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4565发布日期:2020-03-24 15:1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学习培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因其工作执行效果相较人工执行效果较好,且安全系数较高,故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种产业中。

工业机器人通常是操作一些搬运等需要较大负重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所工作的对象也在逐步精细化,故工业机器人的操作者通常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工作。

学习者通过操作平台进行控制培训用的机器人,但是各个企业情况不同,操作平台的安装和安放需要灵活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的培训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包括控制培训用机器人的控制柜、设置控制终端和操作控制终端,其中设置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和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控制柜,控制柜设有连接培训用机器人的数据线连接端口;设置控制终端和操作控制终端分别设有供电单元,控制柜的电源与供电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的三棱柱桶状结构,其中,水平的第一板和垂直的第二板之间垂直连接,第三板设置有控制键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按钮与指示灯,按钮与指示灯连接到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设置控制终端包括设置控制器以及基座,所述基座包括背板、背板顶部的l型第一档板和背板底部的l型第二挡板,设置控制器顶部位于第一档板和背板之间的区域,设置控制器底部位于第二档板和背板之间的区域;背板在背向设置控制器的一面设有安装部件,用于将背板固定在预设位置;设置控制器包括显示屏与设置键按钮,显示屏与设置键按钮连接到设置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沿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接线、第二板与第三板相接线分别设置第一走线筒,沿第二板外边缘分别设置第二走线筒,第二板内表面设置插件槽,插件槽位于第一走线筒、第二走线筒之间的区域。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筒、第二走线筒表面开设插线窗口。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设有安装部件,用于将第二板安装在预设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的安装部件为两个安装片连接构成的l形部件,其中一个安装片贴合第二板的外表面,第一走线筒在第二板两侧边缘开口,另一个安装片的螺钉孔朝向所述开口,螺钉从所述螺钉内插入到开口内。

更优选地,所述螺钉沿第一走线筒内表面延伸。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控制器背面设置有突起的把手,所述基座的背板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底部的连接板以及连接板底部的倾斜板;第二挡板连接于倾斜板下边缘,第一挡板连接于安装板顶部,设置控制器背面贴合所述倾斜板;第一挡板内侧设有挡块,设置控制器顶部位于挡块与第一挡板末端之间的区域。

更优选地,所述把手位于挡块下方、安装板前方的区域。

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两侧边缘设有凸起档边,两个凸起档边的边缘相对设置挡片;设置控制器两侧边缘位于安装板与挡片之间的区域。

更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挂钩,挂钩包括连接杆以及连接杆末端的钩部,所述连接板在连接安装板的边缘设有穿孔,连接杆从连接板下方穿过穿孔连接到安装板表面。

其中,所述连接杆与安装板表面之间可以是焊接。

更优选地,所述设置控制器顶部设有下压按键,所述第一挡板末端向下弯折,下压按键位于向下弯折部分与安装板之间的区域,更优选为位于向下弯折部分与挡块之间的区域。

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板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用于将安装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把手下方,设置控制器背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侧壁连接带子的一端,带子的另一端连接在设置控制器背面。

更优选地,所述设置控制器背面设有卡槽,带子的另一端设有卡件,卡件插入到卡槽内。

本申请所提供的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将设置控制终端和操作控制终端与控制柜独立设置,通过线路连接,设置控制终端和操作控制终端各自独立设计成为一个单元,可以灵活的安装在所需要的位置,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操作控制终端第三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操作控制终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设置控制器把手与带子结构示意图,图3b是设置控制器正面显示屏与操作按键示意图;

图4为设置控制器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参照图1,所述工业机器人培训系统操作平台包括控制培训用机器人的控制柜1、设置控制终端和操作控制终端3。

参照图1、图2a、图2b,所述操作控制终端3包括水平的第一板33、垂直的第二板34和第三板32,第一板33、第二板34和第三板32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的三棱柱桶状结构,其中,水平的第一板33和垂直的第二板34之间垂直连接,第三板32设置有控制键面板31,控制面板31上设置有按钮与指示灯,按钮与指示灯连接到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参照图2a,第三板32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台面,一部分为控制键面板31。所述台面可以为一光滑平面,用于放置操作中需要的资料,例如流程图、说明书等等,也可以用于安装需要增加的其他控制面板。

而所述控制键面板31中则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关控制键317。当然,通常为一组多个的开关控制键317,在一个更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开关控制键317还对应设置一个指示灯316,以实时显示各个开关控制键317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键面板31上,还包括用于紧急状况下停止培训用机器人工作的急停按钮312,通常,所述急停按钮132为红色,且较大,易于寻找。并且,再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键面板31还可以包括显示所述控制键面板31的通电状态的电源灯313,和显示所述培训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状态的启动灯134和停止灯135。以帮助方便地实时监控所述培训用工业机器人的动作状态。并且,为了方便分辨各个按钮作用,在各个按钮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标签311,对各个按钮的功能加以标识。这些按钮、显示灯均连接至控制机柜1,一方面将工作指令通过机柜发送给机器人,另一方面接收控制机柜发送的显示状态。

参照图2b,所述操作控制终端,沿第一板33和第二板34相接线、第二板34与第三板32相接线分别设置第一走线筒5,沿第二板外边缘分别设置第二走线筒6,第二板内表面设置插件槽7,插件槽7位于第一走线筒5、第二走线筒6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走线筒5、第二走线筒6表面开设插线窗口,控制键面板31上的各个开关、显示灯的数据线或电源线均从第一走线筒5、第二走线筒6内设置,然后在同一个开口处连接成一个总线,然后连接到控制机柜1。插件槽7上设置需要的电器元件(例如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电器元件背面设计插件,可插拔的插入到插件槽7内,电器元件的数据线和电源线通过插线窗口插入到第一走线筒5和/或第二走线筒6,用于连接控制键面板31的开关、显示灯等,或连接控制机柜1。

操作控制终端3作为一个三棱柱形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例如可以放置在桌面等场所,但是为了增加应用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34设有安装部件,用于将第二板34安装在预设位置,即将三棱柱桶状结构的操作控制终端3安装在预设位置。例如,该安装部件为两个安装片连接构成的l形部件,其中一个安装片贴合第二板34的外表面,第一走线筒5在第二板34两侧边缘设有开口8,另一个安装片的螺钉孔朝向所述开口8,螺钉从所述螺钉内插入到开口8内,螺钉作为阻挡部件可以将第一走线筒5夹紧在第二板34表面,同时,两个安装片将第二板34固定在预设位置。

参照图1、图3a和图3b,所述设置控制终端包括设置控制器2以及基座4,设置控制器2置于基座限制的空间内。

参照图4,所述基座2包括背板,背板包括安装板41、安装板底部的连接板42以及连接板底部的倾斜板43;安装板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后,可以将安装板、即基座固定在预设位置。其中,连接板42可以是水平或倾斜设置,在安装板41与倾斜板43之间形成过渡区域,例如,倾斜板43所在平面与安装板41之间的夹角,大于连接板42与安装板41之间的夹角。设置控制器2的背面贴合所述倾斜板43,在过渡区域上方、设置控制器2下方形成容纳空间。

安装板41顶部设有l型第一档板45,l型第一档板45的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向下弯折部451,倾斜板43底部连接l型第二挡板44,l型第二挡板44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向上弯折部441。第一挡板452内侧设有挡块,设置控制器2的顶部位于挡块452与向下弯折部451之间的区域。

所述安装板41两侧边缘设有凸起档边411,两个凸起档边411的边缘相对设置挡片412;设置控制器2两侧边缘位于安装板41与挡片412之间的区域。

设置控制器2背面设置有突起的把手21,把手位于所述的容纳空间内。在所述把手21的下方,设置控制器2的背面设有凸起部24,凸起部24侧壁连接带子25的一端,带子25的另一端连接在设置控制器背面。把手21方便搬运设置控制器2,同时也可以用于悬挂设置控制器2。带子25的设计也是方便搬运、携带和悬挂设置控制器2,而且带子25具有柔性,在不适合使用把手21的情形下,可以使用带子25。

设置控制器2的正面包括显示屏22与设置键按钮23,用于输入参数,显示屏22与设置键按钮23连接到设置控制终端的控制装置,然后连接到控制机柜1,与控制机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电流传输。设置控制器2顶部设有下压按键作为开关按钮20,开关按钮20位于向下弯折部451覆盖的区域,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

所述基座4还包括挂钩46,挂钩46包括连接杆461以及连接杆末端的钩部,所述连接板52在连接安装板41的边缘设有穿孔420,连接杆461从连接板52下方穿过穿孔420连接(如焊接)到安装板41的表面。在设置控制器2的连接线较长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连接线出现杂乱,可以将连接线圈绕后悬挂在挂钩46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