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伤分类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4662发布日期:2021-09-22 22:06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伤分类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伤分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伤分类牌。


背景技术:

2.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那些最有希望被救活的伤员身上。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进行拯救。
3.检伤分类,根据伤员的伤情情况,分为危重、平稳、轻伤和死亡四类。现场救治时,优先治疗危重的伤员。检伤分类时,通常会给伤员佩戴显示伤情分类的检伤分类牌,以便于医务人员根据优先等级救治伤员。现有的检伤分类牌一般是简单的纸质牌或者塑料牌,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应检伤分类,红色为第一优先的伤情危重类,黄色为第二优先的伤情平稳类,绿色为第三优先的轻伤类,黑色为死亡。现有的检伤分类牌在白天或照明好的环境可以使用;但是在夜晚或者缺少照明时,选择需要救治的伤员时,需要逐一查看检伤分类牌的颜色,使用非常不便,容易遗漏需要优先救治的伤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伤分类牌。其能够发光以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检伤分类牌包括:分类牌主体、发光元件、电池、控制开关和佩戴连接件;
6.所述分类牌主体上设有颜色标识,所述颜色标识为红色或黄色或绿色;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开关串联并安装在所述分类牌主体上;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的颜色与所述颜色标识的颜色相同;所述控制开关闭合或断开控制所述发光元件发光或熄灭;佩戴连接件设于所述分类牌主体上,用于将分类牌主体佩戴在伤员的身上。
7.进行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有对应颜色标识的检伤分类牌,再通过佩戴连接件将检伤分类牌佩戴者伤员身上。闭合控制开关使发光元件发光。本实用新型的检伤分类牌通过颜色标识和发光元件发光的颜色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为自闪烁式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闪烁能够吸引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便于查找伤员,同时还能够跟普通光源进行区分,使用方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壳体、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控制杆;
10.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另一端分别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可
转动的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杆上设有导通件,所述控制杆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通过所述导通件导通或断开;所述控制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电池串联。控制杆转动控制发光元件发光或熄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所述第二触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导通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控制杆的侧壁上,所述导通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控制杆插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的端面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头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通件设于所述控制杆端面的一端相抵。弹簧与导通件相抵,控制杆转动时,导通件与弹簧的接触更加可靠稳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杆的侧壁和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的一端。防止水或其他导电物质进入容纳腔,影响控制开关使用,使检伤分类牌适用于潮湿或野外环境。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类牌主体上设有的安装腔,所述电池、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设有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部分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部分伸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分类牌主体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部分密封连接。防止水或其他导电物质影响发光电路,使检伤分类牌适用于潮湿或野外环境。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类牌主体的表面上设有处置标识,所述处置标识为文字标识:“手术”、“抗休克”、“重伤”、“后送”、“洗消”、“留治”、“绷交”中的一种或几种。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分类和预计的治疗方式选择对应发光颜色和对应处置标识的检伤分类牌。减少救治时二次检查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检伤分类牌的主视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检伤分类牌的a

a剖视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控制开关的主视剖视图;
20.图4为图1所示的检伤分类牌的电路原理图;
21.附图标记:
[0022]1‑
分类牌主体,11

安装腔,12

颜色标识,2

控制开关,21

壳体,211

容纳腔,22

控制杆,221

导通件,23

第一触头,24

第二触头,25

第一接线柱,26

第二接线柱,27

密封件,3

发光元件,4

电池,5

处置标识,6

佩戴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5]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检伤分类牌包括:分类牌主体1、发光元件3、电池4、控制开关2和佩戴连接件6。其能够发光以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0026]
具体的,分类牌主体1上设有颜色标识12,颜色标识12为红色或黄色或绿色。分类牌主体1用于安装和放置各零部件。颜色标识12可以是将分类牌主体1整体或局部区域设置成对应颜色。颜色标识12的颜色对应检伤分类的颜色。红色对应第一优先的伤情危重类,黄色对应第二优先的伤情平稳类,绿色对应第三优先的轻伤类。应当注意的是,分类牌主体1的颜色可以与颜色标识12相同或不同,但为了避免误解,分类牌主体1的颜色不能是与其上颜色标识12不同的另外两种标识颜色。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为一矩形板状结构,分类牌主体1的顶面上设有颜色标识12。
[0027]
发光元件3与电池4和控制开关2串联并安装在分类牌主体1上。发光元件3发光的颜色与颜色标识12的颜色相同。控制开关2闭合或断开控制发光元件3发光或熄灭。发光元件3发光的颜色与颜色标识12的颜色相同,以正确显示检伤分类等级。发光元件3与电池4和控制开关2连接的电路远离图请参阅图4,图示中,s1标示控制开关2,led1表示发光元件3,u1表示电池4。电路中还可以串联保护电阻r1,以保护电池4。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3为自闪烁式发光二极管。自闪烁式发光二极管与电池连通,以闪烁方式发光。发光二极管闪烁吸引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便于查找区分伤员,同时还能够跟普通光源进行区分,使用方便。
[0028]
请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开关2包括壳体21、第一触头23、第二触头24、第一接线柱25、第二接线柱26和控制杆22。壳体21上设有开口的容纳腔211。第一触头23和第二触头24间隔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一接线柱25和第二接线柱2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触头23和第二触头24连接。第一接线柱25和第二接线柱26的另一端分别伸出壳体21。控制杆22的一端可转动的插设于容纳腔211内。控制杆22上设有导通件221,控制杆22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头23与第二触头24通过导通件221导通或断开。具体的,第一触头23设置于容纳腔211的底面上,第二触头24设置于容纳腔211的侧壁上。导通件221的一端设于控制杆22的侧壁上,导通件221的另一端设于控制杆22插入容纳腔211的一端的端面上。控制开关2通过第一触头23和第二触头24与发光元件3和电池4串联。控制杆22转动控制发光元件3发光或熄灭。一实施方式中,壳体21为绝缘材料的圆柱结构,容纳腔211成圆柱形,容纳腔211的开口设于壳体21的一端面上。控制杆22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圆杆。控制杆22的一端从容纳腔211的开口伸出容纳腔211。导通件221为l形的导体,导通件221镶嵌在控制杆22插入容纳腔211的一端上。第二触头24采用铜片弯曲形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导通件221紧密接触。一实施方式中,控制杆22靠近容纳腔211开口处设有沿控制杆22周向的环形槽,壳体21上安装有定位螺钉,定位螺钉的一端伸入环形槽内,阻止控制杆22滑出容纳腔211。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头23为弹簧。弹簧一端与第一接线柱25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导通件221设于控制杆22端面的一端相抵。弹簧与导通件221相抵,控制杆22转动时,导通件221与弹簧的接触更加可靠稳定。一实施方式中,控制杆22的侧壁和容纳腔2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27。密封件27设于容纳腔211远离第一触头23和第二触头24的一端。防止水或其他导电物质进入容
纳腔211,影响控制开关2使用,使检伤分类牌适用于潮湿或野外环境。
[0029]
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上设有的安装腔11。电池4、第一接线柱25和第二接线柱26设于安装腔11内。壳体21设有容纳腔211的开口的一端伸出安装腔11。发光元件3的电极部分设于安装腔11内,发光元件3的发光部分伸出安装腔11。分类牌主体1与壳体21和发光元件3的发光部分密封连接。电池4、控制开关2和发光元件3安装后,可以采用焊接、填胶等方式对安装腔11进行密封。防止水或其他导电物质影响发光电路,使检伤分类牌适用于潮湿或野外环境。
[0030]
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的表面上设有处置标识5,处置标识5为文字标识:“手术”、“抗休克”、“重伤”、“后送”、“洗消”、“留治”、“绷交”中的一种或几种。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分类和预计的治疗方式选择对应发光颜色和对应处置标识5的检伤分类牌。减少救治时二次检查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处置标识5的内容还可以是与上述文字标识含义相同的外文标识,如英语、法语和俄语等,以便于在不同国家使用。
[0031]
佩戴连接件6设于分类牌主体1上。用于将分类牌主体1佩戴在伤员的身上。佩戴连接件6可以直接安装在分类牌主体1或者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分类牌主体1上。一实施方式中,佩戴连接件6为a型弹簧夹。a型弹簧夹通过连接绳系在分类牌主体1上的连接孔上。通过弹簧夹将检伤分类牌夹持在伤员的衣物上,使用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佩戴连接件6还可以采用回形针或者挂绳。
[003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伤分类牌,进行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有对应颜色标识12的检伤分类牌,再通过佩戴连接件6将检伤分类牌佩戴者伤员身上。闭合控制开关2使发光元件3发光。本实用新型的检伤分类牌通过颜色标识12和发光元件3发光的颜色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003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