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195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第三开关 晶体管T3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T5的有效电平相反,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S4与所述 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S3为同一输入端。即如果第三开关晶体管T3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 T5为P型晶体管,则第四开关晶体管T4为N型晶体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所使用的 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像素电路所占用的面积。
[00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Tl和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T4均为P型晶体管;所 述第二开关晶体管T2、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T3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T5均为N型晶体管。 这样做的好处是,用于对驱动所述像素电路的各个信号的有效电平(脉冲电平)均为高电 平。由于用于输出高电平的脉冲信号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相对用于输出低电平的脉冲信号 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简单的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能够降低驱动电路设计的复 杂度。
[0046] 或者,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各个开关晶体管也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这样做的好 处是能够采用同一的工艺制作,降低了制作相应显示装置的复杂度。
[0047] 这里的复位电压输入端Reset具体可以为接地端。
[0048]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第一储能元件Cl和/或第二储能元件C2可以均为电容。当 然实际应用中,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储能功能的元件。
[0049] 在图1中,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阴极连接接地 端GND。当然实际应用中,阴极也可能连接其他低电压输入端,比如VSS等。
[005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可用于驱动上述任一项所 述的像素电路,该方法包括复位阶段、补偿阶段和发光阶段:
[0051] 在复位阶段,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 控制信号输入端均输入对应的有效电平;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 平;
[0052] 在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有效电平;在所述第一控制 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平;
[0053] 在发光阶段,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 有效电平;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平。
[0054]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使得流经电致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不受对应的 驱动模块的开启阈值的影响,彻底解决了由于驱动模块的开启阈值漂移导致显示亮度不均 的问题。
[0055] 下面结合一种具体的电路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为一种可能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包括T1-T5共五个 开关晶体管、一个P型驱动晶体管DT、一个电致发光元件OLED、电容Cl和电容C2,其中开关 晶体管T1、T2、T3、T4和T5构成驱动模块,其中开关晶体管Tl和T4均为P型晶体管,开启 电平为低电平;开关晶体管T2、T3和T5均为N型晶体管,开启电平为高电平;该像素电路还 具有复位电压输入端Reset,工作电压输入端Vdd,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接地端GND和控制 信号输入端Sl、S2、S3 ;其中,开关晶体管Tl的源极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Vdd,漏极连接电 容Cl的第一端a端,栅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Sl;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第一节点Nl 点,漏极连接接地端GND,栅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Sl;开关晶体管T3、T4和T5的栅极均连 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S3 ;开关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漏极连接驱动 晶体管DT的栅极g;开关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第一节点Nl,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栅 极g;开关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g,漏极连接电容Cl的第二端b端; 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b端,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Nl,OLED的阳极连接驱 动晶体管DT的漏极,阴极连接接地端GND。
[0056] 图4为用于对图3的像素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方法中关键信号的时序图,具体包 括:
[0057]复位阶段Dl,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l施加低电平,控制信号输入端S2和S3施加高 电平,在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上施加数据电压Vdata。此时,开关晶体管Tl、T2、T3和T5 打开,晶体管T4关断。此时电流流向可以参考图5a,电容Cl的a端电压置为Vdd,b点电 压被置为Vdata,Nl点电压被置为0,电容C2两端的电压仍为Vdata,压差为0,电容Cl的 第一端a端的电压为Vdd。
[0058] 补偿阶段D2,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I和S3施加高电平,控制信号输入端S2施加低 电平。开关晶体管T3和T5打开,开关晶体管T1、T2和T4关断。如图5b所示,此时电容 Cl的第二端b端的电压仍为Vdata(D点电压也为Vdata,电容Cl第一端a端的电压开始下 降,电容Cl通过驱动晶体管DT开始放电,最终a端的电压下降为Vdata+1Vth| (其中,Vth 为驱动晶体管T6的阈值电压),电容C2两端电压仍为Vdata,因此电容CUC2串联总电压 即Nl节点与电容Cl第一端a端之间的电压差为Vdata+1VthI。
[0059] 发光阶段D3,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l、S2和S3均施加低电平。此时开关晶体管Tl 和T4打开,开关晶体管T2、T3和T5关断。此时电容Cl的第一端a端的电压为Vdd,Nl节 点的电压发生跳变,跳变为Vdd-(Vdata+1VthI)。由于Nl节点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g连 通,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g电压也为Vdd- (Vdata+1VthI)。
[0060] 此时,流过OLED的电流为:
【主权项】
1.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储能元件和驱动模块,并具有复 位电压输入端、数据电压输入端、工作电压输入端以及多个控制信号输入端;其中,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晶体 管的栅极、所述复位电压输入端、所述数据电压输入端以及所述工作电压输入端相连,并连 接多个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驱动模块具有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储能 元件的第二端均悬空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不 变; 所述驱动模块适于在所接入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有效电平时,将所述工作电压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导通;在所接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有效电平 时将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复位电压输入端导通;在所接入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有效 电平时,将数据电压输入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导通;在所接 入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有效电平时将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导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五个开关晶体管和 一个第二储能元件; 第一开关晶体管连接在所述工作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之间,栅极 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 第二开关晶体管连接在所述复位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栅极连接第二控制 信号输入端; 第三开关晶体管连接在所述数据电压输入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五开关晶体 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 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四开关晶 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 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 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并具有相同的有效电平。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开关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有效电平与所 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有效电平相反,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 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四开关 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 管均为N型晶体管。
7. 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和/或所述 第二储能元件为电容。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9. 一种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复 位阶段、补偿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复位阶段,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 信号输入端均输入对应的有效电平;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平; 在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有效电平;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平; 在发光阶段,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有效 电平;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对应的无效电平。
10.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该像素电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第一储能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驱动模块,并具有复位电压输入端、数据电压输入端、工作电压输入端以及多个控制信号输入端。本发明提供的像素电路,能够使得流经电致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不受对应的驱动模块的开启阈值的影响,能够彻底解决由于驱动晶体管的开启阈值漂移导致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IPC分类】G09G3-32
【公开号】CN104700781
【申请号】CN201510152814
【发明人】张旭, 孙志华, 汪建明, 马伟超, 李承珉, 张洪林, 张志豪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