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8042发布日期:2020-04-03 18: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伪印刷物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防伪标签的意义是品牌性用户保护自己品牌的方案和有效手段,但是选择防伪技术也是我们目前一大难题,一般用户在选择防伪技术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因为首先我们对防伪技术没有深入的了解,只知道他是不可复制、产品的身份证,但是居民身份证是统一的,防伪技术是要量身打造的。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88758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检测鉴定注册商标的商品真品的防伪标签,在商品上安装着能够检测出完整二维码防伪信息的印有不完整二维码图像的防伪标签,以膜或涂层覆盖着二维码图像,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揭开膜或刮开涂层、用手机或微信扫描防伪标签检测鉴定商品真伪。这种标签大致包括装有承载有防伪信息的二维码图像层和揭开膜层,而通常情况下,产品的印刷内容是印刷在揭开膜层上的,当购买者鉴别产品真伪时,需要将揭开膜层撕下,此时印刷在揭开膜层也随之被抛弃,存在印刷内容的存在周期较短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及其加工工艺,其具有延长了印刷内容在防伪印刷物表面存续的时间进而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包括底层以及印刷在底层上的防伪层,所述底层背离防伪层的一侧设有第一粘层,所述防伪层背离底层的一侧粘接有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上开设有用于识别防伪层内的防伪纤维的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印刷有印刷内容的印刷层粘接固定在底层上,当购买者需要通过扫描防伪纤维和印刷在印刷层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识别时,可以直接通过通槽获得防伪纤维的分布情况,这样设置,无需对印刷层进行揭开抛弃,从而延长了印刷内容在防伪印刷物表面存续的时间,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刷层背离防伪层的一侧固设有透明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将通槽的槽口遮挡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的设置,位于通槽底部的防伪层起到了隔离和保护的作用,减少了防伪纤维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发生脱落现象的可能,同时保护层为透明状,也不会影响购买者看到防伪纤维在底层上的分布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层背离印刷层的一侧设有用于将通槽的槽口遮挡住的刮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刮层的设置,将保护层的表面覆盖住,减少了伪造者直接透过保护层获得防伪纤维的分布情况以及形状后进行伪造的可能,同时刮层为一次性使用,一旦伪造者将刮层刮开则难以将伪印刷物复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伪印刷物的防伪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层是由透明膜制成的保护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膜的设置,有利于购买者对伪印刷物的进行鉴定真伪时透过透明膜清楚地看到防伪纤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粘层、底层以及印刷层的外周缘共同粘接有包边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边胶层将第一粘层、底层以及印刷层的外周缘包裹住,减少了生产者在将伪印刷物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粘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时对第一粘层、底层以及印刷层的外周缘造成损坏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边胶层靠近第一粘层且背离底层的一侧固设有横截面为l型的连接条,l型的所述连接条分为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连接条的竖直部通过胶水粘接在包边胶层背离底层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通过拉动连接条将伪印刷物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降低了生产者将伪印刷物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条的水平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粘层相对应,且所述连接条的朝向第一粘层的一侧设有第二粘层,且所述第二粘层与第一粘层背离底层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相齐平,所述第二粘层背离连接条的一侧粘附有第一离型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生产者将伪印刷物粘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时,生产者再将第一离型纸从第二粘层上揭下,并将第二粘层粘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这样设置,增大了伪造者通过连接条将伪印刷物从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揭下后转移粘接在伪造品上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离型纸与第二粘层的平面面积相同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且所述第一离型纸的边缘一体连接有拉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舌的设置,便于操作者快速的将第一离型纸从第二粘层上揭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印刷纤维:在底层(纸类或者膜类材料)上印刷上带有防伪纤维的防伪层,防伪纤维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在防伪层上,得到第一加工产品;

s2、复合印刷层:通过涂胶机对底层以及防伪纤维的表面涂上一层胶水,接着将用于印刷印刷内容且非透明的印刷层对应粘附在底层上,得到第二加工产品;

s3、切割开槽:通过开口机对第二加工产品上的印刷层进行开槽,使得印刷层上同时开设出一排通槽,相邻两个通槽之间的间距相同,通槽的槽口与部分防伪纤维相对应,接着再通过涂胶机对底层背离印刷层的一侧进行涂胶,并复合上第二离型纸,再通过开口机对第二加工产品进行裁切,得到第三加工产品,每个第三加工产品上均有一个通槽;

s4、印刷:通过印刷机对第三产品进行定位印刷,使得印刷内容印刷在印刷层背离底层的一侧,并通过喷码设备对印刷层背离底层的一侧进行定位喷码,在印刷层上形成识别码,得到第四加工产品,然后对识别码以及位于通槽内周的防伪纤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上传并录入防伪数据库内;

s5、添加保护层:将透明的聚乙烯板粘附在印刷层背离底层纸板的一侧,聚乙烯板将通槽的槽口完全覆盖住形成一层保护层,接着在保护层的表面印刷一层不透明的刮层,得到第五加工产品;

s6、包边:在第一粘层、底层以及印刷层的外周缘同时涂刷上胶水,胶水凝固形成包边胶层,包边胶层将第一粘层、底层以及印刷层的外周缘包裹住,然后将粘附有第二粘层和第一离型纸的l型的连接条通过胶水粘接在包边胶层背离底层的一侧,并使得第二粘层与第一粘层背离底层的一侧保持齐平,从而得到伪印刷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依次通过印刷纤维、复合印刷层、切割开槽、印刷、添加保护层、包边这六个工艺步骤生产加工出伪印刷物,并且通槽的开设位置与防伪层上防伪纤维的分布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对应,防伪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是在通槽开设完成后进行,具有随机性,这样设置,增大了伪造者对伪印刷物进行冒充伪造的难度,从而增强了伪印刷物的防伪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产品进行真伪鉴定时,购买者通过通槽即可获得伪印刷物条的形状及分布情况,无需将印刷层从底层上揭下抛弃掉,从而使得印刷内容继续存续在印刷层上,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增设连接条以及第二粘层和第一离型纸,便于操作者将伪印刷物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后并粘接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的外侧,再将第一离型纸从第二粘层上揭下,将连接条通过第二粘层粘接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的外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伪印刷物稳定粘贴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第一粘层、底层、防伪层以及印刷层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伪印刷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伪印刷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用于体现伪印刷物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粘层;2、底层;3、防伪层;4、印刷层;41、通槽;42、保护层;421、刮层;5、包边胶层;51、连接条;511、第二粘层;512、第一离型纸;5121、拉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包括底层2以及印刷在底层2上的防伪层3,防伪层3由多个形状不规则且呈不规则形状分布的防伪纤维构成,防伪层3呈条形分布在底层2上,底层2背离防伪层3的一侧粘接有由胶水制成的第一粘层1,防伪层3背离底层2的一侧粘接有一层不透明的印刷层4,印刷层4上开设有通槽41,通槽41的开设位置与防伪层3的位置对应,通槽41槽口的面积小于防伪层3的面积,可以通过通槽41看到部分防伪纤维,印刷层4背离底层2的一侧印刷有和品牌标识相关的印刷内容以及识别码。

参照图1和图2,生产时,生产者通过通槽41的槽口对防伪纤维以及印刷层4表面的识别码进行拍照,并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上传并录入到防伪数据库内。对产品真伪进行鉴定时,购买者使用手机通过通槽41对伪印刷物上的防伪纤维以及印刷层4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手机自动跳转到防伪数据库的界面,若防伪数据库中没有与其相匹配的图片信息,则代表该产品为仿造品;反之,则为正品。这样设置,使得购买者在鉴别产品真伪时将印刷层4从底层2上揭下并连同印刷内容抛弃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与实施例1不同是,印刷层4背离防伪层3的一侧粘接有一层透明的保护层42(图5),保护层42将通槽41的槽口遮挡住,保护层42选用透明膜制成,保护层42背离印刷层4的一侧印刷有一层银色的刮层421。当购买者需要对防伪纤维进行扫描鉴定时,购买者可以先将刮层421刮除,然后透过透明膜看到防伪纤维。

参照图4和图6,第一粘层1、底层2以及印刷层4的外周缘共同粘接有一层包边胶层5,包边胶层5将第一粘层1、底层2以及印刷层4的外周缘包裹住。包边胶层5靠近第一粘层1且背离底层2的一侧设有连接条51,连接条51由纸质材料制成。连接条51的横截面呈l型,l型的连接条51分为竖直部和水平部,连接条51的竖直部与包边胶层5背离底层2的一侧相贴合并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参照图4和图6,连接条51的水平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粘层1相对应,且连接条51的朝向第一粘层1的一侧粘接有一层第二粘层511,且第二粘层511与第一粘层1在水平方向上相齐平,第二粘层511背离连接条51的一侧粘附有一层第一离型纸512,第一离型纸512与第二粘层511的平面面积相同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且第一离型纸512的边缘一体连接有拉舌5121,拉舌5121为从第一离型纸512上延伸出来的条形的离型纸。

参照图4和图6,操作时,操作者拉动连接条51,使得连接条51连带着伪印刷物整体快速地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来,并将第一粘层1粘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接着操作者将第一离型纸512从第二粘层511上揭下,并通过第二粘层511使得连接条51的水平部也粘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减少了伪造者通过拉动连接条51将伪印刷物从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的外侧揭下进行转移并用到伪造品上的可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上述伪印刷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印刷纤维:在底层2(纸类或者膜类材料)上印刷上带有防伪纤维的防伪层3,防伪纤维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在防伪层3上,得到第一加工产品;

s2、复合印刷层4:通过涂胶机对底层2以及防伪纤维的表面涂上一层胶水,接着将用于印刷印刷内容且非透明的印刷层4对应粘附在底层2上,得到第二加工产品;

s3、切割开槽:通过开口机对第二加工产品上的印刷层4进行开槽,使得印刷层4上同时开设出一排通槽41,相邻两个通槽41之间的间距相同,通槽41的槽口与部分防伪纤维相对应,接着再通过涂胶机对底层2背离印刷层4的一侧进行涂胶,并复合上第二离型纸,再通过开口机对第二加工产品进行裁切,得到第三加工产品,每个第三加工产品上均有一个通槽41;

s4、印刷:通过印刷机对第三产品进行定位印刷,使得印刷内容印刷在印刷层4背离底层2的一侧,并通过喷码设备对印刷层4背离底层2的一侧进行定位喷码,在印刷层4上形成识别码,得到第四加工产品,然后对识别码以及位于通槽41内周的防伪纤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上传并录入防伪数据库内;

s5、添加保护层42:将透明的聚乙烯板粘附在印刷层4背离底层2纸板的一侧,聚乙烯板将通槽41的槽口完全覆盖住形成一层保护层42,接着在保护层42的表面印刷一层不透明的刮层421,得到第五加工产品;

s6、包边:在第一粘层1、底层2以及印刷层4的外周缘同时涂刷上胶水,胶水凝固形成包边胶层5,包边胶层5将第一粘层1、底层2以及印刷层4的外周缘包裹住,然后将粘附有第二粘层511和第一离型纸512的l型的连接条51通过胶水粘接在包边胶层5背离底层2的一侧,并使得第二粘层511与第一粘层1背离底层2的一侧保持齐平,从而得到伪印刷物。

接着,生产者再拉动连接条51,将整个伪印刷物从第二离型纸上揭下来,然后将伪印刷物通过第一粘层1粘接在产品或产品的外侧,再将拉动拉舌5121将第一离型纸512从第二粘层511上揭下,并将连接条51的水平部通过第二粘层511粘接在产品或产品的外侧。

当购买者对产品鉴定真伪时,购买者先将刮层421从保护层42的表面刮除,然后透过透明的保护层42和通槽41对防伪纤维以及印刷层4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识别,若防伪数据库中没有与其相匹配的图片信息,则代表该产品为仿造品;反之,则为正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