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8032发布日期:2021-07-23 14:29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化学喷泉实验通常的做法是先用一套制备气体的装置,产生的气体(一般为氨气)用烧瓶收集起来并用橡胶塞塞紧,待要演示喷泉实验时再将橡胶塞拔下,塞上带有已吸了水的胶头滴管和导管的双孔橡胶塞,然后将烧瓶倒扣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中,同时把导管伸入下方滴有指示剂的盛液烧杯中,再用手捏挤胶头滴管的胶头把水挤出促其形成喷泉。实验中,步骤繁琐,多个环节存在漏气的可能,特别是在将橡胶塞更换为双孔橡胶塞的过程中和双孔橡胶塞本身,容易导致实验不成功,且倒置使用胶头滴管存在不规范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气密性好,喷泉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包括:铁架台,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有铁夹;储气瓶,倒置固定于所述铁夹上,所述储气瓶的瓶口塞有橡胶塞;储液杯,放置于所述底座上;导管,设置有按压器,所述按压器用于挤出所述导管内的空气或液体,所述导管的一端连接有瓶塞穿刺器,另一端设置有开关阀;其中,所述瓶塞穿刺器用于插刺穿所述橡胶塞,所述导管具有所述开关阀的一端置于所述储液杯内。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方案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可免去储气瓶需更换橡胶塞的步骤,且橡胶塞本身不带开孔,只需将瓶塞穿刺器刺进橡胶塞即可,使得实验步骤简化,气密性好,防止因气体泄露而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实验失败,有效提高实验成功率,实验现象更明显,且实验过程中不存在错误使用实验用具的现象,符合实验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管为橡皮管或乳胶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瓶以透明材料制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瓶为玻璃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瓶为塑料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瓶的储存容量为20ml~50ml。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液杯为烧杯,所述烧杯上设置有刻度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液杯的储存容量为20ml~50ml。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铁夹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升降调节器,所述升降调节器的一端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铁夹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铁夹装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泉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铁架台100,铁夹110,底座120,升降调节器130,支撑杆140;

储气瓶200,橡胶塞210;

储液杯300,刻度线310;

导管400,按压器410,瓶塞穿刺器420,开关阀4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氨气喷泉实验装置,包括铁架台100,铁架台100包括底座120和支撑杆140,支撑杆140竖直连接在底座120上,支撑杆140连接有铁夹110,铁夹110位于底座120的上方,铁夹110上固定安装有储气瓶200,且储气瓶200为倒置,储气瓶200内集满氨气,储气瓶200的瓶口塞有橡胶塞210以密封;底座120上放置有储液杯300,储液杯300内储存有蒸馏水,且蒸馏水内滴有2-3滴酚酞;还包括导管400,导管400的中部连接有按压器410,挤压按压器410可挤出导管400内的空气或液体,松开按压器410则可重新吸进空气或液体,导管400的一端连接有瓶塞穿刺器420,瓶塞穿刺器420可刺穿橡胶塞210使导管400与储气瓶200连通,导管400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阀430,开关阀430可设置为止水夹,通过开关阀430可使导管400的另一端打开或闭合;实验前,开关阀430打开,导管400的两端均浸入储液杯300中,通过反复挤压按压器410,直至导管400内充满液体,即滴有酚酞的蒸馏水,随后关闭开关阀430,取出瓶塞穿刺器420并在橡胶塞210处插入到储气瓶200内,再次挤压按压器410,使导管400内的液体经瓶塞穿刺器420喷入到储气瓶200内,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储气瓶200内的气压减小,打开开关阀430,储液杯300内的蒸馏水则沿着导管400倒吸进储气瓶200内,并在瓶塞穿刺器420的端口形成喷泉,同时,由于氨气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则形成红色的喷泉,即完成喷泉实验。实验过程中,免去了拔下储气瓶200的橡胶塞210并换上带有胶头滴管和连接管的双孔橡胶塞的步骤,只需直接将瓶塞穿刺器420插入橡胶塞210即可,简化了实验步骤,操作简单,避免氨气泄露,同时橡胶塞210本身不带任何开孔,气密性好,防止因气体泄露而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实验失败,有效提高实验成功率,实验现象更明显,且实验过程中不存在错误使用实验用具的现象,符合实验要求,科学性强。同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所使用的实验用具少,适合进行演示和分组实验。

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医用输液管的一部分部件用作本实验装置的部分实验用具,具体的,导管400为医用输液管的管体,医用输液管的滴壶即为导管400上的按压器410,医用输液管上的注射针即为导管400上的瓶塞穿刺器420,医用输液管上的流速调节器即为导管400上的开关阀430,医用输液管为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体积小且容易获取,节省实验成本,实用性强,便于进行分组实验,同时,医用输液管的注射针口径较小,液体流速快,在形成喷泉现象时更加明显,有效提高实验的可靠性;流速调节器则可调节蒸馏水经导管400倒吸进储气瓶200的流速,便于调整喷泉的大小和效果。

进一步,导管400为橡皮管或乳胶管,造价便宜,且开关阀430设置为止水夹时,便于止水夹的使用。

进一步,储气瓶200由透明材料制作,具体的,储气瓶200为玻璃瓶,便于观察喷泉现象。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储气瓶200可以是塑料瓶,相比玻璃瓶,塑料瓶造价更加便宜,且同样易于观察喷泉现象。

进一步,储气瓶200的储存容量为20ml~50ml,优选地,储气瓶200的储存容量为30ml,在足够形成喷泉现象的前提下,微型化的储气瓶200设计,可减少所需制备氨气的量,节省药品和实验准备时间。

参照图1,进一步,储液杯300为烧杯,烧杯的侧壁上具有刻度线310,烧杯为一种常见的实验用具,容易获取,成本低,烧杯上的刻度线310便于使用者获知所添加蒸馏水的量,避免浪费。

进一步,储液杯300的储存容量为20ml~50ml,优选地,储液杯300的储存容量为30ml,适配储气瓶200的储存容量,且在满足形成喷泉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蒸馏水的使用,避免浪费。

参照图1,进一步,铁夹110与支撑杆140通过一个升降调节器130连接,升降调节器130的一端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杆140上,另一端与铁夹110固定连接,升降调节器130连接有锁紧螺栓,拧紧锁紧螺栓并使锁紧螺栓的端部抵压支撑杆140,依靠支撑杆140与升降调节器130之间摩擦力,使升降调节器130锁紧于支撑杆140上,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储气瓶200的高度位置,以便清楚观察储气瓶200内的喷泉效果。

进一步,铁夹110装设有橡胶垫,通过橡胶垫夹持储气瓶200,一方面可防止储气瓶200因打滑而脱落,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防止铁夹110刮花储气瓶200的外表面或损坏储气瓶200,确保清晰观察到喷泉现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