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6467发布日期:2019-12-03 17: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由于其色域广、对比度高、健康护眼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车载与可穿戴设备。诸如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设备,窄边框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结构,像素单元中有机发光结构的亮度与数据信号写入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时间长短相关,例如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时间越长,最终流经有机发光结构的电流越小。另外,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扫描线向对应的像素单元发送扫描信号,由于扫描信号线上的延迟,距离栅极驱动电路越远的像素单元对应的数据信号的写入时间越短,流经该像素单元的有机发光结构的电流越大,使得像素单元中有机发光结构的发光亮度随像素单元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改善了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对临近栅极驱动电路的像素单元亮度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

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像素单元位于在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交叉形成的空间内;

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平行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线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并向对应所述像素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向对应的所述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电源线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线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所述第一电位点到与所述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位点到与所述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个栅极驱动电路,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扫描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向对应的所述扫描线输出所述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电位点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位点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两个栅极驱动电路,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两侧相对设置的非显示区内,位于不同侧所述非显示区的两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所述扫描线电连接,与同一所述扫描线电连接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对应的所述信号输出端向该所述扫描线同步输出所述扫描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沿所述数据线所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

每条所述第二电源线未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源线对应的所述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与所述第二电源线到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距离最近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未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电源信号,每条所述第二电源线对应的所述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同;

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第一设定电源线和第二设定电源线,所述第一设定电源线到与所述第一设定电源线距离最近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设定电源线到与所述第二设定电源线距离最近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小于所述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线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定电源线的形状呈折线状或蛇形走线状。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结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阈值补偿模块、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节点复位模块、旁路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数据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节点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旁路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使能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用于抓取驱动模块的阈值电压并补偿所述驱动模块的阈值电压,使在发光阶段流经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所述驱动电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阈值电压无关。

进一步地,所述节点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旁路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至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第一电源线平行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第一电源线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一电源线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并向对应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内,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线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且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像素单元的亮度与对应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电位点的电平值成正比,有效改善了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对临近栅极驱动电路的像素单元亮度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贯穿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或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第一电源线和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像素单元位于在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形成的空间内。第一电源线平行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第一电源线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一电源线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并向对应像素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沿扫描线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内,栅极驱动电路用于向对应的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第一电源线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结构,像素单元中有机发光结构的亮度与数据信号写入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时间长短相关,例如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时间越长,最终流经有机发光结构的电流越小。另外,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扫描线向对应的像素单元发送扫描信号,由于扫描信号线上的延迟,距离栅极驱动电路越远的像素单元对应的数据信号的写入时间越短,流经该像素单元的有机发光结构的电流越大,使得像素单元中有机发光结构的发光亮度随像素单元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第一电源线平行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第一电源线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一电源线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并向对应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内,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线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且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像素单元的亮度与对应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电位点的电平值成正比,有效改善了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对临近栅极驱动电路的像素单元亮度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a,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1、多条数据线2、多个像素单元3、第一电源线4和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5。

扫描线1的延伸方向xx’与数据线2的延伸方向相yy’互垂直,像素单元3位于在扫描线1与数据线2交叉形成的空间内,第一电源线4平行于扫描线1的延伸方向xx’,沿数据线2延伸方向yy’,第一电源线4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naa内,这里示例性地设置第一电源线4位于显示区aa下方的非显示区naa内,第一电源线4沿数据线2的延伸方向yy’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3并向对应像素单元3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即第一电源线4通过各条信号线40向对应列的像素单元3提供第一电源信号。

沿扫描线1延伸方向xx’,栅极驱动电路5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naa内,栅极驱动电路5用于向对应的扫描线1输出扫描信号,图1和图2示例性地设置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栅极驱动电路5,沿扫描线1延伸方向xx’,栅极驱动电路5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naa内,例如位于显示区aa左侧的非显示区naa内。

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4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图1和图2仅示例性地示出了位于显示区aa左侧非显示区naa的一个栅极驱动电路5,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电源线4上的八个电位点,则可以将电位点a作为第一电位点,将电位点b作为第二电位点,电位点a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电位点b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即设置第一电源线4上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由左至右逐渐减小,且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每个像素单元3包括像素驱动电路31和有机发光结构32,像素驱动电路31包括驱动模块71、数据写入模块72、阈值补偿模块73、第一发光控制模块74、第二发光控制模块75、节点复位模块76、旁路模块77和存储模块78。

数据写入模块72的控制端b1与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sn电连接,第一端b2与数据信号输入端data电连接,第二端b3与驱动模块71的第一端b2电连接。阈值补偿模块73的控制端b1与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sn电连接,第一端b2与驱动模块71的第二端b3电连接,第二端b3与驱动模块71的控制端b1电连接。节点复位模块76的控制端b1与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sn-1电连接,第一端b2与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init电连接,第二端b3与驱动模块71的控制端b1电连接。旁路模块77的控制端b1与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sn-1电连接,第一端b2与有机发光结构32的第一电极321电连接,第二端b3与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init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模块74的控制端b1与使能信号输入端en电连接,第一端b2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即第一发光控制模块74的第一点b2与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电连接,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接入第一电源线4,第二端b3与驱动模块71的第一端b2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模块75的控制端b1与使能信号输入端en电连接,第一端b2与驱动模块71的第二端b3电连接,第二端b3与有机发光结构32的第一电极321电连接。有机发光结构32的第二电极322与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pvee电连接。存储模块78的第一端e1与驱动模块71的控制端b1电连接,第二端e2与第一电源线4,即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电连接电连接,用于抓取驱动模块71的阈值电压并补偿驱动模块71的阈值电压,使在发光阶段流经有机发光结构32的驱动电流与驱动模块71的阈值电压无关。

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节点复位模块76包括第一晶体管t1,旁路模块77包括第二晶体管t2,数据写入模块72包括第三晶体管t3,阈值补偿模块73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模块74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模块75包括第六晶体管t6,驱动模块71包括第七晶体管t7,存储模块78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晶体管t1至第七晶体管t7均为p型晶体管。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图,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像素驱动电路31的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说明:

在t1(初始化)时间段,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sn-1输入的低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连通,第三晶体管t3至第六晶体管t6在各自的栅极b1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关断。

在这种情况下,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init输入的参考电压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b1,第七晶体管t7被参考电压信号初始化。同样的,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init输入的参考电压信号通过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有机发光结构32的第一电极321,有机发光结构32被参考电压信号初始化。

在t2(数据写入)时间段,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sn-1输入的高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关断,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在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sn输入的低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第七晶体管t7通过第四晶体管t4等效成二极管且正向偏置。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b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输入端data输入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减去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后获得的补偿电压被施加至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b1,此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e1上的电压值等于补偿电压,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e2上的电压值等于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输入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值vpvdd,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e1与第二极e2之间的电压差对应的电荷存储在第一电容c1中。

在t3(发光)时间段,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第二扫描信号输入端sn-1输入的高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关断,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在第一扫描信号输入端sn输入的高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关断,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在使能信号输入端en输入的低电平的作用下,各自对应的第一极b2与第二极b3之间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输入的电源信号通过第五晶体管t5传输至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b2,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b1电压与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pvdd的输入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值vpvdd之间的电压差产生的驱动电流id经过第六晶体管t6流向有机发光结构32,有机发光结构32响应驱动电流id发光。

在t3时间段,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b1与源极(第一极b2)之间的电压vgs通过第一电容c1保持或者基本上保持(vn2+vth)-vpvdd,vn2为第二节点n2上电信号的电平值,vth为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根据第七晶体管t7的驱动电流id与栅极b1和源极(第一极b2)之间电压差的对应关系,第七晶体管t7的驱动电流id和栅极b1与源极(第一极b2)之间的电压vgs减去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vth的平方(vn2-vpvdd)2成比例,因此第七晶体管t7的驱动电流id与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vth无关,第一电容c1即存储模块78抓取到了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并补偿了第七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使得在t3(发光)时间段流经有机发光结构32的驱动电流与第七晶体管t7,即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无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高电平与低电平均为相对概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高电平与低电平所包含的具体电平值的大小不作限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和电容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和电容的数量进行具体的设定。

综合上述对像素驱动电路31工作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在t2时间段,即数据写入时段,n2节点上电信号的电平值与t1时间段写入n2节点的参考电压信号的电平值以及t2时间段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的时间均相关,当参考电压信号的电平值为固定值时,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的时间越短,第二节点n2上电信号的最终电位越低,由于第七晶体管t7,即驱动晶体管的为p型晶体管,最终流经有机发光结构32的发光电流越大。栅极驱动电路5通过扫描线1向对应的像素单元3发送扫描信号,扫描线1自身的负载导致扫描线上信号的传输存在延迟,距离栅极驱动电路5越近的像素单元3对应的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的时间越长,即距离栅极驱动电路5越近的像素单元3中有机发光结构32的发光亮度越低,使得像素单元3中有机发光结构32的发光亮度随像素单元3到栅极驱动电路5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4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上述得出的流经有机发光结构32的电流id和栅极b1与源极(第一极b2)之间的电压vgs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的平方(vn2-vpvdd)2成比例,且vn2-vpvdd为负值,因此通过设置第一电源向上距离对应的栅极驱动电路5更近的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更大,有利于提高流经距离相应的栅极驱动电路5更近的像素单元3中有机发光结构32的发光电流的大小,进而有效实现了对到栅极驱动电路5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3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栅极驱动电路5,沿扫描线1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5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naa内,图1和图2示例性地设置栅极驱动电路5位于显示区aa左侧的非显示区naa内,栅极驱动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a与扫描线1一一对应电连接,栅极驱动电路5通过信号输出端a向对应的扫描线1输出扫描信号,第一电位点到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结合图1和图2,即设置第一电源线4上的电位点a至电位点h,即第一电源线4上由左至右的电位点处的电平值逐渐减小,参照上述原理描述,有效实现了对到栅极驱动电路5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3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图5和图6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栅极驱动电路5,沿扫描线1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5位于显示aa区两侧相对设置的非显示区naa内,图5和图6设置两个栅极驱动电路5分别位于显示区aa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非显示区naa内,位于不同侧非显示区naa的两个栅极驱动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a通过一扫描线1电连接,与同一扫描线1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5通过对应的信号输出端a向该扫描线1同步输出扫描信号。

结合图5和图6,设置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4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第一电源线4上电位点a处至电位点d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逐渐减小,电位点e处至电位点h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逐渐增加,参照上述原理描述,有效实现了对到栅极驱动电路5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3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另外,可以设置第一电源线4上左右对称位置的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等,例如电位点a与电位点h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等,电位点b与电位点g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等,以此类推,以实现对到与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距离相等的电位点对应的像素单元3相同的补偿效果,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结合图1至图6,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扫描线1延伸方向xx’排列的第二电源线6,第二电源线6沿数据线2所在方向yy’延伸且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每条第二电源线6未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电源信号,第二电源线6对应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与第二电源线6到与第二电源线6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可选地,可以设置每条第二电源线6对应连接驱动ic的一个端口,驱动ic通过不同端口向不同的第二电源线6发送电平值不同的电源信号,以实现到达第一电源线4上不同位置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不同,设置第二电源线6对应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与第二电源线6到与第二电源线6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以实现上述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4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结合图1和图6,也可以设置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电源线6,第二电源线6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第二电源线6未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电源信号,每条第二电源线6对应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同。第二电源线6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设定电源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设定电源线,第一设定电源线到与第一设定电源线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设定电源线到与第二设定电源线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5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则可以设置第一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1,第二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2,第二电源线61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电源线62的等效阻值,由于第二电源线6未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同,使得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a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二电位点b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结合图5和图6,可以设置第一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1,第二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2,第二电源线61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电源线62的等效阻值,由于第二电源线6未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同,使得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a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二电位点b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同样的,也可以设置第一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3,第二设定电源线为第二电源线64,第二电源线63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电源线64的等效阻值,由于第二电源线6未与第一电源线4电连接的一端接入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相同,使得第一电源线4上第一电位点h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二电位点g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为了实现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可以设置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线宽小于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线宽,结合图1和图2,例如可以设置由左至右的第二电源线6的线宽依次增加,结合图5和图6,例如可以设置左边四条第二电源线6由左至右的线宽依次增加,右边四条第二电源线6由右至左的线宽依次增加。

可选地,为了实现第一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小于第二设定电源线的等效阻值,还可以设置第二设定电源线的形状呈折线状,例如之字折线状,或这设置第二设定电源线的形状呈蛇形走线状,结合图1和图2,例如可以设置所有第二电源线6均呈折线状或蛇形走线状,或者设置最左侧一条第二电源线6呈直线状,其余第二电源线6均呈折线状或蛇形走线状,确保第二电源线6的线长由左至右依次增加即可,图5和图6中第二电源线6的设置同理,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附图只是示例性的表示各元件的大小,并不代表显示面板中各元件的实际尺寸。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线上电位点的数量不作限定,第一电源线上电位点的数量越多,第一电源4上电源信号电平值的渐变性越好,有利于提高对显示面板显示不均一问题补偿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至少一个栅极驱动电路,第一电源线平行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第一电源线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一电源线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单元并向对应的像素单元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内,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线上第一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第一电源线上第二电位点处电源信号的电平值,且第一电位点到与第一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距离小于第二电位点到与第二电位点距离最近的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垂直距离,像素单元的亮度与对应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电位点的电平值成正比,有效改善了到栅极驱动电路距离不同的像素单元由于数据信号写入时间不同导致的横向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对临近栅极驱动电路的像素单元亮度的补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27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6,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7也具备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显示装置27可以是手机、电脑或电视等电子显示设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