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77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隐形图案 的防伪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诸如有价证券、身份证件等安全文件上,在 产品防伪识别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常用的防伪识别标志是金属薄膜防
伪标。其中的金属薄膜目前通常是采用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2339589Y公开的 一种柔性巻绕镀膜机来生产。这种巻绕镀膜机由巻绕室,镀膜室以及辅助装 置组成;在镀膜室中围绕冷却辊设置有多个磁控濺射靶。两个把之间设置有 隔离槽,隔离槽与抽气装置相通;每个靶配置有独立的布气管。基膜由巻绕 室至镀膜室在各个溅射靶室内通过溅射的方式被镀上金属膜层。然后,利用 掩膜扫描在所述金属膜层上形成激光防伪标记。这种方式由于需要掩膜,所 需设备复杂而且成本高,防伪标记单一容易被仿制。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 通过预定程序,通过扫描形成标记图案的技术。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1541846A 公开的用于激光打标的装置和方法,CN1620353A公开的激光标记设备和方法, 以及日本专利文献JP2005034865A公开的激光标记设备。其中中国专利文献 CN1541846A中,激光控制装置输出信号,由打标头内的光束偏转单元46控制 的激光束的偏转方向定义为主扫描方向,并且X射线胶片的传送方向定义为 副扫描方向,从而激光束照射在X射线胶片上,以在X射线胶片上形成打标 图案,图案可以具有任意的结构。在中国专利文献CN1620353A中,包括有辊 轮输送的带,借助于软件,使用在机械控制器处的平均的带位移信号来设定 带标记激光器的发射脉冲,通过熔化带的表面形成图案。而在日本专利文献 JP2005034865A中则公开了通过激光束在转动的棍子的轴向上移动来在棍子上形成熔蚀的、凹凸状图案。此外,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65297A中^Hf了一 种在一表面上制作第一种材料的图案的方法,在不同于第一种材料的第二种 材料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厚度为1 ~ 5 0 O毫微米的第一种材料,在上述第一 种材料和脉冲离子或等离子体源之间放入一种由能量吸收材料构成的图样, 对准所述第 一种材料层辐射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离子或等离子体的脉沖, 使上述第一种材料在没有图样的区域能够剥落掉,但又不使第二种材料有图 案部分和基层的第二种材料充分脱落,其结果是在不同于上述第一种材料的 表面上得到了第 一种材料的图案。
上述用于形成图案的现有技术都是在金属膜层形成后一段时间,再在金属 层上通过激光束或脉冲离子形成图案,所形成的图案都是可视图案。可视图 案的缺陷是容易被仿制,因此会大大降低其防伪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可视,容易被机器识 别的防伪薄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防伪薄膜,包括薄膜层和金属层, 所述金属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相构成肉眼不可见但机器可识别的图 案。
所述两种不同的相为金属相和经离子对金属相进行离子掺杂后所形成 的金属化合物相。
所述两种不同的相为非晶态合金相和经离子对非晶态合金相进行离子 掺杂后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相。
所述两种不同的相为非晶态合金相和晶态合金相。
所述两种以上不同的相为金属相和经离子对该金属相进行不同浓度的 离子掺杂后所形成的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相。
所述两种以上不同的相为非晶态合金相和经离子对非晶态合金相进行 不同浓度的离子掺杂后所形成的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相。所述非晶态合金相由非晶态合金组成,且所述非晶态合金具有可以检测 的电磁特性。
所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相所形成的图案构成一组编码。
所述编码的各个相的区域宽度的宽度范围为1-10mm。
所述薄膜层为压印了激光全息图案的聚合物薄膜层。
所述金属层的制作包括先采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将合金镀在薄膜上形 成合金层;并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完成后立即用脉冲激光源对合金层进行处 理,形成所需的图案。
用脉沖激光源对合金层进行处理时包括以下步骤
a. 设定脉冲激光源的宽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
b. 编程控制脉沖激光源工作的周期为t=dy/v, 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 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
c. 脉沖激光源根据所调脉冲时间对合金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
所述金属层的制作包括先采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将金属镀在薄膜上形 成金属层;并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完成后立即用脉冲离子源对金属层进行处 理,形成所需的图案。
用脉冲离子源对金属层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
a. 设定脉冲离子源的宽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
b. 编程控制脉冲离子源工作的周期为t=dy/v, 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 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
c. 脉沖离子源根据所调脉冲时间对金属层进行掺杂处理
制作所述防伪薄膜的装置,包括真空巻绕镀膜机和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 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设置在所述的真空巻绕镀 膜机中,安装在巻绕室的收巻辊和最后一个薄膜沉积室之间的真空镀膜室 内。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所形成的防伪 图案为隐形图案且为一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相组成的编码,因此不能通过扫描、印刷等方法进行复制,而且所述编码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不同相组 成且各个相的区域宽度的不同能形成不同的编码,因此仿冒者即使想伪造都
很难,具有防伪力度大的优点。(2)当所述薄膜具有激光全息图案时,所述 金属层既可作为反射层,起到强化激光全息图案视觉效果的作用,同时所述 金属层又为 一组由不同相组成的肉眼不可见但机器可识别的编码,因此所述 防伪薄膜既能肉眼可视防伪,又能机器识别防伪,最终还能由专家分析,实 现了所述防伪薄膜的三线防伪;(3)采用本发明的制作防伪薄膜的装置,脉 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位于真空镀膜室内,避免了为进行激光退火或者离子 掺杂所必需的再次抽真空,另外,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对薄膜的处理过 程可以在所沉积薄膜收巻之前进行,不需要复巻工艺;(4)与现有防伪产品 的制作大都需要几步工艺相比,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制作只需要经过一步就 可达到防伪作用;(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批量、高效地制备由不同相区组 成的防伪薄膜的方法。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l是制作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装置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一个实施例的非晶态合金区域和晶态合金 区域相间分布的示意图3是图2中的晶态合金区域的示意图4是未经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处理时薄膜片断的平面视觉效果
闺5是图4所示的未经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处理时薄膜的层结构 示意图6是图4所示薄膜经脉冲激光源处理后的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平面 视觉效果图7是图6所示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相区分布示意图8是图4所示薄膜经脉冲离子源处理后的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平面视觉效果图9是图8所示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相区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防伪薄膜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真空巻绕镀膜机,2-脉冲激光源,3-真空巻绕 室,4-收巻辊,5-真空镀膜室,6-放巻辊,7、 8、 15、 16-导向辊,9、 14-张 力辊、10、 13-压辊,11-冷却辊,12-耙室,17-非晶态合金区域,18-晶态合 金区域,19-离子掺杂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制作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装置示意图,包括真空巻绕镀膜机1和 脉沖激光源2,其中,脉冲激光源2设置在真空巻绕镀膜机1中,安装在巻绕 室3的收巻辊4和最后一个薄膜沉积室之间的真空镀膜室5内。所述防伪薄 膜在此装置中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所需镀膜的柔性基材通过真空巻绕室3 中的放巻辊6连续放巻,并通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辊7和8、张力辊9和压辊 IO将所述柔性基材传送到镀膜室5,在该镀膜室5中部设置有冷却辊11,围 绕冷却辊11在真空镀膜室5的边沿设置有五个溅射靶室12,靶室12内对应 的靶源根据镀膜工艺要求而定,每个溅射靶都配有其独立的真空抽气室20, 每个溅射耙室1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隔板21,柔性基材在镀膜室5中行进并 在不同薄膜沉积区间内通过不同靶室12内靶源的作用向柔性基材上沉积金属 薄膜。在金属薄膜沉积之后,根据预期相变的需要,利用可编程控制的脉冲 激光源2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激光退火处理设定脉沖激光源2的宽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编程控制脉沖激光源2工作的周期为t=dy/v( y 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通过控制上述 脉冲激光源2在薄膜幅宽方向上的尺寸、脉冲的周期,从而控制第二相和其 它预期改变的相的区域单元的尺寸,从而得到由不同相区组成的薄膜,最后 该薄膜经由压辊13、张力辊14、导向辊15和16重新回到巻绕室3中。
若使用蒸发镀膜法向柔性基材上沉积金属薄膜,只需要将所述耙室相应 地改为具有特定蒸发源的蒸镀室即可,同样,如果要用脉冲离子源对金属薄膜进行处理,只需将所述脉冲激光源改为脉冲离子源即可。
采用本发明的制作防伪薄膜的装置,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位于真空 镀膜室内,避免了为进行激光退火所必需的再次抽真空,另外,脉冲激光源 或脉冲离子源对薄膜的处理过程可以在所沉积薄膜收巻之前进行,不需要复 巻工艺。
图2是本发明的防伪薄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 述防伪薄膜选用的柔性基材是PVC,通过真空巻绕室3中的放巻辊6连续放巻, 并通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辊7和8、张力辊9和压辊10将所述PVC传送到镀膜 室5,在所设五个把室12中都安装Fe-Ni-Mo-Si-B合金耙体,当PVC沿着工 作方向运行通过每个靶室12的薄膜沉积区间时,把体都会向PVC上濺射原子 并沉积获得Fe-Ni-Mo-Si-B合金薄膜;在该非晶合金薄膜沉积之后,根据预 期相变的需要,利用可编程控制的脉冲激光源2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处理, 设定脉冲激光源2的宽度为dx(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编程控制脉冲激 光源2工作的周期为t=dy/v(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 v为巻膜速度),通过控制上述脉冲激光源2在薄膜幅宽方向上的尺寸、脉冲 的周期,从而控制第二相的区域单元的尺寸,然后对该区域的非晶薄膜进行 激光退火处理,非晶薄膜发生相变成为晶态,这时就在PVC上得到具有如图3 所示的晶态合金区域单元,最后该薄膜经由压辊13、张力辊14、导向辊15 和16重新回到巻绕室3中。
通过上述方法,就在PVC上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图案。需要指出的是, 图2中用黑白相间的形式示意了非晶态合金区域17与晶态合金区域18相间 分布的情况,而实际上,这里的非晶态合金区域17和晶态合金区域18在外 观上并没有分别,也就是说所述Fe-Ni-Mo-Si-B合金薄膜在用脉冲激光源2 处理前和处理后在视觉上并没有区别,即所形成的编码为隐形编码,该隐形 编码可通过检测薄膜的晶体结构来读取,即通过X光衍射仪读取;同时由于 Fe-Ni-Mo-Si-B非晶合金具有大巴克豪森特性,而晶态Fe-Ni-Mo-Si-B合金不 具有大巴克豪森特性,所以也可通过检测所述隐形编码的电磁性能即通过大
巴克豪森效应传感器来读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条黑色或白色区域的区域宽度在l-10mm之间,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宽度来形成不同 的编码。
图4为压印了全息图案的聚合物薄膜(简称全息基膜)片断的平面视觉 效果图,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述防伪薄膜选用的柔性基材就是该全息基膜, 通过真空巻绕室3中的放巻辊6连续放巻,并通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辊7和8、 张力辊9和压辊10将所述全息基膜传送到镀膜室5,在所设五个靶室12中都 安装Co-Nb合金耙体,当全息基膜沿着工作方向运行通过每个把室12的薄膜 沉积区间时,把体都会向全息基膜上溅射原子并沉积获得Co-Nb合金薄膜; 在该非晶合金薄膜沉积之后,根据预期相变的需要,利用可编程控制的脉冲 激光源2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处理,设定脉冲激光源2的宽度为dx ( x方向 为薄膜的幅宽方向),编程控制脉冲激光源2工作的周期为t=dy/v ( y方向为 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通过控制上述脉冲激 光源2在薄膜幅宽方向上的尺寸、脉冲的周期,从而控制第二相的区域单元 的尺寸,然后对该区域的非晶薄膜进行激光退火处理,非晶薄膜发生相变成 为晶态,这样就得到了如图7所示的非晶态合金区域17和晶态合金区域18 相间排列的薄膜,最后该薄膜经由压辊13、张力辊14、导向辊15和16重新 回到巻绕室3中。图5为该薄膜的层结构示意图,图6为该薄膜片断的平面 视觉效果图,视觉效果中的图案来自于全息基膜。
需要指出的是,图7中用黑白相间的形式示意了非晶态合金区域17与晶 态合金区域18相间分布的情况,而实际上,这里的非晶态合金区域17和晶 态合金区域18在外观上并没有分别,由于Co-Nb合金本身的光泽特征,所以 从视觉上看整个薄膜均为具有金属光泽的亮黑色,同时该层作为反射层,起 到强化激光全息图案的视觉效果的作用,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编 码为隐形编码,该隐形编码可通过检测薄膜的晶体结构来读取,即通过X光 衍射仪读取;同时由于Co-Nb非晶合金具有大巴克豪森特性,而晶态Co-Nb 合金不具有大巴克豪森特性,所以也可通过检测所述隐形编码的电磁性能即 通过大巴克豪森效应传感器来读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条黑色或白色区域 的区域宽度在l-10mm之间,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宽度来形成不同的编码。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由于所形成的防伪薄膜为一组由非晶态合金相和 晶态合金相相间排列组成的隐形编码,不能通过扫描、印刷等方法进行复制, 因此具有不易被仿冒者伪造的特点,同时,所述防伪薄膜还可以根据不同的 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宽度来形成不同的编码,因此具有防伪力度大的 优点。
参见图8和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制作 所述防伪薄膜选用的柔性基材仍旧是图4所示的全息基膜,通过真空巻绕室3 中的放巻辊6连续放巻,并通过与其对应的导向辊7和8、张力辊9和压辊 IO将所述全息基膜传送到镀膜室5,在所设五个靶室12中都安装Co-Nb合金 把体,当全息基膜沿着工作方向运行通过每个把室12的薄膜沉积区间时,耙 体都会向全息基膜上溅射原子并沉积获得Co-Nb合金薄膜;在该非晶合金薄 膜沉积之后,根据预期相变的需要,利用可编程控制的能产生Cr离子的脉沖 离子源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处理,根据需要设定脉冲离子源的宽度为dx(x 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编程控制脉冲离子源工作的周期为t-dy/v(y方向 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通过控制上述脉冲 离子源在薄膜幅宽方向上的尺寸、脉冲的周期,从而控制第二相的区域单元 的尺寸,然后对该区域的非晶薄膜进行Cr离子掺杂处理,掺杂之后薄膜的矫 顽力由原来的不到1 10Oe增大到大于30Oe,即得到了如图9所示的非晶态 合金区域17和Cr离子掺杂区域19相间排列的薄膜,最后该薄膜经由压辊13、 张力辊14、导向辊15和16重新回到巻绕室3中。图8为该薄膜片断的平面 视觉效果图,视觉效果中的图案来自于全息基膜。
需要指出的是,图9中用黑白相间的形式示意了非晶态合金区域17与Cr 离子掺杂区域19相间分布的情况,而实际上,这两种区域在外观上并没有分 别,由于Co-Nb合金本身的光泽特征,所以从视觉上看整个薄膜均为具有金 属光泽的亮黑色,同时该层作为反射层,起到强化激光全息图案的视觉效果 的作用,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编码为隐形编码,所形成的隐形编 码可通过分析Cr的浓度来读取,即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仪或X荧光光谱仪来读取。同时由于Co-Nb非晶合金具有大巴克豪森特性,而掺杂后的薄膜区域 不具备原来的Co-Nb非晶合金薄膜所具有的大巴克豪森特性,所以所述隐形 编码能通过大巴克豪森效应传感器来读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条黑色或白 色区域的区域宽度在1-10mm之间,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 区域宽度来形成不同的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形成的防伪薄膜为一组由非晶态合金相和经离子 对其进行掺杂后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相相间排列组成的隐形编码,不能通过 扫描、印刷等方法进行复制,因此具有不易被仿冒者伪造的特点,同时,所 述防伪薄膜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宽度来形成不同的 编码,因此具有防伪力度大的优点。。
参见图IO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即在PET基片上生产具有 Ti、 Ti,N、 TiyN三种相的薄膜(x〉l,y《2,且x^y)。
具体实施方式
是,将所 述柔性基材PET通过真空巻绕室3中的放巻辊6连续放巻,并通过与其对应 的导向辊7和8、张力辊9和压辊10将所述全息基膜传送到镀膜室5,在所 设五个靶室12中都安装Ti把体,当全息基膜沿着工作方向运行通过每个耙 室12的薄膜沉积区间时,把体都会向全息基膜上'减射原子并沉积获得Ti薄 膜;在Ti薄膜沉积之后,根据预期相变的需要,利用可编程控制的能产生N 离子的脉冲离子源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处理,根据需要设定脉冲离子源的宽 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编程控制脉冲离子源工作的周期为 t-dy/v (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通 过控制上述脉冲离子源在薄膜幅宽方向上的尺寸、脉冲的周期,从而控制第 二相和第三相的区域单元的尺寸,然后对这些区域的Ti薄膜进行N离子掺杂 处理,通过控制所注入N离子的剂量,使得两个相邻的注入区域的注入剂量 不同,即可得到N掺杂浓度不同的两个相区,最后该薄膜经由压辊13、张力 辊14、导向辊15和16重新回到巻绕室3中。
参见图10, a区域为Ti, b区域为TixN, c区域TiyN。 b区域和c区域 的长度分别为dy(b)和dy(c)。需要指出的是,b区域和c区域从视觉上看都 为金黄色,即从外观上看并没有区别,但由于b区域和c区域中N掺杂浓度的不同,因此所形成的隐形编码可通过分析N的浓度来读取,即通过X-射线 荧光分析仪或X荧光光语仪来读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个相的各个区域的 区域宽度在1-10咖之间,且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设定不同的区域宽度能形 成不同的编码,同时不同浓度的离子掺杂也能形成不同的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薄膜为由金属相和经离子对金属相进行不同浓 度的离子掺杂后所形成的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相组成,不能通过扫描、印刷等 方法进行复制,因此具有不易被仿冒者伪造的特点,另外,因可对金属相进 行不同浓度的离子掺杂,所以通过上述方法能制造出各种不同的编码,如具 有三相、四相等的编码,具有防伪力度大的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防伪薄膜,包括薄膜层和金属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相构成肉眼不可见但机器可识别的图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相 为金属相和经离子对金属相进行离子掺杂后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相 为非晶态合金相和经离子对非晶态合金相进行离子摻杂后所形成的金属化合 物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相 为非晶态合金相和晶态合金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不同 的相为金属相和经离子对该金属相进行不同浓度的离子掺杂后所形成的不同 的金属化合物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不同 的相为非晶态合金相和经离子对非晶态合金相进行不同浓度的离子掺杂后所 形成的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相。
7. 根据权利要求3、 4、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晶态合金相由非晶态合金组成,且所述非晶态合金具有可以检测的电 磁特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或两种以 上不同的相所形成的图案构成一组编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的各个相 的区域宽度的宽度范围为l-1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为压印 了激光全息图案的聚合物薄膜层。
11. 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 的制作包括先采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将合金镀在薄膜上形成合金层;并在真 空巻绕镀膜工艺完成后立即用脉冲激光源对合金层进行处理,形成所需的图 案。
12. 4艮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防伪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脉冲激光源对合金层进行处理时包括以下步骤a. 设定脉冲激光源的宽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b. 编程控制脉冲激光源工作的周期为t=dy/v, 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c. 脉冲激光源根据所调脉沖时间对合金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
13. 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 的制作包括先采用真空巻绕镀膜工艺将金属镀在薄膜上形成金属层;并在真 空巻绕镀膜工艺完成后立即用脉冲离子源对金属层进行处理,形成所需的图 案。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防伪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脉冲离子源对金属层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a^殳定脉冲离子源的宽度为dx, x方向为薄膜的幅宽方向;b. 编程控制脉冲离子源工作的周期为t=dy/v, y方向为薄膜的行进方向,dy为y方向的长度,v为巻膜速度;c. 脉冲离子源根据所调脉冲时间对金属层进行掺杂处理。
15. 制作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伪薄膜的装置,包括真空巻绕镀膜机和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设置在 所述的真空巻绕镀膜机中,安装在巻绕室的收巻辊和最后一个薄膜沉积室之 间的真空镀膜室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伪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在柔性基材上,通过真空卷绕镀膜技术沉积一层金属薄膜,该金属薄膜经脉冲激光源或脉冲离子源处理后,产生只有机器才能识别的一组隐形编码。本发明的防伪薄膜既能肉眼可视防伪,又能机器识别防伪,最终还能由专家分析,防伪效果理想,可广泛应用于商品、身份证件、有价证券、钞票等的防伪。
文档编号B44F1/00GK101314311SQ20071010577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0日
发明者榕 彭, 瑜 曹, 飞 曾, 李新宇, 李晓伟, 惊 杨, 峰 潘 申请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