300的走线弯折断裂,从而可对所述显示面板100及弯折部300进行有效保护。

另外,在所述盖板6贴合完成后,将硬质支撑片400朝向靠近所述盖板6的方向翻折,直至重新覆盖于所述弯折部300,以再次对所述弯折部300进行支撑与保护,从而全程实现对弯折部300的支撑和保护,有效减少所述弯折部300的被弯折次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