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螺甸镶嵌漆器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173阅读:1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艺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漆器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千文万华的中国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累,炎黄子孙聪明才智的结晶。

宝螺镶嵌漆器,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宝螺镶嵌已是我国最古的一种装饰法之一。 宋元年间,螺钿镶嵌不仅作为漆器日用器皿的装饰,而且把它镶嵌于大件的家具。明代,扬 州人周翥,以制百宝镶嵌著称,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为“周制”,周制工艺曾于明、清之际风行 当世,之后逐渐分离成“雕漆嵌玉”以及“骨石镶嵌”和“宝螺镶嵌”,骨石镶嵌的材料主要为 各类石片及牛骨、贝壳、黄杨木等,技艺以半浮雕、高浮雕为主。如今的骨石镶嵌工艺由于人 才老化、上好石料逐渐稀少及在与现代材料结合过程中,部分中、低档特种技艺水平有所下 降,制作工序也简化许多,逐渐降低镶嵌技艺技艺的高超工艺性,另外,工艺品中镶嵌的骨 石料片与坯件的粘结目前大多釆用化工粘结剂。宝螺镶嵌与骨石镶嵌的工序、技法、用料各 有千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恢复和发扬传统宝螺镶嵌漆器的一种技艺精湛的宝螺甸镶 嵌漆器的特种加工工艺。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坯件:在木坯表面依次进行括浆、做灰、髹漆;

2)加工镶片:通过打磨去除贝壳表皮,直至透出贝壳内部的光泽,再通过拉弓按设计的 图样切割出镶片,再在镶片的一个外表面雕刻形成薄浮雕片材;

3)挖坯:先按设计的图样在坯件表面刻出划痕,再将能被画面挡住部分的划痕内的漆 层用刻刀铲除;

4)镶嵌:在铲除部分漆层的坯件表面按设计的图样嵌进相应的薄浮雕片材,并釆用熟 油与洋灰调和成面糊状的腻子为粘结剂,将薄浮雕片材粘结在坯件上;

5)清腻:清除暴露在坯件表面的薄浮雕片材外面的多余腻子;

6)擦拭:釆用拈有豆油的棉花或纱布在薄浮雕片材表面擦拭达到光亮。

本发明从设计、选料起,釆用高档石决明、云母、亮耳子等贝壳类原生态、纯天然材 料,通过切、贴、拉、开、磨、拈、绞针、挖嵌等纯手工制作,展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花纹突 出,灿烂华美,五彩缤纷、光泽亮丽,尤其是其薄浮雕雕琢技法呈现出画面物体的饱满和凹 凸感,综合了“平磨螺钿”的光洁典雅、“骨石镶嵌”的立体浮雕感,更加展示了宝螺甸镶嵌漆 器工艺的惊艳之美。本发明薄浮雕片材与坯件之间的粘结牢固性极强,可大大延长工艺品 的寿命,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本发明所述贝壳为石决明、云母、珍珠贝、海螺狮、湖蛘白料或亮儿料。通过选用各 类贝壳,运用其不同色彩、纹理表达设计意图和图案的视觉美。

为了提高打磨效果,防止打磨过程中对薄浮雕片材造成破坏,本发明在所述步骤 2)中,在薄浮雕片材的表面依次釆用320号、600号和1200号砂纸由粗到细打磨,然后用细 瓦灰,最后用牙粉打磨。

具体实施方式

制作步骤如下:

1、设计:创作过程制定、画稿草图、造型以及策划坯件色彩。

2、画稿:根据工艺特点绘画图稿,结合材料的性能和生产操作的工艺特点。

3、加工坯件:先制作木坯,再将木坯制成漆坯。其中漆坯制作分为括浆、做灰和髹

漆三道工序。

4、幵料:选择各种贝类材料,如石决明、云母、珍珠贝、湖蛘白料或亮儿料分别在贝 壳表面打磨去除贝壳表层,透出其内在光泽。

5、选料:根据画稿图样选择能最佳表现稿面效果色彩的贝壳材料。

6、切样:把画稿复印件切割成适合生产操作的多个零碎部分,分别选贴在贝壳材 料上。

7、拉弓:按贴在贝壳材料上的画稿图样,用手工钢丝锯拉贝壳材料,形成画稿图样 的外部曲线,形成平面镶片。

8、幵纹(薄浮雕):在平面镶片的光泽面雕刻,形成具有立体感的薄浮雕片材。

9、在薄浮雕片材表面依次釆用320号、600号好1200号砂纸由粗到细打磨,然后用 细瓦灰,最后用牙粉打磨,直至透出贝壳内部光泽。

10、撞缝:把零碎的薄浮雕片材部分拼撞成整体,形成半成品薄浮雕片材。

11、粘坯、绞针:把半成品薄浮雕片材用面糊暂时糊粘在坯件上,用细针沿边线绞 针,形成划痕。

12、挖坯:把坯件上划痕内能被画面挡住的部分漆层用刻刀铲除。

13、镶嵌:在铲除部分漆层的坯件表面按设计的图样嵌进相应的薄浮雕片材,并采 用熟油与洋灰调和成面糊状的腻子为粘结剂将薄浮雕片材粘结在坯件上。

14、清腻:清除暴露在坯件表面的薄浮雕片材外面的多余腻子;

15、擦拭:釆用拈有豆油的棉花或纱布在薄浮雕片材表面擦拭达到光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