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7144发布日期:2021-02-26 11: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文件夹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收纳文件的文件夹。


背景技术:

[0002]
在以往的文件夹中存在在前封皮(日文:表表紙)与后封皮(日文:裏表紙)的分界部分的上端部设置有舌片状的止动件的文件夹。该文件夹能够通过将止动件朝向各封皮侧折回而防止所收纳的文件的脱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然而,在该结构的文件夹中,除非使用者直接抓住止动件同时将该止动件向各封皮侧折回,否则就无法发挥能够防止文件的脱落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没有将止动件折回的情况下,在闭合姿势下止动件从各封皮的上缘突出,明显有损美观性。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81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合适地收纳文件并且在闭合姿势下能够合适地抑制文件的脱落的文件夹。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即,本发明构成为如下。
[0011]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文件夹,所述文件夹具有前封皮及后封皮,并且构成为能够在对开姿势(日文:見開

姿勢)与闭合姿势之间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对开姿势是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能够以呈大致共面的方式展开的姿势,所述闭合姿势是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各内表面彼此能够面对面的姿势,在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设置有一端侧封闭并且另一端侧开放的收纳部,在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设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能够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在所述闭合姿势下防止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文件的脱落,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对开姿势下能够采取展开的姿势,并且,在所述闭合姿势下能够采取以对折状态向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内侧折叠的姿势。
[0012]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部在所述闭合姿势下向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所述一方侧的端缘侧折叠。
[0013]
根据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对开姿势下突出到不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重叠的位置。
[0014]
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对开姿势下呈以向外凸的方式弯曲的形态。
[0015]
根据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
部在所述对开姿势下呈以向外凸的方式弯曲的形态,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中的与所述防脱部相邻的部分呈向所述防脱部侧突出的形态。
[0016]
根据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具备由相同的片材一体地形成而成的前封皮主体及后封皮主体,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前封皮主体及后封皮主体由相同的片材一体地形成。
[0017]
根据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部在所述折叠的姿势下相对于设置于所述前封皮与所述后封皮之间的折线大致平行地延伸或者向相对于该折线离开的方向延伸。
[0018]
根据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与所述防脱部之间设置有姿势变更部,所述姿势变更部能够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变更所述防脱部的姿势,所述姿势变更部位于比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文件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0019]
根据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中,所述收纳部是所述另一端侧、及所述前封皮与所述后封皮的分界部侧这两个方向开放而成的口袋。
[0020]
根据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中,所述收纳部是设置于所述前封皮的内表面处的一方的口袋、及设置于所述后封皮的内表面处的另一方的口袋,所述一方的口袋及另一方的口袋以架设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方式设置。
[0021]
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中,设置有将所述一方的口袋与所述另一方的口袋之间连结的连结部。
[0022]
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连结部具备设置于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山折线、和设置于左右的侧端部的谷折线,所述山折线及谷折线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屈伸。
[0023]
根据技术方案9~12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拼接件(日文:
マチ
)。
[0024]
根据技术方案1~13中任一项记载的文件夹,在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防脱部具备从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延伸的基端延伸部分,所述防脱部被设定为,在所述对开姿势下,所述基端延伸部分中的所述前封皮及后封皮侧的端缘形成为陡坡,在所述闭合姿势下,所述端缘呈大致水平的姿势。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合适地收纳文件并且在闭合姿势下能够合适地抑制文件的脱落的文件夹。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对开姿势)。
[0028]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主视图(对开姿势)。
[0029]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左视图(闭合姿势)。
[0030]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对开姿势)。
[0031]
图5是图4中的w方向向视图(对开姿势)。
[0032]
图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与图5对应的工作说明图。
[0033]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与图5对应的工作说明图。
[0034]
图8是图3中的z-z线概略端面图。
[0035]
图9是图1中的x-x线概略端面图。
[0036]
图10是图1中的y-y线概略端面图。
[0037]
图11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的展开图。
[0038]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对开姿势)。
[0039]
图1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左视图(闭合姿势)。
[0040]
图14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的展开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
[0042]
a

文件夹
[0043]1…
前封皮
[0044]2…
后封皮
[0045]3…
防脱部
[0046]
11

前封皮主体
[0047]
21

后封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11是用于说明作为收纳部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局部的展开图。
[0049]
该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收纳作为文件的纸张s的文件夹a。该文件夹a例如适合用作面向学童的文件夹。
[0050]
文件夹a具有前封皮1及后封皮2,并且构成为能够在对开姿势(b)与闭合姿势(c)之间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对开姿势(b)是前封皮1及后封皮2能够以呈大致共面的方式展开的姿势,所述闭合姿势(c)是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各内表面彼此能够面对面的姿势。文件夹a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各内表面设置有作为收纳部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所述收纳部是作为一端侧的下端侧封闭并且作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开放的构件。
[0051]
并且,文件夹a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端部设置有防脱部3,所述防脱部3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在闭合姿势(c)下防止收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纸张s的脱落。
[0052]
如图1及图2所明示,文件夹a以左右方向中间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线r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形状。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相对于假想中心线r正交的左右方向称为“水平线”。
[0053]
以下,对文件夹a进行详细说明。
[0054]
前封皮1及后封皮2具备:由相同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一体地形成而成的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安装于前封皮主体11的内表面侧处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以及安装于后封皮主体21的内表面侧处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
[0055]
前封皮主体11的内侧端缘与后封皮主体21的内侧端缘经由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折线f一体地连接。折线f设置于与假想中心线r一致的位置。在折线f的左右隔开预定的间隔并相对于折线f平行地形成有使背宽扩张的辅助折线fs。
[0056]
前封皮主体11和后封皮主体21分别具备向外部露出的下端缘11e、21e、外侧端缘11g、21g、以及上端缘11j、21j,并且内侧端缘彼此在折线f处一体地连结。各封皮主体11、21的外侧端缘11g、21g形成为与折线f平行,各封皮主体11、21的上端缘11j、21j及下端缘11e、21e与水平线一致。
[0057]
前封皮主体11和后封皮主体21分别整体上呈大致纵长矩形形状,但在上端部中的内侧部分11b、21b形成有向下方凹陷而成的凹陷部g。凹陷部g被设置成遍及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上缘部之间。在对开姿势(b)下呈带状的防脱部3的下部局部配设于凹陷部g的凹陷空间。此外,将在后文进行详细描述,但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中的与防脱部3的下方相邻的部分ts呈向防脱部3侧突出的形态。
[0058]
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是合成树脂制。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上端部侧、及前封皮1与后封皮2的分界部侧(折线f侧)这两个方向开放。换言之,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下端部侧和外侧部侧封闭。在第一口袋p1,在下端部侧和外侧部侧设置有作为拼接件的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另一方面,在第二口袋p2没有设置拼接件。
[0059]
第一口袋p1形成得比第二口袋p2大。第一口袋p1具备:第一口袋主体p10,呈大致扇形;第一拼接件p11,连接设置于第一口袋主体p10的下端;第二拼接件p12,连接设置于第一口袋主体p10的外侧端;第一主体拼接部p13,连接设置于第一拼接件p11且分别拼接设置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下部;以及第二主体拼接部p14,连接设置于第二拼接件p12且沿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外侧端缘11g、21g分别拼设。
[0060]
为了易于在第一口袋p1收纳多张纸张s,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能够扩张第一口袋主体p10与各封皮主体11、12之间的间隙。
[0061]
如图11所示,第一主体拼接部p13通过对其外周围部分进行熔敷而安装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下部的内表面。此外,第一主体拼接部p13的上端缘p13e为了抑制与所插入的纸张s的下端缘se的卡挂,呈从内侧端侧朝向外侧端侧逐渐位于下方的曲线状的形态。
[0062]
第一主体拼接部p13中的上端缘p13e的内侧端部分ns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在a4尺寸的纸张s的下端缘se被卡挂住的情况下,能够明确地知道该纸张s没有适当地进入第一口袋p1内的位置。也就是说,在a4尺寸的纸张s的下端缘se卡挂在第一主体拼接部p13中的上端缘p13e的内侧端部分ns的情况下,该纸张s的上部成为比各封皮主体11、12及防脱部3向上方突出的状态。
[0063]
第二主体拼接部p14通过熔敷而安装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外侧端缘11g、21g的内表面。
[0064]
第二口袋p2形成得比第一口袋p1小。第二口袋p2被熔敷于第一口袋主体p10的外表面侧。即,第二口袋p2具备:第二口袋主体p20,呈大致扇形;下端熔敷部p21,在第二口袋主体p20的下端缘沿左右方向较长地设置;以及外侧端熔敷部p22,在第二口袋主体p20的外侧端沿上下方向较长地设置。
[0065]
接下来,对防脱部3进行详细说明。
[0066]
防脱部3在闭合姿势(c)下能够阻止收纳于各口袋p1、p2的纸张s向上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该纸张s从各口袋p1、p2脱落。另一方面,防脱部3构成为,在对开姿势(b)下呈与各封皮主体11、12同样地展开的姿势,难以成为将纸张s插入各口袋p1、p2时的障碍。
[0067]
换言之,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能够采取扩展的姿势即展开的姿势(d),并且,在闭合姿势(c)下能够采取以对折状态向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内侧折叠的姿势(e)。
[0068]
防脱部3使用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相同的片材且与它们一体地形成。即,各封皮主体11、12以及防脱部3通过将一张片材冲裁成预定的形状而制成。
[0069]
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以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端部之间的方式设置。换言之,防脱部3被架设于前封皮主体11的上部的预定位置与后封皮主体21的上部的预定位置之间。
[0070]
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带状。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呈以朝向上方凸的方式弯曲的形态。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突出到不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重叠的位置。
[0071]
接着,对防脱部3的构造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0072]
防脱部3具备:左带状部31,呈带状且其作为基端的左侧端缘31e以能够折弯的方式接合于前封皮主体11;右带状部32,呈带状且其作为基端的右侧端缘32e以能够折弯的方式接合于后封皮主体21;以及中央折线33,构成为能够使左带状部31与右带状部32的顶端彼此接合的部分折弯。
[0073]
左带状部31具备左侧端缘31e,所述左侧端缘31e以能够折弯的方式接合于以遍及各封皮主体11、12之间的方式形成的凹陷部g的内侧缘。左侧端缘31e在对开姿势(b)下以从正面观察时下端位于比上端靠内侧(即折线f侧)的方式沿倾斜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0074]
另外,左带状部31具备从左侧端缘31e向内侧斜上方延伸的基端延伸部分31a、和与基端延伸部分31a连续地设置且比该基端延伸部分31a平缓地向内侧斜上方延伸的中央延伸部分31b。此外,基端延伸部分31a中的前封皮1侧的端缘即下端缘31c在呈对开姿势(b)时成为陡坡即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形态。该下端缘31c被设定为在呈闭合姿势(c)时呈与水平线大致一致的姿势即与前封皮主体11的下端缘11e大致平行。
[0075]
右带状部32具备右侧端缘32e,所述右侧端缘32e以能够折弯的方式接合于以遍及各封皮主体11、12之间的方式形成的凹陷部g的内侧缘。右侧端缘32e在对开姿势(b)下以从正面观察时下端位于比上端靠内侧(即折线f侧)的方式沿倾斜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0076]
另外,右带状部32具备从右侧端缘32e向内侧斜上方延伸的基端延伸部分32a、和与基端延伸部分32a连续地设置且比该基端延伸部分32a平缓地向内侧斜上方延伸的中央延伸部分32b。此外,基端延伸部分32a中的后封皮2侧的端缘即下端缘32c在呈对开姿势(b)时成为陡坡即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形态。该下端缘32c被设定为在呈闭合姿势(c)时呈与水平线大致一致的姿势即与后封皮主体21的下端缘21e大致平行。
[0077]
中央折线33设置于与假想中心线r一致的位置,在对开姿势(b)下沿上下方向延伸。中央折线33预先被赋予与前封皮1和后封皮2之间的折线f相反的方向的折痕。即,在图1、图2及图4的主视图中,中央折线33以朝向跟前侧凸的方式被赋予折痕,各封皮1、2之间的折线f以朝向里侧凸的方式被赋予折痕。
[0078]
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夹a中,在各封皮主体11、12与防脱部3之间设置有姿势变更部h,所述姿势变更部h能够与各封皮主体11、1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变更防脱部3的姿势。更具体而言,设置于防脱部3的两侧端的沿倾斜方向延伸的左侧端缘31e及右侧端缘32e构成能够变更防脱部3中的左带状部31与右带状部32的相对位置的姿势变更部h。姿势变更部h
位于比收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a4尺寸的纸张s的内侧端部靠内侧即纸张s的中央部侧的位置。
[0079]
左右成对地设置的姿势变更部h通过伴随于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对开姿势(b)与闭合姿势(c)之间进行的开闭动作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使防脱部3在图1、图2、图4、图5所示那样的展开的姿势(d)与图3及图8所示那样的折叠的姿势(e)之间进行姿势变更。
[0080]
防脱部3能够通过基于姿势变更部h的变形引起作用而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发生变形。若按照前封皮1及后封皮2从对开姿势(b)向闭合姿势(c)进行姿势变更的过程来依次进行说明,则如图5所示,防脱部3采取展开的姿势(d),之后,如图6所示,姿势变更部h相互靠近,从而构成防脱部3的左带状部31及右带状部32朝向各封皮主体11、21之间的空间立起同时向下方移动,姿势变更部h进一步相互靠近,从而左带状部31与右带状部32的相对位置从宽幅的v字形状(图6)向窄幅的v字形状(图7)逐渐变化同时向下方移动,最终,如图3及图8所示,左带状部31和右带状部32位于最下方并且转变为以中央折线33为基准折叠的姿势(e)。
[0081]
此外,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从闭合姿势(c)向对开姿势(b)进行姿势变更的情况下,前述的流程反转地进行。
[0082]
前封皮1及后封皮2采取闭合姿势(c)时的防脱部3如图3所示那样呈以朝向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下端侧延伸的方式使左带状部31和右带状部32经由中央折线33折叠的姿势(e)。
[0083]
在该实施方式中,防脱部3在折叠的姿势(e)下向相对于设置于前封皮1与后封皮2之间的折线f离开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关于呈折叠的姿势(e)的防脱部3,从作为基端的左侧端缘31e及右侧端缘32e朝向中央折线33延伸的方向被设定为相对于折线f离开的方向且相对于各封皮主体11、12的上端缘11j、21j离开的方向。换言之,根据构成姿势变更部h的左侧端缘31e及右侧端缘32e的朝向来规定折叠的姿势(e)下的防脱部3的姿势。
[0084]
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中的与防脱部3的下方相邻的部分ts呈以接近防脱部3侧的方式突出的形态。通过像这样构成,可合适地抑制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上端部的内侧部分11b、21b(各封皮主体11、21的上端部的背侧部分)的高度与封皮主体11、21的其他的构成部分的高度相比极低的情况,例如,即使与其他的文件夹一起整齐地排列也能够构成没有违和感的外观。
[0085]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文件夹a具有前封皮1及后封皮2,并且构成为能够在对开姿势(b)与闭合姿势(c)之间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对开姿势(b)是前封皮1及后封皮2能够以呈大致共面的方式展开的姿势,所述闭合姿势(c)是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各内表面彼此能够面对面的姿势。并且,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各内表面设置有作为收纳部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所述收纳部是作为一端侧的下端侧封闭并且作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开放的构件。
[0086]
并且,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端部设置有防脱部3,所述防脱部3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在闭合姿势(c)下防止收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纸张s的脱落,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能够采取展开的姿势(d),并且,在闭合姿势(c)下能够采取以对折状态向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内侧折叠的姿势(e)。
[0087]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纸张s合适地收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并且在闭合姿势(c)下能够合适地抑制纸张s的脱落的文件夹a。
[0088]
也就是说,由于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能够采取展开的姿势(d),因此,在将纸张s插入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时,防脱部3难以成为障碍。另一方面,由于防脱部3在闭合姿势(c)下能够采取以对折状态向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内侧折叠的姿势(e),因此,能够合适地阻止收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纸张s向外部脱落。
[0089]
防脱部3设置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端部,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所以不会与防脱部3直接接触来施加操作力,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而达成所期望的目的。换言之,防脱部3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自动地在展开的姿势(d)与折叠的姿势(e)之间进行动作。
[0090]
防脱部3在闭合姿势(c)下朝向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作为一方侧的端缘侧的下端缘11e、21e侧折叠。因此,防脱部3在闭合姿势(c)下位于处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内表面侧处那样的位置,可合适地抑制在闭合姿势(c)下防脱部3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突出而成为障碍这样的情况。
[0091]
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突出到不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重叠的位置。换言之,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呈以向外凸的方式弯曲的形态。因此,在要将纸张s放入各封皮1、2中的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时,防脱部3难以成为障碍。
[0092]
而且,文件夹a整体的上下尺寸大多被限制为固定的大小以便能够放入普通的背包等包中。然而,若是本实施方式的文件夹a,则能够在采取闭合姿势(c)的情况下维持能够顺利地放入普通的背包等包中的有限的整体的上下尺寸,同时能够在采取对开姿势(b)的情况下合适地确保在各封皮1、2中能够将a4尺寸的纸张s不与防脱部3发生干涉地收纳于各口袋p1、p2的上下尺寸。
[0093]
防脱部3在对开姿势(b)下呈以向外凸的方式弯曲的形态,前封皮1及后封皮2中的与防脱部3相邻的部分呈向防脱部3侧突出的形态。
[0094]
因此,可合适地抑制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端部的内侧部分11b、21b(上端部的背侧部分)的高度看起来与各封皮1、2的上端部的外侧部分的高度相比极低的情况。由此,闭合姿势(c)下的文件夹a的外观难以产生由在上端部中明显存在凹陷引起的违和感。即,若是本实施方式的文件夹a,则即使与其他的文件夹一起整齐地排列也能够提供没有违和感的外观。
[0095]
前封皮1及后封皮2具备由相同的片材一体地形成而成的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并且,防脱部3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由相同的片材一体地形成。因此,各封皮主体11、21及防脱部3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对相同的片材进行成形而制作,所以不仅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制造,而且各封皮主体11、21与防脱部3的连结强度也优异。
[0096]
防脱部3在折叠的姿势(e)下向相对于设置于前封皮1与后封皮2之间的折线f离开的方向延伸。因此,通过防脱部3,能够合适地抑制所收纳的纸张s脱落的情况。也就是说,防脱部3能够合适地位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开放侧,所以即使纸张s要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脱落,位于开放侧的防脱部3也能够合适地阻止其移动。
[0097]
在前封皮1及后封皮2与防脱部3之间设置有姿势变更部h,所述姿势变更部h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变更防脱部3的姿势。并且,姿势变更部h位于比收
纳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的a4尺寸的纸张s的内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变更防脱部3的姿势的姿势变更部h以能够合适地阻止a4尺寸的纸张s的脱落的方式配设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中的合适的位置。
[0098]
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是使作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及前封皮1与后封皮2的分界部侧这两个方向开放而成的构件。因此,通过设置于各封皮1、2的上端侧的防脱部3发挥功能,可合适地抑制所收纳的纸张s从第一口袋p1、第二口袋p2脱落的情况。
[0099]
在第一口袋p1设置有作为拼接件的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因此,能够合适地收纳多张纸张s。此外,具有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的第一口袋p1为能够合适地收纳多张纸张s、另一方面、所收纳的纸张s容易向外部脱落的结构,但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防脱部3发挥作用,可适当地抑制纸张s从第一口袋p1的脱落。
[0100]
防脱部3具备从前封皮1及后封皮2向斜上方延伸的基端延伸部分31a、32a。并且,被设定为,在对开姿势(b)下,作为基端延伸部分31a、32a中的前封皮1及后封皮2侧的端缘的下端缘31c、32c形成为陡坡,在闭合姿势(c)下,基端延伸部分31a、32a的下端缘31c、32c能够采取大致水平的姿势即与各封皮1、2的下端缘11e、21e大致平行的姿势。
[0101]
因此,在将各封皮1、2从对开姿势(b)向闭合姿势(c)转变的期间的动作中,难以在防脱部3的基端延伸部分31a、32a与各封皮1、2之间咬入应该收纳的纸张s的上端部。换言之,在应该收纳的纸张s没有被适当地放入到各口袋p1、p2的下端缘的情况下,在基端延伸部分31a、32a的下端缘31c、32c从展开的姿势(d)向折叠的姿势(e)转变的过程中能够将纸张s的上端部合适地向下方下压而合适地引导该纸张s。
[0102]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
[0103]
文件夹也可以是在前封皮与后封皮之间设置有封脊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封脊与前封皮之间、及封脊与后封皮之间分别形成有折线。
[0104]
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对开姿势不限于完全共面地展开的姿势。换言之,对开姿势意味着包括出现了由构件的折痕等引起的凸凹的形态的状态。
[0105]
收纳部不限于设置于前封皮及后封皮双方的内表面侧,只要设置于前封皮及后封皮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即可。
[0106]
收纳部也可以上端侧封闭并且下端侧开放。
[0107]
防脱部也可以设置于前封皮及后封皮的下端部。
[0108]
防脱部也可以不与前封皮主体和/或后封皮主体由相同的片材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后安装而设置于前封皮和/或后封皮。
[0109]
防脱部也可以在折叠的姿势下相对于设置于前封皮与后封皮之间的折线大致平行地延伸。
[0110]
关于收纳部,可以仅一端侧封闭,也可以一端侧及两侧端侧这三个方向封闭。
[0111]
收纳部也可以没有设置拼接件,也可以在第一、第二口袋双方设置有拼接件。
[0112]
能够收纳于收纳部的文件并不限定于纸张,例如,也可以是册子。
[011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于收纳部的文件的一例,示出了a4尺寸的纸张,但当然也可以是与a4尺寸不同的尺寸(例如,a3尺寸、b5尺寸等)的纸张。
[0114]
例如,也可以以架设于前封皮及后封皮的方式收纳a3尺寸的文件。即,由于分别设置于前封皮及后封皮处的收纳部的两个方向开放,所以能够将该结构合适地用于a3尺寸的
文件的收纳。
[0115]
而且,也可以将收纳部以架设于前封皮及后封皮的方式设置。
[0116]
在此,在图12~14中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文件夹a。此外,图14是用于说明作为收纳部的第一口袋p1(m)、p1(n)的局部的展开图。
[0117]
其他实施方式的文件夹a与图1~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文件夹相比,收纳部的结构不同。收纳部是作为设置于前封皮1的内表面处的一方的口袋的第一口袋p1(m)、及作为设置于后封皮2的内表面处的另一方的口袋的第一口袋p1(n),并且,上述第一口袋p1(m)、p1(n)以架设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方式设置。
[0118]
在文件夹a设置有将左右成对配置的第一口袋p1(m)、p1(n)之间连结的连结部4。文件夹a以将经由连结部4使作为收纳部的第一口袋p(m)、p(n)一体化而成的构成架设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方式设置。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m)、连结部4、以及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n)由相同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一体地形成。
[0119]
文件夹a具备: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设置于前封皮1的内表面且下端部及外侧部封闭;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设置于后封皮2的内表面且下端部及外侧部封闭;以及连结部4,介于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及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的各内侧缘部p10e之间并将上述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与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连结。
[0120]
在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的外表面侧设置有仅向上方及内侧开放的第二口袋p2。
[0121]
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及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具备:第一口袋主体p10;第一拼接件p11,连接设置于第一口袋主体p10的下端;第二拼接件p12,连接设置于第一口袋主体p10的外侧端;第一主体拼接部p13,连接设置于第一拼接件p11且分别拼接设置于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下部;以及第二主体拼接部p14,连接设置于第二拼接件p12且沿前封皮主体11及后封皮主体21的外侧端缘11g、21g分别拼接设置。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及第一主体拼接部p13、第二主体拼接部p14与先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0122]
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及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分别仅上端部侧开放。在各第一口袋p1(m)、p1(n)中,在下端部侧和外侧部侧设置有作为拼接件的第一拼接件p11、第二拼接件p12。在第二口袋p2没有设置拼接件。第二口袋p2形成得比第一口袋p1(m)小。
[0123]
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与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以假想中心线r为中心呈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各第一口袋p1(m)、p1(n)的第一口袋主体p10具备:外侧的口袋构成部分p101,具有以上端缘的位置从外侧部侧朝向内侧部侧逐渐变低的的方式形成的倾斜上端缘e1;和内侧的口袋构成部分p102,具有从外侧的口袋构成部分p101的内侧缘部向内延伸设置且在上端缘沿左右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上端缘e2。
[0124]
由于设置于外侧的口袋构成部分p101处的倾斜上端缘e1位于比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靠上侧处,所以能够合适地抑制收纳于第一口袋p1(m)、p1(n)的纸张s下落。
[0125]
另外,由于内侧的口袋构成部分p102的水平上端缘e2及连结部4的上端缘4e位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所以相对于由连结部4连结了的一方的第一口袋p1(m)及另一方的第一口袋p1(n)容易取出放入纸张s。
[0126]
连结部4是介于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的内侧缘部p10e与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的内侧缘部p10e之间的片状的构件。如图12所示,连结部4在展开状态下呈整体向下凸的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0127]
连结部4具备:山折线41,设置于左右方向中央部即从正面观察时和前封皮1与后封皮2之间的假想中心线r一致的位置并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和谷折线42,在左右的侧端部成对设置。连结部4的山折线41及谷折线42构成为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屈伸。也就是说,连结部4通过使山折线41及谷折线42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屈伸,从而能够进行姿势变更。
[0128]
连结部4具备设置于与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的内侧缘部p10e连结的连结部分及与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的内侧缘部p10e连结的连结部分处的左右一对的谷折线42。左右一对的谷折线42呈以从上向下逐渐接近设置于左右方向中央部处的山折线41侧的方式倾斜的姿势。
[0129]
由连结部4连结了的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及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协作而形成仅上端部侧开放成能够取出放入纸张s的大小的一个大的收纳空间sp。因此,构成为不仅容易收纳纸张s而且纸张s不会从两侧部及下部掉落,所以所收纳的纸张s难以从收纳空间sp下落。
[0130]
连结部4能够与文件夹a的对开姿势(b)和闭合姿势(c)联动地在图12所示那样的展开的姿势(j)与图13所示那样的折叠的姿势(k)之间进行变形。
[0131]
即,连结部4在图12所示的对开姿势(b)下能够采取向左右方向扩展的姿势即展开的姿势(j)。另外,连结部4在图13所示的闭合姿势(c)下,能够采取山折线41及谷折线42折弯且以山折线41为中心以对折状态向前封皮1与后封皮2的内表面之间、及相对的第一口袋p1(m)、p1(n)之间折叠的姿势(k)。
[0132]
因此,前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m)和后封皮侧的第一口袋p1(n)能够不有损前封皮1及后封皮2的开闭动作地收纳纸张s。
[0133]
而且,连结部4能够与前封皮1及后封皮2联动地采取与防脱部3近似的姿势。在文件夹a呈闭合姿势(c)的情况下,防脱部3能够采取在俯视时向前方凸的折叠的姿势(e),连结部4也能够采取在俯视时向前方凸的折叠的姿势(k)。
[0134]
因此,前封皮1及后封皮2能够利用由折叠的姿势(e)的防脱部3及折叠的姿势(k)的连结部4产生的构件的弹性恢复力来合适地辅助从闭合姿势(c)向展开姿势(e)的姿势变更。
[0135]
另外,关于各部的具体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