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墨板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43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尘墨板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教用品,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尘黑擦。
目前市售的普通黑板擦存在着擦黑板时粉尘飞扬的问题,严重威胁老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一种电动无尘黑板擦,由于需经常更换电池,造价也高,所以很难普及。中国专利局1990年1月17日公告了一种集尘板擦,申请号89210477.5,由托体、擦块、集尘仓和板擦盖体组成,箱形托体的边框,由边框实体和固接其上的下伸的硬挺的涂胶尼龙网构成,其缺点在于由于密封性不好,在擦黑板时仍有粉尘外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无尘黑板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有一个一面开口的外壳,外壳内设有框架、集尘仓,外壳里左右两边还分别有一转轮,其特征在于外壳的上下两端的边缘附有软胶材料的上檐和下檐,一组向上倾斜的“V”形集尘片下端固定在框架上,集尘片之间的框架上还固定有向上倾斜的刷毛束,刷毛束较集尘片略长,刷毛束下底部设有与集尘仓相通的漏槽。上述转轮后部设有与之相接触的弹性掸块,转轮表层亦有一层弹性胶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2、擦黑板时基本处于密封状态,无粉尘外扬,集尘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黑板擦盖示意图。
图面解释外壳1、转轮2、上檐3、刷毛束4、集尘片5、漏槽6、下檐7、掸块8、集尘仓9、轮轴10、胶圈11、框架12、黑板擦盖13、粉尘排出槽1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
图1、2、3所示,外壳1、上檐3、下檐7、框架12为一体结构,其中上檐3和下檐7为软胶材料制成,既不损害黑板,又可使中间的刷毛束4在擦字时为密封状态;外壳1的里边左右两端分别设一转轮2,外壳1较转轮2稍薄,不接触黑板,手握处可略呈凹形,转轮2的上下端转轴10固定在框架12上,转轮2的外层有一层弹性胶圈11,转轮2的后部设置与之接触的弹性掸块8。刷毛束4呈“V”形排列,如
图1所示,稍向上倾斜,如图3所示,下端固定在框架12上,集尘片5亦呈“V”形结构平行排列,较刷毛束4稍短,靠上端的刷毛束4,但稍离一点距离,下端固定在框架12上,亦向上倾斜,倾斜角度较刷毛束4大,刷毛束4的下底部有与集尘仓9相通的斜形漏槽6,集尘仓9在框架12和外壳1之间,下端为凹形,有一粉尘排出槽14。黑板擦盖13形状如图4所示,与黑板擦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功能是这样实现的手握左右两边略有凹形的外壳1移动擦字时,转轮2转动。因转轮2的外层为胶圈11,不伤害黑板,亦可在转轮2转动180°后,被掸块8掸去,落入集尘仓9。擦尘过程中,V形刷毛束4具有常规黑板擦的功能,当粉尘脱落后,顺着集尘片5滑入漏槽6再进入集尘仓9,且上檐3和下檐7均为不伤害黑板的软胶材料制成,它们和两个有胶圈11的转轮2在擦字清板时,使黑板擦始终处于密封,所以清板过程中,无粉尘外扬,使用完毕后,将无尘黑板擦放入黑板擦盖13,粉尘便通过粉尘排出槽141倒于黑板擦盖13中,以利清除。
权利要求1.一种无尘黑板擦,它有一个一面开口的外壳,外壳内设有框架、集尘仓,外壳里左右两边还分别有一转轮,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上下两端的边缘附有软胶材料的上檐3和下檐7,一组向上倾斜的“V”形集尘片5下端固定在框架12上,集尘片5之间的框架12上还固定有向上倾斜的刷毛束4,刷毛束4较集尘片5略长,刷毛束4下底部设有与集尘仓9相通的漏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转轮2后部设有与之接触的弹性掸块8,转轮2表层亦有层弹性胶圈11。
专利摘要一种文教用的无尘黑板擦,它包括外壳、框架、集尘仓、转轮,其特征在于外壳的上下两端边缘附有软胶材料的上檐和下檐,呈V形的一组集尘片及刷毛束固定于框架上,刷毛束较集尘片略长,刷毛束下底部设有与集尘仓相通的漏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擦黑板时基本处于密封状态,无粉尘外扬,集尘效率高,可有效地预防由于粉尘给师生带来的职业病。
文档编号B43L21/00GK2135478SQ9222860
公开日1993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22日
发明者熊峻, 熊和华 申请人:熊峻, 熊和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