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0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被拍摄物体进行摄影的透镜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数字照相机为代表的电子照相机,在近年来其摄影元件(CCD等)的高像素化十分显著,存在像素间距迅速缩小的倾向。另一方面,在照相机透镜的镜筒内,为了限制入射到成像面的光量,在光路中配置由具有开口部的光圈叶片或多片光圈叶片构成、阶段性改变光圈口径的光圈。
已知光具有波动性,当光圈的开口直径小于一定值时,显著地表现出波动性,引起所谓衍射现象。因此,当摄影元件像素间距减小时,虽然可以直至高频区域为止进行捕捉,但是在高频区域中,由于受到衍射现象强烈影响,所以分辨率(画质)急剧恶化。
因而,为了不使画质恶化,在摄影元件的像素间距小的情况下,不能使光圈缩至很小。
因此,在小光圈时,采用使与光圈叶片形成一体的ND(中性)滤光片进入到光路中的结构。由于ND滤光片具有限制透射光量的作用,所以即使不形成小光圈,也可以整体上有效地进行光量限制,可以防止上面所述的画质恶化。
限制光量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正确的曝光,而且实际上成为对摄影者的摄影表现赋予各种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追求使光圈成开放状态以使被拍摄物体更为显著、收缩光圈以便鲜明地表现风景的各个角落、增大光量并提高快门速度、减小光量并减小快门速度等各种摄影方法形成的拍摄效果。
但是,在成一体地配有ND滤光片的光圈中,用于利用ND滤光片进行光量调节的小光圈口径的变化范围还是在最小光圈和最大光圈之间,存在只能打开光圈而无法减小光量等对拍摄效果的诸多限制。即,现有的ND滤光片用于防止在小光圈的状态下发生画质恶化,但不能用ND滤光片积极地制造画面效果。
因此,虽然希望独立地配置可以设定多阶段光圈口径的光圈、和可以调整透射光量的ND滤光片的透镜镜筒,但是在透镜镜筒内的有限空间内,难以配置光圈和ND滤光片的驱动单元。
并且,当为了使透镜镜筒小型化将光圈单元、快门单元、ND单元保持在同一个透镜保持框中时,透镜保持框的整体重量增大,当从外部对透镜镜筒施加冲击时,存在由于其重量而使透镜保持框相对于光轴倾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一个方案的透镜装置,其包括透镜、保持该透镜的透镜保持构件、使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光圈叶片、可相对于前述光通过口进退的光学滤光片、可开关前述光通过口的快门叶片。在此,前述光圈叶片、前述光学滤光片和前述快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侧上,其它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侧上。
本发明技术另一个方案的照相机,其包括透镜、保持该透镜的透镜保持构件、使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光圈叶片、可相对于前述光通过口进退的光学滤光片、可开关前述光通过口的快门叶片、将由前述透镜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影元件(图像获取元件)。在此,前述光圈叶片、前述光学滤光片和前述快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侧上,其它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侧上。
本发明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影系统,其包括上述透镜装置、具有将由前述透镜装置内的透镜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影元件的照相机。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明确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的特征。


图1(A)、(B)是照相机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2是透镜镜筒的剖视图。
图3是移动凸轮环的内面展开图。
图4是在拆下快门盖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的正视图。
图5是在从图4所示状态拆下快门底板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的正视图。
图6是在从图5所示状态拆下5片光圈叶片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正视图。
图7是在拆下ND盖的状态下的ND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光圈快门单元的后视图。
图9是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10是摄影系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进行说明。图1表示配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照相机的外观图。图中的(A)是照相机的俯视图,(B)是照相机的正视图。
在该图中,从照相机主体100的正面观察,在大致中央处配置透镜镜筒101,在其左上方配置取景器102。103是电源开关,当向图中的右方旋转时设定为再生模式(再生显示被摄影的图像的模式),当向左方旋转时设定为摄影模式。
104是模式调节钮,是用于选择各种摄影模式的调节钮。105是释放按钮,在其外周上配置可相对于照相机主体100旋转的变焦键107,可以根据变焦键107的旋转方向将摄影光学系的焦点距离(焦距)变到望远侧或广角侧。106是电子调节钮,通过使其旋转,可以进行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改变等各种操作。
在图2中表示透镜镜筒101的剖面图。
在该图中,1、2、3分别是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进行改变放大倍数操作的第一透镜单元、第二透镜单元、第三透镜单元。4是负责聚焦和像面补正的第四透镜单元,5是低通滤波片,6配置在被拍摄物体光束的成像面上的摄影元件(CCD或CMOS传感器等)。
11、12、13、14分别是保持各透镜单元1~4的第一保持筒、第二保持筒、第三保持筒、第四保持筒,第一保持筒11、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配置在移动凸轮环21的内侧,并与形成于移动凸轮环21的内周面上的凸轮槽配合。
22是固定筒,移动凸轮环21配合到形成于其内周面上的凸轮槽部中。移动凸轮环21通过与固定筒22的凸轮槽部配合而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24是使固定筒22固定的保持件,保持低通滤波片5和摄影元件6。
25是使移动凸轮环21绕光轴旋转的驱动环。26是直进导向环,其阻止第一保持筒11、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绕光轴的旋转,使这些保持筒11~13沿光轴方向移动。27是驱动第四保持筒14的聚焦马达,28是对驱动环25进行驱动的变焦马达,该马达27、28固定在保持件24。
71将摄影元件6的输出信号传递到照相机主体侧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设置在照相机主体侧的图中未示出的信号处理电路经由FPC71接收从摄影元件6而来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之后,在设置在照相机主体显示部上显示图像,并将图像记录到容纳在照相机主体内的记录媒体内。
72是从照相机主体侧将驱动信号传递给光圈快门单元和ND单元的FPC。73、74是分别向聚焦马达27和变焦马达28提供电源的FPC。
对上述结构的透镜镜筒的操作进行说明。在配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照相机中,在电源断开的状态下,透镜镜筒形成收藏在照相机主体内的状态(收缩折叠状态)。并且,在电源接通的状态下,透镜镜筒从收缩状态沿光轴方向伸出形成摄影状态。而且,在摄影状态下,通过透镜镜筒沿光轴方向伸出收回,可以进行变焦。
变焦马达28的驱动力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齿轮系传递给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齿轮。借此,驱动齿轮与形成于驱动环25内周面上的内周齿轮部25a啮合,从而驱动环25接受从变焦马达28而来的驱动力并绕光轴旋转。
在驱动环25的外周面上形成外周齿轮部25c,该外周齿轮部25c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内周齿轮部25a的位置的错开(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上。这样,通过使外周齿轮部25c和内周齿轮部25a在光轴方向上错开地形成,驱动环25的厚度可以厚到能够形成一个齿轮部(外周齿轮部25c或内周齿轮部25a)的程度,与两个齿轮部25c、25a形成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的情况相比,驱动环25的厚度可以减薄。
因此,通过使两个齿轮部25a、25c在光轴方向错开,可以与驱动环25的壁厚无关、使内周齿轮25a和外周齿轮部25c的外接圆半径大致相等,通过设定驱动环25的壁厚和齿轮部25a、25c的模数,可以增大两个齿轮部25a、25c中的一个齿轮部。
驱动环25经由配置在照相机主体内被驱动单元、例如取景单元、和齿轮系连接起来。具体而言,外周齿轮部25c与连接到取景单元上的齿轮系中的一个齿轮啮合,通过驱动环25绕光轴旋转,其旋转力传递给取景单元。在取景单元中,利用传递而来的动力可以对取景器光学系进行变焦。
在驱动环25中,以均匀的宽度设置三根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进导向槽部25b。在移动凸轮环21的外周,设有与形成于固定筒22内周面上的三根内面凸轮槽部配合的三个凸轮从动件21a。凸轮从动件21a对应于驱动环25绕光轴的旋转,沿着固定筒22的内面凸轮槽移动。借此,移动凸轮环21绕光轴旋转。
在凸轮从动件21a的附近,设有与移动凸轮环21形成一体的导向部21b,导向部21b与驱动环25的直进导向槽部25b可滑动地配合。
当驱动环25受到从变焦马达28而来的驱动力而绕光轴旋转时,借助直进导向槽部25b和导向部21b的配合,移动凸轮环21绕光轴旋转。因此,如上所述,当移动凸轮环21绕光轴旋转时,由于凸轮从动件21a沿着固定筒22的内面凸轮槽部移动,所以移动凸轮槽21一边绕光轴旋转一边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在移动凸轮环21中,在凸轮从动件21a的附近设有销21c,销21c以具有间隙的状态嵌入到形成于固定筒22的内周面上的槽部22a中。利用这种结构,在透镜镜筒从外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销21c通过与槽部22a的端面接触而吸收冲击,防止凸轮从动件21a和固定筒22的内面凸轮槽部的配合脱开。
在移动凸轮环21的内周面上,绕全周形成宽度均匀的导向槽部21d,设置在直进导向环26的外周上的爪部26d可滑动配合到导向槽部21d内。因而,直进导向环26相对于移动凸轮环21的旋转进行滑动。
直进导向环26,如后面所述借助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防旋转键61、62(参照图9)阻止绕光轴的旋转,仅可以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因而,当移动凸轮环21一边绕光轴旋转一边沿光轴方向移动时,直进导向环26不绕光轴旋转而仅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在形成于移动凸轮环21内周面上的凸轮槽部中,配合有形成于第一保持筒11、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外周上的凸轮从动件11a、12a、13a。
因此,凸轮从动件11a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保持筒11的外周上,设置在第一保持筒11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位置上。凸轮从动件12a与第二保持筒12的外周形成一体,由设置在第二保持筒12圆周方向的两个位置上的凸轮从动件、和利用弹簧对移动凸轮环21的凸轮槽部加载的可动凸轮从动件构成。凸轮从动件13a与第三保持筒13的外周形成一体,由设置在第三保持筒13圆周方向的两个位置上的凸轮从动件13a1、和利用弹簧对移动凸轮环21的凸轮槽部加载的可动凸轮从动件13a2构成。
在直进导向环26中,形成以规定宽度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进导向槽部26a、26b、26c,第一保持筒11的一部分、第二保持筒12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三保持筒13上的肋13c分别可滑动地配合到这些直接导向槽部26a、26b、26c中。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保持筒11的一部分、第二保持筒12的一部分和第三保持筒13的肋13c分别配合到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进导向槽部26a、26b、26c中,所以各保持筒11、12、13可以不绕光轴旋转而仅沿着光轴方向移动。而且,利用凸轮从动件11a、12a、13a与移动凸轮环21的凸轮槽部的配合,各保持筒11、12、13沿光轴方向移动。利用这种结构,第一透镜单元1、第二透镜单元2和第三透镜单元3可以移动至与所需焦点距离相对应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从动件11a具有与光轴正交的面。并且,如图3的移动凸轮环21的内周展开图所示,与凸轮从动件11a配合的移动凸轮环21的凸轮槽部21f在WIDE位置和TELE位置之间没有梯度。即,凸轮槽部21f中的WIDE和TELE之间的区域位于与光轴正交的面内。
利用这种结构,在透镜镜筒处于可摄影的状态(WIDE状态和TELE状态之间)的情况下,当外部而来的冲击施加在透镜镜筒上时,通过使凸轮从动件11a相对于凸轮槽部21f沿与其正交的方向(光轴方向)接触,因此凸轮从动件11a不会从凸轮槽部21f上脱离。
在图3中,21f、21g、21h是分别与第一保持筒11、第二保持筒12、第三保持筒13的凸轮从动件11a、12a、13a配合的凸轮槽部。21j、21k是导入槽部,当组装镜筒镜筒时,向凸轮槽部21f、21g、21h引导凸轮从动件11a、12a、13a。21m是连接凸轮槽部21g和凸轮槽部21h的连接槽部。
如上所述,凸轮从动件12a、13a(含有三个凸轮从动件)中的一个凸轮从动件,由以弹簧加载的可动凸轮从动件构成,因而,可以使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的驱动负荷稳定,同时,凸轮槽部21g、21h和凸轮从动件12a、13a不会产生松动,阻止透镜单元2、3相对于光轴偏心。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槽部21g、21h在收缩位置和WIDE位置之间、以及在WIDE位置和TELE位置之间形成很大的梯度,因而,移动凸轮环21的宽度(光轴方向的长度)有必要达到可以形成凸轮槽部21g、21h的程度的大小。因此,为了使移动凸轮环21(透镜镜筒)在光轴方向上小型化,如图3所示,有必要使凸轮槽部21g和凸轮槽部21h靠近配置。
这样,当凸轮槽部21g和凸轮槽部21h靠近配置时,没有在移动凸轮环21中形成用于将第二保持筒12的凸轮从动件12a导入到凸轮槽部21g内的导入槽部的空间。并且,在将第一保持筒11、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组装到移动凸轮环21内的情况下,当从与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组装第一保持筒11时,没有用于将第一保持筒11的凸轮从动件11a导入到凸轮槽部21f内的导入槽部的形成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过将第一保持筒11(凸轮从动件11a)的导入槽部21j设置在移动凸轮环21的一端侧(被拍摄物体侧),第二保持筒12(凸轮从动件12a)和第三保持筒13(凸轮从动件13a)的导入槽部21k设置在移动凸轮环21的另一端侧(像面侧),将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和第一保持筒11从其它方向相对于移动凸轮环21组装起来。
对应于上述组装方向,直进导向槽部26a形成在至直进导向环26的一端(被排照物体侧的端部)的范围上,同时,直进导向槽部26b、26c形成在至直进导向环26的另一端(像面侧的端部)的范围上(参照图2)。借此,可以从直进导向环26的一端侧组装第一保持筒11,同时,可以从直进导向环26的另一端侧组装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
并且,利用连接槽部21m连接凸轮槽部21g和凸轮槽部21h,从一个导入槽部21K将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组装到移动凸轮环21内。即,当将第二保持筒12和第三保持筒13组装到移动凸轮环21内时,首先,通过凸轮槽部21h和连接槽部21m将第二保持筒12的凸轮从动件12a导入到凸轮槽部21g中,将第二保持筒12组装到移动凸轮环21内。而且,通过将第三保持筒13的凸轮从动件13a导入到凸轮槽部21h内,将第三保持筒13组装到移动凸轮环21内。
如上所述,凸轮槽部21h和凸轮槽部21g相互靠近地形成,同时,可以从移动凸轮环21的两端侧组装各保持筒11、12、13,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移动凸轮环21(透镜镜筒)的直径和光轴方向的长度。
下面,对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进行聚焦操作的第四透镜单元4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保持第四透镜单元4的第四保持筒14,支撑在配置于与光轴平行的图中未示出的主导向杆上,可以沿着主导向杆移动。并且,在夹着光轴的主导向杆的大致相反侧上,具有平行于光轴配置的副导向杆,绕第四保持筒14的外周设置的旋转止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到该副导向杆上。
在第四保持筒14中的主导向杆附近,设有截面成コ字形的螺母承受部,在该螺母承受部上配置有配合到聚焦马达27的进给螺纹部27a上的螺母15。由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旋转止动件阻止螺母15旋转,所以通过聚焦马达27(进给螺纹部27a)的旋转,螺母15沿着进给螺纹部27a移动。借此,第四保持筒14(第四透镜单元4)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并停止在规定的对焦位置上。
上述主导向杆和副导向杆,一端固定在CCD保持件24上,另一端被以定位于第四盖29上的状态固定。并且,聚焦马达27的进给螺纹部27a的前端以定位状态固定在第四盖29上。
下面,对光圈快门单元和ND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31为光圈叶片,32为驱动光圈叶片31的驱动轮,33是光圈底板。34快门叶片,35是快门底板,36是快门盖,52是快门轭。利用这些构件,构成光圈快门单元。41是ND底板,42是ND叶片,43是ND盖。利用这些构件,构成ND单元。
利用图4、5、6,说明光圈快门单元的结构。
图4是在拆下快门盖36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的正视图。在该图中,两片快门叶片34被表示成从由形成于快门底板35上的形成光通过口的开口部35b退避开的状态。
各快门叶片34可旋转地支撑在形成于快门底板35上的旋转轴35a上,形成于驱动杆38(在图4中以点划线表示)前端的驱动销38a,配合到形成于各快门叶片34的基端部上的长孔部34a中。驱动杆38可以接受从后面所述的驱动单元而来的驱动力,以进行旋转,通过这一旋转,各快门叶片34以旋转轴35a为中心旋转。借此,两片快门叶片34对开口部35b进行开闭。
图5是在从图4所示的状态拆下快门叶片34和快门底板35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的正视图。在该图中,同样形状的六片光圈叶片31,可旋转地支撑在形成于光圈底板33上的旋转轴33a上。
图6是在从图5所示的状态将5片光圈叶片31拆下的状态下的光圈快门单元的正视图。在该图中,39是用于驱动(转动)驱动轮32的驱动杆,能以轴39b为中心旋转。在驱动杆39的前端设有销39a,该销39a配合到形成于驱动轮32的背面上的长孔部(以图6中的点划线表示)32a中。
当旋转驱动杆39时,借助销39a和长孔部32a的配合作用,驱动轮32绕光轴旋转(沿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在驱动轮32中形成六根销32b,这些销32b配合到形成于光圈叶片31上的凸轮槽部31a中。
在上述结构中,当驱动轮32旋转时,借助销32b和凸轮槽部31a的凸轮配合作用,光圈叶片31以旋转轴33a为中心旋转,相对于形成在光圈底板33上的开口部33b做进退运动。利用这一操作,改变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光圈口径)。
下面,利用图7说明ND单元的结构。图7是拆下ND盖43的状态下的ND单元的正视图。
在该图中,42a是形成于ND叶片42上的开口部。44是ND滤光片(光学滤光片、在图中以点划线表示),其粘贴在ND叶片42上并盖住开口部42a。41a是形成于ND底板41上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ND叶片42。45a是形成于可旋转的驱动杆45(参照图8)上的驱动销,配合到形成于ND叶片42的基端部侧上的长孔部42b中。
在上述结构中,当旋转驱动杆45时,借助驱动销45a和长孔部42b的配合作用,ND叶片42以旋转轴41a为中心旋转。即,通过ND叶片42相对于形成在ND底板41上的开口部(在图7中以点划线表示)41b移动,可以用ND滤光片44盖住开口部41b。这时,利用ND滤光片44的作用限制入射到像面上的光量。并且,通过使ND叶片42移动到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可以使ND滤光片44从开口部41b处退避开。另外,光圈快门单元和ND单元由图中未示出的小螺钉固定到第三保持筒13上。
其次,利用图8说明用于驱动光圈叶片31、快门叶片34和ND叶片42的驱动单元。图8是光圈快门单元的后视图。
在该图中,50是构成用于驱动光圈叶片31的驱动单元的步进马达,驱动杆39连接到其输出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微步驱动步进马达50并进行细小位置控制,可以提高光圈的精度。
51、52、53分别为构成用于驱动快门叶片34的驱动单元的线圈、轭部、磁铁。借助通过向线圈51通电而产生的磁力,使磁铁53向规定的方向旋转。因此,由于驱动杆38成一体地安装到马达53上,所以驱动杆38也借助磁铁53的旋转而旋转。
54、55、56分别为构成用于驱动ND叶片42的驱动单元的线圈、轭部、磁铁。借助通过向线圈54通电而产生的磁力,使磁铁56向规定方向旋转。因此,由于驱动杆45成一体地安装在磁铁56中,所以驱动杆45也借助磁铁56的旋转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第三透镜单元3的外周,在形成于光圈叶片31和ND叶片42之间的空间中,配置用于驱动光圈叶片31、快门叶片34和ND叶片42的上述各驱动单元。
这样,通过利用形成于光圈叶片31和ND叶片42之间的闲置空间配置各驱动单元,可以缩短第三保持筒13的光轴方向上的长度(薄型化)。并且,各驱动单元,由于配置于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三保持筒13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所以与驱动单元配置于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三保持筒13不同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向步进马达50、线圈51、54提供电力的FPC72所绕的弯路,降低成本并减小电力损失。
因此,当将光圈叶片31、快门叶片34和ND叶片42三种叶片、和驱动这些叶片的驱动单元配置在透镜(第三保持筒13)的单侧上时,有必要在避开叶片31、34、42中的一个叶片的可动区域的部位上设置其它叶片的可动区域。这样,若将快门叶片34和ND叶片42一起配置在透镜镜筒内,则为了确保各叶片31、34、42的可动区域,将导致镜筒镜筒的大型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圈叶片31和快门叶片34配置在第三保持筒13中的被排照物体侧,将ND叶片42配置在像面侧。借此,可以在第三保持筒13的两端侧上设置形成三种叶片31、34、42的可动区域的空间,如上所述,与将三种叶片31、34、42一起配置在第三保持筒13的单侧上的情况相比,提高了设置各叶片31、34、42的可动区域时的设计自由度,将各叶片31、34、42的操作空间考虑在内,能效率良好地将各叶片和驱动它们的驱动单元配置在透镜装置内,可以防止透镜镜筒的大型化。
而且,在上述配置结构中,通过将各叶片31、34、42的驱动单元配置在形成于光圈叶片31和ND叶片42之间的闲置空间中,与在透镜镜筒内另外确保驱动单元的配置空间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透镜镜筒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光圈叶片31和快门叶片34配置在第三保持筒13的一端侧上,将ND叶片配置在其它端侧上,但是该配置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即,也可以将光圈叶片31、快门叶片34和ND叶片42中的任何一个的叶片配置在第三保持筒13的一端侧上,将其它叶片配置在其它端侧上。而且,在配置于第三保持筒13的两端侧的叶片之间的空间中,可以配置驱动单元。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各驱动单元配置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大致同一圆周上。借此,与在透镜镜筒的径向方向上并列配置各驱动单元的情况相比,可以在透镜镜筒的径向方向上有效地配置各驱动单元,可以实现第三保持筒13的径向方向的小型化、和透镜镜筒的径向方向的小型化。
下面,在图9中表示图2中A-A剖视图。
在图9中,61、62是上述旋转锁止键。13c是沿光轴方向延伸的肋(第二配合部),其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三保持筒(透镜保持构件)13的外周面上。该肋13c形成于直进导向环(第二构件)26上,以留有间隙的状态嵌入到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进导向槽部(第一配合部)26c中。肋13c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在第三保持筒13的圆周方向的三个(也可以是任意数目)部位上。
因此,由于光圈快门单元和ND单元保持在第三保持筒13上,所以第三保持筒13的重量增大。而且,如图2可以看出的那样,该第三保持筒13的重心位于从保持第三保持筒13的凸轮从动件13a沿光轴方向的偏离位置上。因而,当从外部而来的冲击施加到透镜镜筒上时,第三保持筒13相对于光轴倾斜,存在凸轮从动件13a从移动凸轮环(第一构件)21的凸轮槽中脱落的危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3c嵌入到直进导向环26的直进导向槽部26c中,在第三保持筒13倾斜的情况下,通过肋13c与直进导向槽部26c的端面接触,防止第三保持筒13倾斜。另一方面,由于在肋13b和直接导向环26的直进导向槽部26c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所以在驱动透镜镜筒时,肋13c和直进导向槽部26c不接触,不会由于肋13c和直进导向槽部26c之间的摩擦阻力形成对透镜镜筒的驱动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重量大的第三保持筒13上形成肋13c,利用肋13c和直进导向槽部26c的接触,防止第三保持筒13的倾斜,而通过在其它保持筒11、12、14上形成上述那样的肋,可以防止保持筒倾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第三保持筒13上形成肋13c、在直进导向环26上形成直进导向槽部26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第三保持筒13上形成槽部(与直进导向槽部26c相当),在直进导向环26上形成凸起部(与肋13c相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成一体地形成透镜的类型的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由照相机100’、经由照相机100,的镜头座100a,所安装的透镜装置101’构成的摄影系统。在图10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下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在该摄影系统中,在照相机100’内设有低通滤光片5和摄影元件6。
尽管已经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装置,其包括透镜、保持该透镜的透镜保持构件、使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光圈叶片、可相对于前述光通过口进退的光学滤光片、以及可开、闭前述光通过口的快门叶片,前述光圈叶片、前述光学滤光片和前述快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侧上,其它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包括驱动前述光圈叶片的光圈驱动单元、驱动前述光学滤光片的滤光片驱动单元、以及驱动前述快门叶片的快门驱动单元,前述滤光片驱动单元、前述快门驱动单元和前述光圈驱动单元,位于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外侧,并且配置在前述至少一个构件和前述其它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中,前述滤光片驱动单元、前述快门驱动单元和前述光圈驱动单元沿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周向并列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包括绕光轴旋转并对前述透镜保持构件施加驱动力的第一构件、和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且用于沿光轴方向引导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二构件,前述透镜保持构件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并与前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5.一种照相机,其包括透镜、保持该透镜的透镜保持构件、使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光圈叶片、可相对于前述光通过口进退的光学滤光片、可开闭前述光通过口的快门叶片、以及将由前述透镜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的摄影元件(图像获取元件),前述光圈叶片、前述光学滤光片和前述快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侧上,其它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包括驱动前述光圈叶片的光圈驱动单元、驱动前述光学滤光片的滤光片驱动单元、以及驱动前述快门叶片的快门驱动单元,前述滤光片驱动单元、前述快门驱动单元和前述光圈驱动单元,位于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外侧,配置在前述至少一个构件和前述其它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中前述滤光片驱动单元、前述快门驱动单元和前述光圈驱动单元沿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周向并列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包括绕光轴旋转并对前述透镜保持构件施加驱动力的第一构件、和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且用于沿光轴方向引导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二构件,前述透镜保持构件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并与前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9.一种摄影系统,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和具有将前述透镜装置内的透镜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影元件的照相机。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效率良好地配置光圈叶片、光学滤光片和快门叶片且可以实现小型化的透镜装置。该透镜装置,包括透镜、保持该透镜的透镜保持构件、使光通过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光圈叶片、可相对于前述光通过口进退的光学滤光片、可开关前述光通过口的快门叶片,在此,前述光圈叶片、前述光学滤光片和前述快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侧上,其它构件配置在前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侧上。
文档编号G03B9/08GK1499282SQ20031010306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饭田诚二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