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84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本发明包括支架支撑,支架上设置操作板,操作板上设置有冷凝模块、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系统控制模块、高低压观测模块、压缩模块和蒸发模块。本发明采用铝型材做成操作板,各组件模块之间用软管连接,组成一套真实完整的制冷系统。用带有航空插头的导线将各个组件模块与电控面板组件模块连接。本发明清晰直观,便于学生操作学习;实训内容多样化;由于各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可拆卸,采用软管连接,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更换;设备轻巧;由于采用立体结构,占地空间小,立体感强。
【专利说明】
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制冷专业教学中,制冷系统的基础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完成的,学生参与的内容很少,甚至很多时候学生实验只是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记录数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在教育教学进行转型的大背景下,工科类专业的实践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制冷系统手动连接、运行监测、故障排除和制冷剂观测等多种功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实验教学实验平台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
[0004]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该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支架上设置6块操作板,每块操作板上设置I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每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包括:冷凝模块1、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2、系统控制模块3、高低压观测模块4、压缩模块5和蒸发模块6;
[0006]所述冷凝模块I由风冷式冷凝器2、截止阀一I和截止阀二 3组成;
[0007]所述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2由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6,制冷剂流量计7、截止阀三4和截止阀四8组成;
[0008]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由系统急停开关20、冷凝器风机电源开关21、蒸发器风机电源开关22、压缩机电源23、冷凝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24、蒸发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25和压缩机电源接线端子26组成;
[0009]所述高低压观测模块4由压力控制器19、角阀一 14、角阀二 18和高低压压力表组成;
[0010]所述压缩模块5由压缩机16、截止阀五15和截止阀六17组成;
[0011]所述蒸发模块6由毛细管节流阀10、风冷式蒸发器11、气液分离器12、截止阀七9和截止阀八13组成;
[0012]所述压缩机16的排气侧与截止阀六17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六17出口端与角阀二 18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二 18出口端与截止阀一 I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一 I的出口端与风冷式冷凝器2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二3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二3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三4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三4的进口端与干燥过滤器5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5的出口端与视液镜6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视液镜6的出口端与制冷剂流量计7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制冷剂流量计7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四8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四8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七9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七9的出口端与毛细管节流阀10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毛细管节流阀10的出口端与风冷式蒸发器11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蒸发器11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12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八13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八13的出口端与角阀一 14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一 14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五15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五15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6的吸气侧相连接。
[0013]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各制冷组件模块通过冷媒软管进行连接,电气系统电缆采用插销式接头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用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铝型材做成操作板。将各个组件模块安装在操作板上,用软管将各组件模块之间连接,组成一套真实完整的制冷系统。用带有航空插头的导线将各个组件模块与电控面板组件模块连接。本发明清晰直观,便于学生操作学习;实训内容多样化;由于各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可拆卸,采用软管连接,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更换;设备轻巧;由于采用立体结构,占地空间小,立体感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7]该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支架上设置6块操作板,每块操作板上设置I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包括:冷凝模块1、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2、系统控制模块3、高低压观测模块4、压缩模块5和蒸发模块6;
[0018]所述冷凝模块I由风冷式冷凝器2、截止阀一I和截止阀二 3组成;
[0019]所述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2由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6,制冷剂流量计7、截止阀三4和截止阀四8组成;
[0020]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由系统急停开关20、冷凝器风机电源开关21、蒸发器风机电源开关22、压缩机电源23、冷凝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24、蒸发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25和压缩机电源接线端子26组成;
[0021]所述高低压观测模块4由压力控制器19、角阀一14、角阀二 18和高低压压力表组成;
[0022]所述压缩模块5由压缩机16、截止阀五15和截止阀六17组成;
[0023]所述蒸发模块6由毛细管节流阀10、风冷式蒸发器11、气液分离器12、截止阀七9和截止阀八13组成;
[0024]所述压缩机16的排气侧与截止阀六17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六17出口端与角阀二 18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二 18出口端与截止阀一 I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一 I的出口端与风冷式冷凝器2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二3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二3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三4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三4的进口端与干燥过滤器5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5的出口端与视液镜6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视液镜6的出口端与制冷剂流量计7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制冷剂流量计7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四8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四8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七9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七9的出口端与毛细管节流阀10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毛细管节流阀10的出口端与风冷式蒸发器11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蒸发器11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12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八13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八13的出口端与角阀一 14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一 14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五15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五15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6的吸气侧相连接。
[0025]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的工作原理如下:从压缩机16排气侧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截止阀六17、角阀二 18、截止阀一 I进入风冷式冷凝器2,冷却成高压中温制冷机液体,经过截止阀二 3、截止阀三4、干燥经过滤器5、视液镜6、制冷剂流量计
7、截止阀四8、截止阀七9进入毛细管节流阀10变成低压低温汽液两相制冷剂,然后进入风冷式蒸发器11吸热变成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进入气液分离器12,分离的气体经过截止阀八13、角阀一 14、截止阀五15回到压缩机16的吸气侧。
【主权项】
1.一种制冷系统多功能模块化基础教学分解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支架上设置6块操作板,每块操作板上设置I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每个制冷系统组件模块包括:冷凝模块、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系统控制模块、高低压观测模块、压缩模块和蒸发丰吴块; 所述冷凝模块由风冷式冷凝器、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组成; 所述流量测量和观测模块由干燥过滤器,视液镜,制冷剂流量计、截止阀三和截止阀四组成;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由系统急停开关、冷凝器风机电源开关、蒸发器风机电源开关、压缩机电源、冷凝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蒸发器风机电源接线端子和压缩机电源接线端子组成; 所述高低压观测模块由压力控制器、角阀一、角阀二和高低压压力表组成; 所述压缩模块由压缩机、截止阀五和截止阀六组成; 所述蒸发模块由毛细管节流阀、风冷式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截止阀七和截止阀八组成;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侧与截止阀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六出口端与角阀二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二出口端与截止阀一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一的出口端与风冷式冷凝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二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二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三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三的进口端与干燥过滤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出口端与视液镜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视液镜的出口端与制冷剂流量计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制冷剂流量计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四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四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七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七的出口端与毛细管节流阀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毛细管节流阀的出口端与风冷式蒸发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式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截止阀八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八的出口端与角阀一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角阀一的出口端与截止阀五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截止阀五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侧相连接。
【文档编号】G09B25/02GK106057057SQ201610552637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4日
【发明人】孙志利, 张秋玉, 臧润清
【申请人】天津商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