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7982发布日期:2020-08-07 20:3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材质(例如:铝阳极表面)的基底表面,采用普通印刷方式进行表面印刷图案或标识,例如:产品logo,存在附着力差、宜磨损等问题。并且从色彩学角度考虑,红色、黑色、深蓝等颜色在深色基底背景下不易呈现艳丽饱满的颜色效果。此外,普通印刷方式制作的成品,颜色饱和度较低,同时耐磨性能较差。而如果采用正面贴附的方式,将印刷图案或标识作为单独的贴附物品制作完成后,再贴附于基底表面,则需要考虑组装尺寸公差,容易造成基底与贴附物品之间空隙较大美观性差,或者基底上与预留的贴附物品贴附空间较小,导致贴附物品凸出基底、贴附牢固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印刷图案或标识与基底的一体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特殊基底表面印刷标识或贴装标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创造性地提供一种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标识牌,所述复合标识牌包括:金属基底层,所述金属基底层需要印刷标识的印刷面为经过预处理的印刷面;油墨层,设置于所述印刷面上;颜色层,设置于所述油墨层上;透明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颜色层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印刷面的预处理操作至少包括如下一者:喷砂处理、阳极氧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经过所述喷砂处理后,所述印刷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范围为0.9~1.5。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经过所述喷砂处理后,所述印刷面的颗粒度rpc的范围为7~12个/毫米。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采用草酸电解液对所述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并且所述金属基底层经过所述阳极氧化后生成的氧化膜孔径范围为30-60纳米。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油墨层为透明油墨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油墨层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所述印刷面上;所述颜色层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所述油墨层上;所述透明保护层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所述颜色层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金属基底层需要印刷标识的印刷面进行预处理;采用移印的方式在所述印刷面上层依次印刷油墨层、颜色层、透明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对金属基底层进行预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所述印刷面进行喷砂处理;以及对所述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采用移印的方式在所述金属基底上层依次印刷油墨层、颜色层、透明保护层,包括:在油墨层、颜色层、透明保护层的印刷过程中分别依次执行如下操作:将油墨均匀覆盖至印版上,所述油墨包括所述油墨层、所述颜色层、所述透明保护层所使用的油墨中的一者;刮除涂覆在印版表面的多余油墨,以使印版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留在所述印版的图文凹坑处;将移印胶头移动至所述印版的图文凹坑处上方,将所述印版的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粘起;将移印胶头移动至所述印刷面的上方,以将移印胶头从所述图文凹坑处粘起的油墨印刷至所述印刷面。

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通过采用多层复合层设计标识牌,并对基底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有效增强标识印刷的附着力,从而满足标识牌对颜色艳丽度和饱满度的要求,增强标识牌的品质感,并有效提高印刷性能和成品率,满足批量生产需求,实现标识牌和基底的一体化,有效防止标识牌脱落。

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教导并不需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而是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特定的技术效果,并且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实现上面未提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基底经过预处理后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复合标识牌包括:金属基底层11,金属基底层11需要印刷标识的印刷面为经过预处理的印刷面;油墨层12,设置于印刷面上;颜色层13,设置于油墨层12上;透明保护层14,设置于颜色层13上。

金属基底一般是比较光滑的,并且金属材料和印刷材料之间的粘合性较差,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对金属基底进行预处理,以使金属基底层11与印刷所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粘合性,使印刷标识不易脱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印刷面的预处理操作至少包括如下一者:喷砂处理、阳极氧化。

喷砂是一种材料表面处理的常用操作,此处不再对喷砂详细过程进行描述。金属基底层11的印刷面经过喷砂处理后,印刷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范围为0.9~1.5。ra是指加工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是在加工表面的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此处是指经过喷砂处理后的印刷面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例如:经过喷砂处理后,印刷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的值为1.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笔记本电脑表面印刷企业logo为例,可以将印刷企业logo的局部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印刷企业logo的整个表面进行预处理,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要求经过喷砂处理后,金属基底层11的印刷面的颗粒度rpc的范围为7~12个/毫米。此处是指单位长度颗粒数量,例如:以10mm为单位长度,单位长度内波峰或波谷数量rpc=85。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采用草酸电解液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并且金属基底层11经过阳极氧化后生成的氧化膜孔径范围为30-60纳米。

可以采用草酸、硫酸中的一种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电解液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基底经过预处理后表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2a中示出了电解液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时,印刷面表面孔洞的形成示意图。图2b示出了采用硫酸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后,印刷面表面孔洞示意图,图2c示出了草酸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后,印刷面表面孔洞示意图。采用硫酸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比采用草酸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在印刷面形成的氧化膜孔径小很多。

举例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采用草酸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金属基底层11经过阳极氧化后生成的氧化膜孔径范围为30-60纳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喷砂对印刷面进行预处理后,采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对印刷面进行进一步处理。具体喷砂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采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式。

金属多为有颜色的,例如:黑色等,并且多数为深色,因此,如果直接在金属基底层11表面进行标识图案颜色的印刷或者利用普通深色油墨打底,则容易显露一定的底色,使得标识颜色不够亮丽清晰。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选用透明油墨层12作为首先印刷在金属基底层11上的油墨层1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油墨层12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印刷面上;颜色层13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油墨层12上;透明保护层14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颜色层13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可以采用相同的移印方式,以多个移印工位配合的方式进行移印,以提高印刷效率。

并且,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层或多层,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复合标识牌所在的位置容易被触摸到,为了减少触摸或者擦拭过程中对复合标识牌的磨损,在复合标识牌印刷过程中,印刷了三层透明保护层14。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复合标识牌的颜色为合成色,或者不易上色的浅色标识,为了使复合标识牌颜色亮丽清晰,在复合标识牌印刷过程中,印刷了3层颜色层13。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将油墨层12采用移印的方式印刷至印刷面上包括如下操作:1、将油墨均匀覆盖至印版上,油墨为油墨层12所使用的油墨材料,例如:透明油墨。2、刮除涂覆在印版表面的多余油墨,以使印版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留在印版的图文凹坑处。3、将移印胶头移动至印版图文凹坑处上方,将印版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粘起。4、将移印胶头移动至金属基底层11上方,以将移印胶头从图文凹坑处粘起的油墨印刷至印刷面。

按照上述操作,依次将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的油墨材料进行印刷。在金属基底层11表面形成印刷叠层。

基于上述复合标识牌,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操作301,对金属基底层11需要印刷标识的印刷面进行预处理;操作301,采用移印的方式在印刷面上层依次印刷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对金属基底层11进行预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印刷面进行喷砂处理;以及对印刷面进行阳极氧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采用移印的方式在金属基底上层依次印刷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包括:在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的印刷过程中分别依次执行如下操作:将油墨均匀覆盖至印版上,油墨包括油墨层12、颜色层13、透明保护层14所使用的油墨中的一者;刮除涂覆在印版表面的多余油墨,以使印版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留在印版的图文凹坑处;将移印胶头移动至印版图文凹坑处上方,将印版的图文凹坑处的油墨粘起;将移印胶头移动至金属基底层11的印刷面的上方,以将移印胶头从图文凹坑处粘起的油墨印刷至印刷面。

本发明实施例复合标识牌及其制作方法,通过采用多层复合层设计标识牌,并对基底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有效增强标识印刷的附着力。从而满足标识牌对颜色艳丽度和饱满度的要求,增强标识牌的品质感,并有效提高印刷性能和成品率,满足批量生产需求,实现标识牌和基底的一体化,有效防止标识牌脱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针对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前述图1至2所示的复合标识牌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前述图1至2所示的复合标识牌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复合标识牌的制作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前述图1至2所示的复合标识牌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