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可调节实验用具

文档序号:25309270发布日期:2021-06-04 15:1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可调节实验用具

1.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实验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 可调节实验用具。


背景技术:

2.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 经终末装置,可根据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向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 经由周围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又称为感觉神经;而传出神经由中枢 向周围传递神经冲动,产生运动,又称为运动神经。
3.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意外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创伤而发 生的损伤,导致躯干和肢体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 [1]。神经损伤后对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神 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依旧是当前的热点和难 点。
[0004]
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神经损伤模型,如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胫神经损伤模型、 下牙槽神经损伤模型等,都涉及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切除并取出一段目标神经。 以大鼠下牙槽神经损伤模型为例,大致过程如下:沿大鼠下颌下缘下约5mm作 平行于下颌下缘长约1.5cm的手术切口,止血钳钝性分离肌肉抵达下颌骨内侧骨 面后,沿下颌升支内侧继续钝性分离至下颌孔,可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然后用 弯镊探进去夹住下牙槽神经,用组织剪分两次切断神经。在这过程中常存在一些 问题:1.周围结构血供丰富,操作过程中易出血,且下牙槽神经位置较深,术野 不清晰,神经暴露较差;2.大鼠下颌区域可供操作的空间有限,弯镊夹住神经后 再用组织剪切断神经操作受限,难度较大;3.使用组织剪切断一端神经后,神经 会发生收缩,导致神经长度改变,难以评估是否达到实验预期的切除神经长度, 若切除长度不足,则神经有再生重连的可能,严重干扰实验结果;4.用组织剪分 两次切断神经后,切除的一小截神经可能藏匿于组织间隙无法取出,导致操作者 难以判断是否切实完成神经切除,同时留在组织间隙的神经也增加了神经断端修 复重连的可能。
[0005]
当前常使用的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难以在操作过程中保证准确离断所需长度 的神经,人为主观操作影响因素大,同时,不同实验动物、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实 验需求下要切除的神经长度也不同。目前在需要构建神经损伤模型的动物实验 中,现有组织剪需要分两次先后剪断神经两端,在剪断其中一端后,由于神经发 生收缩,神经长度改变,再剪另一端时无法保证所需的神经长度,对于较深位置 的神经剪完之后常难以完整取出,这可能导致实验无法实现神经不自愈的技术要 求。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应用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实验用具,能一次性剪 断一段神经,但这种技术局限于坐骨神经损伤的研究,其切除的神经长度固定为2mm,且其弯钩在勾住神经的同时容易勾住肌肉,在取出的过程中神经也容易从 钩子上滑脱。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实验用具,不仅可以同时剪下所需 神经两端,避免神经回缩的问题,并将剪下的神经完整取出,以备后续制作组织切 片等进一步实验需求;同时可调节剪刀间距从而改变剪下神经的长度,方便应用于 实验动物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建模。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可调节实验用具,所述实验用具包括两把 互为镜像对称的剪刀,两把剪刀通过三个连接轴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轴设于剪刀 的交叉部位,另外两个连接轴分别设于剪刀的两个手柄部位;所述三个连接轴连 接轴上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把剪刀之间,通过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来改 变两把剪刀之间的距离;所述弹簧及剪刀与连接轴的接触区域是光滑的;所述两 把剪刀中,位于内侧的剪刀片均设计为尖头下凹形,便于剪刀从神经下方探入, 使神经充分暴露;尖头下凹形剪刀片的内侧设有弯钩,用于勾住神经以便将其取 出。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依次包括刻度段、螺纹段以及弹 簧段;所述螺纹段设有螺帽,所述弹簧设于弹簧段,通过旋转螺帽改变弹簧的压 缩长度以改变两把剪刀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连接轴各段的长度以及螺帽的内螺 纹长度,能够满足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各种实验需求。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帽在连接轴上的最大位移等于刻度段长度。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弯钩下缘自剪刀片侧面伸出并向内成角,弯钩的上缘底部 与剪刀片的刀刃上缘相平,所述的弯钩上缘平行于其所在剪刀片的刀刃。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弯钩下缘与剪刀片之间所成的角为15

30
°
[0013]
本发明中:将两把剪刀通过一种特殊设计的轴连接,具备一次性剪下一段神 经的功能;连接轴包括刻度段、螺纹段及弹簧段,螺纹段设有螺帽,通过旋转螺 帽调节弹簧的压缩长度以调节两把剪刀之间的距离(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可 使两把剪刀相互平行并保持稳定),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改变剪断的神 经长度,并使操作者可以通关观察连接轴上的刻度来确定当前的两个剪刀之间的 距离;内侧的两个剪刀片设计为尖头凹面圆弧形,方便操作时从神经下方探入, 使神经充分暴露,同时用剪刀片内侧的两个弯钩勾住神经,防止退出剪刀时神经 脱落。其中弯钩下缘自刀片壁向内成角走形至于刀刃相平,弯钩上缘底部与剪刀 片的刀刃上缘相平,防止高度不一致导致神经受到牵拉影响实际长度,弯钩上缘 平行其所在剪刀片的刀刃,方便稳定地勾住神经。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发明的新型实验用具可以调节剪刀的宽度,根据不同实验需求一次性剪下 相应长度的神经,同时能够稳定安全地利用弯钩取出神经,方便后续制作组织切 片等进一步的研究。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实验用具背侧示意图;
[0017]
图2为实验用具正面示意图;
[0018]
图3为连接轴示意图示意;
[0019]
图4为弯钩勾住神经的示意图;
[0020]
其中,连接轴a 1、连接轴b 2、连接轴c 3、弯钩4、刻度段5、螺纹段6、弹 簧段7、螺帽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0022]
如图1和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的可调节实验用具, 所述实验用具包括互为镜像对称的两把剪刀,两把剪刀通过三个连接轴连接,其 中连接轴a 1设于剪刀的交叉部位,连接轴b 2和连接轴c 3分别设于剪刀的两 个手柄部位;所述三个连接轴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把剪刀之间,通过调 节弹簧的压缩长度来改变两把剪刀之间的距离;所述弹簧及剪刀与连接轴的接触 区域是光滑的;两把剪刀中,位于内侧的剪刀片均设计为尖头下凹形,尖头下凹 形剪刀片的内侧设有弯钩4。
[0023]
如图3,三个连接轴a 1、b 2和c 3包括刻度段5、螺纹段6及弹簧段7, 螺纹段6设有螺帽8,弹簧设于弹簧段7,通过旋转螺帽8压缩弹簧以改变两把 剪刀之间的距离(如5

10mm)。所述螺帽在连接轴上的最大位移等于刻度段5 长度。螺帽8上端可以从最上端的刻度线旋转至螺纹段6最上端,从而改变剪断 的神经长度。所述的弯钩4的下缘自剪刀片侧面伸出并向内成角(该角度可以为 15

30
°
),其上缘底部与剪刀片的刀刃上缘相平,防止高度不一致导致神经受 到牵拉影响实际长度;弯钩4上缘平行于其所在剪刀片的刀刃,方便稳定地勾住 神经。
[0024]
如图4为弯钩勾住神经的示意图,两个弯钩4可以固定住神经,从而避免神 经自行吻合修复。
[0025]
实施例1
[0026]
以构建sd大鼠下颌神经损伤模型为例:2%戊巴比妥钠0.2ml/100g腹腔注射 麻醉,固定sd大鼠,局部碘伏消毒。沿大鼠下颌下缘下约5mm作平行于下颌 下缘长约1.5cm的手术切口,止血钳钝性分离肌肉抵达下颌骨内侧骨面后,沿下 颌升支内侧继续钝性分离至下颌孔,可见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呈白色,粗约1mm, 质韧。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需剪断的神经长度,旋转连接轴a 1、b 2和c 3上的 三个螺帽8调节至相应刻度,使两个剪刀之间的距离与所需切除的神经长度一 致;尖头下凹形的剪刀片从神经下方穿过,并用两片剪刀上的弯钩4勾住神经, 随后将神经剪下,在剪刀闭合的状态下取出神经,防止神经自行吻合修复,注意 保护好下牙槽动、静脉。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区,充分止血后,分层缝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