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面板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0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少面板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液晶显示器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是现今最热门的信息产品之一,因为其具有轻薄短小、易于携带、工作电压低、以及无辐射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逐渐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成为计算机屏幕面板的新宠。
静电问题是影响许许多多电子产品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因素,若是在电路板、机壳或是其它任何地方累积过多电量的话,将会对电子产品造成严重的损害。对面板而言也不例外,若是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面板表面上累积太多静电荷,则有可能造成面板的损坏,使得像素单元无法正常运作。而为了使显示器面板能有更稳定的效能,便产生许多预防静电产生的方法。台湾公告第00260801号专利中提到一种视讯显示面板的抗静电方法,先在面板上薄薄地涂布一层含磷锡氧化物或氟锡氧化物成份的抗静电涂布材料,并将该显示面板加热至一高温,所述锡氧化物涂布层渗透至该显示面板中,令该显示面板的外侧表面具高导电性,再将该显示面板的端缘接地,即可使其具有静电及电磁遮蔽的特性。这只是解决静电问题的其中一种方式,然而为了保证产品能够正常运作,各大家厂商莫不致力于研究新的、有效的解决静电问题的方法。
然而静电的来源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静电起源方式,就会衍生不同的减少静电累积的方法。其中一种静电的起源方式是,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到达后段工艺时,会贴上偏光板,而撕除偏光板保护膜时,便会有静电产生,尤其当冬天或是位于气候干燥的地区,这种现象会更明显,累积的静电也会增加,因此对产品的威胁也就增大。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为提供一个背光模块,利用液晶当作控制开关,控制背光的穿透量,以在屏幕上显示不同的明暗变化,并且利用偏光片和补偿膜,使得显示器有各种色彩变化以及具有广视角等优点。在液晶面板的电路设计上,为了让背光穿透,所以必须使用透明的电极,而其材料通常是氧化铟锡(ITO);而其它不是显示区域的部分,因为怕露光,因此在线路布局的时候,必须将显示区以外的空白区域补上配线,以防止非必要的光线露出,而降低显示器的质量。
图1显示公知技术中为了防止露光情形发生,在配线间的空白区域的线路布局情形。10是显示器面板的点灯区域,11是三角空白区域,12是三角空白区域11的放大图,13是第一长条空白区域,14是第二长条空白区域。由图可见,三角形空白区域11中所补上的线路呈现斜向配置,将其放大来看,可以从三角空白区域的放大图12中明显看出,因为线路呈斜向配置的关系,所以在线路上会有小于90度的锐角产生,而根据电磁学理论,在一导体上,静电荷会集中在导体的尖端区域,也就是说导体愈尖锐的地方,电荷密度就愈大,而电荷密度愈大,则代表此区域附近的静电场就愈大,组件也愈容易受静电场的影响而损坏。而为了保护组件避免遭受静电损害,必须将静电排除,而静电累积愈多,消除静电的时间也必须愈长。如图1中的斜向配线方式,经过测试,其消除静电的时间长达40~50秒。显示,公知技术存在不足与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面板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通过此方法或结构,可以将面板上的残余电荷导出面板,以保护面板上的电路,让整个面板得以正常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一面板上设置一接地电路;以多个条状配线遮蔽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其中该条状配线为矩形,以防止配线有锐角产生;利用多个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以及利用该接地电路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静电导出该面板。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面板为液晶显示器面板。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为三角形或长条形区域。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导线为金属导线。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结构,包含一接地电路;多个矩形的条状配线;以及多个导线,该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进而导出面板。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面板为液晶显示器面板。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条状配线的功用是用以遮蔽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
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导线为金属导线。
根据本发明的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和结构,能够将面板上的残余电荷予以排除,防止静电发生,确保整个面板的正常操作。


图1为公知技术中面板遮光部分的线路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面板遮光部分的线路布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点灯区域;11三角空白区域;12三角空白区域的放大图;13第一长条空白区域;14第二长条空白区域;20点灯区域;21三角空白区域;22三角空白区域的放大图;23第一长条空白区域;24第二长条空白区域;25接地电路;26导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减少面板残余静电的方法与结构,较佳为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然而,不以上述的实施例为限,现以液晶显示器为例说明如下。
图2为一液晶面版的示意图。20是显示器面板的点灯区域,21是三角空白区域,22是三角空白区域21的放大图,23是第一长条空白区域,24是第二长条空白区域,25为一接地电路,26为连接遮蔽空白部分的线路布局与接地电路之间的导线。为了避免背光从三角空白区域21露出,必须利用配线将空白部分盖住。从三角空白区域的放大图22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发明所采用的线路布局方式和公知技术不同,差别在于公知技术的线路布局是斜向的,会产生锐角,而本发明对于遮光部分的线路布局是直条式的,由图可见,每一个直条都是矩型,因此不会有较尖锐的角度产生,也因此可以减低电荷累积以及尖端放电的情形。此外,接地电路25和三角空白区域21中的配线相连,用来将三角空白区域21遮光部分的线路布局上的残余电荷予以排除,其功能在于除了能快速排除残余电荷之外,并且可以使得残余的静电几乎等于零。接地电路25除了和三角空白区域21中的配线相连之外,也同时通过导线26和第一长条空白区域23以及第二长条空白区域24中的配线相连,以将其上的残余电荷予以排除。经由测试,使用本发明的线路布局方式以及接地电路,排除静电所花费的时间仅需2~3秒。
本发明通过改善三角空白区域21、第一长条空白区域23、以及第二长条空白区域24的线路布局,并且增加了一个接地电路25,用来将面板上的残余电荷予以排除,以防止静电发生,确保整个组件的正常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按照本发明的构思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其中包含以下步骤在一面板上设置一接地电路;以多个条状配线遮蔽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其中该条状配线为矩形;利用多个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以及利用该接地电路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静电导出该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面板为液晶显示器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为三角形或长条形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导线为金属导线。
5.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结构,其中包含一接地电路;多个矩形的条状配线;以及多个导线,该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进而导出面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该面板为液晶显示器面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该条状配线遮蔽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该导线为金属导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和结构,其中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一面板上设置一接地电路;以多个条状配线遮蔽面板上会露光的部分,其中该条状配线为矩形;利用多个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以及利用该接地电路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静电导出该面板。本发明的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结构包含一接地电路;多个矩形的条状配线;以及多个导线,该金属导线以尖端放电的方式将该条状配线的残余电荷导至该接地电路进而导出一面板。根据本发明的减少面板上残余静电的方法和结构,能够将面板上的残余电荷予以排除,防止静电发生,确保整个面板的正常操作。
文档编号G02F1/133GK1683958SQ20041003487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6日
发明者黄淑云 申请人: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