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扇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141发布日期:2020-05-26 18:30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扇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扇笔。



背景技术:

笔是人们学习和办公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现有的笔功能较单一,仅具有写字的功能,在夏天握笔进行书写,长时间低头伏案,常常满头大汗,很不舒适,如果在笔杆上直接安装一个小风扇,就可以让使用者有更加舒适的写字体验了。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26735y的一种电扇笔,包括笔体和位于笔体内的笔芯,在笔体的后部安装有小型风扇,笔体内设有驱动小型风扇的电池,通过这种设置让使用者在使用笔的同时吹风,达到消暑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笔在使用的时候难免会磕磕碰碰,扇叶部分直接暴露在外部,很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扇笔,可以实现对电扇的收纳,起到了保护电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扇笔,包括笔体、位于笔体内的笔芯、安装在笔体上的电扇组件,电扇组件包括位于笔体内的电池、位于笔体内与电池电连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的扇叶,所述笔体包括笔芯存放筒和风扇收容筒,笔芯位于笔芯存放筒内;风扇收容筒上端开口设置,风扇收容筒内滑动卡嵌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筒,电池筒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的电机筒;电机筒的筒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一端穿进电机筒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齿轮连接,转动轴另一端穿至电机筒外并与扇叶固定连接;电机筒的外壁上设有启闭驱动电机的开关;风扇收容筒的周壁上沿其轴向贯穿有条形槽,条形槽上滑动嵌有滑块,滑块与电池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电扇组件时,可以向上推动滑块,带动电扇组件向上滑动,然后闭合开关启动驱动电机,使扇叶旋转,从而达到吹风消暑的目的,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电扇组件时,断开开关,然后向下滑动滑块,带动电扇组件向下滑动,从而将电扇组件收入风扇收容筒内,达到保护电扇组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筒与风扇收容筒筒壁之间留有储藏间隙,扇叶位于储藏间隙内,转动轴的轴线垂直于风扇收容筒的轴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正常书写时,扇叶可朝向使用者设置,从而让使用者吹风解暑的同时,又不影响正常书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池筒上端外周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滑动嵌有滑动挡块,滑动挡块与安装孔的孔底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施加推力于滑动挡块;当滑动挡块部分弹出安装孔并抵接于风扇收容筒上端口时,扇叶伸出至风扇收容筒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挡块部分弹出安装孔并抵接于风扇收容筒上端口时,扇叶伸出至风扇收容筒外,此时的滑动挡块可阻止电机筒向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滑动挡块部分弹出安装孔并抵接于风扇收容筒上端口时,滑块滑动至条形槽的上端尽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限制电扇组件向上滑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挡块的侧壁上固定有凸块,安装孔的孔壁上固定有用于限制凸块滑出安装孔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挡块限制在安装孔内,防止滑动挡块整体滑出安装孔,造成电扇组件无法限位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挡块远离限位弹簧的一端凸起成半球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电扇组件在风扇收容筒滑动的摩擦力,让电扇组件在风扇收容筒内滑动的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笔芯存放筒与风扇收容筒之间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笔芯存放筒螺纹连接,连接件与风扇收容筒螺纹连接;电池筒下端开口设置,且电池筒下端螺纹连接有旋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更换下笔芯和电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扇收容筒上端端口设有防尘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风扇收容筒的筒内空间与外界隔离,防止电扇组件受到污染或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端盖上固定连接有压杆,当防尘端盖封闭在风扇收容筒的端口时,压杆与电机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杆可防止电机筒和电池筒沿风扇收容筒轴向发生位移,从而稳定电机筒和电池筒在风扇收容筒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接触面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让使用者控制防尘端盖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通过电扇组件上下滑动的设置,实现对电扇组件的收纳,起到了保护电扇组件的作用;

2.本方案通过滑动挡块和滑槽长度的设置,对电扇组件的滑动进行了限制,使电扇组件更加的稳定;

3.本方案通过连接件和旋盖的设置,让使用者更换笔芯和电池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电路图。

图中,1、笔体;11、笔芯存放筒;12、风扇收容筒;13、空心带孔圆锥体;2、笔芯;3、电扇组件;31、电池;32、驱动电机;33、扇叶;34、电池筒;341、旋盖;342、抵紧弹簧;343、铜条;35、电机筒;36、开关;37、输出轴;371、驱动锥齿轮;38、转动轴;381、从动锥齿轮;41、安装孔;42、滑动挡块;43、限位弹簧;44、限位块;45、凸块;5、滑块;51、条形槽;6、连接件;7、防尘端盖;71、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扇笔,包括笔体1、位于笔体1内的笔芯2、安装在笔体1上的电扇组件3,电扇组件3包括位于笔体1内的电池31、位于笔体1内与电池31电连接的驱动电机32、与驱动电机32相连的扇叶33。使用者在写字的同时,可以将电扇组件滑出笔体,使用电扇组件3吹风消暑。

参考图1,笔体1包括存放笔芯2的笔芯存放筒11和存放电扇组件3的风扇收容筒12,笔芯存放筒11与风扇收容筒12之间通过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下端与笔芯存放筒11上端螺纹连接;笔芯存放筒11下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带孔圆锥体13,笔芯2上端抵接在连接件6上,下端穿出空心带孔圆锥体13。

参考图1,风扇收容筒12上端开口,风扇收容筒12内滑动设置有电池筒34,电池31安装于电池筒34内,电池筒34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筒35,驱动电机32固定在电机筒35内。

参考图3,风扇收容筒1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条形槽51,条形槽51连通风扇收容筒12内外,条形槽51长度方向平行于风扇收容筒12的轴向,条形槽51内卡接有可在滑槽52内上下滑动的滑块5,滑块5一端穿过条形槽51与电池筒34(见图1)固定连接。上述设置,通过上下滑动滑块5,可带动电扇组件3(见图1)整体上下滑动。

参考图1和图2,电池筒34上端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孔41,安装孔41沿电池筒34径向方向设置,安装孔41内设有可在安装孔41内滑动的滑动挡块42,滑动挡块42的一端与安装孔41的孔底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43,限位弹簧43使滑动挡块42具有向安装孔41外移动的趋势。电扇组件3收容在风扇收容筒12内时,滑动挡块42与风扇收容筒12内壁抵接,当使用者上滑电扇组件3,直至滑动挡块42超出风扇收容筒12的端口,滑动挡块42就会弹出,并抵接在风扇收容筒12的端口以阻挡电扇组件3向下滑动,与此同时,滑块5与滑槽52的上端槽壁抵接,以限制滑块5和阻挡电扇组件3向上滑动,最终当电扇组件3完成上滑运动后,电扇组件3可稳定定位于风扇收容筒12上。安装孔41的孔壁上固定有限位块44,滑动挡块42上设有与限位块44配合的凸块45,通过限位块44对凸块45的阻挡,滑动挡块42可被限制在安装孔41内,从而防止滑动挡块42整体滑出安装孔41。滑动挡块42远离限位弹簧43的一端凸起成半圆球形,以降低滑动挡块42与风扇收容筒12内壁的摩擦力,从而让电扇组件3在风扇收容筒12内滑动的更加顺畅。

参考图1,电池筒34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抵紧弹簧342,抵紧弹簧342具有导电性,电池筒34的下端设置有具有导向性的旋盖341,旋盖341与电池筒34螺纹连接;电池筒3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铜条343,旋盖341安装于电池筒34下端时,铜条343与旋盖341抵接,电池31下端与旋盖341抵接;风扇收容筒12的下端开口设置,且风扇收容筒12的下端螺纹连接于连接件6的上端。当使用者需要更换电池31时,可以先分离连接件6和风扇收容筒12,再向下滑动滑块5,使旋盖341露出于风扇收容筒12的下端,然后旋出旋盖341,更换电池31;更换电池31后,再将旋盖341旋上,电池31就会通过抵紧弹簧342和旋盖341卡在电池筒34内,最后在上滑电池筒34,连接风扇收容筒12和连接件6,通过上述这种设置,使用者可进行电池31的更换。

参考图1,电机筒35与风扇收容筒12的筒壁之间留有储藏间隙,扇叶33位于储藏间隙内,电机筒35周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8,转动轴38与电机筒35之间连接有轴承(图中未示出),转动轴38的轴线垂直于风扇收容筒12的轴线,转动轴38穿进储藏间隙内的一端与扇叶33固定连接,转动轴38穿进电机筒35内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锥齿轮381;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37平行于风扇收容筒12的轴线,且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371,驱动锥齿轮371与从动锥齿轮381啮合。

因此,使用者在正常书写时,扇叶33能朝向使用者,从而让使用者吹风解暑的同时,又不影响正常书写。

参考图1,风扇收容筒12上设有开关36,开关36串接在驱动电机32的供电回路中(见图4所示);驱动电机连出有两根导线(图中未示出),其中一根导线与抵紧弹簧342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与开关36电性连接,开关36上连出一根导线与铜条343电性连接。开关36与扇叶33同侧设置,且位于扇叶33下方,这种设置让使用者只有在扇叶33全部露出风扇收容筒12后才能闭合开关36,确保了扇叶33不会因为使用者误碰开关36,而打在风扇收容筒12上,保护了扇叶33。

参考图1,风扇收容筒12端口上设有防尘端盖7,防尘端盖7与风扇收容筒12螺纹连接,防尘端盖7可以防止外界的物体进入风扇收容筒12内并对电扇组件3造成污染或损坏;防尘端盖7上固定连接有压杆71,当防尘端盖7安装在风扇收容筒12端口时,压杆71与电机筒35抵接,压杆71可防止电机筒35和电池筒34沿风扇收容筒12轴向发生位移,从而稳定电机筒35和电池筒34在风扇收容筒12内的位置。

此外,防尘端盖7的外侧壁、连接件6的外壁、滑块5远离风扇收容筒12的端面上均设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防滑纹可以增大接触面上的摩擦力,让使用者旋转或滑动这些部件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电扇组件3,先将防尘端盖7打开,然后向上滑动滑块5至滑块5抵接在滑槽52上端,同时,滑动挡块42超出风扇收容筒12上端口,此时电扇组件3固定,然后闭合开关36,启动驱动电机32,使扇叶33旋转,从而达到吹风消暑的目的。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电扇组件3时,断开开关36,然后按压滑动挡块42并向下滑动滑块5,带动电扇组件3向下滑动,从而将电扇组件3收入风扇收容筒12内,达到保护电扇组件3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