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023发布日期:2019-06-13 10:2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压紧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雕刻从加工原理上讲是一种钻铣组合加工,雕刻机多种数据输入模式根据需要游刃有余,电脑雕刻机有激光雕刻和机械雕刻两类,这两类都有大功率和小功率之分。因为雕刻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雕刻机的最合适的应用范围。小功率的只适合做双色板、建筑模型、小型标牌、三维工艺品等,雕刻玉石、金属等则需要功率在1500W以上,大功率雕刻机可以做小功率雕刻机的东西。最适合做大型切割、浮雕、雕刻。

在木雕雕刻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板材固定在机床操作台上,现有的固定方式是吸盘进行固定,吸盘固定是通过真空泵将板材与吸盘之间的空气抽离,使得大气压强将板材压紧在吸盘上,这种压紧方式在使用时需要购买价格高昂的真空泵,很多客户都不愿意花费大价钱购买真空泵,因此一种雕刻机用制造成本低的压紧装置就变的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雕刻机用吸盘式压紧装置费用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横向的滑板一,所述安装架下端开设有用于限位安装架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架上平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所述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其中一个液压缸贯穿通孔,所述支架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二,所述滑板二与液压缸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二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压杆转动连接,所述压杆上固定连接有压轮。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是由轴承与铁板焊接而成,且压杆与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一上设有与雕刻机机台侧面滑轨匹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的两个滑板二之间留有雕刻机主轴活动空隙。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液压缸带动滑板二在导轨上滑动,从而使得压杆上的压轮能够将板材压紧;通过滑板一、轴承座,使得压杆能够滚动,便于对板材的不同部位进行压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板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轨的俯视图。

其中:安装架1、滑板一2、定位孔3、安装板4、通孔5、支架6、液压缸7、导轨8、滑板二9、轴承座10、压杆11、压轮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雕刻机用板材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横向的滑板一2,所述安装架1下端开设有用于限位安装架1的定位孔3,所述安装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架1上平面开设有通孔5,所述安装架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6,所述支架6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7,其中一个液压缸7贯穿通孔5,所述支架6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轨8,两个所述导轨8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二9,所述滑板二9与液压缸7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二9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与压杆11转动连接,所述压杆11上固定连接有压轮12。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10是由轴承与铁板焊接而成,且压杆11与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一2上设有与雕刻机机台侧面滑轨匹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支架6上的两个滑板二9之间留有雕刻机主轴活动空隙。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根据【图1】,先将安装架1上的两个滑板一2与雕刻机机床侧面的滑轨滑动连接;然后根据【图2】,再将四个压杆11与轴承座10上的轴承连接;然后再推动安装架1到合适的位置;

根据【图1】、【图2】,由于两个所述导轨8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二9,滑板二9与液压缸7输出轴固定连接,因此启动液压缸7,液压缸7活塞杆收缩,带动滑板二9向下移动,使得压杆11上的压轮12向下移动,压轮12压紧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液压缸7带动滑板二9在导轨8上滑动,从而使得压杆11上的压轮12能够将板材压紧;通过滑板一2、轴承座10,使得压杆11能够滚动,便于对板材的不同部位进行压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