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8589发布日期:2022-05-07 12:0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显示屏包括至少由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构成的像素单元。若干个像素单元构成像素阵列用以展现画面。随着显示屏多元化应用的发展,显示屏的外形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合适应性调整。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出不同于常规的方形板状的“异形屏”,例如球形屏、多面体屏等。
3.像素单元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寸。或者说,像素单元在微观结构上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径向尺寸的。而异形显示屏的轮廓线为平面光滑曲线或空间光滑曲线。沿异形显示屏的轮廓线分布的像素单元,在微观尺度观察时,呈现明显的锯齿感或颗粒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轻显示区域边缘呈现的锯齿感,优化视觉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6.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限定有效显示区域的主轮廓线和位于所述主轮廓线内且不与主轮廓线相交的一条封闭的辅助轮廓线,所述主轮廓线为屏幕点亮后所呈现的外轮廓;
7.所述主轮廓线包括至少一个沿非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辅助轮廓线包括至少一个沿非直线延伸的第二部分;
8.所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包括第一类像素、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全部像素面积位于辅助轮廓线内,所述第二类像素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交,所述第三类像素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交且全部像素面积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外;
9.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小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与所述第二类像素在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正相关。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为面积相等的矩形像素。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为第一定值;以及,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为第三定值。
12.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与所述第二类像素在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正相关;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类像素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定值的乘积。
13.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所述第二类像素和所述第三类像素包括遮光图形,所述遮光图形的面积与像素的开口率负相关。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图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黑矩阵图形或源漏金属图形或栅金属图形。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等于a*f,其中,a为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f为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与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像素面积之比。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通过如下方式限定:
17.设定多个预设相对开口率,其中,预设相对开口率定义为预设像素开口率与第一定值的比值,且用百分比表示;
18.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与所述各第二类像素的像素面积的比值,换算成百分比数值;
19.将所述百分比数值与所述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比较,找到与所述百分比数值相同或最接近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作为所述各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
20.将所述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与第一定值相乘,获得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等于第一定值。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与第一类像素开口率的比值为0.03-0.31。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与第一类像素开口率的比值为0.05。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平移至少一个像素间距,再沿第二方向平移至少一个像素间距得到;
2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像素的边延伸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平移一个像素间距,再沿第二方向平移一个像素间距得到。
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还包括不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交的第四类像素,所述第四类像素的开口率与第三类像素相同。
2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轮廓线还包括直线段部分;位于有效显示区内,与所述直线段最接近且不与所述主轮廓线相交的像素为第五类像素;
30.其中,所述第五类像素的开口率等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
31.或者,所述第五类像素的开口率沿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大,直至等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
3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均由至少3个子像素组成;所述子像素发光颜色不完全相同。
3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像素的所述子像素开口率相同。
34.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35.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上述方案中,在主轮廓线内设置有辅助轮廓线,通过主轮廓线和辅助轮廓线将显示区域边缘的像素划分为第一类像素、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小
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与所述第二类像素在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正相关,这样在进行显示时,可以在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实现灰阶的平缓过渡,减轻显示区域边缘呈现的锯齿感,优化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37.图1为相关技术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9.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示意图;
40.图4和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在像素p中设置多个透光区域的示意图;
41.图6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示意图;
42.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43.附图标记
44.1 显示面板
45.11 显示区域
46.12 主轮廓线
47.121 第一部分
48.21 显示区域内像素
49.22 边界像素
50.13 辅助轮廓线
51.131 第二部分
52.31 第一类像素
53.32 第二类像素
54.33 第三类像素
55.34 第四类像素
56.35 第五类像素
57.t1 透光区域
58.t2 遮光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使本公开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0.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限定出有效显示区域11的主轮廓线12,如图2所示,主轮廓线12包括沿非直线延伸的边界,也就是第一部分121,显示面板的像素包括显示区域内像素21和边界像素22,其中,显示区域内像素位于主轮廓线12内,且与主轮廓线12不相交,边界像素22位于有效显示区域11边缘,与主轮廓线12相交。
61.由于像素一般为矩形,这样就使得位于第一部分121附近的边界像素22会覆盖第一部分121,并被第一部分121划分为显示区域内部分(位于主轮廓线12内的部分)和显示区域外部分(位于主轮廓线12外的部分)。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边界像素22的显示区域内部分和显示区域外部分都会进行显示,这样会在主轮廓线12的第一部分121呈现明显的锯
齿感或颗粒感,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
6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轻显示区域边缘呈现的锯齿感,优化视觉效果。
6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限定有效显示区域的主轮廓线和位于所述主轮廓线内且不与主轮廓线相交的一条封闭的辅助轮廓线,所述主轮廓线为屏幕点亮后所呈现的外轮廓;
64.所述主轮廓线包括至少一个沿非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辅助轮廓线包括至少一个沿非直线延伸的第二部分;
65.所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包括第一类像素、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全部像素面积位于辅助轮廓线内,所述第二类像素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交,所述第三类像素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交且全部像素面积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外;
66.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小于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与所述第二类像素在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正相关。
67.所述辅助轮廓线用于限定第二类像素的位置以及不同位置的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但并非真实存在于显示面板上。
68.本实施例中,在主轮廓线内设置有一个辅助轮廓线,通过主轮廓线和辅助轮廓线将显示区域边缘的像素至少划分为第一类像素、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第一类像素的全部像素面积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第二类像素与第二部分相交,第三类像素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交且全部像素面积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外。这样在进行显示时,可以在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实现灰阶的平缓过渡,减轻显示区域边缘呈现的锯齿感,优化视觉效果。
69.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为面积相等的矩形像素。
70.优选的,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为第一定值;以及,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为第三定值,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随其所在的位置变化。
71.像素的开口率定义为单位像素的透光面积与像素面积的比值。当照射到单位像素的光强度一定时,像素的开口率越高,像素透过的光则越多,因此该像素的显示亮度越高;反之,像素的开口率越低,像素透过的光则越少,该像素的显示亮度越低。
72.优选的,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大于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不大于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且不小于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通过调节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使得在非直线延伸的边界附近,第二类像素的亮度呈柔和过渡,使得非直线延伸的边缘附近的显示亮度更加均匀,从而弱化用户对显示画面边缘的亮度变化的感知,以提高用户对显示画面的观看效果。
73.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主轮廓线12,具有非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l1;辅助轮廓线13,具有非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l2,所述第一部分l1和所述第二部分l2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包括第一类像素31、第二类像素32和第三类像素33,第一类像素31的全部像素面积位于辅助轮廓线13内,第二类像素32与所述第二部分l2相交,第三类像素33与第一部分l1相交且全部像素面积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外。第一类像素31的开口率大于第三类像素33的开口率;第二类像素32的开口率与第二类像素32在辅助轮廓线l2内的面积正相关,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实现灰阶的平缓过渡。
74.优选的,第二类像素32的开口率不大于第一类像素31的开口率,且不小于第三类像素33的开口率,进一步实现了更好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灰阶平缓过渡效果。
75.具体地,作为示例性介绍,上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可具体包括:与像素形状不匹配的圆弧状的边界,例如正圆圆弧边界,椭圆圆弧边界,抛物线形边界。
76.优选的,当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与所述第二类像素在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正相关;所述第一阈值为第一类像素的面积与第三定值的乘积。这样设置,保证了第二像素的开口率不小于第三像素的开口率,进一步实现了更好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灰阶平缓过渡效果。优选的,当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小于第一阈值时,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等于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这样设置有利于弱化用户对显示画面边缘的亮度变化的感知,进一步实现了更好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灰阶平缓过渡效果。
7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包括遮光图形。遮光图形对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的部分区域进行遮挡,使得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被遮光图形遮挡的部分不透光,未被遮光图形遮挡的部分形成为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的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用于显示画面。遮光图形的面积与像素的开口率负相关,即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中,遮光图形的面积越大,则像素的开口率越低,遮光图形的面积越小,则像素的开口率越大。
78.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在实施时额外增加显示面板1的制作工序以及制作成本,上述遮光图形可以是显示面板的黑矩阵图形、源漏金属图形以及栅金属图形中至少任意一者,或者遮光图形可以与黑矩阵图形、源漏金属图形以及栅金属图形由同一构图工艺制作。
79.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当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在第二类像素中,遮光图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负相关,即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越大,则第二类像素的遮光图形的面积越小,这样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越大;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越小,则第二类像素的遮光图形的面积越大,这样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越小。
80.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可以包括一个透光区域,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透光区域。
81.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有效显示区内的像素中,每个像素p均由至少3个子像素p1组成;所述每个像素中的子像素发光颜色不完全相同。比如,每个像素可以包括3个子像素,分别可以为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其中,每个像素的子像素的开口率可以相同;子像素的开口率即定义为子像素的透光区域的面积与子像素的面积之比。
82.如图4所示,像素p包括有3个子像素p1,每一子像素p1包括有一个透光区域t1,像素p包括有三个透光区域t1,三个透光区域t1在像素p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其中,t2为遮光图形。
83.请参考图5,以每个像素p包括六个透光区域t1为示例。如图5所示,像素p包括有3个子像素p1,每一子像素p1包括有二个透光区域t1,像素p包括有六个透光区域t1,六个透光区域t1还可以在像素p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与图4相比,图5中的像素p设置有更多的
透光区域t1,至少对于第二类像素和第三类像素来说,可以使得遮光图形t2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得亮度的过渡更加柔和,可以进一步弱化显示画面边缘处的亮度差,使用户能够观看到更加自然的显示画面。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等于a*f,其中,a为所述第一类像素的开口率,f为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与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像素面积之比。优选的,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类像素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定值的乘积。
8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不小于第一阈值时,且不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限定:
86.设定多个预设相对开口率,其中,预设相对开口率定义为预设像素开口率与第一定值的比值,且用百分比表示;
87.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所述辅助轮廓线内的像素面积与所述各第二类像素的像素面积的比值,换算成百分比数值;
88.将所述百分比数值与所述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比较,找到与所述百分比数值相同或最接近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作为所述各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
89.将所述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与第一定值相乘,获得所述第二类像素的开口率。
90.优选的,所述预设相对开口率可以设定为表1中的数值。
91.表1
[0092][0093]
所述百分比数值与所述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接近,包括所述百分比数值大于百分比数值以及所述百分比数值小于百分比数值的情况。例如,如果如上表1所示,如果一个第二类像素的百分比数值为35.5,则使用35作为该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如果一个第二类像素的百分比数值为36,则与百分比数值最接近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可以为35,也可以为37,此时可以在选取规则上统一选取小于该百分比数值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作为该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也可以选取规则上统一选取大于该百分比数值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作为该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或者在选取规则上随机选取小于或大于该百分比数值的预设相对开口率数值作为该第二类像素的相对开口率。
[009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像素位于辅助轮廓线内的面积大于第二阈值时,所
0.31;优选的,所述第三类像素的开口率与第一类像素开口率的比值为0.05,这样可以使得在非直线延伸的边界附近,像素的亮度呈柔和过渡。
[0104]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有效显示区域边缘设置多个轮廓线,并对轮廓线处像素的开口率进行设计,可以弱化有效显示区域在非直线延伸的边界附近的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改善用户的体验。
[01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oled,qled,微led(micro-led或mini-led)等自发光显示面板。
[0106]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107]
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的限定,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导航显示设备等。
[0108]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0109]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特别是指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产品,例如全屏显示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等。这类产品的显示区域由于近乎占据着整个显示表面,因此显示区域边界与产品的边框相匹配,导致显示区域往往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如四个圆角),而无法与矩形的像素相匹配。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有效显示区域边缘设置辅助轮廓线,并对主轮廓线和辅助轮廓线处像素的开口率进行设计,可以弱化有效显示区域在非直线延伸的边界附近的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改善用户的体验,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0110]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1]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112]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0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