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08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建设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假山。



背景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景观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

公园内设置的小型假山,为快速建造且不影响环境,一般是在工厂内先制作好假山,然后运输至园林进行固定安装。假山运输时要占用比较大的空间,运输成本大,且不便于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假山,其优势是山体分为若干组装块拼装,将山体分为组装块后再进行搬运和运输,且组装块可依次拼装固定还原成山体,实现快速布设假山,达到便于运输和布设假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假山,包括山体,所述山体包括若干可拼装的组装块,相邻组装块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相互插合固定组装块的插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山体包括若干可拼装的组装块,组装块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动,组装块运输至相应安装地点之后,通过组装件上的插合组件将组装块依次进行拼装固定还原成假山, 实现快速布设假山,达到便于运输和布设假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合组件包括用于最底层组装块之间竖向插合的竖插合件和用于层与层之间组装块横向插合的横插合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底层的组装块竖向插合,形成相互连接的基层,组装块横向插合层层堆积,使上下层之间的组装块固定,使组装块整体拼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插合件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底层组装块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块,第一凹槽开设于最底层组装块之间的其中一接触面上,第一凸块设置于最底层组装块之间的另一接触面上,第一凸块插合于第一凹槽,第一凸块隔挡于第一凹槽槽壁;所述横插合件包括横向设置于层与层之间组装块上的第二凹槽与第二凸块,第二凹槽开设于层与层之间组装块的其中一接触面上,第二凸块设置于层与层之间组装块的另一接触面上,第二凸块插合于第二凹槽,第二凸块隔挡于第二凹槽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块紧密插合在一起,最底层组装块其拼接的接触面,其中一面的第一凸块插合于另一面的第一凹槽中,第一凸块隔挡于第一凹槽槽壁,将相邻两个组装块拼接固定在一起,使山体的底层更稳固,同理,层与层之间组装块通第二凸块过与第二凹槽拼接固定在一起,使组装块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燕尾槽,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为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卡合住燕尾块,从四个方位限制燕尾块的移动,使组装块的拼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一端部均设有挡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另一端均设有隔挡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防止第一凸块从第一凹槽的末端滑出和防止第二凸块从第二凹槽的末端滑出,隔挡组件隔挡以防止第一凸块从第一凹槽的另一端滑出和隔挡第二凸块从第二凹槽的另一端滑出,进一步加强组装块之间的卡合,使拼装在一起的组装块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挡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底壁的滑移腔、滑移连接于滑移腔的楔形块、设置于滑移腔底壁与楔形块之间以推动楔形块远离滑移腔底壁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块插合进第一凹槽时首先抵触在楔形块的斜面上,楔形块的斜面将第一凸块对楔形块的推力分解为垂直推动楔形块压缩弹簧的力,从而推动楔形块向滑移腔移动,以便第一凸块顺利插合进第一凹槽,然后在弹簧的恢复力下,楔形块复位隔挡住第一凸块,达到隔挡第一凸块从第一凹槽中滑移出来的效果,第二凹槽以同样的隔挡方式隔挡第二凸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块垂直设有拨块,组装块上沿滑移腔方向开设有供拨块插合以压缩弹簧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块便于人手拨动以驱动楔形块压缩弹簧滑移进滑移腔从而使凸块能从凹槽中滑移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装块底部设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组装块的重心,组装块拼接成假山时其整体重心降低,使拼接的假山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装块中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组装块在配重块上方的重量,同时降低了组装块的运输成本以及降低组装块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假山包括若干组装块,组装块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和运输,插合组件使组装块拼接还原成山体更方便,便于假山的搬运和快速布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块拼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隔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组装块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假山;12、组装块;13、竖插合件;14、横插合件;2、第一凸块;21、第一凹槽;22、第二凸块;23、第二凹槽;3、挡块;4、隔挡组件;41、楔形块;42、滑移腔;43、弹簧;5、拨块;51、导向槽;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假山,如图1所示,包括山体1,山体1包括若干组装块12,组装块12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动,组装块12运输至相应安装地点之后,组装块12依次拼接固定可还原成山体1,山体1为塑石或其他人造材料。

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组装块12之间的接触面设有可相互插合固定组装块12的插合组件,插合组件包括竖插合件13和横插合件14,最底层组装块12之间通过竖插合件13竖向插合,上下层之间的组装块12通过横插合件14横向插合。

竖插合件13包括第一凸块2和第一凹槽21,位于最底层的组装块12其相邻组装块12的接触面一面竖向开设有第一凹槽21,另一面在生产时预固定有竖向设置且与第一凹槽21相配合的第一凸块2,第一凸块2插合于第一凹槽21,将最底层的组装块12固定拼接。

横插合件14包括第二凸块22和第二凹槽23,层与层之间的组装块12的接触面一面横向开设有第二凹槽23,另一面在生产时预设有横向设置且与第二凹槽23相配合的第二凸块22。第二凸块22插合于第二凹槽23,将组装块12上层与下层之间固定拼接。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22为燕尾块,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3为燕尾槽。

拼接底层的组装块12时,将第一凸块2竖向插合进第一凹槽21,组装块12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均组装固定。拼接层与层之间的组装块12时,将组装块12的第二凸块22横向插合进另一组装块12的第二凹槽23,逐步完成组装块12上层与下层之间组装固定。

第一凹槽21末端焊接有挡块3,挡块3防止第一凸块2从第一凹槽21的末端滑出,第一凹槽21远离挡块3的一端设有可防止第一凸块2从第一凹槽21滑出的隔挡组件4,隔挡组件4包括楔形块41、滑移腔42和弹簧43,滑移腔42垂直开设于凹槽21底壁,楔形块41滑移连接于滑移腔42中。弹簧43处于滑移腔42底壁与楔形块41之间,其一端焊接于滑移腔42底壁,另一端焊接于楔形块41,弹簧43有驱动楔形块41远离滑移腔42底壁向外运动的趋势。

自然状态下,弹簧43支撑楔形块41处于第一凹槽21内并突出于滑移腔42。第一凸块2插合进第一凹槽21时抵触于楔形块41的斜面,楔形块41的斜面将第一凸块2对楔形块41的推力分解为垂直推动楔形块41压缩弹簧43的力,楔形块41压缩弹簧43缩进滑移腔42中,第一凸块2顺利插合进第一凹槽21,顺着第一凹槽21滑移,第一凸块2卡合于第一凹槽21后,第一凸块2不再抵触楔形块41,在弹簧43的恢复力下楔形块41复位至突出于滑移腔42的位置,楔形块41隔挡第一凸块2从第一凹槽21中滑出。

组装块12沿滑移腔42方向开设有导向槽51,导向槽51连通滑移腔42,楔形块41上焊接有拨块5,拨块5垂直于楔形块41插合在导向槽51中,人为拨动拨块5向滑移腔42底壁方向运动,拨块5带动楔形块41压缩弹簧43向滑移腔42内运动,楔形块41缩进滑移腔42中不再隔挡第一凸块2,可将第一凸块2从第一凹槽21中滑出,将组装块12进行拆卸。

第二凹槽23同第一凹槽21一样设有挡块3和隔挡组件4,第二凹槽23以与第一凹槽21隔挡第一凸块2相同的隔挡方式隔挡第二凸块22。

组装组装块12时,将组装块12从下至上,从内到外依次组装,拆卸时,将组装块12从上至下,从外到内依次反向拆卸。

如图2和4所示,组装块12底部在生产时预埋有配重块6,配重块6降低组装块12的重心,使组装块12拼接成整体时其重心降低更稳固。

组装块12内部中空设置,以减轻组装块12在配重块6上方的重量,且降低组装块的制造成本。

工作原理:山体1包括若干组装块12,组装块12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动,相邻拼接组装块12通过插合组件依次拼接固定还原成山体1,竖插合件13与横插合件14相互配合使组装块12之间的拼接更稳定,组装块12底部增加配重块6且中空设置,降低组装块12重心加强稳定性且减轻组装块12的重量,使组装块12更便于搬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